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抱朴子論仙:秘訣在於立志和毅力

抱朴子論仙:秘訣在於立志和毅力

神仙有無

采編:無影道人

我們只知道物種有經霜而枯槁憔悴,正當炎夏而綠色凋敝,含苞待放然而卻並不茂盛,尚未結果卻又過早萎靡零落,從來沒有聽說過享萬年之壽,在世長生久視的人。所以說古代的人們,只要淡論學習的事,從來不說求仙之事,聊天時也不涉及懌異之事,為的是杜絕那些奇淡怪論,生活中遵循著自然清靜無為之道,把那些延年益壽的龜鶴作為有別於人的異類去看待,而把人類短暫的一生一死,當做是一早一晚很正常的事情。

如果說盛夏萬物必然成長,然而薺麥卻枯萎了。寒冬萬物必然凋敝,可是那些青竹翠柏卻仍然茂盛。如果說有始必有終,然而天地卻是無窮無盡的。說有生必有死,而龜鶴卻能夠自然長久。盛陽之時應該是暑熱的氣象,然而炎夏未必沒有涼爽的日子。,極陰應該是非常寒冷的時節,然而嚴冬未必沒有短暫的溫熱氣候。百川向東流淌,然而也有向北流動的河水。坤體至靜,然而有時會因為地動而被崩塌。水性純冷,也有溫暖山谷的湯泉;火體熾熱,然而孤獨的山丘就會顯現寒焰。重類應沉,而南海有浮石之山;輕物當浮,而牂柯有沉羽之流。世間萬類,不能夠一概地去下結論,正因為是如此的原因。

生命之中,最有靈性的沒有超越人的。然而同類人中他的賢愚邪正,好醜修短,清濁貞淫,緩急遲速,趨舍所尚,耳目所欲,行為不同,已經有天壤之差,冰炭之別。為什麼還要奇怪神仙的異 常,如何的不與凡人一樣而有生死呢?

如果說受氣都是一樣的,那麼雉(野雞)變化為蜃,雀入水變 為蛤,壤蟲假翼,川蛙翻飛,水蠣為蛉,荇苓為蛆,田鼠為鴛,腐草為螢,鼉之為虎,蛇之為龍,都是異類變化而成。

像那些修仙的人,用藥物頤養身體,效法數術去延長生命,先 使自己內疾不生,外患不人。雖然是長年不死,然而他的原有身軀卻並不變化,如果修鍊成道,這對他們來說是不困難的。那些 粗淺見識的人,拘守常俗,都說世間沒有見過仙人,就說天下一定不會有這件事。

天地之間,大無邊際,其中奇特的事情,難道是有限的嗎?雖然頭頂著天,卻並不知道天的上面還有什麼;終生行走在地上,卻 並不知道地下有什麼。形骸是自己的,卻又不知道它的心志是怎 樣的。壽命彷彿是自己掌控的,卻又不知道它是長壽還是短命, 究竟能到哪個地步。況且神仙的道理深遠,憑藉的道德幽深玄 妙。如果只是依仗短淺的耳目,以決斷那麼精深微妙的有無,難 道不可悲嗎?

魏文帝廣覽群書,博聞異事,自己認為對世間萬物無所不通, 說天下沒有能切開玉石的刀,也沒有用火來浣洗的布料。他著 《典論》也曾據理言及此事,只是沒過多久,二種事物全都呈現, 這時文帝才嘆息不一,遂自毀論斷。事情本來沒有一定之論,大 概都是如此。

陳思王撰著《釋疑論》,當初關於「道術」的說法,直接稱它是愚弄百姓,欺詐虛偽,吹牛說謊的事情。後來他看到魏武帝試著 關閉左慈,讓他斷食近一月,而且顏色不減,氣力如常。左慈還常說:可以五十年不吃東西。由此看來,這又有什麼值得懷疑呢?又說:讓甘始用藥物塗在活魚的身上,並且在沸騰的開水中煮它, 其中沒有塗到藥物的魚,很快煮熟,馬上就可以吃了。其中塗有藥物的,在開水裡往來遊戲,好像在自然界的水中一樣。又把這樣的藥物粉飾在桑葉上養蠶,蠶就會生活到十月也不會衰老。又用藥物讓小雞雛和新生狗仔食用,都會停止生長。再用返白的葯 讓白狗吃下,百天毛全變黑。這時他就知道天下之事,是不能夠 全明白的。如果只是用意念去決斷它的有無,那就大錯特錯了。 明白此理,恨不能斷絕聲色,專心致志學習長生之道,這兩位好學的確是無書不讀,才氣應該說是一代英傑,然而他們當初都說沒有神仙,到了晚年,才有窮理盡性之感,竟是如此地嘆息。人非完 人,不信神仙,也不足為怪。

欲求長生,修鍊大道,

,並不在於富貴。假若是有心志的人,即便有高位厚祿,反而是他的沉重負擔,為什麼呢? 學仙的方法,必須要做到恬靜、舒心、淡泊,滌除各種嗜好慾望,收心內視,返觀內聽,如同活死人,行屍走肉,心如死灰,身似槁木。 然而作為帝王,擔任著天下百姓福祉的重責,政務繁多,思慮萬 機,精神馳騁於天地之間。若有一點失誤則國政即為虧缺,過失 殃及百姓。在生活上醇酒厚味傷其和氣,艷姿美容伐其根本,所 以耗精損慮使軀體瘦削憔悴的原因眾多,就不再為此去詳細說明 了。再者蚊蟲叮咬就會坐不安,卧不寧,天下之大,人事之多,何止於此。又怎麼能做到掩耳閉目,遮蓋聰明,身心潛藏,潔心齋 戒,夙興夜寐,躬親爐火呢?

修仙之法,要靜寂無為,忘其形骸,愛逮蠢蠕,不害含氣,止絕臭腥,休糧清腸,博愛八荒,視人如己。

有道的人,視爵位如酷刑,見印綬如服喪,視金玉如土糞,睹華堂如牢獄。

又經典所載,大都有鬼神的證據,世俗之人尚且不信天下有鬼神,何況是仙人居高處遠,混世與脫塵不是一個世界,得道成 仙,飛升輕舉,就不再返回世間,不是得道的人,怎能見聞。而儒 墨之家知此不可以考證,所以始終不談其有無,世人不信,不也正 常嗎?惟有識別仙真的人,校煉眾方,得到徵驗,察其必有,也只是獨自知道,又不能勉強不知的人。所以說:不見鬼神、仙人,不 可說世間沒有仙人。人們無論賢愚,都知道自己身體有魂魄,魂魄不足,人就生病;魂魄脫離,人就死亡。

對俗開釋

有人問難說:人中之有老子、彭祖,如同樹木中之有松、柏,是稟賦於自然,如何可能學習到呢?抱朴子說:陶冶造化,沒有比人類聰明的。所以即使是學得粗淺的,也能役用萬物,得到精深的,就能長生久視。知道上藥能夠延年益壽,所以就服用這些藥物以求證仙道。知道龜鶴能安享天遐之壽,所以就效法它的導引用來增添年命。況且松柏的枝葉與其他諸木有別,龜鶴的體貌與諸多蟲類不同,至於彭祖、老子尚且還是人類,並非是異類才能獨享長壽,由此說來,得道長壽,並非是自然造化的。諸木不能效法松柏,諸蟲也不能學習龜鶴,所以才短命,過早夭折。人中有聰敏明理的,能修養彭祖、老子之道,就有可能與彭老同樣的結果。

仙道遲成,多所禁忌。自己若無超脫世人之心志和強身力行之才幹,又不能永恆保持,如果心情再疑惑不決,半途而廢,就會一說出仙道長生是不可以達到的話來。仙經說:「服丹守一,與天相畢,還精胎息,延壽無極。」這都是至理要言。民間君子,尚且內不負心,外不愧形,上不欺天,下不食言。何況是古代的真人,怎能虛構空文,欺世盜名,拿著不能做到的事情誑誤後人,他們這樣能 得到什麼呢?假若沒有這樣的緣分,始終也不肯相信,也沒必要勉強他們去相信。

有人會問:龜鶴長壽,只是世人空談而已,誰又和它們始終相隨而了解它們呢?抱朴子說:如果得到道的要領,那麼八方之處的事情如在指掌之間,遙遠的百代似是同一時期,不必在乎地方 的左右,或者說看到的才是真切的。《玉策記》說:生長千年的龜,五種顏色都具備,它的額上兩骨突起似是犄角,能明白人說的話。行走在蓮葉之上,或者在叢林之下,它的上方常有白雲似蟠屈的蛇一樣覆蓋著。千年的鶴,隨時鳴叫,能登上樹木,不到千年的,始終不能到樹上去,千年的顏色純白而且腦部成丹赤色,如此 便知。然而物種老者多智慧,大概是年深日久,處世長年之故。又說:蛇有無窮之壽,獼猴壽八百歲變為猨,猨壽五百歲變為獲, 獲壽千歲,蟾蜍壽三千歲,麒麟壽二千歲,騰黃之馬,吉光之獸,都壽三千歲。

千歲之鳥,萬歲之禽,長的都是人面而鳥身,壽命也和他們的名字一樣。老虎以及麋鹿野兔,都能活到千歲。壽命滿五百歲的,它們的毛色純白。熊的壽命超過五百歲,就能變化。狐狸豺 狼,都能活到八百歲。到了五百歲,就善於變化而為人形。鼠壽三百歲,到了百歲顏色就發白,就會根據人事的情況占卜,它的名字叫仲,能知道一年內吉凶及千里以外的事。這樣的事情有很多,不可能全都說完。只是具有廣博知識並善於辨別事物的人能隨時叫出名字來,廣泛聽取奇聞異事的人按理說不會被迷惑。何 必要常與龜鶴周旋,才能知道呢?假如就不善於分辨事物,那麼園中的草木,田池的禽獸,大都不會知道,更何況是這麼異常的東 西呢?《史記·龜策傳》云:江淮地區有位閑居的人,幼小的時候,用烏龜支撐床腳,後來直到老死,.家人移床時,發現烏龜還是 活的。以此推算也不少於五六十年,然而烏龜不飲不食,能有此之久而不死,看來它與一般的物種大不相同,對於可以生活千 年的說法,還有什麼疑慮呢?

