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從女性史到通俗歷史普及——李貞德專訪

從女性史到通俗歷史普及——李貞德專訪

李貞德(Jen-der Lee),美國華盛頓大學歷史學博士,現任台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台灣大學、台灣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兼任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漢唐之間婦女生活史及相關法制史和醫療史,著有《公主之死──你所不知道的中國法律史》《女人的中國醫療史——漢唐之間的健康照顧與性別》等。

編者按:李貞德教授開創性的將性別史和醫療史、法律史等結合起來,獨闢蹊徑,以新的視角研究漢唐間的女性史,發掘出很多新史料,提出了新觀點,向我們展現了古代女性的一些真實面貌。

中國國家歷史(以下簡稱「中」):李老師您好,我們很好奇,是什麼契機促使您選擇漢唐間的婦女史作為主要研究方向的?

李貞德(以下簡稱「李」):以前批評某個時代混亂,就會說女人都不呆在家裡。可是現代人說某個地區文明程度欠佳,一個最重要的表現就是女人無法走出家庭。女人的處境好像是我們理解某個時代的切入點。女人的真實處境到底是怎麼樣的?其他人是怎麼看待、期待、書寫她們的?我想這個問題是很有趣的,用女人的言行舉止來標識社會。所以我就想試試看,能不能從女人的處境、地位、言行舉止,和她們被期待、被書寫的言行舉止,觀察兩者之間的出入,來了解某個時代。讀大二的時候,有一門近代史的課,我以「五四時期婦女解放運動」為題寫了篇很粗淺、直觀的報告,後來發現五四時期批判孔家店、批判禮教另有源頭。之後讀碩士,再寫文章就開始從頭做起,比如讀「三

禮」,先看裡面對女性的規範「男尊女卑、夫尊妻卑、夫為妻綱」,再看它又是如何落實到現實社會中。出發點雖然是近代史的一門課,但是自己真正做起來,是從先秦、兩漢,再到魏晉南北朝。想要把歷史研究做下去,一是自己要有興趣,對課題有熱忱,二是可以解決自己困惑的問題。

(五四運動的學生遊行隊伍)

中:您是通過歷史來關注現實的?

李:沒錯,一開始就是這樣。因為現實的關係,就會想要了解歷史是如何發展到今天的,研究之後才發現,我可以從歷史中找到一些資源、心得來應對自己所處的現實環境。

中:當今社會仍然存在婦女解放運動(女權主義或者說女性主義運動),您女權主義,或者說女性主義有什麼看法?

李:婦女解放運動是正在發生的事情,而且影響已經很大了。

中:目前流行一種觀點,說女權主義最重要的問題就是爭奪話語權,您同意這個觀點嗎?

李:可以這麼說,而且這種現象現在越來越明顯。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美的女權主義運動是婦女主動去爭取某種權利。但中國比較像是「運動婦女」,把婦女運動起來去救國,它的目標其實是「國族」的論述,不見得是婦女自己。婦女爭取話語權的論述基本上是隱藏或次於「國族」論述,為了使國族更好,所以女人也應該被「運動」起來。梁啟超這樣講:「二萬萬人在黑暗中怎麼能救國呢?讓四萬萬人中的二萬萬女性同胞見到光明,整個國家才會光明。」所以我覺得中國的婦女運動很久以來其實都是運動婦女,不一定是婦女運動。但是晚近之後,「她」的意識逐漸覺醒,偶爾會出現一些不受限於國族,相對獨立的課題,或者是某種問題取向的運動,這種情況在20世紀末以後才逐步出現。在台灣,婦女運動的團體一直努力爭取在政治、社會、經濟等層面的權益,尤其是經濟上和法律上,力圖讓女性變成獨立的個體,而不只是依附於家庭。到了20世紀末,女性運動就進入到爭取話語權的時期,重點在於誰來制定法律、解釋法律、執行法律,而不只是將女性作為被執法者來看待,女性要參與到立法的脈絡當中。於是很多婦女團體結合在一起,想修改法律,這類運動在台灣蓬勃發展。我覺得這與二十世紀初的情況很不一樣,今天的運動也不只限定於政治領域,它包括社會運動、醫療自主運動,所有跟個人權益相關的課題都結合到一起。我在美國讀博士的時候,學位論文寫的是魏晉南北朝婦女的婚姻,因為我以前做法律史研究,所以找的材料大多是男女如何婚配,丈夫和妻子進入婚姻之後誰比較有主導權,法律如何看待一位太太,是看的比丈夫低還是跟丈夫一樣,南方跟北方有何不同等等。論文答辯時一個委員問我:這些婦人怎麼都不生孩子,這很奇怪。這就給我很好的靈感。後來我從美國念完書回到台灣,參加了史語所(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者注)的醫療研究小組,一年之後要交報告,我既然是做婦女和婚姻研究的,就去找跟婦女懷孕、生產有關的資訊,去看醫書。因為一般的文獻不會說這些,墓志銘也只會告訴你這個貴族婦人生了幾個小孩。醫書裡面的資料,包括怎樣求孕、怎樣懷胎、怎樣保養、怎樣生產,生產時的處境場景,生完以後誰照顧這樣一系列的事情。

