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七三一部隊曾把陶瓷和熱氣球變成細菌炸彈

七三一部隊曾把陶瓷和熱氣球變成細菌炸彈

想起陶瓷,人們常聯想到優雅精緻;談及熱氣球,更是浪漫溫馨的象徵。而在70多年前,這些常用來觀賞、使用的器物,卻被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用來製作細菌炸彈,成為兇狠殘暴與泯滅人性的代名詞。

在位於哈爾濱市平房區的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一個個陶瓷炸彈猶如等待受罰的罪犯靜默站立,旁邊一支高約3米、直徑約2米的白色熱氣球被固定在低地板上,早已失去了飄揚的能力——它們都曾是侵華期間日軍用來施放細菌戰劑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據館內工作人員介紹,細菌戰劑是指用來殺傷人員、牲畜和毀壞農作物的致病性微生物及其毒素。作為實施細菌戰的大本營,從1937年到1942年,七三一部隊生產陶瓷細菌炸彈產量約2000枚,鼠疫跳蚤每三四個月就可以培育出45公斤。

為什麼用陶瓷製炸彈?金屬制的炮彈在爆裂時需用大量火藥,很高的熱度會使細菌死亡。薄且輕質的陶瓷,盛放炭疽菌、氣性壞疽菌、破傷風菌和帶鼠疫菌跳蚤等,僅需使用導爆索或很少量的炸藥就可以引爆,內裝的細菌溶液就會飄散到空氣里,因此陶瓷成為炸彈殼的首選。

這些陶瓷炸彈被命名為「石井陶彈」。「石井」,正是七三一部隊的頭目、細菌戰的元兇石井四郎,從日本京都帝國大學醫學部畢業的他一手策劃並實施了「以低成本武器獲取勝利」的細菌戰。

據統計,每架飛機可攜帶數10個土陶細菌彈,每個裝有5000隻鼠疫跳蚤。經過實驗,在爆炸點下吃草的牲畜,僅在1到2個小時內,馬死亡70%,羊死亡90%。

為了在更大範圍內將細菌擴散,二戰後期,日本還曾製作很多氣球炸彈。與七三一部隊關係密切的南京榮字第一六四四部隊,曾進行裝載在氣球上的「鼠疫跳蚤」研究,其中一名隊員石田甚太郎曾證實,氣球炸彈實際上不是「炸彈」,而是一種作為傳播細菌武器的手段而開發出來的氣球。

除了陶瓷和氣球,七三一部隊製作細菌武器的材料包括傳單、糖果、棉絮、糧食、自來水筆和手杖式噴射器等。在染上細菌之後,通過派遣特務、別動隊等到對方地區進行布撒,以達到破壞、襲擾的目的。

利用這些細菌武器,七三一部隊及其他細菌戰部隊曾在內蒙古、吉林、山東、江西、江蘇、浙江、湖南、雲南等地實施了大規模細菌戰。潰散不愈的傷口、殘缺不全的肢體……至今,仍有相當數量的感染者飽受痛苦折磨,在臭氣熏天和疼痛如割中備受煎熬。

「在日本投降前夕,七三一部隊被迫將其他細菌武器和細菌戰劑炸毀,否則這麼大量的細菌投撒一旦實施,足以毀滅人類幾次。」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館長金成民認為,這些罪證足見日本軍國主義的殘忍和野心,警示當代思考科學與戰爭、醫學與倫理,不忘歷史,珍愛和平。


來源:新華社

原標題:七三一部隊曾把陶瓷和熱氣球變成細菌炸彈

新聞報料

商務合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界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印度「大師」涉謀殺獄中受審 乾女兒被指煽動暴亂遭追捕
【天下頭條】特朗普政府考慮關閉駐古巴大使館 四名美國女遊客在巴黎遭潑酸襲擊
「詐彈」電話沒完沒了 俄羅斯考慮以「支持恐怖主義」治罪
【天下奇聞】印度人送支票送廁所為莫迪慶生 澳洲考拉抱車輪跟行16公里

TAG:界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