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和同性戀有關的,永遠都不僅僅只是愛情

和同性戀有關的,永遠都不僅僅只是愛情

同性戀,從辭彙學的角度來講,中心詞應該是「戀」,然而人們總是心照不宣地認為癥結在「同性」二字。和同性戀有關的,永遠都不僅只是愛情。

和同性戀有關的,永遠都不僅僅只是愛情

男主人公Benjamin

《戴上手套擦淚》是2012年的瑞典劇,一共三集,圍繞80年代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的艾滋大流行展開。根據瑞典作家喬納斯·嘉德爾的同名小說改編。原著也被稱為《愛》,是喬納斯「愛、病、死」三部曲的第一部。但我覺得這三集的劇情,涵蓋了「愛、病、死」。

這部劇其實不存在任何劇透的說法,因為從劇名就可以窺見,這是個悲劇。第一集的第一個鏡頭就是男主人公Rasmus在消毒病房裡痛苦不堪的畫面——這是故事的結局。

和同性戀有關的,永遠都不僅僅只是愛情

患艾滋病的Rasmus接受醫護人員清理後背的腐肉

每一集的片頭,都重複著以下這段旁白,好像生怕觀影者忘了,這是1980年代的真實存在——這是故事的背景。


所有這一切,都是真人真事。並且,就發生在這座城市。就像發生在和平年代的一場戰爭。在這個城市裡,人們假裝一切都沒有發生,年輕人生病了,變得消瘦、虛弱、死去。病魔侵襲了城市,報紙稱之為「新型癌症」可怕程度堪比黑死病。

故事主要圍繞兩個年紀相仿的少年,Rasmus和Benjamin。按照剪輯成三集的劇情來看,剛好構成他們的初遇——相處——離別。Rasmus是瑞典小鎮的男孩,高中畢業獨自前往斯德哥爾摩上大學。對鄉村來的男孩來說,斯德哥爾摩是傳說的同志之都,同性戀在中央車站的「同志環」碰面、搭訕,然後回家開干,Rasmus等這一刻,等了19年,一下火車,他就前往了同志環。

和同性戀有關的,永遠都不僅僅只是愛情

中央車站的同志環

而Benjamin是一個耶和華見證會佈道者,生長在一個宗教氛圍濃厚的家庭,自小就隨同母親上住戶家裡佈道,活得嚴謹而規範。

他們的初遇是因為一個叫保羅的同性戀者,保羅是Rasmus下車後搭話的第一個同性戀者,保羅也是第一個一眼看出Benjamin同性取向的人。

和同性戀有關的,永遠都不僅僅只是愛情

在保羅舉辦的家庭聖誕晚會中,Rasmus和Benjamin的人生產生了交集。在下雪的聖誕夜牽手漫步。

之後的相處和大多數的愛情故事類似,他們租了一個小套間,一起生活。一個痴情而專一,另一個則是天性中有著浪子的屬性,所以愛情相處中難免有小矛盾。因為性生活的糜爛,尤其是初到斯德哥爾摩,遇見Benjamin之前的放縱生活,Rasmus在那個艾滋病盛行的年代被告知感染了艾滋,而Benjamin陪他走完了痛苦的五年。

十年間Benjamin失去了愛人、家人、朋友,身邊變得越來越冷清,他成了一個幸運兒,趕上了新葯研發的時代,最終很不錯地活了下來。醫生告訴他免疫系統已經維持在了良好的水平狀態時,影片從門外拍攝,黑色門框豎在畫面中間,老年Benjamin處於這樣一種隔離的狀態,曾經活過、死去的朋友們全都不在自己身邊了。

和同性戀有關的,永遠都不僅僅只是愛情

老年Benjamin

Benjamin從小就很喜歡《啟示錄》第21章第4節:


主要人們擦去一切眼淚,死亡將不會存在,也不會再有悲傷、哭泣和疼痛,因為前事已經過去了。(《啟示錄》第21章第4節)

他也曾在Rasmus的病床前誦讀這一段,然而現實中的一切都是那麼痛苦。

這部劇也許只是陳述了一段既往的時代,而支撐豆瓣9.0高分的不僅只是劇情,還有它的穿插剪輯,打破了單純的線性敘事模式。三言兩語的情節概述並不能感染觀眾,但是通過剪輯的對比,把結局赤裸裸地擺在你面前,上一秒歡愉,下一秒絕望,是完全悲劇式的講述方式,強調了愛與家人、存在和認同的定義。


