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7年求是獎出爐!陳十一、謝曉亮等科學家獲獎

2017年求是獎出爐!陳十一、謝曉亮等科學家獲獎

「求是傑出科學家獎」由香港求是科技基金會創設,這一基金會由查濟民及其家族於1994年捐資2000萬美元設立。該基金會獎項其後每年評選頒發一次,致力於獎勵科技領域有成就的中國科技人才,努力推動國家科技進步,已累計獎勵了包括「兩彈元勛」和「神舟五號」功臣在內的數百位傑出科學家和青年科技英才。

求是基金會認為,作為有界人口最多的國家,理應對世界科學的發展作出相應的貢獻。基金會會更多關注中國基礎科學的發展,如生命科學正處於新的發展時期,未來既有眾多新發現的機遇,成果的轉化又對增進人類健康和保護自然生態環境起關鍵作用。

2017年的獲獎者

9月16日晚,「2017年度求是獎頒獎典禮」在復旦大學光華樓隆重舉行。獎勵共分為求是傑出科學家獎、求是科技成就集體獎和求是傑出青年學者獎。

南方科技大學教授陳十一和哈佛大學及北京大學教授謝曉亮獲得2017年度「求是傑出科學家獎」。每人獲100萬元獎勵。

陳十一的獲獎理由是「作為國際計算流體力學領域的領軍人物,在流體力學、湍流基礎與應用研究等領域影響深遠;同時也為中國工程科學及高等教育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謝曉亮的獲獎理由是「在生物物理、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基因組學等領域無畏探索,所做出的極富創造力的工作不僅改變了人們對許多生物學基本問題的研究方式,也在祖國大陸為臨床醫學的轉化應用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突破性進展。」

2017年度「求是科技成就集體獎」則授予水稻分子遺傳學團隊。該團隊由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李家洋課題組、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韓斌課題組和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水稻研究所錢前課題組組成。

該團隊的獲獎理由是「經過近二十年的密切合作,在水稻生物分子遺傳學、功能基因組學及作物育種學方面做出了引領世界的工作,並將理論成果成功應用於育種實踐中,推動了我國現代種業的發展」。

2017年度「求是傑出青年學者獎」則分別授予北京大學劉毅、林一瀚、楊玉超,清華大學單芃,復旦大學王熠華、包文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孫林峰、趙純,華中科技大學甘泉,中國醫學科學院李平平等十位青年學者(每人每年獎助5萬美元,連續3年)。

南方科技大學陳十一教授

陳十一,流體力學家,1956年出生於浙江天台,1982年於浙江大學力學系獲學士學位;1987年於北京大學力學系獲博士學位。曾是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Oppenheimer博士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Alonzo G. Decker Jr. Chair in Engineering and Science、機械工程系主任,北京大學工學院院長、研究生院院長、副校長。2015年1月至今,任南方科技大學校長。他是長江學者、美國物理協會會士、英國物理協會會士、首批「千人計劃」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

陳十一教授在湍流研究上做出了一系列貢獻。90年代初打破了直接數值模擬中雷諾數的世界記錄,相關研究成果被國際湍流界廣泛引用;首次精確計算出湍流的標度指數和對流擴散過程的標度指數;提出了湍流中的映射封閉理論,這個理論成為燃燒和湍流擴散的重要理論與數值計算基礎;提出了自然界中大尺度旋渦形成機理,解釋了能量反積蓄;提出了湍流中的約束大渦模擬模型,得到了阻力和分離流的精準計算結果。2012年,陳十一教授在四年一屆的國際理論和應用力學聯合會上做一小時開幕式報告。

北京大學謝曉亮教授

謝曉亮,生物物理化學家,1962年生於北京,1984年本科畢業於北京大學化學系,1990年在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獲博士學位。是改革開放後中國大陸赴美學者中受聘哈佛大學終身教授的第一人。

謝曉亮教授作為單分子生物物理化學、相干拉曼散射顯微成像技術、單細胞基因組學的開拓者,在相關新興交叉學科做出了創造性貢獻,他培養的學生在世界四十多所著名大學任教。他不僅是生物物理化學基礎科學研究的國際領軍人物,近年來亦大力推動了無標記光學成像技術和新興單細胞基因組測序技術在醫學中的應用。特別是在中國,謝曉亮團隊的工作已使得幾百個新生兒成功地避免了他們父母的單基因遺傳疾病。自2010年以來,謝曉亮教授兼任北京大學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BIOPIC)主任,往返中美之間。自2016年以來,他擔任北京大學北京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ICG)主任。