有人問難說:龜能土蟄,鶴能飛天,假使讓人有須臾之蟄,或者有頃刻之飛,猶且不能,又怎能向它們學習長壽呢?抱朴子回答說:能蟄的昆蟲有很多,能飛的鳥就更明顯了,而只談論龜鶴有長生的壽命,它們之所以不死的原因,並非是因蟄和飛的問題。所以學道長生的人,只是效法它們導引以延年,學習它們食氣以絕谷的本領,並不學它們的土蟄和飛天本領。

如果是得道的人,向上能夠騰身於雲霄,向下能夠潛藏於江海之中。龍蛇蚊螭,狙蝟鼉蟊,都能終冬不食,不食之時,還比食時更加肥健,沒辦法知道它的原因。況且有一方面長處的,萬物 都比人更勝一籌,不只是龜鶴之類。所以太昊氏學習蜘蛛而結網,金天氏依據九農以正時,軒轅黃帝候風鳴而調節音律,唐堯觀看蓂莢就知道月份,魚伯識水旱之氣,蜉蝣曉潛泉之地,龜鶴偏解導養就不足為怪了。況且仙經長生之道,有幾百種辦法,只是快慢簡繁不同罷了。

古代修仙的人,大都服食甘脂,衣著輕鬆和暖,通曉陰陽,身在官場,耳目聰明,骨節堅強,面色悅澤,老而不衰,延年久視,出處任意。寒溫風濕不能傷,鬼神眾精不能犯,五兵百毒不能中,優喜毀譽不為累,這是最為寶貴的修養之道。

有人詢問,學道的人,應當先立功德,是這樣嗎?抱朴子回答說:是的,立功為上,除過次之。修道的人解救人的危困讓人避免災禍,救治人的疾病,讓他們不會因病白白死去,這是上等功行。想求仙的人,要以忠孝和順仁信為本,如果不修德行,只是學習方術,都不會得到長生。做的惡事過大的,掌管生命的就會剝奪他的年紀,過失小的就會奪取他的運氣時刻,按照所犯過失的輕重而所要奪取的也就有多少。大概人稟受元氣而有壽命,自然是有本來定數的。定數本來就很多的,那麼年紀就難以窮盡而且會推遲死期;如果所稟受的本來就很少,而所犯的過失又有很多,那麼生命就會很快結束而且早死。又說,人要想成為地仙,應當做到三百善;想修成天仙,就要立行一千二百善。如果已經做了一千一百九十九善,但是無意間又做了一件惡事,就會把之前行的善全都失去,只能重新再次積累行善的次數。所以說行善不在於有多大,做惡不在於有多小。雖然不作惡事,但是口德和所行之事, 以及祈願別人布施,施恩求報等等,就又失掉了這一事之善,但是善果不能全都丟失。又說,累積的善事沒有圓滿,雖然服食仙藥, 也是沒有益處的。如果不服食仙藥,只是力行好事,即使沒有很快成仙,也可以不會有突發死亡的災禍。我此時更加疑惑像彭祖 那些人是否因為他們的行善功德沒有圓滿,所以就不能飛升成 仙。

萬物皆有靈性,所以說凡是有生命的胎、卵、濕、化,都蘊含著陰陽二氣,哪個不是以生為樂而畏懼死亡呢?然而在世俗之中榮華勢利誘其意,素顏玉膚惑其目,清商流徵亂其耳,愛惡利害攪其神,功名聲譽束其體,這些都是不用召請而自來,不用學習而已 成,自己並非天生就能修道成仙,也無窮究事理而有獨到的見解,在俗事之外識別情態而善於變通,運用智慧能清楚地洞察廣袤悠 遠的微妙變化,覺悟到身體和名譽孰輕孰重,哀傷時日如白駒過隙、火爍電光之快,怎能拋卻當下享樂而期望遙遠渺茫的事情,抑制稟賦的嗜好,斷絕眼前的慾望,修習難以成就的遙遠功果呢?有是因無而化生的,無中生有;形體須精神而矗立,形神合一。有是無的宮室,形是神的宅舍。因此又譬如堤壩,堤壞水就不會存留了。又比方火燭,蠟燭燃盡火就熄滅;身體過勞則精神散失,精氣竭絕則生命終結。如果樹根斷除,即使枝繁葉茂,很快青翠的綠色就會失去。氣血缺失而慾望較重,那麼精神和智慧就要離開 身軀了。已經過世的就沒有返回的期望,既然腐朽的就沒有再次生髮的道理,若是養生的人,那就太可悲了。

所以居住山林養性的人,放棄俗事而自尋快樂的人,他們拿攀比當作是生的贅疣,看待萬物如同蟬翼一樣明白,豈能隨便說大話,而又勉強看淡世事呢?假若其人確切了悟,就會自然拋棄如得健忘症一般。因此他們居住在幽隱遁世的地方,韜光養晦, 遮蓋想要注視的目光,遣送損傷智慧的美色,杜絕喜歡聽聲的耳朵,遠離混亂五音的響動,滌盪蠲除深固的習氣,遵循柔雌,抱元守一,專心一氣達到柔和,內心鎮守著恬淡素樸,打發歡快親密的邪情,除去內心的得失榮辱,割去厚重生活的毒瘤和沉寂多話的機關,返還內聽之後所聞就清澈,眼目內觀而後才有先見之明,在幽深沉重的地方滋養靈根,在處世接物的地方消除誘惑和羨慕, 斥退粗俗的行為,充實愉悅的意境,達到無所作為,用以健全自然的天理。於是就可以吮吸日光月華,在太清之境沐浴精神,外除五賊,內守九精。在命門把守著玉鑰匙,使黃庭與北極交結,引導三景直上明堂,飛化元始用以鍊形,採收金津和以玉液,經常驅使白而留青,凝結澄澈的泉水下注丹田,引導沉靜的玄珠入於五城……治飢止渴,百病不生,逍遙中宮,氣血和平,拘魂制魄,骨填體醫輕,所以能夠駕馭風雲而飛騰太虛,還可以混於世俗而得永生。

只是苦於聽到的人不大相信,相信的人又不去實踐,實踐的人沒有恆心。所以得到的人很少而且又隱藏不露,沒有成就的極多而且明顯。世人無法知道那些隱居的人,而且又但見那些明顯的 人,因此說天下果然沒有修仙之道了。

《抱朴子》說:堤防堅固,水就沒有泄漏之患,油脂過多,燈火就沒有被侵熄之時,龍泉寶劍因其不割而常利,刀斧卻因日用而破敝,隱藏的積雪因躲避天暖而歷經夏季,潛藏的冰塊因其深居 而度過炎暑,單一的巾帛因遮蓋鏡子卻不被燒灼,平凡的花卉因偏愛覆蓋而越過冬季。土壤和水泥是容易消散的,然而卻能制陶 做瓦,這就和陰陽二儀是一樣的道理。樹木都是易於腐爛的,然而燃燒做炭就可以放置億萬年不會腐爛。圈養的小豬因飼養得 當而晚死,千里馬因經常登涉山嶺而早斃,寒冷的昆蟲因居住舒適而加倍長壽,南方的樹木因地處溫暖而長久茂盛,因接觸煞氣 萬物就凋萎在寒凝的霜雪,因遇到陽和萬物又鬱鬱蔥蔥而枝葉繁秀。萬物的種類是一樣的,然而秀實和枯萎卻大有不同,哪有秋 收冬藏的一定之規呢?然而人的稟賦壽命,死生的期限,不是像草木那樣一定要等到寒冷的天氣,而且延年益壽的道理,補養救 治的方葯,不只是用溫暖這樣淺顯的辦法。要達到長生的效果, 使用什麼辦法不行呢?而且世人墨守近效,又用功偏執,因短期不見成效,就說仙道虛誕,黃帝、老子都是妄言,這不也很可悲嗎?蒙昧的人,於是就不肯相信湯藥針艾,更何況深於此道的人呢?都說:「俞跗、扁鵲、和、緩、倉公之流,必能救活病人,為何他 們還要死亡呢? 」又說,富貴的人家,豈能缺乏醫術,而且更加不能長壽,這不說明人的生命是有一定年限的嗎?如果責怪如此之 人,讓他們信仰神仙,那就如同讓牛攀緣樹木,讓馬去追逐飛鳥。

抱朴子曰:召魂小丹三使之丸及五英八石小小之葯,或立消 堅冰,或人水自浮,能斷絕鬼神,禳卻虎豹,破積聚於腑臟,追二豎於膏肓,起猝死於委屍,返驚魂於既逝。諸如此類都是平常的葯 物,猶且能讓已死者重生,何況是那些上品藥物,為何不能讓生者不死呢?越人在虢太子即將死亡的時候使他復活,胡醫在蘇武很 快斷氣之時挽救了他,淳于意能開解頭顱以理腦,華元化能刳割腹腔以浣胃,文摯愆期以痊危困,仲景穿胸以納赤餅,這都是醫家 的小技能,尚且還能如此。何況神仙之道,什麼事情不能做到?人之所以死亡是因為諸多貪慾的傷損。衰老的原因是百病的損 害,毒蟲惡氣所中,邪氣所傷,風冷所犯。現在就導引行氣,還精補腦,食飲有度,興居有節,再服藥物,思神守一,行持禁戒,佩帶 符印,傷生之事,一切遠離,如此就氣脈通達,可以避免六害。現今醫家的通明腎氣之丸、內補五絡散、填骨枸杞煎、黃蓍建中湯, 服用的人都能肥壯。漆葉、青蓁,都是平凡敝陋的草木,樊阿服後,得享二百歲,而且耳目聰明,還能給人針灸治病,這是近代的 實事,又是正史記載批註的。

又說,有位叫吳普的人,跟隨華佗學習五禽戲,作為健身導引 的方法,尚且還活了一百多歲。這都是使用此普通的藥物和簡單的健身方法,竟然也能達到如此地步,何況是再運用其中精妙的呢?今天對世人說,理中湯、四順散,可以救治霍亂;款冬、紫苑,可以治療咳嗽、逆氣;萑蘆、貫眾殺九蟲;當歸、芍藥治絞痛;秦艽、獨活除八風;菖蒲、乾薑治痹濕;菟絲、蓯蓉補虛乏;甘遂、葶藶逐 , 痰癖;括樓、黃連愈消渴;薺苊、甘草解百毒;蘆茹益熱治創傷;麻黃、大青主傷寒,世俗之人還以為不然。寧願殺生祈福,卜筮驅祟,不肯相信良醫可以治病,反而把性命託付巫婆神漢,況且再告訴他們金丹可以度世,芝英可以延年呢?

