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黎予生:在無人駕駛領域與時間賽跑

黎予生:在無人駕駛領域與時間賽跑

無人駕駛或者說自動駕駛是一個非常廣闊的領域,還有非常多的地方需要去完善,我現在正在與時間賽跑,而我剩下的工作時間裡,都會『泡』在無人駕駛領域。

——長安汽車研究總院總工程師黎予生

生於六七十年代,長時間與妻兒分居兩地,他們是一群在故國土地上專註汽車技術研究、獨自奮鬥的海歸。1960年生人的長安汽車研究總院總工程師黎予生就是這個群體中的一員。

工作日,從早上8:30開始一直忙到傍晚19:00,閑暇時,經常在晚間慢跑鍛煉身體,但有時也會在工作空閑時感到孤單,這是黎予生的「日常」,這或許也是與他同齡的大多汽車海歸工程師的「日常」。不過,在沒有家人陪伴的日子裡,在簡單的生活里,如黎予生一樣的汽車海歸工程師們,正在我國飛速發展的汽車業中用自己過硬的技術開闢著新的天地。

對於一直專註於無人駕駛技術的黎予生來說,無人駕駛不僅是他過去一直鑽研的領域,也是他願意在未來職業生涯中不斷探索和推進的課題。「無人駕駛或者說自動駕駛是一個非常廣闊的領域,還有非常多的地方需要去完善,我現在正在與時間賽跑,而我剩下的工作時間裡,都會『泡』在無人駕駛領域。」黎予生說。

從埋頭研發到與市場「接軌」

選擇長安、回到重慶,黎予生從未猶豫。從讀研究生到出國前的10年,他一直生活在重慶,對這座城市有非常深厚的感情,加之長安汽車對海歸技術人才的招徠力度非常大,最終促使他選擇回國,並加入長安汽車。

1982年初,黎予生大學畢業進入河南黃金建築安裝公司第三建築工程公司,由於他本科專業為建築機械,因此被分到汽車隊,開始與挖掘機、裝載機打交道。1984年,工作兩年半後的黎予生再次回到校園,到重慶大學攻讀碩士學位,並最終留校任教。大學的學術氛圍非常濃厚,而隨著教學的不斷深入,黎予生也逐漸感到自己在專業方面的不足,他需要進一步精進,因而他選擇出國深造。

1993年末,工作十多年的黎予生遠赴美國進入美國克萊姆森大學,對新技術感興趣的他在美國攻讀博士學位時專攻機械工程優化設計;1999年畢業後,黎予生進入美國福特汽車公司擔任工程師,主要從事碰撞安全領域的研究工作;2002年轉到主動安全部門,專攻駕駛輔助系統;2008年進入美國通用汽車公司,任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主動安全研究工作。

事業順風順水、生活從容安定的黎予生幾乎可以稱得上是人生贏家,但他也看到國外汽車市場在趨於飽和的情況下,發展潛力並不大,他希望回到更具發展潛力、擁有無限可能且極其令人興奮的國內汽車市場一展拳腳。

2010年11月,黎予生回國加入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任工程研究總院總工程師。此外,他還是中國兵裝集團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特聘專家,國家「千人計劃」、重慶市「百人計劃」特聘專家,重慶市科技進步獎評審專家。

當時長安汽車在海外招聘各類汽車人才,而我專註的研究領域比較前沿,還沒有真正應用到量產車上,只在一些高端車的高端配置車型上有過嘗試應用。

黎予生說,長安汽車非常重視海歸人才,在他回國後,立刻為他配備了相應團隊並給予了資金支持。2013年,黎予生開始專註於駕駛輔助和自動駕駛技術,並希望自身研發的技術能與市場緊密結合起來。

將技術與市場結合是黎予生回國後面臨的一大課題。他告訴記者,美國工作環境比較單純,大家都只需要一門心思搞研究,幾乎沒有與產品、市場直接接觸的機會。而加入長安汽車,黎予生則需要面對新的挑戰:一方面要逐漸適應和學習長安汽車的企業文化、規章制度和流程;另一方面,在做技術研究時,黎予生還需考慮如何與產品相結合,如何按時按質按量地完成技術研發,以滿足車型開發的要求。

無人駕駛路測初露鋒芒

目前,無人駕駛、自動駕駛不僅吸引了眾多車企爭相研發、布局,新興互聯網公司利用自身技術優勢也加入了這一競爭熱潮。面對越來越多的競爭者,長安汽車毫無畏懼,因為在自主品牌車企中,長安汽車的無人駕駛技術可謂一馬當先,這得益於長安汽車不斷引進海歸技術人才的戰略,更得益於在6年前「押對了寶」:長安汽車全力支持黎予生開發無人駕駛技術。