謝曉亮教授是美國科學院院士和美國醫學院院士。他多次獲得國際大獎,包括阿爾伯尼生物醫學獎,美國化學會Peter Debye 物理化學獎,美國生物物理學會Founders獎。截止2017年4月,謝曉亮教授共發表SCI收錄科學論文210餘篇。

水稻分子遺傳學團隊

水稻分子遺傳學創新團隊由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李家洋課題組、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韓斌課題組和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水稻研究所錢前課題組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組建,面向國家糧食安全重大需求,始終瞄準水稻生物學最前沿的重大科學問題,經過近二十年的密切合作,協同創新,綜合運用遺傳學、基因組學、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作物育種學等方法對水稻產量與品質相關的重要農藝性狀的調控機理進行了系統深入的研究,在水稻資源發掘利用、重要農藝性狀的全基因組關聯分析以及作物分子育種等方面形成了比較完善的理論體系,引領我國水稻功能基因研究實現了對世界先進水平從跟蹤到趕超的跨越式發展,完成了多項世界領先的開創性研究成果。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包括Nature、Nature Genetics、Cell Research、PNAS、Plant Cell、Genome Research等上合作發表論文50多篇。該集體的研究成果在水稻生物學領域中具有重要的國際影響,他們多次應邀為Annual Review of Plant Biology、Annual Review of Genetics、National Science Review等著名學術刊物撰寫綜述文章,並多次應邀在國際學術會議上作大會報告。

該研究集體通過長期合作取得的代表性成果,也在社會中引起高度關注。研究成果於2003年和2010年分別入選「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2010年和2014年分別入選「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先後兩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一次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中國科學院傑出科技成就獎、湯森路透高被引科學家等國內外重要獎項。

北京大學劉毅

劉毅,2012年博士畢業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導師Ian Agol。2012年至2015年,於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數學系任職Taussky--Todd講師。2015年至今,於北京大學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任職研究員。

劉毅在博士期間與導師I. Agol合作解決了上世紀七十年代J. Simon關於扭結群間映射有限性的猜想。他與V. Markovic合作,系統發展了Kahn--Markovic曲面構造方法在帶邊、指定同調類時的情形。2016年,劉毅證明了三維流形 L2 Alexander撓率函數的恆正連續性,及其漸近意義的次數與相關上同調類的Thurston範數之間的相等關係。此結果證明了李維萍和張偉平早先提出的連續性猜想,並肯定地回答了J. Dubois、W. Lueck、S. Friedl的若干猜測。迄今,他已在Journal of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Inventiones Mathematicae、Duke Mathematical Journal等國際頂尖或一流數學雜誌發表多篇研究論文。

清華大學單芃

單芃,1984年出生,本科與碩士階段就讀於清華大學與巴黎高等師範學校,2011年在巴黎七大取得博士學位。畢業後就職於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任副研究員,曾分別在法國卡昂大學、MIT、法國南巴黎大學開展研究工作。入選第十三批國家「青年千人計劃」,將於2017年秋季全職回國,在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中心任教授。

現已有7篇論文先後在Invention. Math.、Journal of AMS、Duke Math等國際頂尖雜誌上發表。曾獲2011年新世界數學獎博士論文金獎、2015年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科研獎金等。

復旦大學王熠華

王熠華,1982年生。2005年獲復旦大學物理學學士學位;2012年獲哈佛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2013-2015年在斯坦福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2015年回到復旦大學物理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王熠華在使用超快激光來調控拓撲材料的自旋及光電性質方面做出過廣受關注的創新性工作。獲得的主要榮譽包括中組部『青年千人』;斯坦福大學Urbanek博士後獎金;Gordon Research Conference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等。

中國醫學科學院李平平

李平平,2001於中國藥科大學獲藥理學學士,2006年於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藥物研究所,獲藥理學博士學位。 2006年至2013年在美國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先後以博士後及項目科學家從事研究工作,2013年在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被提升為助理教授,2015年起任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及協和學者特聘教授。2015年入選國家「千人計劃」青年人才,2016年獲得國家優青項目資助。

李平平的研究工作著重免疫及代謝性疾病,研究成果已發表於Cell、Nature、Nat Med、Cell Metab、PNAS和Diabetes等期刊,這些成果也為2型糖尿病的治療提供新思路和新靶點。

