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如何化解十大常見的情緒問題 | 21天情緒平衡清理

如何化解十大常見的情緒問題 | 21天情緒平衡清理

新媒體管家






很多時候,我們無法掌控自己的狀態,而是被自己的情緒所控制。



當一種強烈的情緒洶湧而來,我們的認知過程就會短路,不再用理智去認知世界,而是陷在過去的經驗里,回到一些自我哀傷、自我想像里。




情緒就像人心中的一片海,會者乘風破浪,不會者陷落吞沒。我們要做的,就是做情緒的主人,而不是被情緒所控制。



那麼,我們該怎麼做呢?情緒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今天我們邀請我們情緒有哪些深層動機

和我們成長中有哪些關聯和相關性。常見情緒後面的深層動力剖析清楚。





 十大常見的情緒問題 | 你也有嗎?




第一種:情緒的無法自控





有的人發起脾氣來脾氣根本控制不住,一個小的點觸發後就上升到一個非常大的情緒高度。自己想停停不下來。其次其身體很適應這種情緒的荷爾蒙,同時,當事人對情緒的覺知非常差,他根本沒有覺知到自己在什麼情緒狀態里,而是被情緒的慣性拖走。

 


在這樣的狀況里,當事人在情緒猛烈增長後會有軀體化的反應。比如:暴怒,呼吸急促,血壓上升,肌肉收緊,智商下降。


 


原因一般和家族成員有關,一個過於強烈的情緒有可能並不屬於它,而是從其家族成員中來,所以需要去做一些交還情緒的練習,以及增強覺知的練習,覺知覺察就是和我們的習性拉開差距。覺察就是說你需要看到自己在怎樣的情緒當中,然後你才有自由從情緒中解脫出來。


 

第二種:強迫思維,反覆地回憶,非常焦慮等


 


有的人是強迫的思考,情緒越積累越多,在積累過程中不斷在腦海去放大這些情緒。


 


自我強迫與情緒後知後覺無法自控有一些區別,前面一種有些是由情緒引起的,自我強迫很多不是由情緒引起的,只需要在頭腦里想,有這些念頭,就無法止息這些念頭。


 


這一類需要做的是轉念的練習——「萊斯特釋放法」

(掃描下方二維碼,進入練習)







在第一類里需要和情緒的能量拉開距離,第二類里需要和自己的頭腦和念頭拉開距離。


 


什麼叫做越想越氣呢?就是自己陷在念頭裡,一個念頭延伸開了其他念頭,一個情緒延伸開了其他情緒。有些很常見的,比如擔心我會不會生病,我的孩子會怎樣。這些都是因為你和你的念頭貼的太緊。




認為你的念頭就是你,其實你的念頭不是你,你的念頭只是一種程序。所以念頭是可以轉化的,我們需要去轉念。我們轉念和感恩其實就是為了讓我們和念頭拉開距離。


 


第三種: 自我切斷和封閉


 


前兩類傾向於把情緒發泄出來,第三類傾向於不去感受情緒,因為感受情緒太痛苦太可怕。特別是在父母家裡有衝突的家裡,培養出了一種生存策略,就是讓自己不去聽,不去感受來保護自己。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形成的策略是我不去感受我的情緒。


 


對這些人來講,需要做的功課,是對自己的情緒說是,學會去表達自己的情緒,這個情緒有可能是恐懼,有可能是悲傷,有可能是憤怒等等。


這些情緒不是不存在,只是被壓抑了


 


第四種:恐懼——怕黑、怕死、怕生病


 


未知本身就是一種恐懼,恐懼之所以很嚴重,是因為對未來的不確定性。




需要做的功課,接受最壞的打算,第十三天有用大笑靜心來去除恐懼。


 


第五種:擔憂未來,擔憂不確定性,想要控制結果,想要安全




萬一他不愛我怎麼辦,萬一孩子生病怎麼辦,萬一沒有錢怎麼辦,等等在這種狀態下產生的主要情緒是焦慮,焦慮本質是恐懼的輕微版本,所以他們的處理方法是類似的。




第六種:無力感


 


認為自己能力不夠,把問題歸於外界。因為我們公司太官僚,所以我們沒有晉陞空間。歸因於外的人會產生很多的抱怨,去推卸到責任,一方面這種做法讓他感到輕鬆,一方面產生無力感。


 


解決辦法:

當事人需要明白,自己用了一種策略讓自己感受到舒服,而這種策略產生一種代價,失去掌控和控制。


 


第七種:不接受現實,想要去改變過去


 


他們掛在口頭上最常見的詞語,為什麼,憑什麼。為什麼我想要的事情沒有發生,為什麼我有這樣的家庭,為什麼我有這樣的命運,憑什麼別人是可以這樣的,憑什麼你怎樣對我......


