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比騙財騙色還要可惡的非蠢既壞的騙局

比騙財騙色還要可惡的非蠢既壞的騙局

作為普通吃瓜群眾,最近這瓜實在吃得有點多。從大明星騙財騙色,到程序員被騙婚後自殺,從宋喆騙王寶強被抓,到女白領在世紀佳緣7天被騙36萬,再加上時時刻刻的電信詐騙,真的會讓人覺得,騙局無處不在。

以前喜歡看一個英劇,飛天大盜(Hustle) 。主角團隊每天組團行騙,還能做到每次都全身而退。他們的騙局有的精妙無比,有的簡單粗暴,從酒吧酒保到政界精英,從貪婪乞丐到騙子同行,主角團隊的每次騙人都會讓我大呼過癮,既感到騙局設計之精巧,又深感人性深處的複雜。

事實上,每次向別人推薦這部英劇時,都會被人問,你看這個是不是想騙人?對於這個問題,我想說,劉墉也寫過一本書,書中有很多騙局騙術,但正如書名《我不是教你詐》一樣,對世間百相的揭示,只為了告訴你不吃虧的學問。所以,看《飛天大盜》和法制節目一樣,如果沒有騙人之心,那他就是你最好的防騙利器。

《飛天大盜》中,主角團隊雖然無所不騙,但他們三觀奇正,因為他們堅守著盜亦有道的準則:不騙老實人。可能有人會覺得呵呵,現實中騙子堅守不騙老實人大概和人們到了共產主義後不工作就難受一樣,都是不可能的。而事實上,這種想法其實是把因果關係倒置了。正如同我相信共產主義不需要每個人都是聖人一樣,這群騙子也並非是什麼有強烈道德感才不騙老實人,而是老實人不會去佔小便宜,不會落入他們的圈套中,他們自然無法行騙。

貪婪、虛榮、恐懼和運氣差,是大部分受害者被騙的原因。當我們有欲求的時候,是最容易被騙的時候,想掙錢、想自證清白、想找白富美、想讓人羨慕、想讓自己變得更好…然而有的時候,即使我們勤勞、努力、正直,但是可能真的運氣太差,仍然會遇上了利用我們信任的騙子。

1

騙子的篩選——對不起,您不是我們的目標客戶,請你我不要相互浪費時間

低級的謊言

對於騙什麼人,騙子們其實有明確目標。以電信詐騙為例子,絕大部分騙子的伎倆都特別低級,畢竟騙聰明人的成本太高。但中國人口眾多,騙子即使只騙到最沒有防騙意識的那一群人,就已經是很大的數目了。因此,大多數騙子不屑於冒險編一個複雜的騙局,欺騙一些戒備心很強或者很聰明的人,那樣風險太大、周期太長,對於騙子來說,實在不划算。

完美的心理引導

周末無事,在家看電視換到了遼寧台,正好看到一個叫「微商辣媽」的節目。一直以來,我都認為很多微商很像是變相的傳銷。但這次閑著也是閑著,我懷著也許遼寧台的微商有所不同,我倒真想看看他們這微商賣的東西有何賣點?又能不能讓我信服的心情,看了看這個節目究竟在說什麼。

然而,讓我大吃一驚的是,整個節目沒有提及任何產品,全是各種出身農村的80後年輕媽媽上台來講自己做微商之前如何生活困頓、衣著土氣、夫妻不和,而做了微商之後,渾身名牌、國外旅遊、在家掙錢、買房買車、婚姻甜蜜。

我沒有想到的是,整個節目打著萬眾創新和女權的旗號,完全靠「參加我們能讓你輕輕鬆鬆發大財、掙大錢」來誘惑觀眾。特別是一次次的分享中所強調的門檻低,無學歷要求,啟動資金小等等特點,在我看來,就是給在家帶孩子的年輕媽媽量身打造的騙局。

