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配備「黑科技」的Asics 跑鞋,上腳舒適跑馬都穿它

配備「黑科技」的Asics 跑鞋,上腳舒適跑馬都穿它

隨著近年來「馬拉松」熱的持續火爆,跑步作為最簡單有效的健身方式,逐漸擁有了大量粉絲。在開始跑步健身前,挑選一雙合適的跑步鞋尤為重要,可以降低運動對自己的膝蓋及腳踝的傷害,跑步更加舒適。

目前市面上的國際一線的跑鞋品牌大致有Asics、Brooks、Saucony、Mizuno、Nike、Adidas、Nimbus……看似五花八門,其實從功能性出發,就化繁為簡,跑鞋是根據生物運動的力學特別針對不同人群的運動特點研製的,所以不同的足型和關節發力慣性決定了跑鞋研製和設計的功能性,各種在跑鞋上的新興科技也是圍繞這些因素進行開發和探索。

GIF/1K

前言

普通人的腳一般有著三種類型:高足弓,正常足弓,扁平足。高足弓會引起足底筋膜僵硬,緩衝能力下降,易扭傷。扁平足沒有正常足弓來提供減震緩衝作用,所以的確存在一定的風險。但如果扁平足跑步者能穿著一雙減震功能良好的鞋,那麼這個缺點就能被克服,因此足以看出一雙看似普通的跑鞋對跑者是多麼重要。

根據平常對鞋底磨損程度的觀察也可以看出跑姿的是否正確,是否存在過度外翻或者過度內翻的情況,由此來選擇適應的跑鞋,假如是過度內翻的情況選擇了矯正外翻的跑鞋,會越來越嚴重,容易造成運動損傷。正常的跑者一般在腳落地時跑鞋的後跟外側先著地,隨後即快速向前掌過度,同時微微內翻,隨後由前掌發力,腳跟與地面分離,跑者後腳落地到蹬地再到離地的過程中,腳的內外翻適中,壓力分布均勻。

腳掌過度外翻,腳後跟落地點相對正常鞋底磨損的跑者更偏向後外側,落地瞬間腳的內翻角度更大,落地後腳迅速外翻的方向從外向內壓, 主要磨損跑鞋前掌內側。腳掌過度內翻,足跟後側先著地再沿著腳底外側逐步著地,雙腳在落地到蹬地時沿著腳步外緣走,主要磨損跑鞋前掌的外側。針對過度外翻,一般會建議選擇緩震型的跑鞋;而過度內翻,則建議選擇穩定型和控制型跑鞋,而正常足就選擇中性就好。

根據自己鞋子鞋底的磨損情況進行判斷是最為簡易、準確的辦法。拿出自己以往穿過的鞋子(穿的時間越久越好)查看鞋底,如果是腳跟內側、前腳掌內側磨損相對較多,說明是內翻腳;而如果是腳跟外側、前腳掌外側磨損較大,說明是外翻腳;而腳跟外側易磨損、前腳掌內外側磨損相對比較均勻,則是正常腳。

當然,選擇跑鞋並不僅僅只有這一項參考線,還有重量,面料,外觀等等都是我們要參考的因素,本文為大家帶來的則是Asics年度發布的最輕跑鞋—Dynaflyte 2。

開箱

2016年,ASICS帶著全新的「黑科技」FlyteFoam新技術,FlyteFoam 材料由有機纖維混合而成,能夠在超負荷的情況下提供限量形變,同時較常採用的 EVA 材料輕55%,在提升了緩震性能的同時減輕了重量,憑藉出色的中底緩震科技,使配套上市的第一代Dynaflyte跑鞋兼具輕質與緩震的雙重特性,輕質緩震的設計降低了跑者的能量損耗,提高奔跑速率,幫助跑者充分釋放自己的潛能,獲得了專業跑者和業餘愛好者的一致好評,而今年發布的新一代Dynaflyte 2從內到外都有大幅度的提升。