北京大學林一瀚

林一瀚,1983年出生,2005年本科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物理系,2011年於美國芝加哥大學獲得物理化學博士學位。2011年至2016年在加州理工學院生命科學與工程部及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入選第十三批國家「青年千人計劃」,2017年1月回國工作,現任北京大學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定量生物學中心研究員,同時受聘為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研究員。

林一瀚主要從事定量單細胞生物學研究,相關論文發表在Nature、Science、Molecular Cell、Molecular Systems Biology等國際期刊上。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孫林峰

孫林峰,1986年出生,2009年於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獲學士學位, 2014年於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獲博士學位。2014年至2017年在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2017年入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孫林峰的研究工作著重於膜蛋白結構生物學領域。研究成果發表於Nature、PNAS等領域內國際學術期刊。

復旦大學包文中

包文中,1983年出生,2006年於南京大學物理系獲學士學位。2011年博士畢業於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物理系,之後在馬里蘭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2015年入選中組部「青年千人」計劃、上海市「上海千人」計劃,並加入上海復旦大學微電子學院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包文中在二維層狀材料的基礎和應用領域已發表英文論文80餘篇,因為在這些領域積累的工作獲得2015年IUPAP Young Scientist Prize。

北京大學楊玉超

楊玉超,1984年出生。2010年於清華大學材料系獲工學博士學位,2010至2015年在美國密西根大學安娜堡分校從事憶阻器與類腦計算研究,先後任博士後、高級研究員。2015年8月加入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任助理教授、博士生導師,併入選中組部「青年千人計劃」。

楊玉超的研究集中在類腦計算方向,代表性工作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Nano Letters等期刊上,被引用2400餘次,4篇文章入選ESI高被引論文,研究成果受到美國自然科學基金網站、BBC新聞、ScienceDaily等網站報道。作為負責人承擔北京市科委「腦科學研究」專項課題、國家自然基金面上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青年科學家項目等研究。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趙純

趙純,1983年3月出生於中國安徽省。2001年至2005年就讀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並在2005年7月畢業獲得大氣科學專業學士學位。同年8月, 獲得美國喬治亞理工大學的全額研究助理獎學金攻讀博士學位。於2009年5月獲得喬治亞理工大學的Glen Cass獎榮譽畢業,獲得大氣科學專業博士學位。之後在美國能源部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從事大氣環境和氣候變化相關的研究工作,直至2016年入選中組部青年千人計劃,回國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趙純的研究工作一直致力於利用數值模擬的方法並結合實地和衛星觀測研究大氣環境問題,已在Nature Geoscience, Nature Communication, Atmos. Chem. Phys. 等國際SCI期刊上發表論文60餘篇,引用1000餘次,多項成果曾被國際媒體報道。

華中科技大學甘泉

甘泉,男,1982年出生於湖北武漢,2005年和2008年分別獲華中師範大學學士和碩士學位,2013年分別於中科院化學所和法國歐洲化學生物學研究所獲有機化學博士學位。2013-2014年在劍橋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入選2015年度 「青年千人」計劃,現任華中科技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主要研究領域是超分子化學,先後在Science, Nature Nanotechenology,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等雜誌上發表了多篇論文。

原標題:多位科學家獲獎!2017年求是獎出爐!

來源:青塔,圖片來源於網路

中國科技工作者之家」科貓APP(SciMall)於今年5月25日上線,是中國科協為全國8100萬科技工作者打造的智能、便捷、有效、安全的一站式服務的綜合社區,是專註科技人才知識分享與社交服務的平台。平台本著「以人為本,提升服務」的原則,追求「更智能」、「更便捷」、「更有效」、「更安全」的服務目標,很好地解決了當下科技人員學術交流困難、學術會議系統不完善、創新創業機會少、知識獲取不便的四大難題。

資訊信息、會議交流、視頻活動、社交互動,想了解更多,請下載科貓APP;科貓APP,專註科技人才知識分享與社交服務的平台!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貓 的精彩文章:

「我們的目標是:沒有蛀牙!」來自阿司匹林的新廣告語
天天共享!共享DNA數據或泄露個人隱私
地震過後,如何調節恐懼與迷茫
曲道奎:未來的就業將被重新定義,轉折期會有陣痛

TAG:科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