01 定義愛

Rasmus和Benjamin可以說是彼此的初戀,在遇見Benjamin以前,Rasmus得到的是一直都只是「性」。一見鍾情在這段感情中只是很短的一部分。

Rasmus被書面告知感染艾滋之後,絕望地哭著,聽到這個消息的Benjamin沒有說一句話,第一反應就是衝出門外。

和同性戀有關的,永遠都不僅僅只是愛情

直觀地以為是震驚逃離,但他卻是匆忙跑回家中,向母親坦白自己是個同性戀。一進家門就直言「我是個同性戀」,甚至直言「我想當同性戀」,沒有任何支支吾吾。理由只是因為「我找到了愛的人,他需要我」

對Rasmus的愛,讓他第一次願意接受自我。在此之前,Benjamin對於同性戀身份,一直屬於膽怯的那一類,不敢去同性戀協會,害怕公開性取向,不會邀請Rasmus去自己家,也不會同意他出席自己的演講場合,正是因為這樣的害怕,讓Rasmus抱怨自己一直只是個隱形人,是個無名氏。宗教教導對他而言是深入骨髓的,第一次被保羅「拆穿」是同性戀時,內心的驚恐甚至讓他拿刀叉的手指不禁顫抖,對他而言那是上帝對他的考驗。

在Rasmus纏綿病榻的那幾年,他一直陪在身邊,看著他消瘦,失明,肌肉萎縮,生命中最在乎的事物一點點被摧毀。Rasmus的父母在他病危的時候來看過他一次,面對那副幾乎沒有一點生氣的軀體,父親以為他沒了呼吸,驚慌失措地叫醫生,然後被告知他還有呼吸,心有餘悸的父親在窗邊忍不住哭出了聲,而這樣的幾近奔潰,Benjamin經歷了無數次。他們其實早就談好了關於葬禮的所有細節,他做好了一切失去他的準備,只是沒有接受他的死亡。

和同性戀有關的,永遠都不僅僅只是愛情

Rasmus曾對Benjamin說:我不想作我愛的人的世界裡的無名氏。而事實是,Benjamin成了那個永遠的無名氏,他被拒絕參加Rasmus的葬禮。曾經他們篤定彼此是會合葬的,可是自從1989年二十五歲的Rasmus去世,直到Benjamin成了一個滿頭白髮的老人,他才第一次被允許站在他愛的人的墓碑前。

和同性戀有關的,永遠都不僅僅只是愛情

他們第一次見面時,Rasmus把Benjamin的電話號碼寫在掌心,人們說,上帝這樣做過,把凡人的名字寫在手心——「我已將你銘刻在我的掌上」,《聖經》用它表示忠誠約定。

和同性戀有關的,永遠都不僅僅只是愛情

三十年之後,當初的一切對他而言仍然歷歷在目,談到Rasmus在生命最後的五年所遭受的痛苦,那個一臉平靜的老人仍然會哽咽,會泣不成聲。


02 定義家人

因為宗教信仰的原故,Benjamin從來不過聖誕節,第一次過聖誕節是受保羅的邀請,那也是Rasmus第一次不和父母過聖誕。在那次聚會上,他們認識了雷納、班吉、拉塞爾和賽博。保羅說過:「人們應該和家人一起度過聖誕節,關鍵在於你對家人的定義是什麼。」這句話就像是劇情的點睛之筆

和同性戀有關的,永遠都不僅僅只是愛情

餐桌上的人相繼死去

和你朝夕相處的,也許並不了解你,或者說拒絕了解那個真實的你,他們只是想塑造你,想讓你成為期望的樣子。Rasmus的叔叔曾經委婉地提過,Rasmus有點與眾不同,而他的父母,不假思索,異口同聲地斷然否定了這一點。

和同性戀有關的,永遠都不僅僅只是愛情

韋姆蘭省的家中,母親誇耀著自己的兒子小心而體貼,下一個鏡頭斯德哥爾摩的兒子正和一個陌生男子發生關係;父親一臉嚴肅地說他是去斯德哥爾摩念書的,下一個鏡頭他站在市中心的「色情街」。

和同性戀有關的,永遠都不僅僅只是愛情

他們承認的家人,是血緣。而在Benjamin第一次向母親坦白的時候,他就知道如果選擇留在家裡,他將要面對的是一輩子的孤獨,對於同性戀而言,家人不會接受一個真實的自己。甚至時至今日,人們對同性戀的態度開明了不少,可仍舊有不少人表示「我不歧視同性戀,也不反對同性戀,只要我兒子/女兒不是同性戀就可以了。」

