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3D列印產業用AI「補腦」 高智商設備屢創佳績

3D列印產業用AI「補腦」 高智商設備屢創佳績

除了用物聯網提高3D列印的質量、效率和安全性,業界也正在用AI給設備「補腦」。變聰明的3D印表機自動化水平不斷提高,屢創佳績,不僅幫人類節省體力,更節省了腦力。AI是讓3D列印實現「以機器製造機器」的關鍵,是其掀起新一輪製造業革命的助推劑。

如果把智能製造技術比作人體的組成部分,那麼物聯網就是遍布全身的神經網路,而人工智慧(AI)則是用于思考和控制各種行為的大腦。當前,各項智能製造技術在齊頭並進的同時,也呈現相互交融之勢。其中,物聯網的「兼容性」非常突出,幾乎與各項技術都合得來。此外,人工智慧也正成為其他技術領域不可或缺的外援。

近年來,3D列印產業積極擁抱這兩項技術。除了用物聯網提高3D列印的質量、效率和安全性,業界也正在用AI給設備「補腦」。變聰明的3D印表機自動化水平不斷提高,屢創佳績,不僅幫人類節省體力,更節省了腦力。

3D列印的生產過程雖然多為一次性整體成型,無需人類插手,但其傳統的產品模型設計階段往往還是少不了人工操作。AI入局3D列印的第一步便是解放模型設計環節的人力。目前,業界的主要方法是賦予3D列印設備以機器學習的能力,使之可對所接收的原始數據做自動處理,生成模型,並監控、調整整個列印過程,實現閉環控制。

除製作模型以外,自動搭配材料也是業界藉助AI給3D印表機提高智商的努力方向。以病人專用的食品3D印表機為例,如果要讓這種設備成為真正的大眾消費品,則必須降低其操作難度。不具備足夠醫學知識的用戶很難結合自身健康情況給設備定下合適的列印材料種類和數量。而如果以AI來分析用戶每日生理數據,並代替用戶製作食譜,則會準確高效許多。暢通無阻、簡單易行的使用體驗自然而然會把產品推向消費級。

AI不僅能推動3D列印在製造業領域開疆拓土,還能在藝術領域助其一臂之力,取代部分人工操作。2016年,荷蘭一家廣告公司便將深度學習與3D列印結合,創造了一幅完全是「倫勃朗」風格的肖像畫,幾可亂真。其具體做法是先通過深度學習演算法分析著名畫家倫勃朗的三百餘幅真跡,進而根據其風格特點和所用材料創作出一幅嶄新肖像畫,最後操縱紫外線墨水3D印表機層層列印,完成繪製。3D列印本就是一項蘊含藝術細胞的技術,而AI無疑極大地激發了其「創造力」。

AI在3D列印的模型設計、材料選擇、產品製作環節都有用武之地,那麼它自然有潛力總攬從設計到產出的整個流程。現在,業界已經有了成功的落地應用,它出現在醫學領域。

2016年,美國Baltics3D公司將3D掃描、3D列印、人工智慧三項技術融為一體,為殘疾人士打造了一款快速低成本製作假肢的軟體。他們的理想目標是讓殘疾人士在無需他人幫助的情況下,僅通過智能手機掃描殘肢,並用特定APP處理掃描數據,即可快速獲得個性化列印方案,到任何3D列印服務公司都能把實物列印出來。此外,加拿大新不倫瑞克大學近日成立了一個新項目,致力於開發工業領域囊括各個環節的人工智慧3D列印系統。

3D列印雖然以快速成型的特點躋身智能製造技術之列,但業界並不能因此忽略對其生產自動化的要求。而AI正是讓3D列印實現「以機器製造機器」的關鍵,是其掀起新一輪製造業革命的助推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工控中國 的精彩文章:

號稱史上最貴的iPhone X 除了A11晶元還有啥?
實體書店走上復興之路 智能製造技術奉獻神助攻
人工智慧晶元掀開新戰局 「中國芯」未來可期
智能製造轉型升級之路:聚焦人工智慧 培育工匠人才

TAG:工控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