通往昔留侯張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前無古人,他的智慧並不是一般人所能達到的,然而還說長生不老是可以做到的,他的聰明才能,不是都不及世人,尚且說:「我將拋棄人間之事,就要跟隨赤松子云遊了」,於是便修行導引之術,斷絕食物一年,終於進入修道成仙之路。等呂后逼迫他,以求得安定太子的計策。張良不得已,為她謀劃請來商山四皓,果然如願。呂后非常敬重他,卻又強迫他吃飯,故意讓他修道不成。按孔安國《秘記》里說,張良得到了黃石公不死的秘法,不只是兵法而已。又說,張良原本的老師就是四皓,里先生以及綺里季的徒弟,都是成仙得道的人,張良跟從他們全都得到了那些神方,雖然因為呂后勉強他飲食,不久 又回到修鍊仙道之路,暗自度化世人,但是世人並不知道,故意讓人說他已經死了。像孔安國說的情況,那麼張良就是修道成仙 了。

另外漢丞相張蒼,偶然得到一些小術,吮吸婦人乳汁,活到一百八十歲,這大概是養生中最淺薄的方法。而張蒼去做了,尚且 得到中壽的三倍,何況施行各種完備的道術,修鍊那些秘傳妙方,為何不能得到長生呢?這些事情見於漢書,並非是空口胡說。

抱朴子說:服藥雖為長生之本,如果能夠兼行運氣,它的功效更加快捷,如果不能得到藥物,只是行氣而且合乎它的道理,也能得到幾百歲的壽命。然而還要明白房中之術,所以鑒於這樣的原因,如果不知陰陽之道,就會屢次有勞損,那麼行氣的方法就不起作用。人生活在氣中,氣運行在人中,自天地以至於萬物,沒有不需要氣來化生的。善於運行元氣的人,在內可以養身,在外可以 卻除邪惡,然而老百姓們每天運用卻並不明白這個道理。

微言大義

小修則小得,大為則大驗。知好生而不知有養生之道,知畏死而不信有不死之法,知飲食過度能積蓄疾病,而又不能節制肥甘。知極情恣欲能招致枯損,卻又不願割捨。我雖說神仙可以修得,怎能讓他們相信呢?

凡學道當由淺而人深,由易而至難,若志堅心誠,沒有做不到的事情,懷疑就不會有成。所以非積善陰德,不足以感神明;非誠 心實意,不足以結交師友。非功德勞苦不足以成大事,而且未遇明師而祈求要道,是不能得到的。九轉金丹,是仙家的最要,然而 此事浩大費用昂貴,不可以立即辦到。珍重精神愛惜元炁,是最急切的事情,並且服小葯以延年命,學習健身術輔助正氣以辟邪 惡,就可以逐漸進入精深微妙之地了。

驗方道術繁雜多端,的確難以精準完備。所謂的道術,可以內修形體和精神,使人們延年愈疾,又可以外攘邪惡之氣,使災禍 不能戕害身體,比如琴瑟這樣的樂器,不可以孤單地用一根弦求 得五音之聲。又譬如鎧甲,不能說一次刺不透,就不怕那些鋒利 的刀刃了。凡是養生的人,還是要多聞多見而又善於體察要領, 博聞識見而又善於選擇,如果偏於修鍊一個方面,是不足以一定 要依賴的。又有一些好事的人,各自依仗他們的長處,如知道黃 老道術的人,就會說:只有房中之術,可以度世;明白吐納鍊氣的人,說:只有行氣之法才可以延年益壽;擅長屈伸之法的人,就說: 只有導引之術才可免於衰老;通曉草木方葯的人,說:只有服食藥物,才可以壽命無窮。學道沒有成就,是由於偏學、固執、保守造 成的,淺顯見解的人,偶然明白一事,便說已經夠用了,卻又不認識正道,雖然得了好方法,猶且尋求不止,消耗工夫,損失時日,而且所施所用,沒有一定,這都是得失無常的人。或者本性魯鈍,所知尚且淺近,便勉強入山,履霜冒雪,屢被毒蟲傷害,不耐困苦而又請求回返。或為虎狼所食,或被魍魎所殺,或因飢餓而又無辟穀之方,寒冷而又無自溫之法,死於崖谷,不很愚蠢嗎?專心求學 不如選擇老師,如果老師所聞平素也很有限,又不盡心教導,因此告訴說修道不在多學。」

有人說:請問想修長生之道,有什麼禁忌?抱朴子說:最急切最要害的禁忌,在於不被傷害,不損失而巳。按《易內戒》及《赤 松子經》和《河圖記命符》都說:「天地有司過之神,隨人所犯輕重,以奪人算,算減則人貧耗、疾病,屢逢憂患,算盡則人死。」各種 能夠奪取年壽的方面有幾百件之多,不能一一列舉了。又傳說, 身中有三屍,三屍這種東西,雖然沒有形體而確實是魂靈鬼神之 屬類。三屍想要人過早死亡,這三屍就會變為鬼魅,自由放縱,隨 意遊行,享受人們的祭品。所以它們每次到庚申日那天,按時上 天稟告司命之神,述說主人所作行為過失。又在月晦之夜晚,灶神也上天稟告人的罪狀。過失大的就要奪取一紀壽命,一紀為三百日。小過失就奪算,一算為三日。我也不能驗證此等說法是否 屬實。然而天道虛無高遠,鬼神的事情難以說明。趙簡子、秦穆 公都親自接受上帝的金策,是有土地的明顯象徵。山川草木,井 灶挎池,尚且都有精氣博聚,人身之中,也有魂魄。況且天地是萬物之中最大的,按理應當有精神,如果有精神就會賞善而罰惡,但 是它的形體較大,而且網路稀疏,不必要發機而響應罷了。

然而閱讀各種道門規戒,都是說:欲求長生者,必欲積善行功德,對事物有慈愛之心,用自己的善心去感觸他人,仁愛及於昆 蟲,以他人的吉慶為快樂,哀憐他人的苦難,濟助他人的急需,解 脫別人的窮困,不傷害生命,不和睦的話不說,看見別人的品德如 同是自己品德,看見他人的過失如同是自己的過失,不自高自大, 不自美自譽,不嫉妒勝己的人,不諂媚奉承陰險邪惡的人。如此 就是有品德,可受到上天的福佑。所作所為必然成功,求仙修道 就有希望。如果是憎善好殺,口是心非,違背誠信,反而禍害耿直 剛正,虐待加害屬下,欺騙蒙蔽長上,變正為邪,領受恩恵不予感 念,以權謀私,收受賄賂,放縱有罪冤枉正直,假公濟私,刑罰加害 無辜,破壞人的家庭,沒收人的財寶,傷害人的身體,奪取人的祿 位,侵襲克傷賢良的人,誅殺投降臣伏的人,誹謗輕蔑神仙聖賢, 傷害摧殘修道之士,射殺飛鳥,剖腹取胎破碎鳥卵,春夏燒荒打 獵,謾罵詛咒神靈,教人作惡,遮掩人們的善行,讓別人身處危險 而自己得到平安,竊取別人成果以為自己功勞,破壞別人的好事, 掠奪別人所愛,分離別人骨肉,欺侮他人求取勝利,取人之多,還 人之少,施放水火,以術害人,脅迫瘦弱,用惡行換好處,強取強 求,擄掠致富,不公不平,淫逸邪僻,欺凌孤寡,欺誑奸詐;好說他 人隱私,議論他人短長,牽連天地,詛咒求證;借物不還,欠貸不償,祈求慾望沒有止境,憎惡拒絕忠義誠信,不依從君上之命,不尊敬所學老師;譏笑他人行善,敗壞他人禾苗,損毀他人器物,斷絕他人使用,拿不潔凈飲食讓他人吃,輕秤小斗與人,度量狹隘; 以偽亂真,偷奸耍滑,誘騙人物,越井跨灶,晦日歌樂,朔日哭泣。

其中只要有一件惡事,就是一件罪過,要看事情的輕重,由司命奪取他的算、紀,算盡就會死亡。只是心生惡念而無實際惡行的奪算,如果有惡事而又損害人的就要奪紀,如果算、紀未盡而是自己死的,都會有禍殃及子孫。或者取不義之財,不避冤家債主, 譬如用沾了漏水有毒的干肉解飢,用鴆羽泡的酒止渴,並非不能 暫時吃飽然而死亡也在那裡等著呢。其中也有曾經做了很多惡事,以後自己又改悔的,如果曾經冤枉貽害過人,就應當想到如何 再救濟要死的人,為他們解脫。如果隨意取人財物,就應當想到 施捨給貧困的人,來開解他們的罪責。如果犯了用罪名妄加於人 的,就應當想到推薦賢能的人,以開解他的過錯。都要做到加倍 回報,就會受到吉慶利益,可以轉禍為福。如果能夠全都不觸犯, 就必然可以延年益壽,學道速成。雖然上天崇高而且聽力卑小, 但是萬物沒有不被鑒察的,如果行善不知疲倦,一定能得到吉祥 報應。羊公積德布施,直到白頭,才感應領受到上天墜賜之金。 蔡順極其孝順,才感應了神靈。郭巨想殺子以孝親,卻獲得鐵券 之重賜。但是善事難行,惡事易作。而且愚昧的人還以項托、伯 、牛之輩,說天地不能辨別好壞。他們豈不知那些有虛名的,未必 有真才實學,有陽譽的不能解釋陰罪。如果觀察薺麥的生死,而 疑惑天地陰陽二氣,也是不能夠達到深遠的。上士之所以不用嚴密保守而僅僅是避免,是因為凡俗之人不至於究察到此。

儒道難易

有人問:「 『仲尼說自古都有死』,老子說:『神仙事可學。』 」 抱朴子說:仲尼是儒家的聖人,老子是得道的聖人。儒家的 教條,接近百姓顯而易見,所以遵守他言論的人很多。道家思想深邃而且難以理解,所以能做到的人卻很少。三皇以前,是用道的思想在治理萬民。帝王以來,是儒的意識教化百姓。談論的人都知道上古淳樸的民風,而且貶低後世道德的喪失,為什麼要 偏偏尊重仲尼而輕視老子呢?這好比是用樹木的末端去製作華 麗的藻井,卻又不認識木生的根本。又何異於貴重明珠而蔑視淵 潭,珍愛和氏之璧卻厭惡荊山,不明白明珠出自淵潭,璧玉發於荊 山。說起調養性情,是學道的剩餘部分,禮樂是儒家的末端產品。 之所以看重儒學,是因為他能移風易俗,不只是從外表看他們如 何的揖讓盤旋。之所以尊崇道學的人,是因為它能行不言之教, 改變人們的行為,並非只是養生一件事而已。如果儒和道果然分 別先後,那麼仲尼不可專信,而且老子也不能獨用。仲尼既然尊 敬地詢問伯陽,願意與老子、彭祖相比。又自己說魚、鳥可知,卻 不認識龍,喻示老子猶龍,大概是他內心佩服的言辭,並非隨意說 說罷了。和顏回所說的「瞻之在前,忽焉在後,鑽之彌堅,仰之彌 高」,沒有什麼不同。

