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重遇詩的美好

重遇詩的美好

很少看電視節目的我,偶爾一次看到看到了《中國詩詞大會》,即刻著迷,那場正逢武亦姝出場以及後來的「飛花令」環節,當選手不斷說出帶有月字的詩句,腦中不禁浮現出錢基博老先生的話:「我也不知道哪國的月亮圓,只知道沒有哪個國家寫過像中國那麼多的月亮詩。」是呀,沒有哪個國家寫過像中國那麼多的月亮詩,而且沒有哪個國家寫出過這麼多美好的月亮詩。就在那一刻,我同很多人一樣,又一次為中國詩歌之美而折服。

我想之所以如此多人的喜愛《中國詩詞大會》,並形成現象級傳播,是因為在其中,能夠感受到詩歌的有情而美。儒家的思想指向即為詩,所以詩詞一直是中國文人最為推重也最喜愛的文學形式,中國文士的高潔、才華、濟世、隱逸、風骨與傲氣,都在詩歌中展露無遺,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文人們都把情緒化為詩,即孔子所謂「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應該說詩歌中包含了中華民族最美好的情操,也把這種情懷融入到每個人的血液中,在閱讀誦讀的過程中,自然會湧現出無限的意象,這就是中國詩詞的美好之處。

另一點為人稱道的是,在《中國詩詞大會》,詩歌再次與時代、與人相遇,使詩歌充滿了更多的現實意義。每一個參賽選手的不同經歷與各自氣質,都為詩歌注入了獨特的魅力,既有果敢自信的陳更,也有淡定從容的武亦姝,既有獨臂女孩,也有修自行車的老大爺,還有從事高壓電工作的工人與抗癌農民,令人感動之餘,也感受到詩歌獨特的精神魅力,蘇軾歷次被貶,他卻說:「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李白仕途不順,他卻是「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還有陸遊的「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杜甫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無論你在高峰抑或低谷,最終總能在詩詞中找到屬於我們的內心慰藉與精神力量。

而這本《中國詩詞大會》無疑是精彩的延續,其中再現了百人團對抗「飛花令」、沙畫線索題等環界,并力爭讓每一位讀者都能夠參與進來,題目完全復原了節目中的設置,每個讀者都可以解答,包括「飛花令」的環節,附有答案與自我評價,並且對於每位嘉賓所提及的詩詞都有備註。書末附有的詩詞索引,詳細記錄了自先秦以至於現代所選取的詩詞及作者,讓我們體會到編者選取詩詞的苦心,在經歷過每一個精彩的瞬間之後,我們還可以將時間凝住,細細品味咀嚼詩詞中的言外之意。而這本書,讓《中國詩詞大會》這個現象級節目由屏幕上重新回歸到紙端文字間,讓瞬間風采留駐於墨色之間。

書的編纂也花了很多巧妙的心思,解讀詩句之餘,還點綴有中國古典畫作,且與詩作遙相呼應,更易體會詩中意境,比如在點評蘇軾《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文字旁,附有一幅元代趙孟頫的《枯木竹石圖軸》,筆致蒼健洒脫,須知竹石是蘇軾特別喜愛的繪畫元素,在文字之旁更襯托出詩人的隱逸高潔。或許這本書與這檔節目一樣,可以激發出更多喜愛詩歌之人的興趣,重拾詩歌之美,重拾古代藝術之美。

歷史上每遇文化變革之際,每次文學走到無路可走之處,人們總是以古為鑒,總能在古代文化中尋找到新的精神力量,因為那是我們的精神之源,民族根基,而詩歌則是五千年的中華文明滋養出的美麗花朵,久經歲月而不凋,藉由《中國詩詞大會》這種形式,我們又一次與詩歌相遇,與詩的美好相遇。這就很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關於閱讀這件小事兒 的精彩文章:

TAG:關於閱讀這件小事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