外觀設計

打開鞋盒,DynaFlyte2跑鞋在外觀的設計上打破了以往千篇一律的騷氣風格,鞋側面百年不變的大LOGO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若隱若現的暗紋處理,整體顯得內斂也不失時尚,藍黑配色毫無違和感,透著一股沉穩、神秘而又充滿力量的感覺。鞋體呈現流線型,鞋型偏瘦,在上一代的基礎上加強了包裹性,Logo雖不在鞋面,但同樣清晰,看上去都很美觀不顯突兀。

鞋面

由於上一代DynaFlyte在部分跑者的反饋中存在鞋面支撐較弱的問題,DynaFlyte2在鞋面的升級上下足了功夫,在保持了燈芯絨的樣式的時尚設計後,加入了ADAPT MESH技術,在鞋面內側採用了類似壓膠處理,在保證跑鞋整體性的同時最大限度提升了該款跑鞋的包裹性,使鞋頭不易變形,避免了鞋頭位移,使足部能夠更好的貼合鞋面。

鞋面採用了織網面技術,透氣孔相比上代做得更加寬大,不再像汽車的「機濾」,一定程度的增加了透氣性。整體由前致後一體化黑色設計,後跟勾勒出性感的黑色腰線,低調不失靈活,完美的詮釋:高端大氣上檔次,低調奢華有內涵

鞋底

談到Asics就不得不說Gel,Asics的廣告語中一直有這樣一個實驗:生雞蛋從18米高空掉落竟然完好無損,原因是因為落在了2厘米厚的GEL凝膠材料,而Asics將這種GEL材料應用於鞋底之中一次提升跑鞋緩衝減震性能。那麼,GEL究竟是何方神物?這種材料最開始使用在潛艇密封彈倉減震閥門上的,它不只提供垂直分散衝擊力,還可以將衝擊力像四周分散,所以即使很薄也能有較好的緩震效果。GEL最大特點是提供了相當厲害的緩衝性能,但缺點也比較明顯,GEL材料的重量對於鞋子本身而言較重,不適合 追求速度和輕量的跑者,當進入長跑到一定程度以後,哪怕輕一克也是極好的。為此,Asics DynaFlyted2採用了最新的"黑科技「—— FlyteFoam。

FlyteFoam 最先出現在MetaRun跑鞋上,讓其所到之處,幾乎一掃而空,斷定了王者高高在上的地位。而DyanFlyte更像是一個開始,它是FlyteFoam中底核心科技完全運用於跑鞋的應用級產品,據說kayano 23也將會採用,之後還將在Nimbus系列上使用。根據ASICS官方的研發數據,FlyteFoam中底要比標準的EVA材料輕55%,同時緩衝性能增加76%。使用FlyteFoam材料製成的中底要明顯輕於EVA材料。FlyteFoam材料內部添加了增強纖維用於提高中底的回彈性能,按壓之後可以迅速的恢復到原始狀態,從而增強跑鞋的緩震性能,提升跑者的舒適感。

ASICS在這塊中底材料的設計上增加了許多的細小溝壑條紋,雖然只是細節上的調整,但是在增加緩衝和回彈性能上卻功不可沒。中底的厚度為常規的20mm,因此無論是入門級的跑者還是中高階跑者,都能很好的適應。

如果你認為DynaFlyte2 中底只有FlyteFoam一項技術那就大錯特錯了,ASICS在後掌的中底內部也添加了永遠經典的GEL緩震膠,在兼顧輕量化的同時,最大程度保證了跑鞋在後掌著地時對膝關節的保護。

鞋頭設有防撞設計,採用熱貼合成形,前掌相對後掌薄了許多,讓跑者有更強的路感反饋,底部的膠齒和溝壑也更加粗壯和明顯,在跑動中提供更強的摩擦力和推動力。

DynaFlyte2 在足弓支撐設計方面也堅持了改善足弓支撐力,在中底足弓位置安裝了一塊硬質Trusstic中足穩定片,大大提高了足弓位置的支撐,可以緩解長時間跑動中足弓的壓力帶來的不適。

