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寫小說不知道用第幾人稱?看這一篇就懂了!

寫小說不知道用第幾人稱?看這一篇就懂了!

在看了大量的參考資料後,我在這周一預告的有關人稱視角的乾貨文終於今天寫完了,什麼也不說了,希望能幫到大家吧!

正文開始

當我們決定講述一個故事時,選擇採用什麼人稱,採用什麼視角,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大問題。通常,一提到人稱視角,我們下意識地就會想到「第一人稱」「第二人稱"和「第三人稱」,以致於我們經常弄混人稱和視角,認為人稱和視角就是同一個概念。今天這篇文章,便是主要探討這個問題,人稱和視角,它們有何相關,又有何區別?

首先,我們要弄清楚,人稱和視角不是一回事,把人稱和視角等同的觀點已經被學術界推翻,在敘事學中,各個理論作者都有其觀點,而且有些學者提出的觀點真的夠複雜了,我個人認為還是簡單點說,寫網文夠用就可以了。

我把人稱和視角各分為三大主要方面,人稱,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人稱,視角,則分為」全知視角,有限視角,純客觀敘事視角「。

一、人稱

1.第一人稱

第一人稱就是以」我「的口吻來敘事,要注意的是,這個」我「可以是故事中的主角,比如《甄嬛傳》,故事中的」我「是故事的主角甄嬛;也可以不是故事中的主角,比如魯迅《孔乙己》,故事中的」我「只是一個旁觀者夥計。

使用第一人稱的優缺點:

優點:1.具有親切感、代入感和真實感 2.沒有複雜的視角轉換問題,便於新手練筆。

缺點:不適合複雜的長篇故事,不能描寫」我「看不到、聽不到,感覺不到的事物。

2.第二人稱

以「你」的口吻講述,小說中鮮有用第二人稱的,但還是有的,如日本作家高行健的《靈山》,摘錄一段大家感受一下。

你於是來到了這烏伊鎮,一條鋪著青石板的長長的小街,你就走在印著一道深深的獨輪車轍的石板路上,一下子便走進了你的童年,你童年似乎待過的同樣古舊的山鄉小鎮。不過你已經見不到手推的獨輪車了,代替那抹上豆油的棗木軸的吱呀聲是滿街直響的自行車鈴聲。

第二人稱也有其優缺點:

優點:便於抒情,有親切感。

缺點:視野狹窄,寫長篇敘述難度大,讀者不容易接受。

3.第三人稱

以第三者」他「為敘述角度,第三人稱敘述的優缺點:

優點:便於講述複雜的長篇故事,能同時塑造不同的人物,比較自由靈活。

缺點:代入感較差,容易視角混亂。

二、視角

視角是根據作家主觀意圖所確定的觀察故事的角度。大致可分為三大視角:全知視角,有限視角,純客觀敘事視角,還有另一個比較特殊的pov視角,據說喬治馬丁的《冰與火之歌》就屬於這種視角,我個人了解不多,在日常寫作中應用得也不是很普遍,在這裡就不多說了,有興趣的派友可自行了解。

1.全知視角

全知視角,又稱上帝視角,這種視角的特點就是敘述人就像上帝一樣在觀察整個故事,敘述人可以從所有的角度觀察被敘述的故事,並且可以自由移動,敘述人還可以發表評論。一般以第三人稱為主

這裡的敘述人,可以是作者,也可以是作品中的某個人物。我們假設從整部作品來看,作者從各個角度,方方面面地在講述整個故事,那這裡的敘述人就是作者,是絕對的上帝視角。比如

」切,拽什麼拽啊!「

"讓他退役是為他好,他還能幹什麼啊?「

」就是就是,算他識相,沒想著賴在俱樂部養老「。

葉秋和蘇沐橙離開了,留在會議室的眾人像是突然回過神來一樣,風言風語的討論又一次開始了。——選自蝴蝶藍《全職高手》

《全職高手》採用的就是妥妥的第三人稱全知視角(上帝視角),敘述人是作者,是作者在觀察整個故事,各個人物場景都可以體現,不管主角在不在場。

但如果我們深入到作品內部,作品中的某個人物在完完整整地轉述一件事情,這裡的敘述人就成了作品中的人物,

比如

方證抬起頭來,望著天空悠悠飄過的白雲,說道:「華山派當年有氣宗、劍宗之分,一派分為兩宗。華山派前輩,曾因此而大動干戈,自相殘殺,這一凶你是知道的?」令狐沖道:「是。只是我師父亦未詳加教誨。」方證點頭道:「本派中同室操戈,實非美事,是以岳先生不願多談。華山派所以有氣宗、劍宗之分,據說便是因那部『葵花寶典』而起。」——選自金庸《笑傲江湖》