有人說:仲尼親自拜訪老子卻又不跟隨學道,為什麼呢?抱 朴子說:從此看來,更加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使命,所崇尚的有 不易改變的性情。仲尼明白老子的思想玄妙尊貴異常,而不能挹 酌清虛,本源大宗,出於無形之外,人於至道之內,其所咨受,止於 民閑之事而已,怎能請求仙法呢?仲尼雖然通曉世間諸事,而並 非能做到沉靜玄默,遵守無為之道。所以老子告誡說:「良賈深藏 若虛,君子盛德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色與淫志,是無益於 子之身。」坐立不安,責任在於匡正世俗。看到綱常不正,倫理喪 失,也只能仰天悲嘆,即便如此,還是急求有用於世而不忘情於富 貴。有人詢問說:儒道的事業,哪個難做哪個易作?抱朴子說:儒 學看起來容易,而做起來難;道學看起來艱難,而做起來卻很容易。只要放棄交遊,安置好妻子,辭謝榮譽名利,損毀利益俸祿,割捨掉光彩奪目的東西,抑制著動聽悅耳的聲音,安守恬淡愉悅 ,清靜退讓,獨善其身,守護己心,誹謗而不怨恨,榮譽到了也不歡喜,看見貴富而內心並不羨慕,甘居貧賤不覺恥辱,這是道家艱難 通的地方。外出沒有慶幸悲憾的面孔,回來也不會趾高氣揚無故責難,不會面對《六經》過於勞神,更不會對聲律和日曆感興趣。意念不會為推算天象命運而勞苦,心思也不會為了技能文章而受役使,眾多煩惱既已損失,太和之氣自然增添,無所作為無所思慮, 不用驚慌不用謹慎,這是道家比較容易的地方,即是所說的難中之易之處。

儒家士人的修為,都是依據章程去做事,行為有原則,說話和 靜默都有節度,即使老師教導學生也是循規蹈矩,學習的教材也 是依據《四書五經》的註解,再加上自己的釋疑,這就是所說儒家 容易的地方。探究深奧,語意幽遠,搜尋墳典,法古聖賢,通曉河 洛的義旨,博採百家的要點,品德言行在城鄉流傳。忠孝廉潔盡 心侍奉君王,誠信仁愛鞠躬盡瘁,上無愧於天地,下有功於國家, 克勤克儉,居安思危。一事不知,就認為是不明,片言不正,就會 使得褒貶不一,行為舉止作為世人的法則,言論思想也被天下之 人傳誦,這是儒家比較艱難的方面,就是所說的看似容易實為艱 難的地方。從這兩方面可以斷定,儒家的事業大多艱難,道家簡 單易行。我也是被儒學所難,就要捨棄它去尋求容易做的事情 了。世上譏諷我的人,比比皆是,而志同道合的人,還沒有遇到。 同志之人,必有共的理想,我還不覺得這樣的人稀少。

儒道先後

抱朴子說:首先因為陰陽的法則,使眾生自然忌諱,拘謹畏懼。儒學雖然博大,然而缺少要點,勞苦而少功;墨家雖儉勤卻又 難以遵守,還不可以偏離軌道;法家嚴肅而缺少恩情。只有道家 教育可使人們精神專一,行為合於自然,並且還包括儒、墨二家的 優點,概括名、法二家的要領,言行與時俱進,適應萬物的各種變 化,宗旨簡約而且容易明白,做事不多而功德卻又很大,且又致力 於構架清靜自然無為樸素,持守天真純粹的本源。而班固卻認 為,司馬遷說的先黃老而後才有六經,這是司馬遷的謬論。然而 司馬遷的博識廣聞,旁綜幽隱,淘汰揀選事物的優劣,審査核實古 人的邪正善惡。他的評論,本於自然,符合客觀情況,是非褒貶都 比照依據遵循正常的道理。不虛意修飾,不隱瞞惡行,不隨聲附 和去迎合世俗的看法。

劉向著名於當世,通達人情世故禮儀,他寫的都是實錄,而班 固的言論不能作為依據。雖然作為純粹的儒生,若不究心儒家本 意,只是固執己見,陋習不糾,難以調節取正。所謂道學怎能只是 養生的一件事情呢?《易經》說: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 曰柔與綱;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又說《易經》有聖人之道的四個 方面,如果不是這樣的人,大道就不會切實地流行。譬如說:治理 國家,繁榮昌盛,和諧平安,就說這是有道;主上昏庸,社會動亂, 就說這是無道。又說:坐下來講道,叫做三公。國家政治清明,富 強繁榮,貧賤的人就會感到羞恥。凡是談論道學的人,都明白陰 陽二儀,以至於萬事萬物,沒有不是陰陽的作用。當今舉凡有道 的,大概是指能夠博通今古,善於仰觀天象,俯察地理,歷經變故,涉足幽微,通曉興盛和衰亡的道理,明白安定和混亂的本體,沒有 迷惑不解的事情,詢問沒有不回答的問題。為什麼一定要修鍊長 生不老的道術,追述赤松子、王子喬的本領呢?可悲呀!這就和 ^ 在圍牆之內懷抱螢火的人,看不見日月之明的光輝燦爛一樣;和魷魚甲魚為伴,隨著它們的足跡游於水中的,就不會認識海洋的 廣闊浩瀚;看重大江大河深長的人,卻不知道那是昆崙山支流;珍 通惜糧食的收穫,卻又不關心使它們繁茂豐收的土地。

道學的概念,它是能夠對人類的性格思想進行教化和培育的,涵蓋鑄冶天地陰陽之道,孕育自然萬類,蓄積醞釀道德倫常。 世間對它研習粗淺的人比較眾多,而探究精深的人比較少,稀少 不敵眾多,自古以來就是如此。因此司馬遷雖然高明而看不到有 人讚譽的,班固雖然有缺失也不見有人指責他的。然而事物都是 以少為貴,以多為賤,對於社會人事,難道還有什麼不同嗎?所以 粗糧、野菜滿山遍野,而仙草和美玉卻並不常見;多刺的灌木覆蓋 荒原,而參天大樹卻又極少出現;沙土、碎石無量,而珍珠、璧玉很 少;鴻雁屯集飛翔,而鸞鳳罕見出現;毒蛇和蜥蜴數量巨大,而蚊龍極少發現;群族而生的黨羽眾多,本來就是如此。

所謂道家,對於自己來說可以修養身心,對於外面來說,可以 有為於國家,能讓人們效法日月五行的行度,使陰陽二氣和調,四 時不感受寒熱的侵害,暴風驟雨不至於使萬物受災。四時氣和代 表著國家昇平的徵兆,澄清的醴泉彰顯著淳樸合美的祥瑞。火紅 的太陽和七彩的雲霞溫風和暖,雲氣下墜商羊飛舞,就要收斂隱 藏(羽翼);日光和耀,奇異的穀物必生,劇烈的傳染病不再流行, 禍害混亂就不會出現;戰壕堡壘不予設置,干戈就不會發生。不 用商議就很妥當,不用簽約就很誠信,不用束結就很牢固,不用謀劃就可以成功,不用賞賜就很勤勉,不用處罰就很嚴肅,不用強求 就會得到,不用命令就會禁止。處於上位而人們並不覺得有什麼 壓力,走在前面而人們並不以為會有患難,號令沒有下達風化就 會移轉,指示沒有施行習俗就會改變,這大概就是道家的治世之 道吧。

只有生活富餘,才能實現無為,自然達到教化和美。饑寒不 足,所以才會有罰刑嚴厲,奸人繁多。黎民百姓怨生於下,皇王朝 廷震怒於上。或者洪水橫流,或者炎熱乾旱,或者地動山移,或者 冬雷夏雪,或因戰亂而血流成河,積屍狙擊,或者坑殺降卒,易子 相食。城牆越高大而衝殺越巧,池水越深而雲梯越妙,法令分明 而盜賊多有,盟約複雜而叛亂較重,這好比是驚濤駭浪而擾動淵 深的魚鱉,纖密的羅網卻使有翅膀的禽鳥只能鳴噪於沼澤之地; 豺狼眾多卻使那些走獸棲居山林,灶火猛烈卻使小魚糜爛在鍋 里。有君臣改變位置的,有父子拔刀相見的,然後忠義的名號就 出現在國家危難之時,孝子的榮譽就得助於敗壞的家庭。疫癧重 病發生就顯得巫婆神漢的珍貴,道德淪喪而儒、墨得以重視。從 此看來,儒家和道家的孰先孰後,就可以得到確定了。

儒道不同

有人詢問說:道、儒現在有些許不同,都是哪些方面呢?抱朴 子說:比如上升下降,俯伏昂仰的教化,歡憂禮樂的世事,治國安 邦的韜略,這是儒生們所操持的事務。斷絕外物之累,拋棄聰明 才智,滌除心機,盪散技巧,忘記富餘,遺失高貴,禁絕阻止勸勉終 結。不因貧窮而憂慮,不以顯達而榮耀,不因誹鎊而優愁,不因為 有人讚譽而喜悅,這是修道之人所要做到的。我們所說的道在它作為之時,善於自我修持以成就事業;在它靜居之時善於處取眾 人不為爭鬥的地方;在它得時而治理,善於及早斷絕禍患使其不至於發生;在它施捨的時候,善於濟人利物而又不以此為品德;在 它行動之時,善於觀察民心所向以真誠對待;在它靜止之時,善於致虛守真而無煩悶。由此可以看出這是儒道稍有不同的,它們的 ^ 比較如此,首尾差別很大。

通有人說:儒家推崇的是周孔,它們的書籍就是六經,大概說的是治理社會存守正道的緣由,作為立身處世和行為的準則,它的 作用久遠而功業珍重,它的事情巨大而語言精美,有國才能有家, 這是不能改變的規制。修道的人,不經營禮教,不顧及常情,在荒 草湖澤中居住和狐狸為伴,偶于山林與猿猴為伍,功業高大就隨 意放棄,又與木石為鄰,這也是他們不能理解的地方。

抱朴子回答說:鋪敘文采,馳騁辭藻,本性直率的人是不崇尚 的;解釋蒙昧,拯救迷惑,往昔豐衣足食,的確不想再和你討論事 物本質的好壞善惡,比較得失就會與天機吻合。然而只是觀看小 孩子墜井,並非仁者的用心,看到盲人碰到柱子,這能是兼愛的所 為嗎?這只是陳述大概,粗略地回答一點小事。體察大道靈巧地 感悟事物,以品德為珍寶而求長生的,是黃帝和老子的思想。黃帝能夠治理國家達到太平,而又升人仙界,就不可以說他落後於 堯舜了。老子既又兼綜禮教,而又能做到長生久視。

