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三步塑造人格化的興趣部落

三步塑造人格化的興趣部落

新媒體作為人與人連接器出現在傳播中,新媒體人擔當了賦予平台生命和人格化特徵的天然使命。

就像專業作者能在短篇小說里賦予一個虛擬人物鮮明的性格特徵一樣,塑造一個具有人格化魅力、可辨識的平台,是一個新媒體人成熟的標誌。

人格化的平台會賦予平台人格魅力特徵,這個特徵是不隨著主編的離職、內容團隊的更替而發生較大轉變的。這個特徵是屬於平台的,而不是哪個主編的。

回到工作話題,新媒體人可以通過堅持以下三點來實現人格化興趣部落的塑造。

1.忠於你的喜好,堅持個性化思考

讀者感知到的人格化魅力,是內容創作者賦予平台的性格特徵。

最容易給一個新媒體賬號賦予人格化魅力的方式,是內容創作者在平台中做自己,展現自己和團隊的喜好和個性化的思考。

作為新媒體行業的新人,需要專註於自己真正喜歡的內容,是文字之外的東西。不要為了得到一份工作,加入你不喜歡、不擅長的內容團隊。不喜歡足球的人,無法體會是什麼支撐著球員在綠茵場上往返奔跑;不喜歡閱讀的人,無法體會跟作者對話的過程。

古典音樂、繪畫、旅遊、汽車、運動、健康養生、閱讀、講笑話、讀古詩……你需要從精彩紛呈的萬千世界中,認清那個你願為之付出大量精力和時間,並能長期堅持下去的方向,然後想盡辦法加入致力於這個方向的新媒體內容團隊。

不要只帶著對文字的歡喜心加入新媒體行業,請帶著某種強烈的興趣愛好加入與之相對應的內容團隊。如果你做一件事的時候是麻木的、不投入情感的,讀者看你的平台也多半是無感的。反之,你能忠於所好,堅持個性化思考,一定會吸引更多相同興趣的人關注,漸漸形成一個相對大的交流圈子。

把愛好堅持成專業特長,一個做內容認真、喜歡跟自己較勁的人,會極具人格魅力。當你對內容的歡喜心根植到平台內容中,讀者當然也能夠感受到作者的認真。

一個有歡喜心的平台,就像一個性格鮮明的人,更容易被大眾接受。因為人們會感受到自己在和一個「人」對話,而不是和一個團隊、機構對話。

就像曾被大眾遺忘,挺過了十年無人問津的灰暗歲月,再次走入大眾視野的薛之謙,他靠賣衣服和火鍋生意賺取本錢,靠寫段子賺取曝光量和廣告費。這背後的努力都是那份忠於繼續做音樂的初心。

你秉持的原則、堅持的態度、摒棄的空洞內容,都會成為受讀者點贊的重點。你長久堅持後產生的成果,是最具說服力的語言。

2.樹立一個明確的溝通主體

如果說忠於所好是一個人格化興趣部落的靈魂,那麼一個明確的主體形象,就是平台應該擁有的身份。

為什麼不少內容平台哪怕天天在更新,也沒能混個臉熟?我們手機里總躺著一些關注很久卻很少打開的訂閱號,回過頭看看那些很少被打開的賬號,是不是覺得它們長著一張陌生的臉?

說到底,還是因為認知模糊。就像人們很少會去拜訪不熟悉的人一樣,人們也不會對一個主題形象模糊的平台更新的內容抱有多大的期望。

塑造人格化的平台,你需要在讀者心中樹立一個明確的溝通主體形象,要讓用戶明確地知道他在跟什麼樣的人互動。一個明確的溝通主體,更容易被記住。

人們的認知習慣是通過整合某一領域裡已知的信息,分析、歸納、推導出合理的解決方案。那些已經被記住、存儲的內容,在新的刺激下更容易被調取。

一個明確的身份對應一個明確的應用場景。當人們有了某方面的需求時,就能想起曾關注過這樣一個興趣部落,從中或許能夠開拓思維,找到靈感。

一個人格化平台以什麼樣的身份出現,將變得非常重要。它決定了你的日常表達方式,也影響著與讀者的溝通方式。

如果平台溝通的主體是大學生,內容是幫大學生做理財,那麼日常發布的內容需要有獨到的觀點,語氣貼心,而配色和排版都需要規避「老幹部」式的嚴謹和專業風。用一些可愛的插畫和學長、學姐的口吻表達,未嘗不是一種更親近用戶群體的選擇。

如果平台溝通的主題是小朋友,內容是講故事,那麼在敘述內容時,一定少用複句、多用單句,多用常見字,還要表現出尊重孩子的想法和陪伴孩子一起進步的善意。即使這些內容會是家長帶著寶寶一起讀,也要做到為真正的讀者定製的內容,與他們直接溝通。只要孩子受益,爸爸媽媽自然也能看到平台編輯的用心。

