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其實所謂到達,本身就是行走的一部分吧

其實所謂到達,本身就是行走的一部分吧

廟堂從來都未曾脫離江湖,前瞻卻也深深紮根;江湖從來都環抱著廟堂,樸素里培土供沙,添磚加瓦。深思科學性與人民性何以合一的我們,我們為何前行,我們怎樣前行。其實所謂行走,本身就是到達的一部分吧。

這是值得紀念的自得園第一周周記。

這一周,我走過了自得園的許多地方,也看了看園外別的園子。

自得園不大不小,湖光粼粼映照著小橋,錦鯉天鵝遊動帶起了微風,吹動了柳條。都說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開始的時刻,往往影響了以後的道路。良好的開端,其帶來的某種生活慣性,可能會影響我們許多年。

在哪個窗口吃飯,在哪裡上自習,在何處生活……雖然我們都擁有選擇的自由,但是某種不被感知的惰性讓我們不自覺的放棄了參與更多種生活方式的自由。有意識的改變尚且勞神費力,更何況更多情況下無意識的我們又怎有改變的動力。

這些天,騎自行車去了清華園、燕園,也坐4號線到人民大學站下。知曉了對門國際關係學院的教室位置,也可以捧出國家圖書館的卡。小小的海淀,卻有著無窮盡值得我們發掘的故事與詩。也聽聞,早已有17級同是新生同仁已經開始雙卡雙待的生活,在海淀區這個大熔爐里,去博觀而約取,去厚積而薄發。

總有人,能更快的找到自己的生活節奏,進而去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今天,我們探討的是「宏觀主題一致中的微觀生活」,來談談,在大的格局與目標一致的生活區間中,我們如何過好自己的微觀生活。

從小學一路走來,校園生活總是以周為單元來度過的。每周同樣的課程安排,需要消化同樣的知識量,大約大概是要走完學期目標的同樣任務量,也差不多遇到同樣的人,遇到我們許多同樣的事。

雖然我們每周都在做不同的事,但是我們每周都要做相同性質的事。吃飯、睡覺抑或學習、生活。

一、 一葉知秋,一周知以後

每周要讀的書與原著,這周不讀,下周會讀嗎?

必須要高過的考試,這周不看,下周會看嗎?

走向修身齊家的道路,今日不行,明日會行嗎?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十卷數萬頁,英文水平書卷數十冊,還有許許多多要讀的書,要沉澱的知識和見識,需篤行之。多少良辰美景,多少閑暇時光,多少佳肴野素,多少佳友親朋需要我們去珍惜與品味,需篤行之。更何況還有千軍萬馬要與之為戰的生存測試,橫梗在前方,那沉甸甸的責任,哪一天打算扛起來?

問問自己,我們距離真正的自己還有多遠。

站在唯物史觀的立場上,甚至於說站在樸素的春種秋收的生存哲學的立場上,作為一個再平凡不過的普通人,又要怎樣在不平凡的周遭世界中努力生存下去。

人生並不是在追追趕趕中蒼忙度過的,而是在充實中找尋意義,在捨得里找到美好。就像運動與健康在某種程度上是一個硬幣的正反面,就像吸收沉澱與關鍵時刻就能搞定事兒的那種輝煌在某種程度上是一個硬幣的正反面一樣。

其實所謂行走,本身就是到達的一部分吧。

一葉知秋,一周知以後,其實好好度過每一天,就是對自己最好的完成與褒獎。

二、 校園生活中的變與不變

一周知以後,一周也未必知以後。時間的推進,我們遇見著不同的人,進行著累進式的思考,遇見了不一樣的契機機遇,完成了不同的階段目標。長線與短線的生活交錯著齊頭並進,思維與行動的交疊創造著不一樣的脈絡。

那種變化,是一段旅程的啟程,是量變累進路上的新量變。

那種變化,是一段故事從一個高潮走向新的高潮,是生活是詩歌的最好表證。

那種變化,讓我們像詩一樣生活。

從研一研二到研三,從研究生到博士或者步入工作照顧家庭,在變與不變里,留下什麼,繼承什麼,揚棄什麼,那些經歷過的故事,會告訴你我答案。

迎風而上,逆風飛翔。

在變化中尋求新的平衡,在變化里找尋本我的本真,在變化里歷練戰略定力,新的故事需要從過去走來的自己書寫。

在經歷里找尋未來道路新的出發點,在變化里找尋未來生活中新的落腳點,新的啟程需要由現在的自己揚帆抉擇。

GIF/101K

廟堂從來都未曾脫離江湖,前瞻卻也深深紮根;江湖從來都環抱著廟堂,樸素里培土供沙,添磚加瓦。深思科學性與人民性何以合一的我們,我們為何前行,我們怎樣前行。嗯,其實所謂到達,本身就是行走的一部分吧。

原創·於自得園

2017年9月18日

文章受版權保護,引述請聯繫後台。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幻章 的精彩文章:

關於程度思維的現實意義思考
讀原著應該注意到的問題與意義
最好吃的菜永遠是家鄉菜,陝北人的面與生活

TAG:幻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