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嚴查首付貸能否讓「房地產炒作減下來」?

嚴查首付貸能否讓「房地產炒作減下來」?

上周末,央行行長助理劉國強9月18日表態,對房地產炒作必須減下來。

事實上,在央行相關人士表態前,對房地產領域的監管已經在從各個方面收緊「口袋」。央行行長助理劉國強表態,對房地產炒作必須減下來。

在劉國強眼中,房地產炒作資金屬於不符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方面的資金。只有把對房地產炒作減下來,才能騰出資源服務於符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的實體經濟,才能培育出新的結構、新的動力。

事實上,在央行相關人士表態前,對房地產領域的監管已經在從各個方面收緊「口袋」。比如,前不久北京銀監局、中國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聯合下發通知,要求對個人經營性貸款和個人消費貸款自查,重點檢查「房抵貸」等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

「去年下半年以來銀行房貸額度開始受限,購房貸款或借道短期消費貸款完成,導致居民短貸高增長。」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對和訊房產表示,對「消費貸」、「經營貸」、「房抵貸」等進行嚴格監控,主要是基於之前對貸後用途監控不嚴格,比如,政策上明確消費貸不能進入房地產,但因貸後監管不嚴,造成很多資金「曲線」進入房地產領域。

「現在主要是針對『消費貸』、『經營貸』等的資金用途進行嚴查,而具體的消費貸款政策上並沒有變化。」上述人士說。

不過,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這並不是監管部門第一次嚴查首付貸。

2016年3月開始,深圳等城市提出嚴厲打擊首付貸,控制高槓桿的投機行為。當時首付貸主要從網貸平台、房產中介等民間金融渠道流入。到2016年下半年,對首付貸的監管再次上升至中央層面,央行等七部門出台新規,禁止房產中介提供首付貸。

結果,僅僅半年之後,「首付貸」變種後捲土重來。這一次,首付貸從銀行撕開了口子。而這個口子明顯比去年的口子更大更危險。Wind數據顯示,前7月,居民新增消費性短期貸款1.06萬億元,累計同比多增7137億元。眾所周知,在資金違規流入樓市的過程中,消費貸已成為一個重要渠道。

幾乎翻番的消費貸意味著,變種「首付貸」的應用愈演愈烈,銀行監管的難度越來越大。

按照銀行的規定,大部分消費貸都是委託支付,只有在見到合同之後,銀行才直接轉賬給商家,用於裝修的就直接打給裝修公司,用於個人經營的貸款也必須是打給有業務關聯的企業。

但事實是,用戶可以通過偽造合同來套現,甚至有的消費貸款在審批後可以直接打到用戶的銀行賬戶。如果消費貸直接打到個人賬戶,A銀行申請的消費貸只需要把資金從A銀行取現,再存到B銀行去作首付貸,不在同一家銀行操作就可以將錢轉做購房用。

如果只在首付貸或變種首付貸上做文章,或許能管住金融機構,卻很難阻止首付分期。比如有的開發商約定,首付款可以分期,購房人先付首付款的一部分,餘款在半年內湊齊即可,實質是開發商幫助購房者湊首付。

首付貸被剿殺後,買房籌款還有沒有空子可鑽? 首付貸得以大行其道的根源之一是資產荒。所謂「資產荒」,並不說沒有資產可投,只是高收益的資產缺乏,或者說是缺少合適的資產交易渠道、合適的投資品,資金無處可去。

在此背景下,資金尋求突圍、追逐資產,任何可能成為資產的領域都很容易形成規模。而在當前的環境之下,房產所能帶來的安全邊際要遠遠大於其他投資方式,如曾經熔斷的股市、近日崩盤的比特幣等。

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之下,監管的目的,就不再是簡單的「抓壞人」的邏輯,而是為了防範系統性風險。從這個角度出發,「嚴控」與「疏導」就變得同樣重要,遏制大風險,留出小缺口;不僅防範金融風險,更要從房地產市場的根源上解決問題。

或許,只有解決了房地產市場上的利益驅動,才有可能補齊金融市場的各類漏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和訊房產 的精彩文章:

為保龍頭 綠地祭出兩大利器
閆浩:「跑馬圈地」時代結束,景瑞轉型求變
三巨頭的生意 富力200億接手萬達資產包77個酒店

TAG:和訊房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