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肝癌手術切除後,為什麼停用抗病毒類藥物,82%的病人會複發

肝癌手術切除後,為什麼停用抗病毒類藥物,82%的病人會複發

據統計,肝癌手術切除後,兩年內有62%-82%的病人複發,其中,90%的肝癌複發在肝臟,10%複發在肺。雖然癌細胞本身具有再生性,但大多數患者術後停止藥物治療也是肝癌複發不可忽視的一大原因,尤其是抗病毒類藥物。

肝癌患者的HBsAg陽性率超90%

中國是肝癌的高發國家,其根本原因在於中國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遠遠超過歐美國家,而乙肝病毒恰恰是導致肝癌的主要原因(不是之一)。

有人做過調查,在肝癌患者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陽性率超過95%!更糟糕的是,肝癌又大多數發生在肝硬化患者身上,而肝硬化又是乙肝病毒長期感染的結局。

台灣學者開展的大宗流行病學調查研究結果顯示,30歲以上、轉氨酶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如果其血液中的病毒基因含量大於每毫升10的6次方,其13年內發生肝硬化的可能性超過35%,發生肝癌的可能性近15%!

醫學探究:肝癌術後與抗病毒治療

一、抗病毒治療為患者帶來生存獲益

上海東方肝膽外科醫院肝外六科的醫護人員通過大規模臨床試驗,證實肝癌術後進行抗病毒治療可為肝癌患者帶來顯著的生存獲益。

結果顯示未使用抗病毒藥物的肝癌患者術後4年複發率高達87.9%,而使用抗病毒藥物後4年複發率降為62.7%。同時抗病毒治療組的4年總體生存率達86.4%,也顯著高於對照組的47.4%。

二、α-干擾素:預防術後複發、提高生存時間

中山大學聯合復旦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乙肝相關性肝細胞癌(HCC)患者根治性切除術後應用α-干擾素可以預防術後早期複發並且可以提高患者術後的總生存時間。

此研究採用回顧性隊列研究的方式來調查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相關性肝細胞癌(HCC)根治術後存活並且複發的患者應用α-干擾素(IFN -α)治療的效果。

結果顯示:隨訪時間中位數為53.3個月。兩組之間的臨床病理因素無顯著差異。術後接受干擾素-α治療的患者有較高的整體存活率。兩組之間的無病生存率經檢測無顯著差異。

多因素分析顯示:術後應用α-干擾素治療是影響患者術後總生存時間的一個獨立因素,並且能顯著減少患者術後早期複發。

總結:肝癌手術後抗病毒很有必要!

對於肝癌術後患者來說,抗病毒治療除了能夠降低病毒再激活的風險,還可以抑制病毒的複製,減輕肝臟炎症反應,顯著降低正常肝細胞再次發生癌變的可能性,從而降低術後複發的風險。

肝臟炎症反應減輕後,肝功能也可以得到改善,幫助患者耐受手術後的其他輔助治療。所以,慢乙肝為背景的肝癌患者,在實施肝癌手術之後,立即開始抗病毒治療是很有必要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勁松醫生 的精彩文章:

藥物性肝損傷嚴不嚴重,對照這個分級標準,就知道了
乙肝媽媽哺乳期服用哪種抗病毒藥物,對新生兒影響最小?
只要看懂肝功能化驗單中AST/ALT比值、GGT,就知自己有沒有酒精肝
重症肝炎患者血清ChE<1800 U/L,是危險信號,預示這種後果
丙肝怎麼都治不好,很可能是患者陷進這5個治療誤區

TAG:王勁松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