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艾灸 | 夏日無病也三分虛!秋後這樣艾灸,讓你秋天不得病!

艾灸 | 夏日無病也三分虛!秋後這樣艾灸,讓你秋天不得病!

新媒體管家


?

教媽媽學小兒推拿,讓孩子遠離抗生素,少吃藥,身體更健康!




夏天的氣息還未散去,秋天就已經悄悄來臨了,氣溫逐漸下降,陽氣開始潛藏於內,身體也開始逐漸發生變化,在夏秋交替的這段時間裡,養生也要順應天時地利。




三大穴位防暑熱




初秋暑熱仍未退去,素有「火燒七月半,八月木樨蒸」的說法,這個時候我們就該防暑降溫,預防中暑啦,按摩穴位可有效防暑噢,那麼具體如何做呢?





一、太沖穴




太沖穴位於大足趾和第二個足趾之間的縫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處。由於它屬於足厥陰肝經,因此按摩此穴對肝火旺盛帶來的上火癥狀效果非常好。如果把手放在太沖穴上,稍用力就會感覺非常痛,說明肝火比較旺盛,那更要多按摩這個穴位。






具體做法:在按摩太沖穴前,先用熱水泡腳約10分鐘,然後用大拇指從下向上推揉3分鐘即可。



二、內庭穴




內庭穴是足陽明胃經的滎穴。滎穴可以說是熱症、上火的剋星。如果有口臭、便秘、咽喉腫痛、牙痛、腹脹、吐酸水等不適時,可以多按內庭穴。






具體做法:內庭穴是在第二足趾和第三足趾之間的縫隙交叉處,每天早晚用大拇指點揉100次即可。



三、合谷穴




合谷穴最好找了,我們平常說的虎口就是。如果你有牙疼、耳鳴、眼睛紅腫、鼻出血、頭痛、咽喉腫痛、便秘、發熱、口乾,或者臉上的青春痘一個接一個不停地往外冒,就可以按合谷穴來消消火。






具體做法:由於這個穴位按摩起來也比較方便,因此沒有固定的次數,有空的時候按一按就可以了。




夏天尚未結束,濕熱的天氣仍在,經常按揉這些穴位可有效解暑。如果你有濕熱的癥狀,不妨試試哦,即便沒有濕熱,也可以拿來作為平時的養生保健。




三大穴位保脾胃



夏末時節,雨水較多,濕氣偏盛,濕邪容易傷脾,此時飲食應該偏淡,並且要少食冷飲、秋瓜等寒涼食物,以免中傷脾陽。另外,經常艾灸這三個穴位,可有效保護脾胃。



一、中脘穴




中脘穴對治療噁心、治療燒心、噯氣、治療慢性肝炎、治療慢性胃炎、胃痛,輔助消化等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你脾胃不好,中脘穴是首選穴位。






做法:可艾灸可按揉,用手掌掌心或掌根,放在中脘穴上按揉。中醫講順時針為補、逆時針為泄,一般是指肚臍周圍,此處不必考慮順逆補泄。



二、神闕穴




《銅人》:「神闕,治泄利不止,小兒奶利不絕,腹大繞臍痛,水腫鼓脹,腸中鳴狀如流水聲,久冷傷憊,可灸百壯。」






神闕穴現代常用於治療胃炎、腸炎、痢疾等,作為一個養生大穴,可重點關照之。



三、足三里



足三里穴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它具有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濕、 扶正祛邪之功能。







現代醫學研究證實,刺激足三里穴,可使胃腸蠕動有力而規律,並能提高多種消化酶的活力, 增進食慾,幫助消化。




三大穴位解秋乏




由於炎炎夏日的消耗,入秋後不少人覺得渾身無力、精神欠佳、食慾增強卻不易消化。不少人會陷入失眠的困擾,除了早睡早起保持良好作息之外,那麼該如何配穴呢?



一、內關穴




內關是手厥陰心包經上的穴位,是守護心臟的一個重要關口。現代常用於治療心絞痛、心肌炎、心律不齊等心臟問題,可有效改善睡眠質量。








做法:在平日的養生保健中,你可以經常按壓這個穴位,每天用左手的拇指尖按壓右胳膊的內關穴,按捏5~10分鐘,每日2~3次,再用右手按壓左側的穴位。




二、太溪穴




太溪穴在足內側,內踝後方,當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的凹陷處。太溪穴可有效緩解治療精力不濟、失眠、健忘、祛斑、美容、祛痘、祛眼袋浮腫、祛黑眼圈、美白肌膚等。




做法:可以用拇指的羅紋面來按摩,緩慢加大力量,一般3—5分鐘。如果實在掌握不了手法,就買一根艾條來灸吧。或者也可以用雙手擦熱放在後腰的腎俞處,也有補腎的效果。



三、神門穴




神門穴在腕部,腕掌側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改善心悸,治療心絞痛、無脈症、神經衰弱、癔病、精神分裂症等。神門穴可以緩解心悸心絞痛,對於緩解神經衰弱有幫助作用。







做法:按摩神門穴可掐、揉、刺激,以有輕微酸脹感為宜,此手法最適合在晚間睡前操作。




夏末養生就看這9個穴位!如果你覺得有用,記得轉發給朋友們噢~



#今日評論互動主題#



您在刮痧拔罐艾灸中有什麼心得體會嗎?


(歡迎大家在下方積極留言)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投稿信箱:tg@weizy.cn(歡迎您原創投稿)

⊙責任編輯:小淇(微信號:13554912072)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刮痧拔罐艾灸圖解 的精彩文章:

出汗不能光補水,還得「補鉀」!
養身 | 外行吃人蔘,內行只吃它!降壓、降糖特厲害,價格是人蔘零頭
中藥 | 清熱涼血,滋陰降火,解毒散結的玄參|中藥知識
中醫 | 一位老中醫治雜病的經驗,一字千金!
穴位 | 人體上千個穴位你只需要知道這10個,防病養生又長壽

TAG:刮痧拔罐艾灸圖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