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梵幾高古奇:設計有溫度的傢具,把自然請進每個人的客廳

梵幾高古奇:設計有溫度的傢具,把自然請進每個人的客廳

GIF/1229K

從自己家的客廳開始,他只設計有溫度的平凡傢具

最終,把自然請進每一個人的客廳

從自家的客廳開始的設計故事

梵幾創始人、設計師高古奇

傢具設計師高古奇所創立的梵幾,是從他自己家的客廳開始的。

2010年高古奇家的客廳,是梵幾的第一家體驗店,他在這裡生活,也向預約前來的客人們展示自己設計的傢具。

高古奇與他的客廳

在這個精心布置的客廳里,你能看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狀態,傢具與綠植錯落放置,散發著日常的人間煙火,他希望人們來到這裡就明白傢具可以如何擺放,如何與人和自然生活在一起。

最初的資金吃緊,恰恰無心插柳。2012年後梵幾終於有了專門的體驗店,從國子監,到最新開幕的三里屯,幾處位於北京、杭州和西安的店鋪依然堅持著最初「梵幾客廳」的名字,傳遞著高古奇的生活設計哲學。

只想做平凡安靜的傢具

「『梵』是凈空與空靈,『幾』是傢具,意為凈空安靜的傢具,同時諧音是『凡幾』——我只想做平凡的傢具。

不是科班傢具設計出身的高古奇,畢業後曾在廈門開過一家咖啡館,「當時宜家和無印良品剛開始流行,簡約風格進入大眾的視野,我也希望能買一個無印良品的沙發放在店裡。」

高古奇與妻子藝術家墨白

主打親民、實用的宜家和無印良品,是高古奇剛開始接觸傢具設計欣賞的態度, 「因為我真的會買」。正如高古奇最初將陌生人請進自家的客廳,多年以來,沒有距離感的簡潔設計始終貫穿於梵幾的設計核心,人們買得起,多少年都不會過時,能夠像家庭成員一般給予人們長久的陪伴

「生於野,安於室」

「生於野,安於室」是梵幾創立初期和幾個員工隨意聊出來的slogan,也是梵幾傢具最好的寫照——高古奇堅持著自己的中式美學,在傳統中國設計美學的傳承中繼續實驗——選用實木材質,以榫卯的方式組成,保留著木質天然的紋理,深淺不一,會隨著使用時間的遞增而留下包漿的痕迹,與使用它們的人一同度過更迭的春夏秋冬。

細看梵幾的設計,能找到好似植物根莖般的樣態,「我不太喜歡均粗的東西」。高古奇還設計過一個有「耳朵」的椅子——「對自然界長期的觀察潛移默化地成為了我設計風格的源頭」,他解釋道,這或許是童年的成長記憶所自然養成的習慣。

高古奇至今還記得小時候和爺爺一起生活在近河的院子里,那是個典型的東北院子,家人們在院子里納涼,閑來就去河裡抓魚或者僅僅是「泡一泡」;身為手藝人的爺爺擅長種植植物和水果,隨著節氣變化,總能嘗到每個季節的味道。

帶來愉悅的永續設計

在採訪中,高古奇反覆提到了「愉悅」和「雋永」,這是他對於好設計的理解。「你不會因為一個設計本身而感動得流淚,但它所帶來的愉悅是最直觀的感受。」

堅持主打實木材質,希望它能將這份不會過時的愉悅感延續得再久一些。「如果保存良好,理論上實木傢具可以用幾十年」,大大超出板材、塑料、複合材質的使用壽命。

當實木傢具與可持續看似陷入悖論,高古奇卻有著自己的考量:「我們所使用的木材多來自已經通過美國FSC(可持續管理森林認證)認證的天然林區」,在保證結實、耐用的同時,也能確保原森林的可持續。

接下來便是關於設計的思考,「假如這件設計足夠雋永,人們便不會輕易用新的傢具去取而代之」,在某種程度上,它能夠抑制過度消費,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即便它在一個家庭中退役,依然能在二手市場上找到有需要的新主人。縱使它已經無法使用,材料本身依然可以為他人所用。

設計並不是萬能的,「人與自然發展到今天,打破理想中的平衡是必然的,它也許將永遠打破下去。在現狀之下,能夠讓自然材料得到最大化的發揮,通過設計讓它變得親民,變得雋永,成為為更多人帶來長久愉悅感的永續設計……這就是我們所做的小範圍實驗。」

良倉對話高古奇

2017梵幾新品螳螂椅

良倉:在設計中如何讓實木硬邦邦的質感與舒適性和諧共生?

