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科學育兒知識,爸爸媽媽不要忘了告訴孩子要懂得什麼?

科學育兒知識,爸爸媽媽不要忘了告訴孩子要懂得什麼?

科學育兒知識——告訴孩子要懂得什麼?

1、親人只有一次的緣分,無論這輩子我和你會相處多久,也請好好珍惜共聚的時光,下輩子,無論愛與不愛,都不會再見。

2、沒有人是不可代替,沒有東西是必須擁有。看透了這一點,將來就算你失去了世間最愛的一切時,也應該明白,這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

3、對你不好的人,你不要太介懷,在你一生中,沒有人有義務要對你好,除了我和你媽媽。對你好的人,你一定要珍惜、感恩。

4、你可以要求自己守信,但不能要求別人守信,你可以要求自己對人好,但不能期待人家對你好。你怎樣對人,並不代表人家就會怎樣對你,如果看不透這一點,你只會徒添不必要的煩惱。

科學育兒知識——父母必須避免的"口頭用語"有哪些?

口頭用語1:你看你

重視正向語言

父母有權表達自己的情緒,但要特別留意自己的用字遣詞,很多時候可以稍微修正一下用法。就像上述情境中,父母只是無心發出去耐性的語氣詞,臉上也伴隨不滿的表情,而孩子也知道自己做了惹父母生氣的事。但是,如果父母沒有進一步解釋生氣的原因,就會讓孩子貶低自己。

培養自尊心

兩三歲的孩子正是自尊心開始萌芽的時候,而自尊來自正面經驗的累積,切勿隨便批評和嘲諷。如果父母壓抑不住情緒,直接把情緒性話語扔向孩子,那麼孩子只

能感受到父母的憤怒和生氣,卻不知道錯在哪裡,時間一久,就會貶低自我價值。因此,父母需要先安撫情緒和處理當時的事件,而不是先發泄個人的情緒。此外,有時父母還會因為自己心煩,從而對孩子表現出不耐煩的樣子。請注意,不論自己不耐煩的原因是什麼,只要把自己的情緒反映到孩子身上,就應誠實地告訴他原因,如果純粹因為自己心煩,甚至要主動向孩子道歉

口頭用語2:你一定要

讓孩子擁有判斷力

當父母經常說出"你一定要"或"你應該要"的話語時,不妨先省視自己為什麼這麼說。是單純的命令以獲得控制孩子的成就感,還是將自己的期待加諸於孩子身上?如果確實是上述2種心態之一,那麼父母就要矯正自己的想法。因為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並非父母的附屬品。控制與責罵雖然可得到即時性的效果,卻會產生最大的後遺症。把孩子當作即將長大的成人,讓他理解"為什麼要這麼做"才是長久之針,這比單純地命令他"一定要"更重要,以免孩子未來缺乏判斷力,只知道盲從或因為反對而反對。

避免缺乏信任感

父母因為擔心孩子玩完之後不懂得收拾玩具,便在事情還沒發生時就先行提醒,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命令的口氣容易讓孩子有不被信任的感覺,這便是犯了"預期失敗"的謬誤。學齡前的孩子常將物品擬人化,有時使用他們的語言會使親子互動溝通更有效。所以,改口問問問孩子:"玩完玩具要做什麼?",或以孩子的語氣說:"玩完玩具後,也要讓玩具回家哦!"用這樣的方式去教育孩子,他們對收拾玩具這件事就很容易接受。

口頭用語3:等一下

採用反應式傾聽

採用反應式傾聽在和孩子說過"等一下"之後,父母往往就沒有了下文,而且也不會留心自己說過這句話,但是孩子卻是滿心期待。不管"等一下再說""等一下再買",還是"等一下再跟你玩",如果經常使用而又沒有下文,那麼這種前後不一致的說話方式就會讓孩子失去信任感。因此,在忙碌時不妨採用反應式傾聽,即先重複孩子的語意,然後表明自己在忙,比如:"看來你很喜歡這個玩具呢!可是媽媽正在忙, 等一下再聽你說,好不好?"這樣的方式能讓孩子有被尊重的感覺,他自然也會尊重媽媽有事情要處理的狀況。不過,在忙完後一定要記得去做剛剛允諾孩子的事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