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黑爪:在《黑鏡》中透視人類凄涼的未來

黑爪:在《黑鏡》中透視人類凄涼的未來

| 黑爪

2017年的艾美「最佳電視電影」獎項,剛剛頒發給了英國系列劇《黑鏡》的《聖朱尼佩洛》(San Junipero)一集,得獎理由「愛戰勝恨」,聽起來像是蹭了政治正確的熱點。是不是這樣呢?

今年六月底,我收到一封群發的約稿信,來自語義網研討會(ISWC)的一個特別小組。主題相當博眼球:為《黑鏡》重新編碼(「Re-coding Black Mirror」)。後面加了一句冠冕堂皇的解釋,旨在探索利用語義網路技術,來防止或者降低由數字技術引發的社會及倫理危機的可能性。

《黑鏡》是英國劇作家查理·布魯克爾製作的科幻電視系列劇,以檢視當代社會,尤其是圍繞著新技術所帶來的預期之外的社會後果為主題,以諷刺為基調,劇情氛圍黑暗且沉重。然而該劇叫座又叫好,除了普通觀眾,劇迷、科幻粉喜歡外,在新聞、社會、政治、技術等學術領域也引發了很大關注,前面提到的網路技術研討會以此為題目徵稿算是個例證,此外就我所知,還有媒體或者文化研究的學生以此劇作為博士、碩士論文對象。

科技雜誌《連線》幾年前有一篇文章,它具體說些什麼我已經忘了,唯標題所透露出的憤怒和焦慮記得很清楚,「不要再寫反烏托邦科幻文學了!這讓我們對技術產生恐懼」。那時是埃博拉恐慌的2014年,幾年時間證明,那憤怒沒什麼用。人們對《黑鏡》,以及對這類反烏托邦科幻作品的興趣,一點也沒有下降。

劇集的標題,《黑鏡》,直指我們生活中與日俱增的各種屏幕,在諸多情景當中,它們日漸主導了人們的日常。而劇集里儘管每一集內容完全獨立,但有一個黑暗意象貫穿始終,那就是:技術帶來的顛覆,不在銀河系之外,而是觸手可及,就在眼前。

用主創查理·布魯克爾的話說,《黑鏡》就是「我們眼前正在經歷的一種生活狀態」,譬如:不惜一切代價獲取社交媒體上的點贊,人類棲息(困守)在一個四壁都是廣告但還無論怎樣也關不掉的房間,黑客記錄下人們生活中的每一個私密瞬間貼到網上供世人觀看……

當所有這些場景被集中起來呈現到眼前時,人們好像才忽然意識到,這原來比地獄和末日還要荒涼可怖。

這種對未來和技術的描述,聽起來有點盧德分子(Luddites)的味道,但布魯克爾說他自己跟所有人一樣,迷戀、依賴各種新設備,與此同時不否認他有擔心,擔心對這些技術和設備的依賴將把人們引向何方。這其實很好地總結了我們大部分人面對技術時的矛盾心態。所以讓我們焦慮的也許並不是技術本身。而是,一切。

這麼一想,為什麼人們容易在《黑鏡》這樣的科幻反烏托邦劇中找到共鳴,就很容易理解了。因為它們把那些讓人不安的信號,誇大後展現了出來,那是一種對可預期的不可知未來的焦慮。(也許用英語說反而沒這麼繞口:predictably unpredictable results.

可另一方面,技術狂熱派們面對世界的態度,卻幾乎帶著一種彌賽亞救世主的自信。他們覺得自己每一天的工作,都在解決這個世界上大大小小的問題,都在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任何對他們這個念頭稍有懷疑的態度,都完全是不可思議的。這種痴迷又進一步加深了普通人的焦慮。黑鏡就是對這樣一個現實的鏡像和折射。

它所呈現的三個最明顯主題:文化恐懼,國家控制,以及技術進步,碰巧我都感興趣,借《聖朱尼佩洛》獲獎之機, 分享一些看法。先附贈一集,該系列劇的首篇《國歌》。

《國歌》(The National Anthem)