編顧愷之筆下的魏晉南北朝時代女性(《女史箴圖》局部)

中:剖腹產比重還是挺高的。

李:上世紀90年代,台灣的剖腹產率很高,超過30%。我看過一個統計,上海的剖腹產率也很高,超過20%。沒有難產的情況還用剖腹產,大家都得進醫院,醫師彷彿生產過程中的主體。我在史書中看到,魏晉南北朝到隋唐時期的女人生孩子的時候,大家都環繞著她,她是生產的主體,她的安危非常重要。到生產時,醫書里講「抱腰」,就是撐住咯吱窩,也講「坐草」,就是半蹲在地上,使用垂直式的生產體位,由助產士幫助產婦生產。可是到了現代社會,生產之人在分娩時被五花大綁,醫生幫她處理所有事情。就在我做這個研究的同時,台灣的「助產士運動」正在復興,人們要求恢復對產婦作為生產主體的重視,恢復助產士到產婦家中幫忙的傳統。當然,要有合格的衛生條件作為前提。當時,台灣的社會學家在做這些研究,衛生權益的運動者在倡導社會運動,婦女團體也參加,我剛好在做這方面的研究,正好給他們提供相關的歷史資料。後來我就從垂直式的生產體位出發,繼續談女性生育經驗問題,從傳統中醫的角度理解生育、生產這件事如何進入婦產科發展史。唐代醫書中有獨立篇章是關於婦人的,到了宋代就有完整一部《婦人大全良方》這樣的書,所以我們說中國婦科的確立和獨立就是在宋代。我做的研究源於現實中對女性處境的困惑,著眼於法律方面。回台灣工作以後,我做的研究是醫療史、婦產科的發展史,因為現實環境里朋友、學者、社會運動者互相有交流,所以我從他們那邊攫取了靈感,他們也從我這裡得到了一些歷史上的諮詢。

唐代女性(簪花仕女圖周昉/繪)

中:我對您談到的「垂直生產」很感興趣。我看過一個法國的紀錄片,講的是原始人類的發展。裡面有一個鏡頭是原始人生小孩的時候,她自己扶著樹,也是垂直生產。我印象很深刻,因為不管是醫院裡,還是電視劇里,女性生產全部是躺著的。所以有這樣一個問題,一些電視劇其實是根據現代人習慣拍的,跟真實的歷史有較大的差距,您覺得我們有沒有必要對這個問題較真呢?

李:其實我看過的電視劇不多,我通常把那些叫作「古裝劇」,不叫「歷史劇」,他穿著古裝講現代人的話,言行舉止、思考的方式都是現代人的,只是穿著古裝而已。如果要認真地追問歷史學者,我想問題是永遠都解決不完的。歷史學者去糾正是不可能的,出台國家政策不準拍則是不必要的,因為穿著古裝演繹當代人的精神和情感需求,不是現在才有的事情。我覺得這些現象本身就是一個研究課題,應該把它進行大範圍的、縱觀的分析。而且這樣的古裝劇太多了,我覺得歷史學家沒有力氣逐步分析。幾年前一個叫《步步驚心》的穿越劇實在太紅了,我也看了,電視劇里若曦可以在宮裡隨便進出,實在是匪夷所思。紅的原因可能是作品對於情感、權力、宮廷政治的描寫,觀眾情感上的需求或者文化上的好奇,我覺得可以分析的內容很多。從學術的角度去看,它可以變成研究課題,可以分析這些人在做什麼,為什麼會這樣做。至於一個一個的去糾正,絕對來不及。還有一種情況,由民間喜歡讀古書的愛好者,通過某些渠道針對這些電視劇中的現象,進行亦莊亦諧的反諷、批評或是矯正,也可以達成一些糾正的效果。歷史學者如果要介入,可以把它當課題,比如歷史劇如何反映我們所處的社會,它的社會需求、情感需要、思想需求,哪些事特別容易被拿來演繹。

中:那也就是說,您認為現在這種狀況,古裝劇對一部分人接觸歷史還是有一定好處的。

李:先引他「上鉤」吧。真正在乎的人看完以後就會去查,不在乎的人就算有正規的糾正平台也不會去理會,因為戲劇是給他以情感的抒發,而不是考究問題。我比較樂觀的想法是這樣。不過在台灣,有的年輕人也會在網路平台進行批判,他們有他們自己的方式。

中:《中國國家歷史》的初衷,就是想讓大眾建立起對歷史的興趣。

李:圖書雜誌可以形成一個平台,發動大眾來糾謬,針對當下大熱的戲劇,發表一些短篇糾謬的小文章。這類文章不一定非要學者來寫,有興趣的人都可以嘗試,台灣很多退休的教工人員很喜歡做這種事,因為他既有時間讀書,學識也達到了一定的水準。如果有學者是做當代史研究的,把它當成現象來分析,其實也可以。

中:目前台灣有哪些通俗類的歷史刊物?