在DynaFlyte 2的中底內側也使用了Asics 核心科技 Dynamic Duomax動態雙密度防傾斜裝置,用於應對足部過度內旋(足外翻)的產生。位於中底底部中央的溝壑能夠完美的解決因為足弓支撐設計造成的前後掌過渡斷層的問題,讓整個跑步過程的過渡更加流暢。

DynaFlyte 2鞋口不大,鞋舌和後跟的海綿襯墊厚度在2cm左右,包裹感很強,和腳跟的貼合性很好,防止出現「鞋不跟腳的情況」

後跟穩定系統運用了高強度支撐材料和包裹泡棉,讓它的後跟固定性表現不俗。

大底採用一體化設計,運用AHAR耐磨橡膠,增加跑鞋的使用壽命。

實際體驗

DynaFlyte 2定位的是緩震型路跑鞋,適合正常、內翻、外翻等不同足型的跑者,也就是全控型,以往的全控型跑鞋重量都是挺重的,只適合對緩衝和穩定有要求的跑者,而 DynaFlyte 2 由於採用了全新的「FlyteFoam中底技術」、「ADAPT MESH鞋面技術」等「黑科技」,大大降低了跑鞋的重量,僅重270g,是Asics除競技類以外當之無愧的輕量王者。

俗話說,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再好的跑鞋都是為跑步而生,這次測評選擇了運動公園內的塑膠跑道以及室內跑步機進行,分別體驗DynaFlyte 2在應對不同路面的表現。

(一)塑膠跑道

一般新跑鞋都是需要磨合的,而DynaFlyte 2可以說是一雙穿上就跑的跑鞋,穿上後感受到來自鞋面的良好的包裹性,得益於中底對腳的支撐恰到好處,沒有感受到上代產品被人唾病的「踩屎感」。

鞋口稍微有點小,調整一下鞋帶和鞋舌以達到最舒適的狀態,對於長跑尤其是半馬或全馬,由於長時間的奔跑,腳掌中的毛細血管會逐漸充血,形成一定程度的腫脹,鞋帶過緊會造成腳掌擠壓,引起血液循環不暢,鞋帶過松會造成跑動中鞋不跟腳,支撐力減弱,特別是轉向時,容易崴腳甚至更嚴重的運動傷害。

長跑開始前一定要做好熱身運動和拉伸動作,讓沉睡的身體逐漸喚醒,進入即將開始運動的狀態,防止跑動中出現運動損傷。

起跑後明顯感受到了Dynaflyte 2與眾不同的輕盈感,感覺比筆者自己平常穿的Ride 8還輕不少,但是沒有了Ride 8後跟觸地後軟踏踏的力量反饋,較好的中底反饋帶著腳掌迅速的有後掌向前掌過度,發力,蹬地。

GIF/1K

當跑過3-4公里後,身體逐漸度過了熱身期,心肺功能開始放開,這是呼吸和血液供給達到一個均衡的狀態,也就是人么常說的越跑越順的一個狀態,這是可以適當的提高配速,適當的去戰勝自己,提高成績。正如春上春樹所說:在長跑中,如果說有什麼必須戰勝的對手,那就是過去的自己。

GIF/1K

在塑膠跑道上,鞋底提供的抓地力很優秀,蹬地反饋良好,長期以來,針對長跑中應該用「腳跟、前掌、全掌」哪一種方式著地一直是跑馬圈的熱點,我通過這些年拍攝的幾十場馬拉松賽事,發現專業的職業馬拉松運動員—特別是肯亞的黑人運動員們,採用的是後腳外側著地,輕微內旋,快速向前過度,蹬地時前掌朝前乏力,這個過程是非常是非常快的,特別是過度時幾乎與全掌著地相近,在快速過度時卸掉了大部分身體自重對膝蓋的衝擊力,從而保護我們的關節, Dynaflyte 2的後底與前低的落差大大的幫助了我們在著地時能夠快速的向前過度,足弓處的硬質增強穩定片也在一定程度上為過度提供了穩定的支撐。

