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砖火碰撞浴火重生 祝甸砖窑文化新篇

砖火碰撞浴火重生 祝甸砖窑文化新篇

本文作者黄强

了不起的城市昆山,总给我惊喜,祝甸砖窑文化馆就是其中的亮点之一。

砖火碰撞浴火重生 祝甸砖窑文化新篇

【图18,祝甸砖窑文化馆夜景】

锦溪镇祝家甸村历史上就是烧砖专业村,村里有几十口砖窑,红砖、青砖都能烧制,最能代表他们制砖技术水准的是清代皇宫御制金砖。

砖火碰撞浴火重生 祝甸砖窑文化新篇

【图19,故宫大殿金砖铺地】

辉煌只是往昔的历史,烧砖耗能,土窑污染,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时,祝甸村的窑厂都被关停并转了。停产后的几十口土窑像一个个土包,机制砖厂高耸的烟囱鹤立鸡群,宽大的窑厂横躺着,看上去非常突兀。

按照惯例,砖厂、窑口都要推倒、推平,再建设其他项目,费工费钱,未必落好。大城市工业厂房退二进三,改造成艺术街区,北京有798艺术区,南京有1865艺术街区,对他们启发很大。旧厂房变身艺术街区很多,改造成砖窑文化园的不多。因为大城市没有砖厂,农村保留下来的砖窑也不多。砖窑文化的历史需要有保留,有展示,才能留住这门工艺。祝甸村得天独厚的砖窑资源,让他们脑洞大开。

砖火碰撞浴火重生 祝甸砖窑文化新篇

【图20,砖窑遗址】

1981年开办的砖厂被保留下来,并改造成砖窑文化馆,砖窑顶部新建框架,成了活动场所;下部的窑口加固,成了砖窑文化展示区。从晋代到清代、民国的砖瓦成为馆内的藏品。秦砖汉瓦曾经是中国古代建筑、房屋的主要构件,代表着中国建筑的历史。汉代、六朝的砖,都刻有精美的图案,记载着历史。

砖火碰撞浴火重生 祝甸砖窑文化新篇

【图21,古代砖,同时也是艺术品】

经过改造,原先破旧的砖厂成了窑文化馆,使得产能淘汰的砖厂重获“新生”。十几个历史可以追溯到清代的砖窑,编组成砖窑遗址。一口口土山包式的砖窑,摇身一变,脱胎换骨,成了游客了解砖瓦历史的窗口,涨知识。

砖火碰撞浴火重生 祝甸砖窑文化新篇

【图22,古代瓦当图案精美】

初来乍到的人会好奇地问这些土山包是什么?工作人员就将他们带到土山包前,讲解祝甸村制造历史,砖瓦的知识。窑口紧邻河岸,一条宽阔的大河就是当年砖出厂后,运到外地的水道。源源不竭的河水,也是窑工烧砖浇水的水源,就近取材,非常方便。

砖火碰撞浴火重生 祝甸砖窑文化新篇

【图23,窑烧咖啡实景】

祝甸村窑工至今还保留着专供皇宫金砖的制作技艺,只是祝甸村已经不允许烧窑了,他们制作的金砖坯,需要运输到外地烧制。在坯子尚未烧制定型前,长距离运输会增加破损率。没想到赫赫有名的皇宫金砖是祝甸人烧制的。

窑口周边堆放着很多的青砖,大小、厚薄不均,随时拿起一块,祝甸村书记说这是块有百年历史的老砖。我的印象中,古代文人的砚台有的就是用质地细腻的青砖刻制的。

砖窑文化馆如果能开设制砖课程,自己动手烧制一块砖,再教授砖刻艺术,把自己制坯,烧制的砖体上雕刻出图案,镌上自己的大名;然后指导印制拓片,那么对于平时缺少动手训练人们,肯定会受到孩子与大人的欢迎。砖窑文化馆对面就是新建的民宿,正好方便制砖、砖刻一系列活动耗时长的居住。也会形成吃玩住,创作与商业运行的新模式。

得知我捡拾的那块青砖有百年的历史,我就想是否可以刻制成一方砚台,镌刻一则砚铭,留着纪念呢?但是砖窑文化馆目前尚未有这样的业务,不免遗憾。希望下次再来,他们能满足我的愿望。

这就是了#不起的城市昆山#祝甸砖窑文化馆给我的印象。

说明:本文系头条号签约作者黄强的原创作品,未经作者本人同意,不得转载。有需要使用本人文章的,请与作者联系,微信njhuangqiang。

黄强,字不息。服饰史学家、金学家,多年来致力于金瓶梅文化、中国服饰史等研究,已出版《金瓶梅风物志》《另一只眼看金瓶梅》《南京历代服饰》《消失的南京旧景》《趣民国》等著作15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黄强黄不息 的精彩文章:

诸葛亮智慧化身 羽扇纶巾智慧之服

TAG:黄强黄不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