 


在這樣的狀態下當事人總想要去改變環境里的人事物,改變這些現狀,所以他們問出為什麼,憑什麼時是他們不接受事實。但其實有什麼發生的事情是可以被改變的嗎?根本沒有,如果你抱怨命運的不公平的話,老天會說我來幫你改改嗎?根本不會


 


所以,這種不接受現實,想要改變過去的人是一種受害者心態。是一種孩子對父母般的受害者。不接受現實,受害者心態裡面,經常有委屈,憤憤不平的心理在裡面。




那就是,你們看啊,我多可憐,你們看啊,多不公平。還有因為不願意接受自己曾經做過的不好的事情。


 


功課:

對生命說是,對家庭說是,對命運說是,對他人和環境說是。當我們可以坦然接納過去發生的一切,說是的。無論過去怎樣讓我不滿意無論過去怎樣另我痛苦現在我都同意,我願意去面對它,承認它,並從中成長獲得力量。


 


第八種:由於價值觀單一,在人和人的關係中產生衝突,只有和他想法一樣的人,價值理念一樣的人,才覺得這個人不錯,剩下的人都有問題。


 


這樣的人經常用冷眼看問題,或者用鄙視的眼神看問題,對人有很多的評判、批評


對人有很多的反感和抱怨。


 


價值觀單一的另外一類人,是傾向於做衛道士。對自我有很多完美的要求,同時對人有很多完美的幻想。在這種情況下,那種清高的,完美的,潔身自我的,不可一世的感覺,給了他很強的自我欣賞和優越感。在他們眼裡,人就應該是這樣的,只有這樣才是好的。


 


第六類人認為我沒有能力,你們沒有照顧好我。在第八種裡面,認為你們應該和我一樣,以我為標杆,彷彿自己就是道德的標杆。因此這種人最常體會到是是衝突,然後對其他一些人的抱怨和鄙視。


 


功課:所有的人都是和你不一樣的,你不能期待你有的經歷別人也有,你有的好惡別人也有。所以要允許在你的世界裡有不一樣的人存在。為什麼有些人無法放下怨恨的那顆心呢?因為在他的世界裡,在他的價值觀的取向里,不允許有其他存在。


 


第九種:由於自我認同低,沒有資格感,自身力量不夠。

擔心自己能力不夠,擔心自己沒有辦法應對,會產生很多問題,最常見的是內在的自我懷疑,容易退縮,公開表達的障礙。與人溝通的恐懼,並且這些人傾向於有一個特點,他們都很難發脾氣,很難發怒,很難拒絕別人,很難對別人說不。


 


這類人和第十類是往往結合在一起的,兩類問題都有。需要做的功課是接納自己和愛自己。需要讓自身力量回歸,能夠表達自己,表達自己的抗拒。


 


沒有資格感的人害怕和別人起衝突,內在會非常的狂亂,腦子裡會非常混亂。因為他根本不知道該怎麼處理,內在力量不夠,。只有真正接納自己愛自己,肯定自己。能表達我的界限,我的憤怒,至於你喜不喜歡,你同不同意,高不高興是你的事情,和我沒有關係。


 


第十類:想要獲得認同


 


想要獲得認同的人總是很在意別人的評價,在意別人的看法和觀點,所以情緒很複雜化。




情緒是跟著別人的觀點來走的。比如發朋友圈的時候就會想起說我要不要讓他看見呢,他看見後會不會嘲笑我呢,他在群里說話或者在朋友圈發的內容是不是針對我呢,我該怎麼辦呢?


 


想要認同的人,把自己的力量,自己對自己評價的主動權都交給了對方,同時不斷地揣摩觀察別人的眼色和意圖。因此自己的情緒就像大河裡的小船,一有風吹草動就開始顛簸搖晃。這類問題的解決的核心和第九類問題一樣,都是重新積累自己的力量。


 


表達界限,讓自己放下期待對別人評價的渴望。為什麼我們會渴望別人的評價呢?因為我們是通過別人的認同來獲得自我的認同。


 


我們只是把別人的認同做了一輪轉化,證明說,哦,你看這些人都喜歡我,認同我,所以,我是足夠好的,我是足夠乖的,我可以認同我自己,本質的背後還是對自我不接納。


 


為什麼我們會有這些情緒?




