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日本鐵蹄下的海南:勿忘國恥 勿忘血淚

日本鐵蹄下的海南:勿忘國恥 勿忘血淚

??

美國人70多年前拍的中國抗日戰爭紀錄片:

抗日英雄

70

年前前的這場戰爭留給中國人太多慘痛的記憶:甲午戰爭、濟南慘案、皇姑屯事件、九一八事變、七七事變、南京大屠殺,這些被侵略和羞辱的歷史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兒女無法抹去的傷疤,甚至深深鐫刻於他們的內心。

南京大屠殺

江邊堆積如山的屍體

戰爭雖已遠去,這個民族所遭受苦難不會因歲月的沖刷而灰飛煙滅,歷史終將不朽。

抗日戰爭史,是中華民族由屈辱到自豪、由失敗到勝利、由孱弱到剛強的歷史,是中華民族精神重建、國魂再造的重要歷程。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組成我們新的長城……」的旋律已成為中華民族基因中重要的元素之一,整合成了中國的國魂。

顯然,印刻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抗日戰爭和留存於中國廣袤土地上的抗戰文化遺產,決不是一段平凡的時空和一些普通的物像。它隱藏著中華民族在「涅槃」中成長的密碼,是我們民族發展進程中無法脫離的「場」。

日軍攻佔海南島,全面封鎖中國海疆。此外,日軍計劃攻佔海南島還有兩個戰略目的:

一是此時的日本在國際上信用低落,缺乏作為進口資金的美元,逐漸導致進口的減少,汽車、及航空工業用的橡膠等戰略物資供給不足,海南島上豐富的熱帶礦產資源能緩和其資源緊張,實現「以戰養戰」的目的。

二是日本的侵略目的不僅局限在中國,要進軍東南亞,海南島是最好的跳板和出發基地。

1939年2月,日軍進攻海南。此次作戰,日本陸軍方面稱之為「登號作戰」,海軍方面稱之為「Y作戰」。

日軍控制下的儋州中和七里村。

小馬甲最初在妓女中流行,隨後良家婦女也逐漸效仿,以致成為一種社會風尚。

日軍佔領崖城後,勒令當地老百姓鏟掉牆上的抗日標語。

日本軍隊在三亞成立治安維持會

日本軍隊在文昌一帶巷戰

日方組織的海南島農林委員會發行日文版刊物《海南島》

樂東黃流日軍南進機場

日軍機場全貌圖。

日軍掠來3000多名民工為其修建機場,推平5170多畝坡地,填平8600多畝良田,拆毀了新榮、官園、赤龍、茅坡、酸梅頭、多能、海棠等24個村莊的6950多間民房,整個機場佔地5平方公里。

日軍指揮塔樓

機場內和機場附近設有指揮塔樓、炮台、哨所、暗堡、兵營以及慰安所等。

1940年4月,日軍控制海南島後,為了把海南作為自己的「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作為向華南戰場和西南戰場進行空襲的航空基地,同時作為向南入侵東南亞各國的戰略基地,決定在黃流設立南進軍用機場,番號為航空13基地。

指揮塔樓一層內的景象,牆面抹灰已剝落,露出紅磚

指揮塔樓內的樓梯扶手牆已被破壞。

機場北面建立兩個防空軍火倉庫(現保存完好),外面雜草叢生。倉庫約300平方米,有六根直徑1米粗(目視)的圓柱子支撐,柱子與天花板結合處是圓錐體,圓錐體與天花板結合處有六棱形的裝飾線條,既結實又美觀,屋頂和四周上部開有若干通風口,防空軍火倉庫荒棄近70多年依然堅固。平時村民在裡面放置農具、雜物和躲雨。

