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高盛「翻船」賠慘了,而能拯救它的只有中國!

高盛「翻船」賠慘了,而能拯救它的只有中國!

在上半年的大宗商品投資領域,包括素有「交易之王」之稱的高盛在內的多家大型投行紛紛「折戟」。分析認為,這並不意味著未來大宗商品交易將轉向悲觀,中國在世界上貿易需求仍具有較大增長潛力。這或許意味著,大宗商品的真正牛市正在醞釀之中。

數據顯示,上半年,華爾街頂級12家投行大宗商品交易收入僅為12億美元,較2016年同期大幅下挫41%,僅為2011年同期的三分之一,是2006年以來12家投行在大宗商品領域的最低半年收入。

高盛「翻船」

上半年的大宗商品交易中,素有「交易之王」之稱的高盛「翻船」。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今年春季,高盛因為押錯了天然氣價格變動方向而巨虧逾1億美元。這也在很大程度上解開了高盛二季度業績創十年最差的疑惑。高盛公布的財報顯示,二季度固收業務營收遭到重挫,同比大跌40%。

不僅是高盛,包括美銀美林、巴克萊、花旗集團、德意志銀行、摩根士丹利等在內的全球12家大型投行在大宗商品交易收入方面也出現「敗北」,或許能給高盛帶來些許「安慰」。

行業分析公司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華爾街頂級12家投行大宗商品交易收入僅為12億美元,較2016年同期大幅下挫41%。該收入額僅為2011年同期的三分之一,是2006年以來12家投行在大宗商品領域的最低半年收入。

從宏觀角度來看,「今年上半年,全球主要經濟體增長不平衡,如美國強勁復甦,歐洲、日本反覆,新興經濟體增長放緩,以及美元指數震蕩下跌,CRB指數步入寬幅震蕩階段,這或是投行在投資大宗商品時收入難以提升的原因之一。」

此前就有媒體報道稱,因為監管的趨嚴以及商品市場近年來表現不溫不火,在金融危機後許多大型投行都紛紛從商品交易市場撤離。高盛此前表示將對其固定收益業務進行審查,但堅稱仍將致力於大宗商品交易。

分析認為,大型投行在商品交易領域的份額正流失向地區性銀行,由於地區性銀行與地區大宗商品業務有著更為廣泛的聯繫,在大宗商品銷售和交易上投入更多。大型投行大宗商品交易收入下滑可能已經接近底部,但尚無明確跡象表明將迎來大幅反彈。

該如何拯救高盛以及其他投行?

分析稱,目前,國際貿易愈加活躍,全球貿易總量還在穩步回升中。中國在原油、鐵礦石、部分農牧產品以及化工原材料等方面,都是世界最主要的需求國,而且需求量還在不斷增加。

同時,「一帶一路」涉及超30億人口的大市場,對中國的貿易需求具有更大的增長潛力。由此,大宗商品的真正牛市正在醞釀之中,隨著全球經濟的進一步轉好,大宗商品市場依然是一個非常安全和具有極大投資潛力的市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諸葛評論 的精彩文章:

剛剛,印度再遭美國痛擊,這一盆冷水潑的實在到位!
剛剛,特朗普180度大轉彎,下屆美聯儲主席或還是耶倫
中日高鐵爭霸!論日本在印度戰場取勝背後的企圖!
剛剛,中國正式出手掌控國際能源,美國這下徹底慌了!
又一場無硝煙之戰打響,這些國家開始囤積外儲應戰美聯儲

TAG:諸葛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