超脫世俗

有人詢問說:過去赤松子、王子喬、琴高、老子、彭祖、務成子、 郁華子都是真人,全都在世間為官,不方便隱居,而且中世以來, 學道的人,沒有不超脫世俗絕跡社會,幽靜隱居的,這是為什麼呢?抱朴子回答說:古代人們純樸,技巧虛偽尚未滋萌,那些信道 的人,就勤奮地學習;那些不信道的人,只是沉默不語罷了,誹謗 中傷的言語不會說出來,損毀別人的思想也不在胸臆停留。所以 修真之人和緩安閑地生活在人間,卻不會急切地輕舉飛升。末代 世俗苟且淺薄,雕琢奸偽更加嚴重,虛心淡泊的風化廢弛,而且邪惡粗俗的繁多,即使他們不信修道,也喜歡譏諷毀鎊別人,把真實正確的事情說成是妖訛,認為神仙之事是荒誕妄想,有人說這是 迷惑大眾,有人說這是離亂人群,這樣一來,高明的人就會以處居 他們中間為恥辱。以往的達道之人,防微杜漸,顏色稍變就會離 開,夜裡有事不等到天明,隨機應變,不會天天等待。

深淵枯竭,池水流失,蛟龍就不會在那裡遊行;鳥巢頃覆,鳥卵撿走,這樣的地方鳳凰不會集聚。在室內居住言談,翱翔的鷗鳥不會下來,普通的花卉在春季被砍伐,卻會使芝草蓂莢不再秀 實。世俗如果把美醜善惡顛倒,那麼輕慢、欺辱將要到來。那些 有道的人,為什麼不超脫世外,振動羽翅,遨遊於風雲的邊際,並 且翻身潛藏在玄虛冥漠的地方?山林之中並不是有道可尋的地 方,然而作為修道的人必定要入山林,的確是為了想遠離那些腥 膻而就此清靜。到深室內靜心思索,存守真一用以招收神氣的, 既然不喜歡喧嘩而又怎麼會與污穢相合。然而修合金丹大葯,鍛 煉八石精華的,尤其忌諱快嘴的蠢人,世俗的所聞所見,說聖明神 靈不會降臨,煉製仙藥不會成功。他們的思想並不是些許的禁 錮,以止於在眾人之中,或者有淺見毀鎊的。有關部門決定他們 的罪福,或者有親戚朋友互為往來,因為喜慶或悲傷的牽引,還不 如一切幽深隱藏,避免像臭老鼠一樣讓人討厭。像他們那樣獨來獨往,在崇山峻岭之中得意逍遙,難道沒有原因嗎?有人說:上士得道於三軍,中士得道於都市,下士得道于山林。他們都是因為 仙藥已經煉成,還不想飛升,雖然身在三軍,而且鋒利的刀劍不能 被傷害,雖然在都市,而人事禍亂不能受到牽纏,但是下士不能做 到這些,所以他們只能住在山林里。不只限於上品的人,初學道 的也有在三軍都市中得道的,然而黃帝、老子他們可以直至今日也不見得要去那裡。

服食仙藥

抱朴子說:《神農四經》書中講到,上品藥物服後讓人身體安 康,生命延續,飛升而為天仙,遨遊天地,役使萬靈,體生毛羽,行 走如飛。又說:五苓以及服食丹砂、玉札、曾青、雄黃、雌黃、雲母、 太乙禹餘糧等,它們都可以單味服用,都可以讓人服後飛行並且 長生不老。又說:中品藥物滋養性情,下品藥物治療疾病,還能使 毒蟲不能加害,兇猛的野獸不敢侵犯,疫癧之氣不能流行,各種妖 邪為之躲避。《孝經:援神契》中說:胡椒、生薑抵禦濕氣,菖蒲 增加智慧,巨勝延年益壽,威喜避免力劍外傷,都是古聖的至理名 言。《方術》中也有實際記錄,明明白白的文字寫著,然而世俗之 人卻始終不肯相信,的確是可悲的事情啊。

據說,漢成帝時,獵人在終南山中,見一人沒穿衣服,身生黑毛,獵人看到就要追趕捕獲,然而那人卻逾溝上山,如同騰飛,無 法逮著。於是就暗中觀察他的住地,幾人合圍才把他抓著,定睛 看後,竟是一位婦人。詢問緣故,回答說:我本是秦皇宮人,聽說 關東賊寇到了,秦王出城投降,宮室被焚燒,這才驚慌逃進山中, 飢餓卻無食物,差點就要餓死了。有位老伯教我服食松葉松子, 當時覺得又苦又澀,後來稍微適應,從此以後不飢不渴,冬天不覺 得寒冷,夏天不感到酷熱。看來這位女子一定是秦王子嬰的宮 女,到漢成帝時,應該有二百歲了。於是將她帶回去,又給穀物食 用,開始聞到飯食就嘔吐,過了多日才好一些。如此二年多身上 的黑毛才脫落,逐漸變老直到死亡。假若不被人們抓獲,可能她 就成為仙人了。

南陽文氏,談到他先祖說:漢末天下大亂,逃到山中,因飢餓睏乏即將死去,有一人教他服食白朮,從此就不會飢餓,幾十年後 又回到家鄉,氣色更加年輕,力氣超過以前。自己說在山裡的時 候身子輕健,只想跳躍,登高履險,多日不累,走在冰雪之中,也不 覺得寒冷。常常看到一個高山岩石上,有幾人面對坐著下棋,還 有位讀書的人,俯身觀看文氏,因為聽到他詢問說:這小子是我輩 中之人嗎?其中一人回答說:還不是呢。白朮的別名叫山薊,又 名山精。所以《神葯經》說:必欲長生,常服山精。

據傳,往昔仙人八公,各自服食一種藥物,因而成了陸地神 仙,都活到幾百歲,後來又合煉金液神丹而升人太清仙境。人們 如果合制八味藥物,燒煉服食,如果得不到藥力,那是因為藥力有 互相轉變,有相勝相畏的緣故。韓終服食菖蒲十三年,身體生毛, 一天能看萬言書文,冬天袒胸露懷,並不感到寒冷。趙他子服食 桂二十年,足下生毛,日行五百里,力舉千斤。移門子服食五味子 十六年,氣色如同玉女,進到水裡不被浸濕,走到火里不會被燒 灼。楚文子服地黃八年,夜晚看東西目中有光。林子明服食白朮 十一年,耳朵長到五寸,身輕如同飛行,能跳躍二丈多的澗谷。杜 子微服食天門冬,御八十小妾,有子女一百三十人,日行三百里。 任子季服食茯苓十八年,仙人玉女都去找他,有時隱藏有時顯現, 不再吃穀物,身上的瘢痕自然消失,面體光澤滋潤。陵陽子仲服 食遠志二十年,有子三十七人,打開書本看到的文字就不易忘記。 《仙經》上說:雖然只是服食草木的枝葉,也會活到幾百歲。切勿看輕了神丹,這樣始終不能成仙的。以此看來,草木之葯只能做 到延年益壽罷了,並不是長生不老的藥物。

辯難詰問

有人詢問說:如果神仙一定能夠學到,聖人早已修成了,然而周孔不去修仙,說明世上就沒有神仙,已經是很明白的事了。

抱朴子回答說:聖人不一定都是神仙,而成仙得道的人也不 一定都是聖人,聖人的使命,不是尋求長生之道的。只是為了除暴安良,制禮作樂,依法治國,移風易俗,匡正扶危,刊刻詩書,撰 著經典,和調雅頌,訓化童蒙,如此等等。他們怎麼能關閉智慧, 掩蓋光明,內視返聽,呼吸導引,心齋長潔,人室鍊形,登山採藥, 調息凝神,辟穀清腸呢?至於求仙的人,惟有篤志誠信,勤苦不 怠,恬淡清靜,就可以修鍊仙道,不需要有太多的才能。有在世俗 之中為社會做事的高人,他們的修行卻被俗務牽累,如果能合煉 丹藥,通曉抱元守一保養精神的要領,就會達到長生久視。況且 世俗所謂聖人,都是一些治理社會的人,並不是說成仙得道的聖 人,得道的聖人就是指黃帝和老子這樣的人。而治理社會的聖 人,指的就是周公和孔子。黃帝先治理社會而後才成仙,這是偶 然有能兼顧的人才。

世人有人的優點長處,而眾人又不能做到的方面,便稱為聖。 所以擅長圍棋而又無與倫比的人,就叫他棋聖。像嚴子卿、馬綏 明,至今有棋聖之名。擅長歷史作文超越當時的,就稱他為書聖, 而皇象、胡昭至今有書聖之名。擅長書畫過於他人的就稱為畫 聖,所以衛協、張墨至今有畫聖之名。擅長巧妙的雕刻就稱為木 聖,所以張衡、馬鈞至今有木聖之名。所以孟子和伯夷,是清廉的 聖人;柳下恵,是和事的聖人;伊尹,是職場中的聖人。我試著推 演論述,聖人不只是代表一個方面的事情,比如魯班,是機械的聖 人;扁鵲、醫和、醫緩,是治療疾病的聖人;子韋、甘鈞,是占候的聖人;史蘇、辛廖,是卜筮的聖人;夏育、杜回,是筋力的聖人;荊軻、 聶政,是勇敢的聖人;飛廉、夸父,是輕速的聖人;子野、延州,是知 音的聖人;孫臏、吳起、韓信、白起,是用兵的聖人。聖人是人事之 中極其少有的名稱,不只局限在文章才學方面,莊周說:盜賊也有 聖人之道的五個方面,能窺測到別人藏匿東西的地方的,這是聰 明智慧的人;衝鋒在前而不遲疑的,這是勇敢的人;能保護別人, 自己殿後而又不畏懼的,這是義氣的人;知道可否成功的人,這是 明智的人;分配財物均同的,這是仁德的人。如果沒有這些素質 就想成為天下大義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

《易經》上說:鑒別聖人,有四個方面的內容。以交談為職業 的,就善於言辭;以處世為職業的,就善於應變;以製作器皿為職 業的,就善於取類比象;以卜筮為職業的,就善於爻占。這就是聖 人之道可以分類的明顯方面。為什麼善行道德以達到成為神仙 的,唯獨不能稱為得道之聖。假若沒有得道之聖,那麼周公、孔子 就不能算作是治世之聖了。

道家把仙法道術作為秘密珍寶,弟子之中尤且擇選載道之 器,至精誠很久,然後傳授要訣。更何況世俗人中,既不用心,又 不信不求,怎麼又能勉強告訴他們呢?既然不能感化讓他們去信 仰,恐怕還能招來蔑視和誹謗。因此得道之士,所以會與世人異 路而行,異處而居,言談不想和他們交流,身體不想和他們雜處。