公眾觀看首相與豬

獸交肯定能上頭條,這毫無疑問。

然而在《黑鏡》這第一集帶給觀眾的驚心動魄中,獸交只是個噱頭、引子。它事實上純粹由一個尚處於前社交媒體階段,並且對事發當時流行的web 2.0技術一無所知的政府機構一手造成。

首相團隊對公眾反應始料不及

以皇室人物遭綁架開頭,繼而借綁匪之口,將英國首相置身於被迫與豬性交,作為釋放人質條件的兩難境地。首相麥克·卡羅及核心顧問團因此炮製了一個替身計劃,想用綠幕技術將卡羅的頭,疊映到一名安排來與豬性交的色情演員身上,而當這名得瑟的色情演員洋洋得意地走進電視演播廳前,他被路人認出,隨後拍照發至推特。綁匪看到這張照片,隨即向公眾公開了卡羅首相試圖欺騙的事實。

這只是劇中諸多試圖懵過那位網路玩兒得爛熟的綁架者,最後卻通通演砸了的例子之一。卡相團隊這一舉動立刻把公眾對首相的同情調轉180度,不僅讓他計劃落空,更可怕的是,公眾對他的誠信開始質疑。

新媒體,在這裡便成為破壞力的源頭。

這一個重要情節,利用社交媒體來暴露政客的腐敗、狡猾、以及根本無意麵對責任的本性(儘管那個責任非常可怕)。當然,也正是因為這個責任之可怕,才使其更加重要。在不滿的公眾眼裡,它就是政客對難題的不負責任的迴避。

卡相,作為一名現代政客,是那個時代的產物。傳統媒體例如電視,在他們看來,如果運用得當的話幾乎無敵,根本不可能遭遇到來自任何其他形式的挑戰。他和幕僚們都以為,傳統媒體便是將他們從壓力中解救出來的工具。那個壓力,可能是真的去解決社會問題,也可能是去與豬性交。

然而誕生於數字年代的一種新的媒體形式,把這一切都暴露了出來。

在卡相幕僚的計劃中,包含綠幕技術這一細節的設置其實頗有深意。它不光象徵著Web 2.0媒體之前的常見工具,更深一層的,綠幕技術本身所具備的欺騙和操縱特徵。由這個中心情節推動《國歌》劇情,跨越了一個不可能再「回頭從來」的點。傳統的媒體形態已無法輕易達到忽悠的目的,更無法滿足數字年代大眾的興趣口味。

《國歌》也展示了傳統的新聞模式,在面對21世紀媒體形式的無能。電視製作者們忽然意識到,由於綁架者的的訴求已經在網路上瘋傳,而他們還在試圖迎合政府的訴求,幫他們編造故事,這不光已經毫無意義,甚至還傷及自身的品格和聲譽。

對觀眾來說,也無異於殘忍的當頭一擊:新聞業與政客之間的幕後交易,根本是體制性的,系統性的,跨越了意識形態。我們對他們的美好想像,有可能就是這句話:您真的想多了。

《聖朱尼佩洛》(San Junipero)

這是第三季的第四集。從第三季起,《黑鏡》開始了與Netflix的合作。這件事本身,就意味著擁有相似眼界和觀點的兩個媒體挑戰者的聯盟。

第三季在很多方面受到布魯克爾本人作為電子遊戲迷這一事實的影響。遊戲,就意味著有競賽,有抗爭,或者衝突,從而與傳統媒體和數字媒體之間的緊張關係暗合。

《聖朱尼佩洛》這一集的中心,正是遊戲

從橫跨幾個年代的電子遊戲幻境,到揭示出與劇集同名的小鎮原來僅僅是一個模擬現實,再到故事的主人公試圖與法定的安樂死規則之間玩遊戲,以致角色間的進退來往,觀眾都能從中看到各種技術之間本身也存在競爭的象徵。

這一集大玩特玩懷舊,玩得盡情而放肆,於是好多人用了「最美好」這個詞來形容它。抓住了很多觀眾的眼球和心。

在1980年到2002年的時間跨度內,花了超過半集的時間,觀眾才逐漸醒悟,它的敘述是如何將我們帶進了未來。也就是說,大半集過去,那一對迷人的姑娘,尤吉和凱利,跌跌撞撞地探索了一段浪漫關係,那面鏡子才開始慢慢地裂開。你忽然反應過來自己被帶到了哪裡。

