在古代冷兵器時代,為什麼很少人選擇用毒箭呢?
軍情
09-18
在戰爭的時候經常使用弓箭,為什麼弓箭上不塗抹上毒呢?這樣不更能夠輕易取勝么?
中國古戰場大多在華北華中大平原作戰。古代毒物有動物性和植物性,基本產於華南,嶺南。毒物大多屬於蛋白類,容易氧化,不容易保存。不適合大兵團作戰。但小範圍平叛,剿匪類的小規模作戰還是有用到。尤其當時在貴州,湖南,雲南一代的戰事。
戰場上射箭是一種大面積打擊方法,並不是精準打擊。射出去10萬支箭,能射中幾千人已是了不起的成就了。絕大多數都射空或者被盾牌鎧甲擋住了。為了不到5%的命中率,把所有箭都上毒實在是太不合算了。而且對方會把射空的箭撿起來使用,那這些毒又回到自己身上了。
不用毒箭主要是,一是沒地方搞那麼多毒而且製作毒箭生產成本大大增加,二是即使被普通箭射中軀幹不死也會馬上也會使人完全喪失戰鬥里力 ,即使能活到戰鬥結束,最後也會感染而死活下來的機會很低,所以完全沒必要在用毒箭!


※殲-20與殲-31有什麼區別?為什麼不讓殲-20當艦載機?
※殲-20與美國的四代戰鬥機相比,處於怎樣的地位?
※甲午名將丁汝昌捐軀為國,為何最後被光緒下旨「籍沒家產」?
※殲31的誕生,你怎麼看?
※殲20和殲31誰更有可能上艦?
TAG:司令部的保衛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