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浙大「兩微一端10萬+」論文同於發表核心期刊 支持反對者意見不一

浙大「兩微一端10萬+」論文同於發表核心期刊 支持反對者意見不一

浙大「兩微一端10萬+」論文同於發表核心期刊 支持反對者意見不一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日前,浙江大學發布《浙江大學優秀網路文化成果認定實施辦法(試行)》,其中規定如果學術文章在「兩微一端」影響力傳播力巨大,比如在《人民日報》等中央級媒體的「微信公眾號」發文閱讀量達到10萬+,頭條號刊發的作品閱讀量不少於40萬,即可定為在一級學術期刊刊發。

而我國高校現有的學術評價體系中,發表在核心期刊的文章和課題數量則是衡量一個學校、一個專業和一個科研人員學術資質的基本要素。浙江大學此舉,可以說是第一個吃「新媒體螃蟹」的學校。不出所料,《辦法》一經發布,就引發了學術界的廣泛爭論。那麼,將將網路傳播力與影響力作為學術考核的依據,這種做法是否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又會對高校科研院所的學術導向產生哪些影響呢?(歡迎關注Science微信號:bioeg_cn)

從SCI到10萬+,浙江大學最新出台學術考核標準顛覆了很多人對於象牙塔學術成果的基本定義。按照該校發布的《優秀網路文化成果認定實施辦法(試行)》原文的表述,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和《求是》雜誌刊發,並形成重大網路傳播的作品,可申報認定為等同於國內權威學術期刊刊發。其他,中央媒體兩微一端產生重大網路傳播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10萬+,將享受國內一級學術期刊刊發同等的認定。事實上,在此之前,發表在少數固定報刊上的學術文章,在不少高校都可以申請被認為是學術作品,真正的突破在於「兩微一端」和「10萬+」兩個關鍵詞。今天,記者設法聯繫浙江大學的老師們進行採訪,但均被婉拒。於是,我們在浙江大學進行了隨即的街訪,受訪者有人還在讀本科,也有人已經進入到了博士階段,儘管學業階段,專業不同,但客觀說在校的同學們支持的居多。

在校同學:我覺得的本身是一種創新,更新的一代90 00後 閱讀習慣是手機媒體。最重要的知識體系的傳播,所以如果能夠讓學術以一種更親切的形式,讓讀者讀到,是鼓勵大家把學術走下神壇,更親近普羅大眾;我覺得可以接受。評判標準可以用新的來試驗,如果不是很理想,大家也可以做糾正。

而在年齡結構偏大的往屆畢業生群體里,反對的聲音就開始多了起來。

往屆畢業生:以文章的轉播量來衡量文章的價值這樣是有所偏頗的,因為這個轉發是有很多認為可控的因素在裡面,可以操作的。新的口徑的打開,可能會導致一些學術領域的人把精力放在新媒體上,減少了學術的努力。

不可否認,當前高校教師及科研隊伍在評定職稱方面,需要依賴少而精的專業權威與核心期刊,供需矛盾使各種學術期刊腐敗現象頻出。學術界強烈需要新的標準來客觀評價學生和教師的科研教學水準。但畢竟網路傳播規律和學術價值高低有著巨大的鴻溝。最簡單來說,每一個10萬+背後,固然有內容引人入勝的基因,但同樣功不可沒是吸引人眼球的標題。而起個好名字和有貨真價實的學術研究成果,前者的作用就微不足道了。浙江理工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老師單寶順認為網文直接等同於學術文章的做法欠妥當。

單寶順:是不是把這些作品等同於學術文章?校內的獎勵上可以等同的,一級學術期刊給多少錢,10萬+給多少錢,這個是可以等同的,如果說這個(網文)就等同於學術文章了,我覺得這個說法欠妥當。

而支持者則認為,學者不能只是做象牙塔里的讀書人,應該積极參与公共事務,傳播公共知識,已是當前基本社會共識。學者的社會價值應該在新媒體的話語體系里起到更多的作用。

浙江財經大學歷史學老師高偉:我個人還是比較贊同的,傳統上憑職稱都是看你在核心期刊上發的文章,發了多少,可能看的都是這個小圈子裡的人在看。假如說以網文的形式,寫出質量比較高的,又是大家喜聞樂見的方式表現出來,作者的價值就體現出來了,社會的價值也很高。

根據《辦法》規定,優秀網路文化成果將由浙江大學黨委宣傳部每年6月牽頭組織專家委員會進行認定。至於影響幾何,是否會對現有學術評價產生顛覆性,仍不明朗。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在媒體刊發評論指出,在這個門戶網站、「兩微一端」的受眾數量遠遠超過核心期刊閱讀數量的互聯網時代,浙江大學這種「敢為人先」的勇氣是值得肯定的。尤其是近年來傳統媒體經過轉型,所搭建的「兩微一端」等新媒體平台,擁有權威性強,傳播力廣,時效性強的特點。政府更願意採納,社會更願意接受,業界更願意吸收從此類平台產出的學術文章。同時這也回歸到了學術評價體系的初衷:關注成果本身的價值和影響力,而非是否發表於核心期刊。

來源:央廣網

Science為生物易構旗下媒體平台,歡迎關注我們的微博:生物易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cience 的精彩文章:

Cell:利用CRISPR/Cas9打破作物產量限制
研究發現腫瘤細菌能降解癌症藥物
北斗三號定位系統啟動建設 2020年實現全球組網
中國「天眼」首席科學家南仁東先生逝世,最後遺願不舉行追悼儀式
Science:重磅!開發出分揀貨物分子的DNA納米機器人

TAG:Scien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