即使相隔千里,猶且恐怕還不足以遠離煩惱勞碌的圍攻;斷絕行 蹤,猶且恐怕還不足以免除毀謗侮辱的惡語。高官顯貴不能誘惑 他,金錢富有不能改變他,還能因為什麼肯顯耀在世人面前,說我 有仙法道術呢?這大概就是周公、孔子他們之所以無緣看見修道 成仙的原因。

周公、孔子不信仙道,這就好似是說:日月有所不照的地方, 聖人也就有所不明白的事情。怎麼能夠說,聖人所不為,便說是 天下沒有神仙呢?這和責備日月星三光為什麼不照亮覆盆之內 是一樣的道理。

人貴有恆

有人詢問說:古代仙人都是由學習而成的,還是本身稟受異 常氣質呢?抱朴子說:這話要怎麼說呢?他們沒有不是背負竹 篋,跟隨老師勤苦用功,經霜冒雪,櫛風沐雨,並且躬親洒掃,勞其 筋骨,餓其體膚,才表現出誠信的行為,還要繼續在危困中考驗是 否心性純真,行為貞潔,心無旁騖,這才能夠達到升堂人室之時。 或者因為怠慢厭煩而被中止,或者因為埋怨悔恨而退卻,或者因 為被榮華利祿誘惑而又回到世俗之中,或者因為被歪理邪說敗壞 而丟失了淡泊之志,或者因急功近利,朝為而望夕成,或者心思急 迫,坐下就想看到效果。如果看到錢財美色而內心不動,聽到世 俗的言論而意志不變的,萬人之中有一個人就是多的了。所以 說:修道如牛毛,而成道如麟角。製作勁弩的,是心力用在發箭 上;跋涉山川的,心思是用在平安上。水井不遠離泉流就不會去 挖掘,一步未走到,就不再行動了。修飾牆壁的勞動,並不是像輕 松地移動日晷就能做到的;千倉萬箱的儲存,並非是耕種一次所獲得的;凌上雲霄的高聳,並非是鏟一杴土的積累;參天的大樹, 並不是十天就能長成的;深不可測的淵潭,起始於小的積水;陶朱 的資財,必定是由無數個百千形成的。如果別人退卻而自己前 進,這就是陰長生之所以通達至道的緣由,也是始終禮敬羨門高 之所以乘龍人云的原因。

抱朴子說:俗人既然不能使生命長生,卻又營務害生。有終結的東西,不能夠讓它沒完沒了地消耗,江河的流水,也不能裝滿 無底的器皿。凡是利益較少而投資較多的事情,人們是不會幹 的。何況沒有一點收穫,卻要付出百千的資財呢?人們無論年少 年長,沒有不會生病的,只是病情輕重的差別罷了。然而人生稟 受天地父母的精氣各有多少不同,稟受多的生命終結得比較慢, 稟受少的,生命竭絕比較快。那些通曉養生之道的人,就懂得補 救,一定先要恢復肌體功能,然後才可以適當增益。如果讓他們 服食十天,就會肉身騰飛,再加上導引舒展,就能長出參差的羽 翼,如此一來,那麼世間就沒有不信道的人了。大都憂愁一升一 勺的利益還未得到,卻要花費一鍾一石的功用,修行的根基尚未 紮實,然而像冰霜一樣的外邪卻競相交攻。不明白過錯在於自 己,反說修道是無益的,因此捐棄丸散又放棄吐納,所以說,並不 是尋求長生艱難,是明白修行艱難;也不是明白修行艱難,而是施 行起來艱難;也不是施行起來艱難,而是讓人達到目的地很艱難。 高明的匠人能教人規矩,卻不能使人們巧妙。明師只能傳授人們 方法和書籍,卻不能讓人們一定能夠成功。所以說:修身養性,務 要謹慎嚴密,不可以因為小的益處而不去修為,也不可以因為是 小的損傷而不予防治。大都是聚小就能成大,積累一就能達到 億。如果能夠從微小做起,就會成就顯著,就幾乎接近大道了。

未然防患

有人詢問說:彭祖八百歲,安期三千歲,這是長壽之中無法想像的過人案例,如果確實有不死之道,他們為什麼不直接成仙呢? 難道他們並非是成仙的氣質,或者是生命稟賦自有長短,而他們 道偶然得到多的方面,按道理並不可能長壽,因此也免不了凋謝隕 ^ 落呢?抱朴子回答說:按《彭祖經》說,他從帝嚳開始至輔佐堯 % 帝,又經歷夏代至殷商都是朝中大夫,殷王派遣采女跟他學習房 中之術,殷王試驗後果然有效,就想殺害彭祖,讓他的房中術絕 跡,彭祖察覺後就逃跑了。離開的時候有七百多歲了,並不是死 了。《黃石公記》里說:彭祖離去之後七十多年,他的弟子在流沙 之西又見到他了,並沒有死,這裡已經說明了。還有彭祖的弟子, 如青衣烏公、黑穴公、秀眉公、白兔公子、離婁公、太足君、高丘子、 不肯來有七八人,都活了幾百歲,在殷代都各自成仙而去,況且是 彭祖,他怎麼肯去死呢?還有劉向撰載的《列仙傳》,也說彭祖是 仙人。

另外說的安期先生,他是在海邊賣葯的人,琅琊一帶的人世 世代代都見過他,估計已有上千歲了。秦始皇請他說話,談了三 天三夜。他的言論高雅,用意深遠,知識淵博而有證驗,始皇聽後 感到很詫異,就賜他一些黃金、璧玉,大概價值幾千萬錢,安期接 受之後放在阜鄉亭,又回贈一塊紅色璧玉為報,並且留下書信說: 再等幾千年,到蓬萊山找我。如此看來,他見始皇時已經有上千 歲了,也並非已死。至於始皇詢問安期長生之事,安期回答得妥 當,始皇醒悟,堅信世間必有修仙之道,所以饋贈甚厚,又因為自 己甘心修學,苦於沒有明師指點,而又被盧生、徐福之輩愚弄,所以始終不能學得。假若安期先生說話沒有根據,三天三夜的時 間,總會有理屈辭窮的時候,那麼依始皇的性情必將會把他屠殺 烹煮的。災禍是免不了的,他的那些豐厚的饋贈又怎可得到呢? 有人詢問說:世間有服食藥物,行氣導引,還是免不了要死 亡,這是為什麼呢?抱朴子回答說:如果得不到金丹,只是服食草 木藥物以及修鍊一些小方術,可以達到延年益#,只是能推遲死 亡罷了,不會成仙的。或者只是知道服食草藥,而不懂得返老還 童的深奧道術,就始終沒有長生的道理。或者又不明白攜帶神 符,施行嚴格的規戒,意想身中之神,保守真一之氣,這樣只可以 讓內疾不起,風濕不犯罷了。如果突然有惡鬼強邪,山精水毒侵 害,就會很快死亡。

或者得不到進山修行的要領,讓山神給你帶 來災禍,那麼那些妖鬼就會侵犯,猛獸也會傷害,山溪中的毒蟲就 會攻擊,被蛇蠍螫傷等等,致人死亡的事情有很多方面,並非是簡 單的事情。或者修道到了晚年,自己首先損傷已深,難以修補恢 復。而且修復補益的方法也沒有根據無法掌握,然而疾病隨時反 複發生,鑒於這些克伐之事,又有什麼緣由能得道長生呢?有年 老修道而成仙的,有年少修道而不成的,這是為什麼呢?那人雖 然年紀衰老卻稟受正氣較多,稟受正氣多的就傷損較少,傷損少 的就容易調養,容易調養的所以也易得道成仙。那人雖然年少而 稟受正氣較少,稟受正氣較少的就傷損較深,傷損較深就難以挽 救,難以挽救就不會成仙。

自然界的木槿楊柳,截斷根莖也會再生,倒著橫著都會再生, 容易生長的沒有超越這種木材的。然而掩埋較淺,且時間又不 長,或者搖動,或者力拔,即使是壅堆肥土,澆水滋潤,仍然不免於 枯萎,這是因為它的根本不固,還沒等到吐露萌芽,津液就不足以供養它的生機了。人的身體容易受傷而難以保養,與兩種木材比 較就相差很遠了,然而侵犯毀傷它的,卻過於刻薄,比起搖動力拔 還要有過之而不及。培補它的少,損毀它的多,它的死亡就很容 易了。養生法中吐故納新是因氣而長氣,然而元氣大衰的人就很 難再長起來了。服食藥物是因血以培補血,然而血液快要竭絕的 人,就很難再培補了。人們奔跑就會氣逆喘促,或者咳嗽或者胸 通悶,運用體力勞動就很快表現出氣短乏力的,說明是氣力損傷的癥候。如果出現面色無光,皮膚枯燥,唇乾脈空,腠理枯萎僬悴的 現象,就是血液衰減的癥狀。氣血衰弱的現象已經表現於外,那 么人身內的靈性元氣也就自然凋敝了。這種情況,如果得不到上 品藥材,就不能施救了。但凡修行不成,養生而又死亡的人,並非 是他自身沒有氣血,然而身中之所以因為氣因為血的緣故,是他 根源已經敗壞,只是剩下枝葉末流罷了。

譬如說炭火洒水,火雖滅而煙氣不會斷絕,已經斬斷的樹木 枝葉還可以再生。這兩者並非是不會有煙氣,也不是不會有枝 葉,然而之所以有煙氣有枝葉是因為它們的根本已經死亡了。世 上的人們把覺察身體不適的那一天,才開始當作有病之日,尤其 又把氣息斷絕的那天,作為命喪的時候。平常只是埋怨風冷暑 濕,卻不知道風冷暑濕不能傷害壯實之人。只是體質虛弱中氣不 足的人,就不能承受了,所以才被這些外邪所侵害。怎樣比較呢? 假設有幾個人,年紀大小、身體強弱都相同,飲食之物、衣服厚薄 也都一樣。全都行走在沙漠之地,並且感受嚴寒之夜,大雪墜落 在身上,寒冰凍結在地下,寒風刺骨使人戰慄。咳吐之物,凝固於 唇吻,那麼這些人之中就會有受到寒冷傷害的,但不一定全都生 病,並不是風冷對人偏心,大概是人的體質就有不能耐受的。所以說:都吃一種食物,就有人因此而生病的,並非這些食物對人有 心傷害。用同樣的器皿飲酒,然而也有醉酒和清醒的,並不是酒 力對人區分彼此。一同觸冒酷暑,然而有人會因中暑而死亡的, 並不是天氣炎熱對人分別為公為私。一起服用一樣的藥物,就有 昏迷失明,心胸煩悶的,並不是藥物的毒烈之性能夠區分愛憎。 所以說:大風刮來,樹木原先已枯槁的易被摧折;波濤洶湧,凌犯 堤岸,而有裂縫的卻首先頹廢;烈火燎原,而乾燥的草木總要先前 焚燒;陶瓷墜地,而脆薄的自破。由此看來,人們若不善於養生, 加上身體平素有病,再感受風寒暑濕的就會引發重病。假使能讓 正氣不衰,形神相護,就沒有能傷害他們的了。凡是修道的人,常 常是憂慮晚年,卻不在早年就防患於未然。依恃年紀少壯,體力 正盛,自尋過錯,等到百病纏身,命如朝露,又不得大葯,只是服用 草木之葯,也可以比常人好些,但不能延長超過人生的大限年紀。 所以《仙經》上說:養生以不傷為本。這是很重要的話。神農說: 百病不愈,安得長生?這話的確可信。