方證跟令狐沖講述《葵花寶典》的來歷,方正是書中的人物,是敘述人,他知道事件的來龍去脈,這裡採用的也是全知視角。

全知視角的優點:擅長描述規模龐大、線索複雜、人物眾多的史詩性作品。比如《三國演義》,《紅樓夢》。

缺點:由於敘述者什麼都知道,這種全知全能的位置在滿足讀者好奇心的同時也強化了讀者的惰性,留給讀者的想像空間縮小。

2.有限視角

即敘述者只了解故事的部分情節,這時敘述者可以是小說中的一個人物,一般是第一人稱。由小說中的人物「我」來講故事,「我」可以是小說的主人公,也可以是小說的次要人物。

舉例:阿城的短篇小說《棋王》,全文以「我」的角度來講述棋王王一生的故事,只有當棋王王一生進入到「我」的視線時,我才能描寫它的一舉一動,這就是第一人稱有限視角。

其次是第三人稱方式,這種方式就是作者會聚焦於某一個人物身上,以「他」為視角,描寫「他」的視線範圍內所發生的事情。

比如辰東的《聖墟》,人稱是第三人稱,視角是故事中的主角楚風,整篇小說都是楚風的所見所聞所想,這屬於有限視角。

這種視角下,作者可以洞悉主角的一切,但不能描述主角看不見聽不見的事情,不能深入地去描寫主角之外的人物心理活動。

有限視角優點:由於是從人物的角度去展示其所見所聞,因而可以揚長避短,多敘述人物所熟悉的境況,而對不熟悉的東西保持沉默。

缺點:敘述者只能描寫主角人物在場時發生的事情,其他人物只有進入觀察者的視野才得以介紹。

3.純客觀敘事視角

純客觀敘事視角,顧名思義,就是純粹客觀地敘述所見所聞,只提供人物的行動、外表及客觀環境,不參與到人物的內心世界。

這種視角不多見,美國作家海明威用過,在他的短篇小說《殺人者》中,小說首先描述了快餐店的情形,有兩個人來這家快餐店吃飯。

「我來告訴你。」麥克斯說,「我們準備殺一個瑞典佬。你可認識一個大個子瑞典佬,叫做奧利.安德烈森的?「

......

「你們幹嗎要殺奧利.安德烈森?「他有什麼對不起你們的地方?「

」他從來沒機會對我們怎樣過。他連見也從來沒見到過我們。「

」他只是要和我們見一次面。「艾爾在廚房裡說。

這是純客觀場景,讀起來有點像劇本。從中我們得知這兩個人要殺一個叫奧利.安德烈森的瑞典佬。安德烈森究竟得罪了什麼人,那兩個殺手為什麼要殺他,只有當事人知道,敘述者難以了解......在這部作品中,人物在我們眼前活動,但他們的內心世界是封閉的,讀者直到最後也不知道殺手為什麼要殺奧利以及奧利聽到這個消息之後作何感想。

由此可以看出,這種純客觀敘事視角是不適用於網文的,網文需要的代入感,需要調動讀者情緒,如果採用這種視角,這樣寫統統都達不到效果。

4.視角的變異

有些作品,並非採用一種視角完成,而是安排兩種甚至多種視角類型,在這裡我們就稱作視角的變異,我們在這裡說的,主要還是一某種視角類型為主導,再滲入其他視角類型。

比如魯迅的《祝福》,開頭和結尾,是以第一人稱的有限視角描寫的魯鎮祝福前的場景和「我」與祥林嫂死前的相遇,中間部分,則以第三人稱上帝視角描寫了祥林嫂的悲慘遭遇,以上帝視角為主,滲入有限視角,使作品呈現出一種特殊的氛圍。

以上,我大致把人稱和視角都講解完畢了,了解這方面知識有助於大家在實際寫作中選擇合適的人稱和視角,避免造成混亂。如果在這篇文章中,我還有講解不足和錯誤的地方,請大家在評論區留言指正。

*本文參考資料:胡亞敏《敘事學》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天你更文了嗎 的精彩文章:

介紹一個大綱創作法——雪花創作法

TAG:今天你更文了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