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對易經的研究心得(三)
「物畜然後有禮,故受之以履。」履大家應該都知道是鞋子的意思,在這裡是行走的意思。這句話的通俗意思就是一個社會有錢了,物質文明富庶以後必須有秩序,沒有秩序就不行。每一情形下,要有一條路讓大家好走,有一個秩序好遵守實行。
「履而泰,然後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一項政治制度,大家都走得很舒服的一條路,王道坦坦,就履而泰,天下太平,然後平安了,大家都舒服,也所謂自由平等。
「物不可以終通,故受之以否。」可是問題來了,中國有兩句老話:「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最好的時候就是壞的開始,所以平安舒坦後面緊跟著就是衰敗啦,所以古人常說,否極泰來嘛,就是出自這裡。
「物不可以終否,故受之以同人。」否,壞到極點就要好了。倒霉到極點的時代,可是人不會永遠倒霉。回去找朋友志同道合的人謀出路。
「與人同者,物必歸焉,故受之以大有。」找志同道合的人,做任何事情都是以公為首要,自己的利益擺在一邊,這就是「與人同者」。能夠有這樣的胸襟,就「物必歸焉」,天下萬物都向著他了。
「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謙。」人到了最高點的時候,不要自滿,要自謙,人就是這樣,時刻謙虛總不會出錯滴。
「有大而能謙,必豫,故受之以豫。」一個人富貴功名地位到了極點,又能謙虛,就舒服,自然優豫。
「豫必有隨,故受之以隨。」隨是追隨,意思是有反面的東西跟著要來,也是隨便的意思,自己沒有中心,隨別人如何便如何。優裕的人,往往自己懶散,連腦筋都不願用,所以受之以隨。
禍兮福所伏,福兮禍所依,易經告訴了我們一個很大的道理,沒有任何事情是絕對的,看似乎好的,不一定真的是絕對的好的,看似糟糕的不一定就很壞,做人要居安思危,自律自謙!
※易經與家庭和諧及子女教育(二)
※《易經》中的「易」字代表了哪三種精神?
※善覺居士 譚煒嘉與「管陶投資」分享「易經與道德經的企業智慧」
※事緩則圓:簡述易經陰陽之道的重要性
※關於四色定理,採用易經模型的超簡潔證明
TAG:易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