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樣畫水墨?我只能說:您開心就好!

這樣畫水墨?我只能說:您開心就好!

《北關驚濤》

2015年的時候,這位畫家畫出了這麼一些畫

《北關濤聲》

《帶著陽光的石頭》

《緩緩流過的潮水》

對此,眾人都驚嘆:

李義弘先生,您真的在現代化的路上越走越遠了呀!

先生是誰?

李義弘,字在川,1941年生於台南縣西港鄉,曾先後獲中山文藝獎、吳三連文藝獎,並任教台北藝術大學至2007年退休。

出生於二戰期間,仍是日治時期的台灣,李義弘(1941年生)成長的階段已是國府播遷入台的年代。在民國時代鑽研書畫,士紳階層已經走入歷史。

尚未凋零的前朝耆宿遺老或許還能作為活生生的少數文雅典範;至於文人繪畫的形式與美感大抵只能透過傳世作品的學習,才能具體揣摩與認知。

《朱壁庭深》

二十世紀中後期的台灣藝術發展,面臨著各種文化與藝術的存亡、轉型與潮流的挑戰,而水墨畫所歷經的嚴苛考驗,也從文人思想的異域延續,演變為正統性與現代化的質疑,並借著鄉土寫實的興起,轉化到九年代對水墨發展的思辯與爭論,甚至在當前形成水墨的去從、異變與邊緣化的危機,都顯現出水墨畫在時代動蕩中的茫然。

《青竹可居》

李義弘於1960年代初期進入學院之時,正是「國畫」作為「國粹」的年代。中華正統的意識形態不在話下,學習模式不出臨摹與仿古。

《竹橋人家》

在校期間,李義弘也曾迷於現代與抽象的藝術語彙。耐人尋味的是,從學院畢業之後,他卻在1969年拜入當時正在台北故宮博物院書畫處擔任研究員的江兆申(1925-1996)門下,重新學習傳統書畫。

《青山白屋》

倘若說,江兆申更有意於趨近傳統中國文人畫的意韻與脈絡,時而可見地引人聯想明代吳派山水的布局或結構,李義弘後來似乎更自覺地就教於真實世界的自然,乃至於人文景觀,以此作為參照,凸顯實景的偶然性與人性趣味。

《晨光霏雨》

值得指出的是,李義弘曾於1984年出版《自然與畫意》一書。

那是一本討論水墨繪畫技法的著作,書中大量運用中國繪畫史經典名作的圖版局部或特寫,搭配他在台灣各地拍攝得來的風景照片,用以解析技法與實景之間的形式關係。

《五柿人家》

在此,我們似乎看到了李義弘山水創作意識的雙重性。

一方面,他透過台灣山川與田園的景物結構,去印證中國山水繪畫傳統中的可見形式。

《雪松飄忽》

另一方面,他也明顯透露,屬於中國繪畫史中可讀的山水形式與結構,也能靠揣摩與分析台灣自身的風光景緻而獲得。因此,接下來的課題,便在於如何用台灣本土的景觀進行創作了。

《微雨始信峰》

1996年以後,李義弘的自創意識更顯突出。

跳開江派以書法性的皴筆取勝的基本定律,他一度嘗試以水性的流動去釋放墨自身的物質韻味和肌理層次。

《柿園》

書法性的造型輪廓與結構用筆較具控制意識,如何跟自動性較強的水墨暈染結合,創造出新的表現可能?

此時的李義弘雖戮力走出個人形式的新局,大體仍在傳統山水的結構之內。

另一方面,攝影作為他長年以來的偏好,不但協助他記憶自然之景,更在近期成為輔助他繪畫創作的重要工具。

《雞善嶼》

《雲水千里》

《玉山圓柏》

機械或電子之眼所捕捉的自然景觀,是否真能補強並增進水墨繪畫的創作?

這個問題一直爭議不絕。一般都同意,傳統中國繪畫雖有寫真之說,其意卻未必為了如實再現,而更在乎是否體現自然的本質之真,尤其是藝術家內在之本然。

《溪石紋面》

《白玉紋面》

雖然藉助攝影呈像,李義弘仍以個人長期累積的筆墨創作為主。在模寫與自創之間,在影像和實景之間,他進行主觀而表現性的轉化。

就過程來看,他似乎更有意地想以「光」作畫。

《帶著陽光的石頭》

《如山如浪》

物質世界裡,自然之光普照萬物。李義弘藉由機械鏡頭或電子接收器攝取其影像之後,加以光學轉換,或是微電腦的數據運算,使之顯影,成為繪畫的參考。

表現在他的近作當中,景物因為光照而形成的戲劇性對比與反差,經常成為令他著迷的一種視覺。

《跳石海岸》

儘管一如既往地維持了與傳統山水繪畫的淵源關係,李義弘許多風景近作,尤其是以水石為題的系列,實際已是他在「光」這個主題和前提之下,持續發展而出的各式動態「抽」象與「轉」象工程。

《石頭時代II》

而他依此完成的畫面,有些甚至給人如散列的晶體叢集之狀,或是萬花筒中所見,由許許多多透光碎片亂序組成的無定形與非幾何構造。

雖受眼疾所苦,李義弘老而彌堅,反而藉助光學和數字影像的視覺,走出了個人更新水墨藝術傳統的創意蹊徑。

《石頭物語IV》

李義弘藝術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用傳統國畫的語言來說,是踐行了「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主張。

他苦練詩文、書法,不斷研究中華傳統藝術經典,體會其中文化內涵與表現技巧;

他不把自己關在藝術的「象牙塔」中,他足跡遍及台灣本土、中國大陸著名山川、亞歐非許多國家,通過實地觀察和寫生,搜集大量繪畫創作素材;

他不僅迷戀攝影,而且是一位傑出的攝影家,攝影幫助他深入觀賞與捕捉客觀自然之特色。

他關注當前藝術思潮,根據自己的體會適當吸收其元素用於自己的創作,如他巧妙地運用現代構成法,如探尋新的實驗質材,拓寬繪畫藝術的表現力,等等。

他的藝術創造基於現實,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又超越現實,有浪漫的情懷,語言融質樸與典雅於一體。

他尋求不同的路線,追求創新的基礎,是自己紮實的功力和深厚的內涵!

《吳越江淮卷》

《漁寮關渡手卷》

早在二十世紀初,李義弘就能達到相當水平的傳統水墨技法。

如果說十九世紀以來的中國水墨,可以粗分為:從寫生出發的「革新水墨」、從心性出發的「文人水墨」,以及從媒材實驗出發的「現代水墨」等三種路徑,

從南台灣鹽鄉西港貧農家庭出身的李義弘,以他務實的精神、誠摯的態度,廣闊的心胸,走過了百年來水墨發展的三種路徑,從鄉土出發、深入文人傳統,又融入媒材實驗的精神,成為近代水墨思維與成果的總體現。

最後,李義弘先生的童趣

《鍾先生得意冊-3》

《鍾先生得意冊-4》

《鍾先生得意冊-8》

祝大家開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道網 的精彩文章:

TAG:藝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