高古奇:符合人體工學的設計和舒適性一直是梵幾設計的主要考量。最初選擇從實木材料入手,因為這是我最熟悉和喜歡的,而這幾年也逐漸加入新材料,推出更多元的設計,以滿足不同人的需求。比如我很喜歡的新推出的螳螂椅,加入了軟包材料,有一定的軟度,但又保持著很好的承托。也許未來我也會設計讓人們好像回到母體一樣的軟沙發,讓人們也能在上面「東倒西歪」。

GIF/215K

2017年梵幾與插畫師鹵貓跨界合作的櫥窗

良倉:除了展示傢具,梵幾客廳中有綠植、手工器物、藝術展和咖啡區,甚至還出了一本書,你如何讓各個領域都在梵幾和諧共生?

高古奇:起初的想法很簡單,就是真實地想把我喜歡的自然、設計和文化都放進來,並不是特意為之。梵幾的員工也很樂意做藝術展和沙龍,儘管這會花掉他們很多時間和精力,但大家覺得很值得,一起玩得很開心。做設計、經營一個品牌是件很長遠的事,真實的開心才能克服持久戰的辛苦吧。

良倉:拉丁語中有一個詞根「CO-」,是「和諧共生」的意思,與它相關的詞都和協作有關。作為設計師,你如何理解「CO-」?在你的設計中,如何將自然、人類、設計與它關聯?

高古奇:其實從環保的角度來看,如今大量的人口生活在地球上,應該遠遠超出了自然能承受的範圍,自然與人類的和諧更像是個悖論,可能短期內很難達到理想中的平衡。

但作為設計師而言,就像《辛德勒名單》一樣,我們只能在惡劣的環境下做一點事,把自然材料運用得更好,設計得更合理,讓它更持久、耐用、不過時,人們也會減少一些過度消費與對自然資源的浪費。當人們喜歡梵幾的傢具,喜歡我們所主張的空間設計,通過它感受到更多自然帶來的愉悅,也會增加對於自然的可持續意識。

GIF/937K

良倉:剛才提到的「CO-」概念其實是2018雷克薩斯全球設計大獎的主題,雷克薩斯希望通過大獎助力全球的新銳好創意,這也是品牌實踐社會責任感的方式。對你而言,設計又將如何傳遞出社會責任感?

高古奇:我曾在米蘭看過雷克薩斯國際設計大獎主題展,它集結了非常多獨立設計師的作品,其中沉浸式的裝置作品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一個品牌能夠做這樣一場國際設計大展,呈現出全球新銳設計師的聲音,是很有意義的事。

雷克薩斯全球設計大獎展覽現場

對於梵幾而言,我希望這裡的設計都是非常誠實的,把不同的材質說明清楚;希望每一間梵幾客廳是具有儀式感的,大家在這裡溝通是互相尊重的、有親切感的。除此之外,我們定期舉辦的藝術展和沙龍也讓很多年輕藝術家可以在梵幾客廳表達自我,也許今後梵幾也會像雷克薩斯全球設計大獎那樣做類似的事,讓更多的好設計、好想法被更多人知道。

2018雷克薩斯全球設計大獎

雷克薩斯全球設計大獎是雷克薩斯所打造的全球設計創意盛會,通過扶植用作品為未來帶來更多可能的設計師,助力全球湧現更多的新銳創造能量。

2018雷克薩斯全球設計大獎的主題為「CO-」,作為拉丁語中的前綴,它代表著「和諧共生」的意義,而在創意語境中,它更代表著偉大的設計使自然與社會達到和諧共生的理想狀態。雷克薩斯鼓勵全球的設計師前來參加,以「CO-」為核心發散思考,用創造力詮釋一個美麗新世界。

此次大獎邀請5位創意人士組成權威評審團,包括雷克薩斯國際總裁Yoshihiro Sawa、獲得普利茲克建築獎的建築師坂茂、國際資深設計評論員Alice Rawsthorn、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資深策展人Paola Antoneilli和著名媒體人、數字設計媒體Designboom總編輯Birgit Lohamann。

雷克薩斯全球設計大獎台前幕後 Credit: Designboom

最終12位決賽入圍者將與他們的作品於2018年米蘭設計周期間集體亮相,為全球帶來他們的聲音。

雷克薩斯全球設計大獎展覽現場

2018雷克薩斯全球設計大獎

正在進行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良倉 的精彩文章:

這些驚世傑作的背後,是一顆勇敢的心
100年國慶,去芬蘭最好的時候到了
香氛蠟燭配東方烏龍,愛馬仕「上下」的中式韻味禮盒
蝸居橋下工作!超乎尋常的秘密工作室
克萊因藍、羅斯科紅:藝術世界的這些色彩偏執狂們

TAG:良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