在長跑的後半程,隨著體能的下降,身體沒有再積極的對跑姿進行矯正和協調,也就是有點」拖著跑「,因為肌肉乏力,沒有在為關節骨骼提供足夠的支撐力,這時其實是最容易出現運動性損傷的階段,這個時候,Dynaflyte 2已經沒有了剛上腳時的生澀,FlyteFoam和Gel 最大程度的發揮頂級緩震性能,從照片上可以看到,後底的形變非常明顯(作者自重大也是一個原因),緩震材料吸收了絕大部分踏步的衝擊力,在10km處最容易出現的膝蓋酸軟沒有出現。

總結整個路跑的經過,起步時的跑鞋良好力量反饋,輕盈的鞋身也沒有讓跑者去對抗減震帶來的負擔,足跟的穩定系統良好的保護了跑者的雙腳,在轉向時,新的鞋面支撐技術也基本解決了上代產品支撐力弱,轉向打飄的問題,而後半程的良好減震性讓作者感受到了這是一雙精心設計的跑鞋,它總是在適當的時侯發揮了它最出色的一面來支撐跑者完成長跑,並沒有由於狀態的不同而出現不契合,堪稱腳上的跑步管家。

(二)室內跑步(跑步機)

雖然都是跑步,在跑步機上慢跑與路跑在生物力學上有所不同,在跑步機上跑步的時候,我們上半身幾乎是沒有位移的,因此就不需要腿筋拉動上半身向前運動,而是腿部發力與傳動皮帶保持一致,而且跑步機的慣性也是遠遠大於路跑的。

猶豫跑步機的皮帶材質和本身所具備的減震性,穿上 Dynaflyte 2踏上皮帶的那一剎那,真TM軟啊,經過一段時間的跑動適應,准建習慣了與路跑不同的發力狀態,「踩屎感」逐漸消失,隨之而來的是輕盈的在跑步機上健步如飛~

GIF/1K

在跑步機上跑步,不需要考慮路況,不需要考慮障礙,不需要轉彎,總之,沒了阻礙跑步的大部分因素,跑動變得單純起來,能夠細細的感受到 Dynaflyte 2完美的貼合在腳上,強有力的FlyteFoam中底和Gel減震膠緩解了幾乎全部衝擊震動,關節疲勞感進一步降低。由於沒有轉向需求,織網布鞋面的支撐也完全足夠應對跑步機。

summary

通過短暫的一周體驗,加上作者本身的跑量不算很大,大約穿著DynaFlyte 2 跑了有三十公里,跑鞋的整體表現讓人折服,雖然售價不菲,但對於偏愛緩震型跑鞋,又希望追求速度的跑者來說,一定是物有所值的。

1、中底的緩衝減震效果真的讓人折服,與saucony ride8、brooks glycerin 12 等緩震型跑鞋完全不同,FlyteFoam中底的應用絕對讓DynaFlyte 2在同類產品中「稱王稱霸」 。

2、配色方案選擇豐富,總共六款配色,男三女三,均是Logo內斂,簡單大方的款式,盡顯低調奢華。

3、良好的路感在中程和後半程尤為明顯,跑鞋在適應了跑者的節奏以後發揮出優秀的性能,以往跑完均會出現的腳關節不適在DynaFlyte 2沒有出現過。

4、Asics配備FlyteFoam科技的第二款跑鞋,比起MetaRun,DynaFlyte 2才算是普通消費級能夠接受的價位(接近MetaRun價格的一半),當然如果能夠定價到800左右一定可以佔據更大範圍的市場。

~End~

DynaFlyte 2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公眾號 的精彩文章:

一起為吳亦凡的純正英語瘋狂打call
九·一八,九·一八!
「九一八」背後的歷史真相
巴薩官方:登貝萊大腿肌腱斷裂,將傷缺3個月
我聽抗戰老戰士講故事

TAG: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