日常禁忌

有人詢問說:所謂受到損傷的,豈不是指淫慾之類的事嗎? 抱朴子說:哪能只是這些呀?然而關於長生的要領,就在於返老 還童之道。聰穎智慧的人明白它,可以做到延長壽命,消除百病, 其次的人,也不會使自己損傷。如果年歲尚且少壯,就注意返老 還童之術,並且服食丹藥用以補腦,採取玉液而上補長谷的人,即 使不服藥物,也不會少於三百歲的壽命:只是不能成仙罷了。得 不到這種方術的人要想長壽,古人比喻是用冰水製成的杯子內盛 熱湯,用羽毛包裹炭火儲存一樣。況且又才智不足,而絞盡腦汁苦思冥想,就會損傷;力量不足,卻勉強舉重,也會損傷;過度悲哀憂愁,也會損傷;喜愛快樂過度,也能損傷;私心慾望,急不可耐, 就會損傷;長久言談說笑,易於損傷;不按時作息,也會損傷;長期挽弓引弩,也會損傷;經常醉酒嘔吐也會損傷;飽食之後就睡覺也 會損傷;跳走而使人氣喘疲乏就會損傷;歡呼哭泣,也可損傷;陰陽不相交接,也會損傷。累積傷損以至於精氣竭絕就會早死,早死的人並不是因為修道之故。

所以說:養生的方法是,啐吐不能太遠,行走不能跑步,耳朵不能極力去聽,眼睛不能長久視物,端坐不能過久,卧床不能到疲 倦,天氣寒冷之後再添衣物,天氣炎熱之後再減衣物;不能到極其 飢餓才去吃東西,食物不能吃得過飽,不能極其口渴才去飲水,飲 水也不能過多。只要吃的過飽就會出現胃腸積滯而得積聚病;飲 水過多就會形成痰癖;也不能過於安逸和過於勞累,不能起得過 晚;不能使汗水淋漓,不能過多睡眠,不能過於乘車或騎馬奔跑, 不能過於使眼目遠望;不能多吃生冷之物,不能飲酒之後再吹風, 不能多次沐浴,不能有過多的願望;不能籌劃製造精巧的東西,冬 天不能過於溫暖,夏天不能過於貪涼,不要露卧於星月之下,不要 睡中用扇,大寒、大熱、大風、大霧,都不能觸犯。五種滋味進入口 內,不要使它們偏多,所以說:酸多傷脾,苦多傷肺,辛多傷肝,咸 多傷心,甘多傷腎。這是五行生剋的自然道理。

凡是說到傷損的事情,也是不便於覺察到的,但是時間長了 就能有損於壽命。所以說善於攝養生命的人,起床睡覺一年四季 時間有早有晚;活動和靜居也有使它和諧的規律;屈伸筋骨,有偃 仰的方法;杜絕疾病,清除外邪,有吐納的方術;使營衛流行敷布, 有補瀉的方法;調節勞逸有給予和掠奪的要領。忍受憤怒以保全陰氣,抑制歡喜以涵養陽氣,然後先服用草木的藥物用來救濟虧 損,再服用金丹用以決定長生久視,長生的道理,全都在這裡了。

勤求師長

抱朴子說:天地的大功德就是長生,天地滋生孕育著自然萬 物。所以道家最為珍秘和貴重的,沒有超過長生的方術了。因此歃血盟誓才能相傳,如果傳給了非人,有了過失上天就會處罰。

先師不敢隨便輕易傳授給他人,必須是人們誠心尋求誠懇學習 的,還要挑選非常精誠專一的人教導。如果不是勤奮好學,不思 進取又求學不夠堅定的,怎麼能隨便答應,輕易告訴他呢?如果 不是真正的載道之士,雖然每天都能看見仙人成群結隊就在世 間,他們還定會說那些都是變異的人,天下就有這。或者說是鬼 魅的變化,或者說是恰巧與自然相合,豈能有人肯說是修為而成 的呢?倘若是本心不信,即使讓赤松子、王子喬耳提面命,也照樣 當做是妖言、欺詐。然而世人頗有明白信任的,又憂慮他們不能 勤求明師。通曉大道得到真傳的,的確非常稀少,又不是倉促之 間就能做到的,然而知道的人還是很少,但也未嘗在世間絕跡。 由於求仙的人不多,心態不夠誠實,即使是有仙命的人,也要自己 尋找機緣。可是一心求仙也有時不能實現願望的,但從沒有聽說 不去尋求而自然成仙的人。世間也有一些奸詐虛偽,圖謀錢財的 人而竊取修道之人的名號,這樣的人有很多。然而這些人中,不 能說他們一無所知,都是粗淺之輩,或者沽名釣譽,再加上一些修 飾偽裝,而那些喜好故弄玄虛的人,也不知道這些人的真假面目, 還要為他們鼓吹稱頌,其結果是自欺欺人。並且還會拘禁牽制, 追隨他們行動,又廣泛尋找奇人異士,並且告訴大家說,修道的結果就到此地步。如此耽誤了不少有志之士,這些人的確是可悲可 恨。

或者聽說有人能在清晨化五雲、飛八石、轉九丹、冶黃白、水瓊瑤、化朱碧、凝霜雪於神爐,采靈芝於嵩岳的人,就會大肆毀謗說:這種方法只有赤松子、王子喬知道,現在的人說知道的,都是 ^ 虛假欺騙之詞。那麼本來見識淺薄的人,不會覺察此話有詐偽的 通地方,就聽信他,停止了到外地尋求的心意。可悲啊!也為這些人而感嘆呢!人生在世,日月如梭,暫少忽老,時光迅速,百年之 壽,三萬多天罷了。幼年弱小還尚未明理,衰老體乏而歡樂全廢, 從童蒙至昏耄,只是幾十年時間,然而經歷的險難、關隘、憂苦、疾 病,相繼延續每年都有,居住世間真正幸福的時間,大概消減一半。計算肯定能生活百年的人,喜笑平和的時間,只不過是五六 十年,霎時精氣衰減,哀傷優愁年紀古稀,精神昏聵糊塗,再過六 七千日,精神已失,智慧靈巧已盡。何況是保全百歲的人,萬人里 面能有一個嗎?仔細地審查,也不要再譏笑那些只在炎夏生長的 蟲子和在早晨出生的菌屬了。

大概還沒有認識到不明大道的可悲吧。俗話說:人在世間, 一天少一天,如同牽著牛羊到屠宰場,每走一步就距死亡更近一 步。這個比喻雖然不好聽,然而卻是實際情況。明達的人之所以 不憂愁死亡,並非他們不想求仙,也可能他們本來就不知道如何 尋求免死之術,認為,無故白白地為此焦慮憂愁,對生活工作沒有 益處。所以他們說出「樂天知命故不憂」的話來,並不是不想長 生。古時,周公祈禱想要代替武王生病,孔子病重而拄杖悲傷感 懷,因此知道即使是聖人,也不想早點死亡。如果內心有希求長 生的志念,為什麼還不捨棄生活中不急切的事情,把大好時光用來修養玄妙的事業呢?那些不信的也就罷了,而其中有信念的 人,還擔心他們的俗事人情並沒有盪除乾淨,卻不能專心致志地 以養生為念,而他們只不過是在經營凡俗事務的閑暇時間,才這 樣修為。因此即使是有所作為的人,經常是憂傷到了晚年也大多 沒有成效的。平庸的人所急切經營的是權勢、地位、利益、名譽、嗜好、慾望。假若我的身體不能保全,就是給予官高權重,金玉成 山,美色艷麗不計其數,並非我能享有。所以智慧明達的人,首先 經營長生的大事,長生不老的事情確定了,就可以計劃人生了。 如果不能飛升成仙而離開人世,也可以暫且作為地仙逍遙人間。 如同彭祖、老子,停留在人間幾百歲,又不失去人事倫常的歡欣, 然後,再慢慢地輕舉成道而登仙,這也是人生的盛大之事了。然 而如果沒有選擇好明師,老師就不足以侍奉,也沒有緣由成功的。

過去漢太后跟隨夏侯勝學習《尚書》,後來賞賜夏侯勝黃金百斤,其他的物品還有很多。等到夏侯勝死後,又賞賜勝家人二 百萬錢,還要為勝戴孝一百天。漢成帝在東宮的時候,跟從張禹 學習《論語》。等到皇上即位,賞賜禹爵位為關內侯,食邑千戶, 拜授光祿大夫,又賜黃金百斤。後來又升遷做了丞相,加爵祿為 宴昌侯。年老退休賜他乘安車駕駟馬,另有黃金百斤,幾萬錢。 等到禹得了重病,天子親自蒞臨探視,並拜伏在禹的床下。章帝 在東宮時,跟從桓榮學習《孝經》。等到登上天子之位,拜授榮為 太常上卿。天子蒞臨榮的宅第,讓榮面東而坐,增設几案和儀仗。 會見百官以及榮的門生和門生弟子幾百人,皇上親自拿著《孝 經》給大家講說。又賜榮爵祿為關內侯,食邑五千戶。後來榮生 病的時候,天子再次到家裡探望。走到他住的巷子就提前下車, 抱著書卷小步快走,見了榮之後,還施以弟子之禮。榮去世後,天子還為他戴孝穿喪服。

大凡這些人物,並不是能征善戰,開疆拓土,把旌旗掛在國門 之外,築城池,設官吏,立功勛,馳騁精銳於邊塞之外,而是僅僅因 為傳授一部經典的功勞,宣講章節句讀,卻如此地受到尊重。高貴的帝王猶且自甘卑下,降志屈節以禮敬關愛侍奉,然而世間有 些想修鍊長生之道的人,卻不肯謙下拜師,只想迫切地向人尋求 要妙,這樣又怎能得到呢?假若學者謙虛恭讓,招前驅後,這對老 師把握的分寸又有什麼益處呢?如果不是這樣,就是學者的用心 不夠完善,用心不完善就會使得老師傳授學業的力度不足,傳授 學業的力度不足,那麼秘訣何時能全都得到呢?不得已的時候只 好把膚淺的知識傳給他了,這怎麼能成就不死的功業呢?

