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西方的哲學大師之一馬爾庫塞在研究些什麼?

西方的哲學大師之一馬爾庫塞在研究些什麼?

海德格爾有生存論,而馬爾庫塞有歷史唯物主義現象學。對,今天說的就是這位西方哲學大師,看看他究竟在做些什麼?

1,對馬克思主義基本處境即人與環境關係的揭示。

傳統科學中,認識者作為主體往往脫離或外在於客體,認識客體完全不依賴於認識主體。在歷史科學中,就像馬克思說的那樣,人類既是主體又是客體,既是演員又是導演。在這種活動中,人改變環境,而環境也改變人。

馬爾庫塞認為,馬克思理論中的實踐並不是單純地改造客觀物質世界的活動,而且同時還是一種自我改變的活動,改造世界與改變自我是同時進行的,保有一致性,這才造就了歷史。而歷史必然性是通過人類的行為實現的。

理論與實踐的關係,不再是意識與物質的關係,理論趨向現實,現實也要趨向理論。

2,對海德格爾的《存在與時間》的基礎分析。

海德格爾關注人的存在,即我在這兒,我歷經時間。我與世界、與時間相互滲透,相互糾纏,我、世界和時間,三位一體,是一個無法截然分開的整體。對這種滲透和糾纏的存在領悟是我們人類的本源性認識。

人的此在(此時此地的在這)是被拋入世界的,這種存在早在它未知其所和未知其時就被提前規定好了。已在、現在和將來是我們存在的方式,正是這些方式使諸如領悟、操心和決斷之類的行為現象成為可能。

馬爾庫塞總結道:此在的歷史性和時間性,使我們每人都意識到生命的線性發展,感受到宇宙是一個和諧共生的命運共同體。有了這種意識,我們就能真切的把握自我歷史以及人類的歷史。

3,對馬克思恩格斯的辯證運動的發揚。

馬爾庫塞指出,馬克思所關注的物質內容,包括社會的自然基礎和社會的經濟基礎。跳出資本主義批判的怪圈後,他倆都認為,歷史本身是辯證地運動著的,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體,而是過程的集合體。

馬克思恩格斯非常明確的指出:不是意識決定生活,而是生活決定意識。我們應當從現實的、有生命的個人出發,去考察人類的行為和意識。而任何階級或集體也都是由一個個具體的人所組成的,所以考察具體的人的變化和具體的行動才是我們理解社會發展規律的關鍵。

4,對現象學的傾注和闡述。

現象學的核心是自明,從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到孔子的「吾日三省吾身」,都是一種自明,都通過內省去觀察、思考人本身的性質,從而建立積累足夠多的經驗和理論。

眾所周知,經驗論的方法建立在主體客體二元分立的基礎上,從休謨到康德,哲人們都試圖超越這種二元性,但是結果都以失敗而告終。後來,康德區分了知性和理性,又把理性的理論功能和實踐功能分開,分別應用於必然和偶然兩個不同的領域。

亞里士多德的方法論在馬爾庫塞看來依然在發揮作用,因為近代意義的科學適用於表象世界、外觀世界,不適用於物自體或世界本身。反過來看,世界本身缺少了相應的直觀和感覺經驗,也形成不了科學的體系。所以,近現代科學變成了知性科學甚至機械科學,動物和人都被科學當做了機器。

5,對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的研究。

看過西方哲學史的都知道,馬克思的方法論來自黑格爾。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把整個宇宙當成一個人,即「絕對」。一切都處於絕對之內,我們的認識、存在、主客分立、自我等等,都是一種絕對的自在存在和自為存在。宇宙是一個人,它可以通過內省,把自在上升為自為。

對人類來說,客觀的邏各斯即「道」,主觀的邏輯即「德」。對此,黑格爾強調說:實體即主體,矛盾後的統一即絕對精神。

馬爾庫塞注意到,人的活動本身具有複雜性,有著辯證的結構。純粹的光明就是純粹的黑暗,揭蔽與遮蔽往往相伴而行。所有人類進行的改革或革命,都要以環境的改變和人的自我改變的一致作為前提,否則就會品嘗失敗的苦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哲學與詩畫 的精彩文章:

藝術中的漩渦主義,雖存活2年,但是卻影響至今!
精選了史鐵生的46個名句,一起來精進,提高!
如何讓自己成為一個兼容並包的人?
人有名氣,但並不見得美麗和善良!

TAG:哲學與詩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