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再見歐洲,慶幸這一個十年沒有錯過

再見歐洲,慶幸這一個十年沒有錯過

不知覺中已經結束了歐洲四大國際藝術展覽之旅,兩年一次的「威尼斯雙年展」、五年一次的「卡塞爾文獻展」、十年一次的「明斯特雕塑展」、一年一次的「奧地利電子藝術節」,慶幸在這一個十年沒有錯過,下一個十年一定會再次重遇。

有幸跟著李欣頻和林書民老師一起,借著「藝術家」、「策展人」、「創意人」、「作家」......等各種角色的多重眼光重新觀察世界,觀察美。

我常對自己說:

這一輩子,如果不能知道什麼是美,那就白活了

對這個問題的執念一路纏繞著我,逼著我仔細斟酌每一句解讀,追尋遇見的每一件作品。一路上不斷湧入的信息衝擊著頭腦,筆記本上密密麻麻的字元分成兩派相互拉鋸,從最開始每天上千字地逐字記錄老師和導覽的信息,到後期逐漸書寫更多自己的想法、思考,好像有一扇門,吱呀吱呀地一寸一寸被推開,恐懼與陌生的灰塵散落一地,走出來的那個人用大自然在出生時賦予的最精緻感官,重新感受生活與藝術。

原來欣賞美是我們與生俱來的能力,只是有時我們忘記了,害怕了,誤解了,不敢去面對自己。

感謝兩位老師帶我們找到了一個最重要的認識藝術的角色——「自我」。

對比出發前,這一刻的自己早已變換了模樣,因為自此以後:

四大展覽以及各個美術館陳列的作品已經融入血液,將在未來的創作中迸發新的生命;

聖馬可廣場百年咖啡館前琴弦與黑白鍵的舞蹈聲隨時可以點擊播放,振顫在耳邊;

明斯特的教堂鐘聲下,夢幻泡沫時常飄舞在卧室里、街道邊、辦公桌前,讓人瞬間進入夢境;

百水公寓跳躍的的曲線和繽紛的色彩逐漸蔓延至家中,來自自然的植物盎然生長在牆面與屋頂;

......

每一次旅行都打開了一個平行宇宙,就像欣頻老師在非洲原始部落紀錄片作品前所說:

當我們離開一個國家,有一部分的自己留在了那裡,這些不同的自我,就像同時展開的不同視窗,隨時切換。

聽到這句的時候異常感動。

旅行並不隨離開而停止:我們從未被時間,被空間所限制,所有經歷的一切一直存在。

那個在印度內觀的女孩,獨自穿越半個美國的女孩,在埃及把齋的女孩,在土耳其滑翔的女孩兒......她們一一歸來。

隨時可以出走,也隨時可以回歸。

生活的每一刻,都可以在旅行。

即使這麼說了,心裡還是依依留戀著剛剛結束的旅程,重新回到日常生活總讓人有恍若隔世的錯覺,踩著剛剛跳脫回現實的隔離感,用俯視的角度,可以更清晰地審視自己的生活,看著眼下那個奔跑的小人兒,我不禁問她:

究竟什麼是「效率」與「有用」?

在這裡特別想為大家展現一個作品:

《Artist at Work》

這是威尼斯雙年展里Mladen Stilinovi?的一個帶有反諷意味的觀念藝術作品,照片里的藝術家本人正睡在板凳上,周圍擺放著他的藝術品。

世俗往往認為認為藝術家在做浪費時間的無用之事,而Mladen Stilinovi?就在作品裡讓你看到你想看到的藝術家的「懶惰」,但你看不到的,是他腦海中靈思的湧現,是他潛意識中創意的萌發。

我們看不到,因為「效率」與「有用」的眼鏡將「創意」與「想像」過濾掉了。

我喜歡生活有拼勁兒,所以我努力奔跑,但奔跑就可以「最快」到達終點么?

終點在哪裡,在那裡等待我的「有用」為何物?

當我們深陷「有用」的牢籠,不知頭頂懸掛兩把利劍:

一來,我們認為的「有用」未必真的有用,於是我們盲目地做著一件未來可能徒勞之事而渾然不知;

二來,我們看不到的「無用」價值,被認知邊界區隔在對岸,層層迷霧遮擋,我們以為是一座不必登錄的孤島,熟不知對面站立在繁華之處的人看我們,才是孤島本身。

以此為啟發,下面我要隆重介紹我最新的「觀念藝術作品」:

《Product Manager at Work》

(左圖為內觀冥想,右圖為在威尼斯參與「INTUITION(直覺)」展覽中一個藝術品的共創。)

這些「無用」之事能創造什麼?以後慢慢為你揭曉答案。

關注

打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EattheSun 的精彩文章:

TAG:EattheSu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