和同性戀有關的,永遠都不僅僅只是愛情

Rasmus的父親對Benjamin說

Rasmus從小就愛到處寫自己的名字,哈著熱氣的窗玻璃,或者用貝殼在沙灘上拼寫。在他拿到艾滋感染確診通知單的時候,畫面剪輯了一段童年時光,海水沖走了貝殼,一回頭椅子上的父母也都不見了,像是命運的預示,貝殼終將被沖刷走,霧氣也會很快消失,他的生命也會消失。而和Rasmus不同的是,Benjamin的生命是被自己的父母人為地抹去了。

在Benjamin向母親出櫃之後,剪輯的片段也是童年時光,Benjamin在父親剛擦乾淨的玻璃上印了一個掌印,隨後,父親用抹布用力地擦掉了這個印記。

因為宗教信仰,Benjamin的父母是完全拒絕接受同性戀的,認為艾滋病對同性戀者而言是「活該被詛咒」,在兒子出櫃的瞬間她的第一反應是「你可以不是」「你可以變回來」。一個同性戀的兒子對他們來說就相當於死了,帶著鮮花和蛋糕,他們來見Benjamin最後一面,對著一個活生生的兒子,以葬禮的心態吃最後一頓體面的飯。在玄關道別時,Benjamin哽咽地央求說「我不是邪惡的」,而母親一臉平靜地說「可現實就是這樣」,說這話的時候,畫面構成上就直接沒有了Benjamin的人影。

和同性戀有關的,永遠都不僅僅只是愛情

甚至在Benjamin童年時候就有了這種命運的預示,小男孩趴在母親的膝蓋上聽禱告,可是透過鏡子的畫面呈現中卻完全模糊了Benjamin的影像。

和同性戀有關的,永遠都不僅僅只是愛情

他們中的另一個人,班吉,在醫院得到感染通知時,醫生問他「家裡有能照顧你的人嗎?」他從容地回答「當然。」然而家裡只有一隻貓。保羅帶著這隻貓出席了班吉的葬禮,他說:「現在最傷心的應該就是這傢伙了。」

在80年代末期,這樣一群被家人不認可的人不停地參加葬禮,不停地抬著棺木,一步步走向死亡。

和同性戀有關的,永遠都不僅僅只是愛情

可就是這樣像家人一樣的朋友,在參加葬禮時,被那些血緣相關的人安排在最末一桌,彷彿他們只是一些無關緊要的人,即使那明明是自己兒子生前最愛的人。

而保羅無疑是這群人中的特殊,他一直像一個大家長一樣維繫著他們彼此的關係。他安排了自己葬禮的一切,他自己定義了「家人」,而不是讓一群十幾年沒有聯繫的人突然在他的葬禮上彰顯地位。對保羅而言,家人是一起過聖誕的,即便身體虛弱,也要從醫院暫時回家提前和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過完最後一個聖誕節。

和同性戀有關的,永遠都不僅僅只是愛情


03 定義差異

劇中不止一次地出現了「白色麋鹿」,Rasmus的父親曾向他介紹:


它可不是得了白化病,是繼承了不同基因,所以,它才這麼與眾不同。在韋姆蘭省有一整個麋鹿家族都是白色的呢,在很久很久以前,人們相信它們有神奇魔力,任何對它們的獵殺都會招來不幸。誰又會想獵殺這麼美麗的生靈呢?很多人覺得這樣的麋鹿不該存在於世,它們不屬於這個世界,但它們已經存在了啊。

和同性戀有關的,永遠都不僅僅只是愛情

白色麋鹿像是同性戀者的隱喻,人們接受了白色麋鹿的存在,卻無法接受同性戀者的存在。

和同性戀有關的,永遠都不僅僅只是愛情

因艾滋病死去的人,是被裝進黑色塑料袋的,像垃圾一樣被處理。人們不是在接納差異,而是千方百計地製造差別對待。正是因為這樣的差別,很多人不是死於疾病,而是死於恐懼。

和同性戀有關的,永遠都不僅僅只是愛情


04 定義存在

被抹去痕迹的不僅僅只是Rasmus和Benjamin。第三集由密集的死亡和葬禮構成,就像是一場存在的悖論。

班吉是這六個人里第二個去世的,在他輝煌人生即將開啟的時候。因為一場畢業演出話劇《海鷗》,被話劇界大佬垂青,甚至皇家大劇院的老闆都來聯繫他,他在後台慶祝自己的時代就要來了。而一面慶祝,一面交叉剪輯著他在醫院被告知感染艾滋的劇情。

