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家都只想活得好一點(上)

大家都只想活得好一點(上)

GIF/1K

為什麼有些人會領著3000月薪?明明自己很焦慮,但卻無計可施,自己將來應該怎麼走?

很多人一想到窮人,首先有這樣的一個刻板印象:窮人一定是好吃懶做,沒有任何頭腦,做事衝動且沒有任何風險意識,而且不喜歡讀書,即使有時間,也想著追劇或者其他綜藝節目,根本不想想未來的日子應該怎麼走。

但現實真的是這樣嗎?你自己有沒有認真的想過,那些生活在底層的人們,每天累死累活的工作,依舊拿著很低工資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原因就在於,底層的人,他們的父母也很窮,貧窮的結果是,喪失許多原本可以擁有的選擇權。

BBC曾經拍過一部史詩級的紀錄片——《人生七年》,導演原本想記錄下14個小孩的成長軌跡,沒想到印證了這樣的一個結論:英國的社會階層普通人是無法逾越的。上層社會出身的Andrew,當他七歲的時候,陪在身邊的讀物就是《金融報》,他知道股票市場是怎麼運作的,甚至將來的人生道路,已經在父母的啟發之下,早早就規劃好——努力考上牛津大學,然後成為一名律師或者法官。而底層人們的孩子呢,父母不要說給什麼啟發了,連自己的教育問題,可能都無法跟上,所以他們對於未來,一點打算或者規劃都沒有。父母窮的嚴重後果除了在教育問題上,無法給予子女足夠的啟發和示範,最為慘痛的是,對於沒有在學習上顯露出才華的孩子,父母會一刀切要求他們輟學,斷絕走其他路子的可能性。

試想同樣都是兩個正在讀高三的學生,都對學習沒有任何一點興趣。家境比較好的同學,他的父母一般情況下會千方百計地請家教去對他進行輔導,父母也會坐下來和他談談心,即使到最後,還是讀不下去,父母也有可能給他一筆錢去做一些小投資,儘可能地挖掘他其他潛在的能力。而出身於底層的同學,則沒有那麼幸運。他的父母看到他的成績一落千丈,很大的可能是帶有威脅性的口氣對他說:你爸爸我每天都累的要死,你還不讀書,如果不好好讀書,就趕緊滾去打工,別浪費我的錢。出身好的同學,家裡已經給他劃好了一條止損線,只要在這條止損線之上,往哪裡走,都有很多可以選擇的選項。而出身於底層的同學,絕大部分就只能二選一:要麼學習,要麼滾去打工。而那些被迫拋棄讀書,或者因為自己的興趣不是讀書,而導致輟學的人,很有可能早早地就進了社會,成為一無學歷,二無技術,三無人脈資本的打工一族,而他們,即使是現在,也很難跨過階層這個天塹。,努力本身,也需要代價。

很多人身處上層的人,會指責底層的人們不思進取,明明知道努力就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卻還是不努力

上層的人不知道的是,即使是努力本身,也需要極大的自控力和決斷能力,而這兩種能力,偏偏是窮人所欠缺的

《稀缺》一書中,將大腦的自控力還有決斷能力稱之為「帶寬」,跟電腦的處理器一樣大腦需要處理的事情越多,「帶寬」就越加會被佔用。窮人腦中的「帶寬」,絕大部分是被一些上層人習以為常的事情所佔用了。窮人正因為缺錢,所以不得不處處都在考慮應該如何去省錢?如何才能把信用卡的欠款,給還掉?明天的房租賬單,應該如何去籌備?

窮人的自控力還有決斷能力,就是在這些瑣碎的事情中,被一步步地吞噬掉的。

試想,一個晚上加班到很晚的餐廳服務人員,你叫他去自我提升,去不斷精進,他動的力氣都沒有,你叫他怎麼辦?

那些需要加班到很晚的人,一般回到家裡,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刷朋友圈,看綜藝節目,或者刷微博熱門排行榜,再不行,就是擼一局王者榮耀。

除了因為太累,自己腦袋中的「帶寬」所剩無幾之外,沉迷於互聯網還有虛擬遊戲中,可能給窮人足夠的存在感和被關注度。

窮人所從事的行業,一般都是機械且毫無自由可言的,只有回到自己住的家裡,才能找到一丁點的自由感。

人做為一種社會性動物,需要不斷得到其他人的贊同,才能獲得存在的意義。所以,他們回到家裡,立刻就投入到王者榮耀的廝殺中去,或者一屁股坐下沙發上,隨著綜藝節目穿插的「罐裝笑聲」而哈哈大笑,只有在王者的爭奪戰中,他們才能品嘗到勝利的滋味,只有在為各種流量明星站隊中,他們才能找到做為人的存在感。

窮人的生活,本身就已經很苦,他們回到家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給已經單調乏味的生活,增添一絲所謂的「色彩」而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公眾號 的精彩文章:

9.18 歷史不會被忘記
皮場大王
華光藝術設計學院17級新生開學典禮
張學良不抵抗的時候蔣介石在哪裡?
薛之謙並不算戲精,他們才是!

TAG: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