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臉識別尚未達到手機商用水平」

「人臉識別尚未達到手機商用水平」

蘋果公司已經發布了號稱領先世界十年的iP honeX,首次將人臉識別應用在手機解鎖等功能上,但有業內人士認為技術還不夠成熟。9月15- 16日,由集微網、手機中國聯盟主辦的「集微半導體峰會」在廈門召開,聚集了包括手機晶元老大高通、上市公司匯頂科技、兆易創新等100家國內外半導體公司探討半導體晶元的未來趨勢。今年是A I元年,終端商用尚未普及,而上游半導體已經改變。對於目前最為普及的終端硬體———智能手機,A I又意味著什麼?南都記者採訪高通中國區董事長孟樸等業界大佬探討「A I手機」的未來。

內存條多大沒關係了?

眾所周知,目前的A I訓練與應用都需要海量計算力。一位A I創業者開玩笑比喻說,相當於算30萬道「1+ 1」,30萬個小學生速度肯定比30個精算師快。這也引發了業內的論戰:有的認為靈活性差、但功耗低的小型T P U集群,也就是「30萬個小學生」更容易完成任務;有的則相信A I需要能更換任務、更加複雜的G P U才能給硬體開發者定製化平台。

那在手機上呢?英特爾的觀點是C P U依然很重要。「A I還是需要C P U這樣的全能選手作為支撐,沒有一把鑰匙能開萬把鎖。」但這主要是在雲端。「尤其到了5G環境,低延遲、海量運算,可能大部分運算在雲端完成,手機並不需要很強的計算力。」英特爾院士、英特爾通信與設備事業部無線標準首席技術專家吳耕曾告訴南都記者,終端硬體的承載力將成為未來計算力的主要瓶頸,A I的需求會讓手機變成「大火爐」。從他的判斷看,未來的手機沒有所謂的高低配,多大的內存條影響並不大。

上個月,華為發布全球首款A I晶元驍龍9 70,同樣認可英特爾的說法。「A I晶元更多是提高語音和圖像在本地的處理能力。但大規模的計算任務完全可以在雲端完成,只有非常少的場景,才需要在本地處理。」

高通更強調端的價值。孟樸說,「比如隱私方面,用戶就不希望在雲端完成。」但是他也強調對於A I的要求,C P U表現不如G P U.「構造上手機A I功能實現,是通過G P U計算力進一步提高,還是外掛一個新的G P U,還沒得出結論,我們兩條路都在嘗試。」孟樸說,需要找到計算力、功耗以及成本三者的新平衡。

人臉識別商用條件還不成熟?

蘋果公司已經發布了號稱領先世界十年的iP honeX,首次將人臉識別應用在手機解鎖等功能上,這也讓人們看到A I在手機上的商用場景。

「指紋識別需要一個接觸識別模塊,而人臉識別是在手機的標配攝像頭上安裝一個軟體應用,這相當於它無需額外佔用手機新的體積,可以做得更輕便。」小米note3人臉識別提供商曠視科技市場與經營部總經理謝憶楠告訴南都記者。

「我們也有人臉識別解決方案,但尚未用到手機里,」孟樸覺得人臉識別還沒達到商用的水平。「一方面是可靠性,這種精確度還需要大量數據優化,另一方面是延遲性,如果拿起手機反應很慢其實體驗較差。」

實際上,早在2015年,高通首次在驍龍820處理器中提供深度感知能力,孟樸告訴南都記者:「1 2月份高通下一代驍龍處理器也支持面部識別等相關技術,並且優於iP honeX.」他同時認為,在數據精確度上和體驗感上還有改良空間。

「我們現在嘗試做電池管理,」孟樸告訴南都記者,電池續航力是現在手機的最大痛點,「我們希望通過對用戶使用習慣的學習,來做出個性化的節能方案。」

人工智慧還為智能手機提供增強體驗和全新功能。高通全球技術副總裁JeffG ehlhaar表示,人工智慧時代,手機將成為真正的個人助理,除了提供出色的拍照外,還有更強的安全性。

采寫:南都記者蔡輝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方都市報 的精彩文章:

10名北方畫家作品羊城展出
騙婚女方當事人違背誠實信用原則
燃油車退市大幕拉開 誰家戲路最寬?
老人家做飯為什麼總要多放一把米
海外中資企業的社會責任議程

TAG:南方都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