一個人格化的內容平台,是一個容易被記住的平台,也是一個容易被想起的平台。很多我們能張口說出其名字的人格化精神部落,一定有一個明確的身份。

咪蒙:以為精英階層里能說會道的高知女性。

邏輯思維:一位勤勞的伴讀書童,知識大管家。

Papi醬:一位集美貌和才華與一身的女子。

Sir電影:一位眼光挑剔的電影愛好者。

胡辛束:一位販賣少女心的女青年。

一條:手工匠心的紀錄者,都市精緻生活的傳播人。

一個人格化的平台,如果有個親切的代稱,當然會方便人們與之互動。很多公司會花很多精力想自己在新媒體平台上的代稱,卻忽略了對自己身份的塑造。

但不要把你叫什麼理解成你是誰。你的名字叫什麼,不太影響別人與你的交流,人們是否關注你,取決於你是什麼樣的人,這需要你有了清晰的定位後,再用一篇篇內容讓人們感知你是誰。

3.讓用戶擁有參與感

塑造一個人格化的內容平台,需要注重與用戶保持高頻的日常互動,儘可能地與用戶建立一種強關係,讓他們與你的平台多產生一些關聯。這類關聯是除內容推送之外的相互依存和彼此需要。

與用戶保持高頻的互動,讓他們感知到這是一個有人情味的內容平台,也是一個用心的人格化的平台。

(1)與用戶共制內容

邀請用戶參與一個開放的話題討論,把用戶評論的內容整理為接下來要發布的內容,這是與用戶共制內容的常見方式。可以將參與意願高、產出內容優質的用戶加入到平台的網路編輯分組,並注重與其保持長期的溝通。他們會成為平台的忠實簇擁者,並能為平台的內容建言獻策。

除此之外,重點關注用戶在評論區的高質量的提問。很多提問都帶有共性,是一大群人會共同面臨的問題。如果內容推送中把讀者的問題放在文章前面,並用心給出認真的解釋,讀者不僅能得到一些專業性的建議,也能從中感受到你對人、對事的用心。

(2)中正平和地對待評論,並認真回復

新媒體是一種相對閉合的內容平台,關注者多是對你發布的內容感興趣的人,即喜歡你內容風格的人,所以他們的評論帶著一些主觀傾向性。

要時刻保持平和心態,別人在留言評論中說你好的時候,你需要保持淡定、繼續努力;別人說你不好的時候,你需要認真對待、細細反思。

每一個評價都是用戶主動遞過來的希望與你互動的邀請函。如果你開始回複評論了,請認真對待這次與讀者一對一溝通的機會。以公眾平台為例,你的每一次回復都會以信息推送的方式展現到留言用戶的手機上。需要讓他覺得這個回答是特意寫給他的,而不是禮節性的回答。

在回復中你可以把對方的昵稱放在開頭,表示你對他的重視。例如:「文婷,認真看了你的留言,你剛剛提到的問題,我是這樣想的……」雖然只是多出幾個字的小細節,但能體現出你是以人格化的身份在於他溝通。

(3)開設一個長期的互動通道

上面兩點說的是內容和觀點層面的互動,如果有條件的話,你和團隊可以設置一些更深層的互動通道。

你可以讓讀者成為你的產品的使用者,這些產品可以是免費的增值功能,也可以是付費的產品。很多時候,付費的方式是對內容平台最誠意的讚美,也是讓個體之間建立聯繫的最直接方式。

「書單」「讀庫」「一條」等眾多平台在有了大量讀者後,都建立了自己的電商平台。人們把產品買回來放在辦公室或家裡,無形中就對平台多了一份情感關聯。

就像有些東西,人們不願花時間在其他地方漫無目的地篩選,他們信任你對品質的把控,願意相信你的推薦。漸漸地,購買互動會成為附加在內容之上的另一個重要互動通道。而你的平台,則會成為他心中的好物生產者和靠譜的推薦人,這也是一個人格化的過程。

忠於你的喜好,堅持個性化思考,讓用戶感受到你做平台、做內容的態度、執念和用心。樹立一個明確的溝通主體形象,讓用戶感覺自己是在和人對話,而不是在和機構、公司交流。讓用戶擁有參與感,讓讀者與平台產生緊密的內容互動和情感關聯。

還請記住我們一直強調的那句話,新媒體是人與人之間的連接器。人格化,是創作團隊賦予內容平台的人格魅力特徵。一個審美低俗的人,在新媒體上很難做出內容高雅的平台。說到底,這些特徵都源於主編們所信仰和堅持的美好。做新媒體最終還是做自己,要做一個有吸引力的人。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瓜老師 的精彩文章:

以同理心升級用戶體驗
大瓜老師答疑解惑第0043問
大瓜老師答疑解惑第0039問
大瓜老師答疑解惑第0038問
大瓜老師答疑解惑第0029問

TAG:大瓜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