尤吉與凱利

故事其實是在兩個老年婦女間展開。她們雙雙進入一個流行的模擬現實,老年人去訪問那裡,並且如果願意的話,可以選擇在死的時候被永遠上載到那裡。在這個模擬現實里,尤吉和凱利這兩位青年女子,在前面說到的那樣一個時間跨度里活動。

這個時間界限非常重要,因為它明確把劇中的虛擬現實環境與前數字年代聯繫到了一起。這兩名女子的賽博存在受時間所限,而這一時間界限與傳統媒介形式的力量和主導地位又相關,因為每一個特定的可以造訪的年份,都與電子遊戲典故、電影、電影海報、電視劇、音樂電視以及流行樂聯繫在一起。

表面上看,那是一個由傳統媒體統治下的現實世界,熟悉的80年代流行元素在裡面盡情展現,讓我這樣一個80年代時處於青春期的中年人看得神往。

那時的凱利,爆炸頭,鉚釘機車夾克,性感紅唇,混不吝的表情,她顛覆性地對那些原本以為自己傾向於異性婚姻和家庭生活的女性充滿了吸引力,因此成為壓倒傳統男權社會結構的一個象徵。她明明白白地說,愛丈夫,卻在自己的個人認同中有一樣東西,她在有生之年無法得到滿足。

尤吉與凱利

與此同時,尤吉對家人敞開了她的同性戀傾向,因此遭到家庭的拒絕。在一次與家人的爭吵後,她遭遇一場車禍,而後四肢癱瘓。

故事本可以在她們年老去世的邏輯下,讓她們終於夙願未了,讓一切都過去。

可這是黑鏡的世界,也是Netflix的世界,絕不會輕易放過任何攻擊20世紀媒介形式及其所對應的意識形態的機會。

故事順著技術、數字化以及雲存儲的發展,讓她們得到了永生,與傳統媒介年代不一樣的全新版本的永生。數字技術在此獲得終極性的勝利,修復了一切難題,最基本的難題。

這本質上是一個利用數字遊戲來重新定義歷史的科幻故事。給尤吉和凱利一個圓滿結局是一方面,然而把它放在以MTV年代作為大背景的1987年,充斥著流行樂和噴滿髮膠的爆炸頭髮型,目的就是要推翻傳統媒介所代表的意識形態了。

如果不管這個未來風味的設定,劇情還用到了好些特色來突出數字技術和社交媒體的現實意義。例如,當凱利和尤吉在討論是否要在現實世界中見面時,尤吉表達了對於她們有可能「不搭」的擔心。她倆在這件事上的掙扎,就像網戀見面前又嚮往又害怕的心情。最終她們在現實中的會面,觸發了凱利與尤吉的結合。劇情至此彷彿在一本正經地宣告,數字技術就是真相的源泉,就是整合的力量,是能夠把本應在一起的兩個人連接在一起的力量。

還有更深的一層,整個這一集始終把虛擬現實與天堂作比。一方面,它強調了關於來世的思考,在另一個層面,還將天堂作為永恆的象徵,而這,同樣也是比特所具有的特質。

所以此處的懷舊,跟通常的非政治和非歷史的簡單懷舊情緒不一樣;這裡的懷舊,是以一種對社會和政治問題的糾正辦法的面目而出現。

《黑鏡》的「美妙」之處,在於這一個個彼此獨立的關於技術如何將我們陷入圈套的誘人故事,也在於它畫出了人類的未來是如何凄涼這樣一幅遠景。

洞見 · 價值 · 美感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大家 的精彩文章:

柴子文:讀了量子論和相對論,我對世界不再悲觀
在教育孩子上,媽媽為何比爸爸更焦慮
止庵:當印象派睜大眼睛看世界,他卻轉身去做夢
曹東勃:我向學生們推薦《猩球崛起》,是想讓他們看到什麼
張海律:《水形物語》,跨物種的愛情如何可能

TAG:騰訊·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