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國60年代戰鬥機研發舉步維艱,它的出現才打破這樣的局面

我國60年代戰鬥機研發舉步維艱,它的出現才打破這樣的局面

對現代國家來說,無空防等於無國防,空中打擊已是強國實施攻擊的最主要手段。

新中國空軍於50年代創建時,便引進蘇制第一代「米格」噴氣式戰鬥機(國內稱殲擊機),當時還具有世界先進水平,在朝鮮戰場和國土防空中同美國軍機還可在同一性能水平上交鋒。

1962年秋,因中國在古巴導彈危機時不支持蘇聯反而影射批判其「修正主義」,赫魯曉夫在米格-21戰鬥機的仿製資料未提供完的情況下便徹底停止援華。此後20多年,中國軍機研製在封閉情況下走上了自己研製之路,結果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愈拉愈大。

由於舊中國沒有航空工業及其相應的技術基礎,解放後國內軍機製造業的知識水平長期只限於對引進蘇聯飛機的了解,單是消化「米格」機技術和完成仿製便用了十幾年。如仿製第二代的戰機米格-21作為國產的殲-7型號,直至70年代末才達到了蘇聯原型水平。

從1963年上馬自己研製的殲-8,經過20年技術仍不過關,尤其航電和火控系統的薄弱環節靠國內遲遲無法解決。1985年,中國利用此前同美國合作抗蘇的關係,談妥由美方提供技術支援和電子設備改進殲-8Ⅱ的「和平衛士」計劃。然而此時,美國對華和對蘇戰略已有改變,並不想幫助中國空軍提升戰力,經4年拖延後,利用1989年6月實行的「制裁」將這一項目終止。

此時中國空軍戰鬥機雖有數千架,卻都是僅具有蘇聯50年代的水平的殲-6(仿米格-19)和殲-7,不僅難同美蘇戰機對陣,較印度和台灣的戰機在性能上也相差一截。

雖然自1986年起中閏又上馬研製殲-10戰鬥機,然而當時算定至少10年後才能定型投產。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器頭條秀 的精彩文章:

美國傳奇人物簡介:流浪漢出生 卻被美國總統親自任職這樣官職
以色列「盜版」美國飛機,改裝機長相怪異,第三世界國家瘋狂購買
獵槍的「號」越大,口徑卻越小,槍械的口徑到底該如何標示
為了粉碎蔣介石反攻大陸和美國製造兩個中國陰謀,毛澤東毅然下令
美國俄國女兵大比拼,我感覺俄國女兵比美國女兵漂亮的不止一點點

TAG:武器頭條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