以上就是常見十種情緒問題隱藏的更深的原因,其實綜合起來就是幾大類問題:


 




  • 我們與信念的關係——我們怎樣看待我們的想法和念頭,我們怎麼轉換它






  •  我們與自己的關係——我們是不是接納自己,我們是不是內在足夠有力量,是否原意承擔自己命運的風險和責任





  • 我們和他人的關係——我們想要獲得足夠的認同,還是說我們之間有足夠的界限,我們是否尊重別人,尊重所有人的選擇,而不是強加自己的價值觀在所有人的頭上。


 




  •  我們和世界,我們和命運的關係——我們是否可以在更大角度去接受命運,接納成敗。


 


所以,那麼多情緒問題的背後,都是我們和自己,我們和世界,我們和他人關係問題所帶來的。同時,如果我們想真正去平衡自己的情緒,一定要能夠明白,情緒和我之間是什麼關係?是我在生氣,我在發脾氣。


 


情緒和信念其實是一種學習到的一種程序而已,他並不是你。就如同你看你的電腦,它的後台跑了很多的程序,很多你都不知道,但是你可以選擇把電腦的一些程序,後台程序是否清理掉,你是可以選擇的。


 


我們的情緒很多都是幼稚程序,因為一方面很多形成的年齡比較小,還有就是改寫很困難。它是一種非理性的思考,他並不一定符合你的最佳利益。如果你是一個有足夠智慧的人,你應該明白,很多場合下,你所表現出的情緒其實對你沒有用的。


 


你自己才是你心靈的主人




你並不是你的情緒。當你的情緒來的時候,你並不應該說這個情緒就是我,這個情緒代表了我。所以情緒不應該成為發號施令的人,所以你把情緒當成你自己,當成你自己主體的時候,你會沉浸在情緒中無法解脫。


 


我們頭腦在沒有覺知的時候,它只是一個舊的程序迴路。所以我要明白,快樂只是一種選擇而已,而不是任何事情的結果。同時並不是實相,我們可以感覺我們在憤怒中,但我們並不是憤怒,憤怒只是生化反應而已,它並不是我。情緒,信念,念頭,都只是我們內在的一種曾經自動自發形成的一種機制而已。而這種機制是可以瞬間轉化的。


 


所以,什麼是心靈的主人呢?你自己才是心靈的主人,這個自己應該是有覺知的情況下,當你沒有覺知的時候,你還會掉回到情緒的黑洞,不斷放大的念頭中去。


 


所以,

情緒是一種指示器和驅動器。他是提醒我們哪裡有問題,但他不應該是我們人生的決定者。




一個人人生所有那些最錯誤地決定,基本都是在很差的情緒中做出的。所以跟隨你的決定,你有可能會做出讓你很後悔的事情。

你要知道你是主人,它是僕人。


 


在很多年前,我們的祖先的情緒機制是為了生存和繁衍。但現在這種情緒機制,很多時候都是在拖後腿。已經阻礙了我們,所以今天我們要交大家的就是去練習覺知。


 


情緒和覺知是對立的,當我們的覺知越敏銳越深刻,我們越能夠去看到自己情緒的習性,越能夠去轉化它。覺知和覺察是你能夠真正意識到,我們平時的很多反應都是下意識的,是一種習性,習慣。


 


所以,

你心靈成長越高,你的覺知力會越敏銳,你覺察到的程度也就越深。覺知力並不是單一層次的,是可以逐漸遞進的。




21天情緒平衡清理課


調節身心,轉化情緒,做自己生命的主人







課程內容:

21天音頻講解+21天冥想音頻+21天實修功課+6次專業答疑

從線上到線下,全方位地幫你了解情緒,擺脫情緒束縛,活出真實自我。




前1000人報名

優惠價

788




每滿1000人漲價100元





——報名方式——




1.掃描識別下方二維碼,即可報名






2.點擊左下角

「閱讀原文」

,即可查看課程詳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德芬空間 的精彩文章:

人人都需要親密關係嗎?
你的壞情緒,其實比快樂更懂你
7天綻放你的女性魅力 | 免費微課
俞飛鴻:活得漂亮,從來就不是為了取悅誰

TAG:張德芬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