李:台灣沒有什麼通俗歷史刊物,只有一本《歷史月刊》。現在網路上的文章讀物非常多,大家常用臉書(Facebook)或部落格(Blogger),在台灣這一類已經基本取代了紙本的通俗歷史刊物。有一些人在網路上發表短篇研究,以漫畫或卡通的形式來表現,點擊率都非常高,台灣的狀態大致就是這樣。畢竟網路比較方便,紙本還要到書店。再一個,網路閱讀較經濟實惠,對出版方與受眾來說都比較划算。

中:不過,網路上的文章問題也比較多,質量層次不齊,內容比較龐雜。

李:當然,也可以先有一個紙質的平台再電子化或數字化,比如你們的《中國國家歷史》。

中:在增加雜誌文章的可讀性方面,您有什麼建議?

李:我覺得講故事的方式是一個好辦法,用說故事、寫故事的方式去說、去寫,傳達歷史上衣食住行的文化或思想細節,當然,這裡我說的歷史故事是真正發生的歷史。卡通、漫畫也是一種推廣方式。比如蔡志忠的漫畫就很受歡迎,他畫孔子、老子,很多人去看、去評論。學術寫作本來就有一定的規範,學者正是受過正規訓練才掌握了學術規範。兼顧歷史真實性與趣味性,確實有一定的難度,要看學者是否願意試著寫通俗的文章給大眾看,或者是有資質的寫手願意花時間做研究,把文章寫的更專業一點。這類情況在很多學術領域都存在,不限於歷史學,比如社會學去推廣某些思想觀念,一般人也很難理解,但如果舉一些社會上的例子來說明,可能會更好地幫助理解,但能做到的比較少。

中:您說以講故事的敘事方式來展開研究,這種研究方式是否跟您在美國求學的經歷有關?歐美史學界很喜歡用敘事的方式來研究歷史。

李:其實我從小就喜歡講故事。不是因為讀歷史專業或是海外求學,而是從小就有這種習慣。不過在歐美尤其是美國,即使是歷史類專著,都要用故事破題,這確實是他們的寫作風格。因為學術型歷史在美國也有商業市場的壓力,一定要吸引人,讓人一打開書就能把前面「introduction」(導言)讀完。所以,我喜歡這種風格不純粹是受他們的影響。

中:大歷史研究領域都可以找到合適的故事作為研究的切入點嗎?

李:不一定。故事必須夠複雜,才有足夠的線索拉開。不同的歷史事件、歷史真相,並不都可以通過故事表達出來。不是每個領域、每個斷代、每個方面都可以找到夠複雜的故事,但如果不求全,要找故事不難,因為傳統史籍里的故事實在太多。

中:您會根據一些史料去構思故事情節么?

李:這算是創作,我不反對。我的一個學生讀《公主之死》,覺得公主會有特別的人生,但是史料裡面沒有記載,於是去寫網路小說,寫一篇又一篇文章進行考究:北魏公主結婚的時候是什麼場景?因為禮制需要,在本紀、傳記、列傳都沒有描述過這些內容,但在志書裡面不同階層王公貴族結婚的規格、場景,服飾、用品,很多都有記載。他把這些東西串起來,考究蘭陵公主結婚的情形。但是他不是用寫歷史學術論文的方法,而是去推測大概會怎麼樣,雖然用的是小說行文,但鋪陳的都是考據過的東西。這些文章點閱率很高,後來還有出版社聯繫他把小說出成書。

中:跟您交流真是受益良多,非常感謝您接受我們的採訪。

《步輦圖》為唐代畫家閻立本所繪,表現了貞觀十五年(641年)吐蕃首領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聯姻的歷史事件

本文選自《中國國家歷史·柒》

熱文推薦

從錢學森、鄧稼先、吳文俊,再到黃大年,史書留名的真正巨星,是他們耗盡自己的力量,慢慢挺直了中國的脊樑!

國家的強盛、軍隊的強大,靠的不是鶯歌燕舞,靠的不是花拳繡腿!靠的是先進的科學技術,靠的是無數個如黃大年一樣默默奉獻鑽研的科學家!

他們,才是中國由弱變強的堅強保障和不竭源泉!

所以,請不要等黃大年他們離去後我們才想起致敬!甚至忘了致敬!

更不要讓黃大年他們的奮鬥事迹塵封在在共和國檔案里!

★楚漢相爭:一道岔路口的選擇題

繼位四十六天後,劉邦兵臨城下,子嬰出城投降。秦代滅亡。隨後,起義軍中最強大的一支軍隊在項羽的率領下也到來了。

項羽殺掉子嬰。起義軍將領在項羽的主持下瓜分天下,各自稱王。秦代統一的疆土被分裂成十九個諸侯國。其中先入關的劉邦被封為漢王,接收了巴蜀和漢中之地,定都南鄭;而項羽自稱西楚霸王,佔據了梁、楚地的九個郡。這就是楚漢相爭的起點,四年後漢王劉邦滅西楚霸王,建立了漢帝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國家歷史 的精彩文章:

古人是如何「尊師重道」的?
《書信中的伏爾泰》
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都會有左中右:左派、右派是如何劃分的?
一位「吃貨娘娘」的年度帳單
號外號外!金磚會議聊天記錄「大曝光」!

TAG:中國國家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