年輕媽媽或是有撫養孩子的經濟壓力,或是有成為全職太太,擔心脫離社會、沒有獨立事業、被丈夫嫌棄的焦慮,或是捨不得離開年幼的孩子出門掙錢的顧忌,或是有對其他人優沃、奢侈生活的羨慕。這些焦慮和慾望本身算不上錯,但是廣告用一種無需辛苦付出,只要點點手機,在家躺著就能掙大錢的夢來誘惑目標群體。世上真的有這樣的好事等著我們這種普通人嗎?這個節目的用心何其險惡。

2

騙子的套路——非蠢既壞

除了直接利用人們的慾望外,還有一種騙局也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前幾日,北京黃金地段一個煎餅攤的大媽火了。顧客拿到煎餅果子之後,堅持認為大媽少打了一個雞蛋,大媽辯解不過,忍不住說了一句:我月入3萬,怎麼會少你一個雞蛋!此言一出,網友嘩然。一時間,評論區里的讀書無用論又沉渣泛起。

我將類似於躺著就掙錢和讀書無用論這類騙局概括為:非蠢既壞。也就是說,天天嘴上喊著讀書沒有用或者我就躺著發展下線輕鬆掙錢的人,要麼是心眼極壞,像上學時候天天鼓動別人玩,自己卻偷偷發奮學習的人;要麼是太蠢了,被前面的這種壞人忽悠了還深信不疑的人。

這類騙局最大的問題在於,這些人既不懂概率論,不懂個例、特例和統計學意義上的平均值,也不懂那些特例成功的真正原因。

某年在老家過年的時候,一個表哥對我說,他覺得讀書好也沒什麼用,上班又用不著,做生意也用不著。我看著表哥的兩個孩子,沒有說話,只是內心在想,不能因為你現在的工作用不著知識就說知識沒有用,除非也像讓孩子重複自己的生活。

我相信表哥並沒有惡意,他只是真的信了「讀書無用論」,他覺得做生意能掙大錢,就算是賣菜、賣早飯也能掙很多。我沒有反駁他,因為我知道他確實能找到誰誰小學畢業就做生意,然後如何如何。我當然知道比爾蓋茨大學退學還能當世界首富,但是考上耶魯大學再退學和初中肄業那能一樣嗎?再說了,退學的人千千萬,極個別的人能被人記住,那也是因為他們本身就有能被人記住的能力。

也許比爾蓋茨的例子太遠太極端不夠有說服力,但長三角的經濟活力和在全國中的代表性應該是沒有人懷疑的,讀書有沒有用?做生意掙大錢需不需要讀書?我們用教育普及之後的80後一代的統計數據來說話。

今年6月,復旦大學發布「80後的世界」長三角地區社會變遷調查(Fudan Yangtze River Delta Social Transformation Survey, 簡稱FYRST)結果。這項調查歷時8年,包括1次基線調查和2次追蹤調查,共計訪問了1200多戶上海地區「80後」家庭。其中,個人年收入和受教育水平關係如下圖所示:

顯然,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

1.學歷越高收入越高,碩士及以上比本科多40%,比大專多100%,比高中及以下多250%;

2.平均數收入明顯高於中位數收入;

3.前10%的收入明顯高於中位數收入,而且學歷越高,高出的幅度越大。

第一點結論不言自明,而第二點和第三點,了解統計學定義的人都知道,這意味著每個學歷層次內都存在著明顯的貧富差距。舉個簡單的例子,三個人的收入分別是1元,3元,86塊,那麼三個人的平均收入是30元,而中位數是3元,前10%的人的收入是86元。同時也能看出來,學歷越高,分化越明顯,也就是說學歷越高,有可能達到的上限越高,不會輕易地遇到發展到頭了的情況。

因此,不是讀書沒有用,而是讀書讀不好才會沒有用。

3

期望

騙局是我們都深惡痛絕的,但這類非蠢既壞的騙局,比那些騙人錢財的騙局危害更大。錢財被騙,吃一塹長一智,也許還能掙回來,但非蠢既壞的騙局,影響的是一個人的價值觀,勾起的是人心深處的好逸惡勞。萬分之一的概率拿到一個億和穩拿一萬塊之間的選擇,體現的是一個人的心態,但即使真的數學上一樣,也要先想想那一個億,是真的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topia 的精彩文章:

TAG:topi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