也有一些人擅長表面粉飾,然而他們信道誠心與否,卻不在內心深處,好像是另有所求,表現出卑屈謙恭的姿態,經過幾天之 後,懈怠輕慢的情形就表露無遺。如果遇到明智的老師,並且還 想詳細觀察來者變化態度,就會試看他很長時間,故意不告訴他, 用以窺試他的心態。像這樣的人,情態虛偽,行藏暴露,也是始終 得不到老師教誨的。即使教他也不會盡吐真言。說到底這些人 教給他們也是無益的。有位叫陳安世的人,年紀有十三歲,大概 是灌叔本門客的兒子。他年紀雖小卻事先得到仙人傳授的道法。 叔本年紀七十歲了,頭髮已是雪白,每天早晚侍奉安世,說:道尊 德貴,先得道的人就是老師,我不敢倦怠,願以弟子的禮節侍奉 您。因此安世傳授他修鍊要訣,後來兩人都成仙飛升了。

人類孕育出生,首先領受天地的陰精陽氣,後來又稟承父母 的氣血,然而如果得不到明師的教誨,傳授那些超脫世間凡俗的 大道,就沒有緣故免於死亡,鑿石也會有餘焰,人生的年限壽命已經衰弱不堪了。由此看來,明師恩賜的確是有過於天地情誼,貴 重於父母的就很多了。可能不崇敬嗎?可能不祈求嗎?

抱朴子說:古人品質端正,看重行為而輕視言語,所以執政的 人不崇尚說話辯論,修道的人不崇尚辭令演說。風俗衰退淺薄的 時候,對外的修飾頻繁,方法策略像山一樣堆積在儒士門中,而且 內修的方書也就自然掌握在術士之家,最初學習的人,不可能馬 上就領受大道的精要。又因為人情是依照本末的順序和殷實富 有的人作為先後抉擇的。所以後來通曉大道的人,如干吉、容嵩、 掛帛等幾家,各自有千餘篇著作,然而大多都是教條告誡的話,還 是不願意為人們剝開迷障,顯現大道的趨向歸宿。那些至真的要 訣,只能口 口相傳,或者不超過尋常尺寸的布條,系在領帶之中, 不是經久隨師,屢次試用都精誠勤懇的人,就不可能得到它。身 邊弟子輩,都要根據他們用心的疏密,經歷困苦的時間長短,審察 他們聰明的地方以及智慧能力所辯解的方向,各自都有不同的傳 授,千百年來時常有可以頃盡全部秘要宗旨的人。還有一些人你 只要合煉藥物,藥物製成分給他,足可以讓他不至於過早死亡而 已,卻一輩子也願意把秘方文字傳給他。所以世間修道之士,通 曉金丹之事的,萬中也沒有一人。然而用竹管觀看的人,說修仙 之法,應當都在那些古籍之中,以及在於祭祀拜伏祈禱的時間,有 仙人傳授罷了。

長生需要合煉大葯,並非是祈禱醮謝所能得到的。過去秦漢 兩個朝代,大興祈禱之風,所祭祀的太乙五神、陳寶八神之類,動 用牛羊谷帛,花費錢財億萬,結果沒有益處。何況是普通百姓,如 果品德不夠完善,身體不善於保養,只是想用三牲酒肴祝禱鬼神 以求益壽延年,迷失得實在很嚴重了。還有一些頗為好事之人,的確心思學道,卻不能勤求明師,合煉藥物,而且只是晝夜誦講不 著邊際的書籍,幾千幾百卷,到老無益,就說天下本來沒有修仙的方法。有些人全家叩頭,意念空坐,烹宰牲畜,燒香請福,然而患 病的人又不能痊癒,死後喪事相為承襲,直到竭財破產,還是沒有 E 奇異出現,仍然始終不自悔悟,自己還認為不夠虔誠。如果用如 € 此的勤奮,去祈求通曉方術的老師,用這樣的花費,給予購買藥物 通價值的人,也一定會得到神仙長生度世方法的。這又何異於是到 1dJ 老年仍然白白地耕種全是石頭的薄田,卻又希望能有千倉的收 獲?雖然是盡心用力,只是運用的地點方法不當罷了。這就是所 說的,原來是要去楚國,然而走的道路卻是通往燕國的,雖然騎的 是良馬卻不能走到,並非是行走得不夠快,只因是迷失了去往目 的地的道路。

還有一些人是本性相信,但又偏聽偏信別人,他的聰明程度 不足以比較鑒別真偽,揣測深淺,平常的博覽閱歷淺狹,不善於鑒 賞事物。後世冥頑粗淺的人,偶然碰到一位信士,就會自我粉飾, 說本人有修鍊秘笈,而那無知的信士便會遵守承諾而侍奉地。所 以那些庸俗的小人,不少在外假託有道的名號,言過其實,誇誇其 談,沽名釣譽,內懷貪婪之心,唯利是圖。或者自稱高名,久居人 世,世人也有稱他們已經三四百歲。這些人只是更改名字,假稱 聖人,依託在信士之中,也多有成就事業的人。因此有時讓高明 的人稍不留意未澄清甄別,就會任其滋生,然而耽誤後學的人,常 常是因為這些人,不能不使人們嘆息。每次看到這些人欺誑天下 之人,早晚都會受到災殃和懲罰,天網雖稀疏,始終不會漏失,只 是耽誤了有志氣的人,就可以想像了。

世人大都追逐空有虛名的人,極少有人能考察真實情況的,只要聽說甲乙有很多弟子,甚至上百成千還要多,就會認為甲乙 一定有超出常人的地方,馬上就乘車驅馳競相追逐,卻又不再探 究精妙,只是想要得到門人的指導而巳。愚笨的人固然不能明白 此人不足以為師,為什麼所有的人都不能覺悟,實在是可悲呀! 如果是搜尋寬七尺、高八尺的田埂,探求直插雲霄的木材,在老牛 的足跡之中尋找汗液,索要能吞下小船的大魚,花費的時間雖然 很久,怎麼能夠得到呢?可嘆呀!今後的學者,雖然應當以求師 為緊要的事情,也不可以不仔細選擇甄別。粗俗而且狹隘的人, 修行淺陋品德缺失,功德尚微仙緣又少,不足以促成人們的理想, 也不能課自己之功而修自身之道,深刻反思其中的道理,不要讓 人白白地辛勞。世人學習四書五經,尚且不恥下問,以進德修業, 每天都能領受到新意。至於射、御這樣的粗淺技能,書、數這樣的 明顯功課,農、桑這樣易於掌握的事情,規、距這樣的小行業,尚且 需要老師傳授,用來全部探究它的道理,更何況是營造長生不老 的方法,想以此延年度世,這無異是拯救撫恤將要死的人。為什 么還要憐惜請教領受的名聲,卻寧願保守無知的困境,至老不改, 臨死不悔,這也是天下百姓之所以篤守暗昧的原因。的確讓人替 他們慚愧懼怕,這樣的人難道就不回頭看看自己的形體和身影是 否相一致。作為儒生尚且應當特別地遵守樸實,對外憑藉真誠文 雅,聰明的卻表現出愚笨,有才學的卻又似無知一般,讓那些庸俗 的人不能全都了解他的本領,如果詢問的時候,對方不問就不會 回答,即使回答也必定要先辭讓而後再說話。

抱朴子說:假設犯有死罪,而且有人能解救他,必然不會因為 吝惜勞累屈辱而忌憚卑躬屈膝的言語,如此必能獲得重生的功 效。如果治病有起死回生的療效,斷絕糧食就能達到多年不飢,還能役使鬼神,坐在立亡,遠隔千里知道人的興盛和衰敗,在微小 的地方發現人的沉年痼疾,知道尚未萌發的禍福,這些技能尚且 無益於人生年歲和生命,假若羞於前去請教,不能做到不恥下問,這是憐惜一時的屈辱,卻甘願領受終生的遺憾,這是不明白事理 的作為。古人有話說:使我重生的,就是對我有最大恩惠的人。按富貴貧賤去劃分,雖然享有帝王的爵位,也不能和得道的人相 通媲美。按輕重去談論,雖然是富有天下的人,也不能和有這樣道術的人交換。所以有「死去的王侯樂意化做一個活著的老鼠」這 樣的寓言。治理國家就會國泰民安,修養身體就能長生不老,這 並不是自然達到的,都是有一定辦法才能做到的。憐惜短暫匱乏 的虛名,卻羞恥於老師一時傳授的功德,這樣的人雖然智慧明達, 每天用功不輟,我們也不能相信他無師自通。現在如果讓人免於 必死,卻讓他去嘗試受殺戮的刑罰,尚且還會欣然自得地喜歡去 重就輕,這就好像是脫卻被燒爛的地方而保全目視和呼吸,甘願 忍受痛苦,卻又過分珍惜重生保全的生命。人們只是不能明白應 當死亡的時間,所以也就不會為此憂傷。如果確切能夠知道此 事,那麼像割鼻的事情,只要有辦法向後拖延的,一定要努力爭 取。何況只要勤勞洒掃,全心全意侍奉那些比自己高明的人,就 可以請教長生之道了。這樣又怎能算是吃苦,卻讓蒙昧的人如此 地畏懼難行。假如有些人把迅速逃跑作為恥辱而甘心停留讓野 火燒灼,因羞愧別人說他躲避大風卻被大水吞沒在深淵,世人一 定認為這些人不明事理,而知道的人都會取笑他如此不避災難危 險,然而沒有人會因為他不畏懼實際的禍患感到奇怪,這又是為 什麼呢?

抱朴子說:深思道學專註於養生的人,沒有跟隨一位好老師,始終沒有成就,卻讓後來有志於學道的人,看到他們修道不能達 到長生,就會懷疑說,天下果然沒有修仙的道法。凡是自己揣度 養生之道的,一定不能約束自己苦志勤勞以修玄妙之道,也只能 是在進取的時期,失掉自己的錢財家業,退卻的時候卻又難以有 奉養衰老送終的能力,內則耽誤自身,外則對將來失望。修仙或 許通過學習可以達到,如同是黍、稷等糧食作物,可以通過播種而 得到,或許這是很明顯的事情。然而沒有不經過耕耘就能收穫嘉禾,沒有不因勤勞就能獲得長生度世的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乙玄門 的精彩文章:

人類將如蠓蟲死亡:可怕的「進化時鐘」、氮循環失衡……死神越來越急促的呼吸聲

TAG:太乙玄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