《海鷗》是契科夫的四幕劇作品,班吉飾演的特里波列夫有些才華,也想在藝術上有所創新,但是生活圈子太陝隘,遠離現實生活,他個性軟弱,在遭受愛情和藝術的雙重失敗後,沉浸於痛苦中,成為一隻被生活折斷了翅膀的海鷗,以自殺告終。

和同性戀有關的,永遠都不僅僅只是愛情

他在台上念著台詞「我的青春被突然減去了」,而現實生活中他的青春也突然停止了。他以一個演員謝幕的優雅姿態踢翻了那把椅子。

和同性戀有關的,永遠都不僅僅只是愛情

拉塞爾是他們之中第三個死去的,在最後的生日聚會上,收了一大堆他永遠也不會看的書,一大堆他永遠也用不上的禮物,大家對這個坐著輪椅,三周後就會死去的人唱著「祝你活到一百歲」。

和同性戀有關的,永遠都不僅僅只是愛情

這些人的葬禮被安排成了體面的儀式,在葬禮上,他們只是死於癌症,家人甚至向外人介紹死者生前的「女友」,總之盡一切可能抹去他們同性戀的身份。在自己的葬禮上變成了一個體面的陌生人。

和同性戀有關的,永遠都不僅僅只是愛情

而最後一場葬禮是保羅的,他自編自導了一切,像安排一場晚會一樣。體面的家人害怕葬禮成了一場同志秀,而保羅恰恰讓一群同志在他的棺木旁唱歌跳舞。他的訃告是自己提前寫好的,簡簡單單三個字「我活過。」就像他安排在葬禮上唱的那首歌《Mitt Enda Liv》,歌詞大意是「我唯一的人生,我唯一擁有的人生,我唯一能得到的人生,也是我唯一想過的人生。」

和同性戀有關的,永遠都不僅僅只是愛情

Rasmus曾經問過保羅,如果人生能重來……保羅斬釘截鐵地告訴他「沒人可以從頭活過,這才是全部的關鍵。」

和同性戀有關的,永遠都不僅僅只是愛情

當他們的存在都被刻意篡改,甚至遺忘的同時,Benjamin一直留著他們在一起時的許多照片,甚至是那個因為艾滋病去世而轟動一時上了報紙的同伴雷納,他也留著當年的那份報紙。有些人被抹去了,有些人極力地證明自己真正地活過,但不可否認的是誰也不會永垂不朽,只是,在真正在乎你的人心裡,你會一直存在,就像Benjamin說的,他們的存在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我」。

和同性戀有關的,永遠都不僅僅只是愛情

在第一集的3分20秒,Benjamin曾在Rasmus病床前讀瑞典女詩人卡琳·博耶的詩篇:


那一次,我們的夏日就像永無止境 / 我們在日光下徜徉不已 / 沉浸在無邊的綠色氣息中 / 並且感到無所懼/

我們為什麼會以為那刻會永恆?我們怎麼忘記了神聖的秘密?每一天都是苦短的 / 我們在掙扎中爭鬥 / 而這樣的爭鬥會持續一生、一生……

相比於《啟示錄》第21章第4節,這才更像是現實生活,每一天都是苦短的,這種苦短在影片的穿插剪輯中更加鮮明。

Benjamin一直很喜歡那幅《被放逐的伊甸園》圖畫,即使搬家也會重新貼一張在牆上,人們無憂無慮地坐在阿爾卑斯湖泊邊,瓜果蔬菜,陽光明媚。現實中恐怕沒有那麼美好的日子。其實,第二集一開始,他們一群人在陽光明媚的午後戲水——這是全劇最接近伊甸園的幸福日子。

和同性戀有關的,永遠都不僅僅只是愛情

只是緊接著的第二個畫面就是Benjamin的父親在家中誦讀《啟示錄》:


你們心知肚明,主的日子會來到,就像賊對於夜一樣,人們說平安穩妥的時候,災禍會忽然降臨,就像難產對於懷胎的婦人一樣,而她們絕不能逃脫。

然後劇情就是一個一個的死亡和葬禮。

保羅把這幅《被放逐的伊甸園》裱了起來,他說要掛在房間里,一睜眼就能看到,然而最後他掛在了自己的病房裡。

和同性戀有關的,永遠都不僅僅只是愛情

生前沒有伊甸園,而死後,保羅葬禮現場的舞台幕布就是一幅伊甸園,他是葬在阿爾卑斯湖泊之畔的。

和同性戀有關的,永遠都不僅僅只是愛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