2016年4月,兩輛長安無人駕駛汽車完成了國內僅有的長距離路測,從重慶到北京近2000公里,歷時6天。而長安汽車無人駕駛「從無到有」,整整花了6年。有人說,長安汽車無人駕駛的快速推進得益於黎予生,否則長安汽車的無人駕駛汽車研發還得等好多年,但在黎予生看來,這更得益於長安汽車看準無人駕駛的前景,是戰略性勝利。

說起無人駕駛技術,黎予生開始滔滔不絕,且非常耐心地向記者介紹了長安汽車無人駕駛路測時的情況。

黎予生介紹,通過從重慶到北京2000公里的無人駕駛路測,長安汽車希望能夠收集更多路況信息,不斷提升軟體性能和無人駕駛的安全性,最後達到產品量產的目的。令黎予生感到驕傲的是,這次路測非常成功。他告訴記者,長安汽車在無人駕駛路測中實現了自動駕駛三級水平,能夠完成結構化道路自動駕駛,包括全速自適應巡航、交通擁堵輔助、車道對中、交通信息識別、自動換道和非結構化道路接管提醒等。

但在這次無人駕駛路測中,駕駛系統還不太完善,而現在,長安汽車正在不斷完善駕駛系統,提高車輛運行的安全性,以適應更加複雜的路況,並最終使之可以推向市場。此外,長安汽車去年僅僅完成了高速公路的無人駕駛,如果要適應城市交通的駕駛環境,無人駕駛汽車還需要更多的感測器和更複雜的演算法作支撐。

當時,長安汽車在無人駕駛路測時還展示了自動泊車技術,但實際上,從產品研發的角度上來說尚算成功,但距離真正量產還有很大差距,並且在智能化上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黎予生說。

對於無人駕駛的未來,黎予生充滿期待。他說,從技術應用來講,無人駕駛還沒有真正應用到市場中,但是智能駕駛的部分技術已經與一些量產車開始結合,消費者可以感受到汽車的真切變化。比如說自動巡航系統目前就已經應用在了不少量產車上,此外,搭載不完全自動泊車技術的車型也將在近兩年投入量產。

認清差距努力追趕

在自動駕駛技術的推廣應用過程中,如何保證駕駛的安全性一直是其發展的最核心問題。黎予生說,這一方面需要技術層面的嚴格管控,另一方面還需要車企與消費者多多溝通,普及相應的操作常識和規範。

我們在將智能駕駛技術應用到產品上之前,往往要經過反覆論證和測試,將能夠發現到的情況都考慮進去,並通過多輛車上百公里的實測進一步發現技術問題。在經過一系列的試驗、測試後,可以基本保證駕駛員的安全,但在車輛運行過程中,還需要駕駛員按照車輛使用的指導意見來正確駕駛,否則依然可能存在很大風險。

黎予生說。

隨著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對自動駕駛的重視程度也日益提高。在我國,儘管目前國家尚未出台相應的法規規範,但實際上,工信部已推出了「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技術路線圖」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總體推進方案」,其牽頭制定鼓勵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的相應政策也有望很快出台。尤其近日,國家發布了《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這表示國家已充分認識到自動駕駛等智能技術的重要性。

黎予生認為,從國家層面來說,我國無人駕駛技術水平與國外相差3~5年時間。具體來說,無人駕駛包括感知、決策、執行三大方面,而我國在這三方面使用的都是國外大牌產品。單純從技術研發層面來講,我國與國外的差距並不大,但產品應用方面依然不太成熟,這不僅體現在產品質量上,更體現在我國企業的競爭力上。但我國追趕速度非常快,特別是不少高校都開始加大對人工智慧的研究,而這些研究中的不少技術都可以應用在無人駕駛領域。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黎予生感嘆,在新技術的應用方面,自己還有很多東西要學,自動駕駛是一個跨學科的研究領域,有些技術他也只是剛剛入門。他告訴記者,他也不能完全了解人工智慧涉及的各方面技術,因此需要通過不斷學習,將這些技術充分理解並正確應用在車輛的無人駕駛上。未來,激光雷達、圖像處理、定位導航等技術將逐漸落地並得以應用,但一輛能夠完全實現自動駕駛的汽車最終賣到消費者手中,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而他也需要不斷地去學習。

文:塗好運編輯:孫煥玉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汽車報 的精彩文章:

聽說雙積分政策延期了,如意的是誰?
作為首座電動出租全覆蓋城市,太原今天有話要說
新一代DAM15K發動機 低成本向國六看齊
除了太原,山西這6座城市也值得一看

TAG:中國汽車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