防空軍火倉庫地下中間位置開有一道排水溝,可以將雨水排到倉庫外的低洼處,保證軍火不受潮。

八所港

正在裝運礦石出島的日本汽船和八所港港口。

為外運石碌鐵礦石而修建的八所港和第一艘入港船隻——照華丸。

八所港勞工

勞工連續進行高強度工作,工人穿的是水泥袋,睡覺時蓋的是麻包袋,吃不飽,一天勞作十幾個小時,苦不堪言。

八所港

日本三井鹽業會社在北黎至南豐間的沿海一帶開設製鹽所60處,年產3萬噸。圖為曾遭掠奪的鹽場

石碌鐵礦

1942年4月1日,石碌鐵路開通儀式。

石碌鐵路建設工程中的朝鮮勞工

鐵礦勞工

為實現其礦產品掠奪的目標,日本人可謂費盡心機,竭盡全力。

截至1943年10月,石碌鐵礦在籍的海南勞工總數約為2萬2千人,其中大約1萬5千人為強制徵用的漢族勞工。由於採取的是輪換制,若按每3個月一個周期計算,在整個石碌鐵礦開發過程中,日軍和「開發」公司強制徵用的漢族勞工總數,應在10萬人左右。

水晶礦遺址

曾被日軍採掘的屯昌水晶礦遺址

整個水晶遺址有數萬平方米的水晶潭,綠綠的潭水像一塊天鏡。

屯昌的水晶礦含量高丶透明度好丶工藝精細深受國內外人士的喜愛。

1942

年,日軍侵入海南島後,在修建海榆中線公路時,得知屯昌縣羊角嶺有水晶礦。於是,經探測後開發了兩年。日本人曾強拉海南2000多名勞工進行了掠奪性開採,盜採水晶原礦石約138噸,運走93噸。其中1600多名海南勞工累死、餓死、病死在礦上。

海口「靖國神社」遺址

海口公園東北側的日本「靖國神社」遺址

炮樓遺址

位於海口石山鎮揚花村。

水塔

位於樂東利國鎮秦標村。

東方八所「萬人坑」

東方八所「萬人坑」遺址

白骨皚皚

萬人坑裡遇難的同胞,可以預知當年慘狀。

1939年

至1942年底,為掠奪海南昌江石碌鐵礦的礦產資源,日本侵略者強征、誘騙、押解中國勞工和多國戰俘,修建八所港和鐵路。工程結束時,3萬多人被折磨致死。這些慘遭迫害的勞工被日軍埋在八所港旁的荒灘上,被稱「萬人坑」。

三亞田獨「萬人坑」

田獨「萬人坑」紀念碑

田獨「萬人坑」紀念遺址

「田獨萬人坑」

位於三亞市吉陽鎮東南西北山面1.5公里處的黃泥嶺。離廢棄的田獨礦井東50米處有一片長約100米、寬50米的坡地,掩埋著當年勞苦礦工的累累白骨。「半個多世紀前,我們都把這座鐵礦稱為紅山礦,這麼叫主要是因為當年日本人在這裡殺了許多礦工,滿山、滿地的血紅色,整座山都是血腥味。」

海南慰安婦

1939年

4月,日軍入侵海南的第三個月就已經設立慰安所。到1941年止,日軍在瓊設立的慰安所至少有三百餘家,「慰安婦」事件受害者總數在萬人以上。

「慰安婦」事件受害倖存者不僅受到了嚴重的肉體創傷,還有精神創傷的綜合症。有的受害者更嚴重,是一種不可逆轉的創傷。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廣播《停戰詔書》,宣布接受《波茲坦公告》,日本無條件投降。當年9月,國民黨第四十六軍登陸海南島,接受日本投降,遣送戰俘,恢復秩序。

70年

硝煙早已散盡,再鮮活的歷史,也抵不上時光的肆意雕刻。然而,如果沒有那時的槍聲,千千萬萬的中華民族優秀兒女就不會血戰到底,直到變成血和泥,化在土裡。年輕的生命不該在綻放前逝去,磨難和恥辱也更不應該忘記,因為忘記意味著背叛。

編輯 小強

攝影 程潔 陳薪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熱風文化創意 的精彩文章:

TAG:熱風文化創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