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律師代表的是正義,還是委託人的利益?

律師代表的是正義,還是委託人的利益?

阿朵

最近一段時間,沾王寶強案和蘇享茂自殺事件的光,律師很火。當然,也有人說,是很

這個作,是指炒作還是更多,大都懶得問,也無人細加分說。倒是有個問題隨之浮出水面:

律師代表正義,還是僅代表委託人利益?

事實上這個問題美國最成功也最受爭議的律師德肖維茨在他的《合理的懷疑》中提出過,他的原問是:

檢察官和辯護律師,僅為委託人辯護,還是也兼顧正義?

他用了一章的篇幅探討這個問題,最後給出的答案是:

檢察官和辯護律師都應是其委託人的律師,但檢察官也應該是正義的律師。而如果辯護律師試圖實現正義就會損害其委託人的合法權益,所以辯護律師甚至不被嘗試實現正義。因為許多被告有罪,辯護律師通常不是在做正義的事,但通過積極為有罪或無罪的人辯護,他們協助實現一個很少錯判無辜的司法制度。

我寫過不少關於律師的文章,多是影評或書評,如《當法律遇見愛》,《一個法律人的孤獨》,《他們拯救的不是犯罪,而是美國司法》。這些文章都帶著對律師由衷的敬意和讚美,其中最後一篇就是關於德肖維茨和他《合理的懷疑》的。但關於這一章和之上這個問題關於律師他的答案,其實一直令我糾結,所勉強贊同的不過是最後一句,因為如其他章節所談,他維護的是程序正義。

現實生活中我認識律師不少,但關係切身利益的交往只有一次,那就是我家第一次遇到案件時。那是一個承包案,父親的承包合同被強制中止,他在其中幾乎投入了全部身家,那一中止導致的結局是我們家差不多瀕臨破產。

魯迅說,有誰從小康之家而墜入困頓的么,我以為在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見世人的真面目的。

我們是在這境遇中要打官司並求助律師的,我們遇到的第一個律師是鄰居家的兒子,他當時執業已有幾年,在大城市律所工作。我們沒有錢,只想向他請教官司該怎麼打,然後由父親自己來做。這個律師以前常到我們家坐,在我們的問題中卻含笑不語,很神秘,令人心裡打鼓。

第二個律師是當地比較有名的律師所的,父親早就認識他,他向我父親鼓吹了他的能力,並特意提到他的親戚是市裡的官,和法院的關係密切。這個案件因為被告是政府部門,法院動員父親撤訴,律師收了一大筆錢卻拒絕退回。若干年後我才知,他同一個律師所的律師是被告方的代理人,他們是雙方代理。這是不被允許的。

第三個律師是在中院起訴後,父親托當地的朋友給找的,那個律師的懶散和懈怠,以及在法庭上少言寡語的口才,令父親大失所望。

那個案件之後,非法學專業的我拼了命學習法律,並一舉通過了司考。那個案件之後,但凡有向我諮詢的,無論關係深淺,無論忙閑,我總是盡心儘力,自己不明白的問題就去請教朋友和同事。但在他們讓推薦律師時,我總不敢輕舉,我不知道他們真正需要的律師在哪裡,我只知道陷入官司的人不容易,我怕這份信任被辜負,我怕給他們造成更大的經濟負擔,我寧可幫他們弄明白問題,讓他們自己來處理。

現實中關於律師的話題我很少提及,但關於律師的電影看過不少,這些電影中不少是根據真實案件改編的,我對那些偉大的律師奉上由衷的敬意。近些年直接以「人」、以律師為主題發人深思的經典法律電影,至少有三部:《魔鬼代言人》、《造雨人》、《辯護人》。

《魔鬼代言人》,單看字面的意思,就是給魔鬼代言的人,你有錢我就給你辦事,唯利是圖,無所謂正義,甚至壓根就顛倒黑白,違背正義。

這是拍攝於1997年的一部美國電影,由泰勒·海克福德執導,基努·里維斯主演。男主角是個從小地方檢察官辭職後的律師,他爭強好勝,精明能幹,連續若干案件辯護無敗訴記錄,最終打進美國最精英階層。

我看到這個電影是在2017年初,其時不少業務優秀的法官、檢察官已辭職加入律師行業。有八分之一中國血統的帥氣基努.里維斯讓我覺得如此熟悉,看著電影我不禁在心裡問:

他們,追求的是否也是這樣一種成功?當正義與當事人利益衝突,他們會否也違背正義而追求勝訴?

「造雨人」(rainmaker)在美國是指創造奇蹟的人,《造雨人》也是拍攝於1997年的一部美國電影,由弗朗西斯科·福特·科波拉執導,馬特·達蒙主演。

馬特.達蒙那時只有二十七八歲,年輕,陽光,乾淨,帥氣,帥氣裡帶著一點好孩子的靦腆,看上去就是個暖男。他飾演的是一個剛從法學院畢業的學生,還沒考出律師資格,但急需要在一個律所找到一份工作。

他的母親長期遭受父親的家暴,他小時候很深刻的印象,就是他醒了酒的父親坐在餐桌前後悔地痛哭流涕,而他的母親那時在廚房裡頭破血流。這些經歷,促使他成為了一個法學院學生。也正是這些記憶,讓他成為了一個與別人不一樣的律師,他的心和當事人很近地在一起。他很貼心,為了他們也很努力,很拚命。

看這個電影的感覺真是溫暖,感覺他就是你想找的,你需要的那個律師,他的出現本身似乎就是一個奇蹟。

影片中的奇蹟是他成功辦了一個保險案,被保險人是個患了白血病的年輕人,如果能夠得到治療,他是有希望活命的。但保險公司拒絕賠付,案件審判時,那年輕人已死去。保險公司從大量貧窮人那裡吸金,賠付的比例卻微乎其微,大量數據、事實和惡劣行徑面前,陪審團做出讓保險公司賠付5000萬美元的判決。

年輕律師創造了這個奇蹟,然而奇蹟卻很快破滅,保險公司因此破產,他們什麼也沒得到。

奇蹟就是瞬間,我們好不容易看到的好律師,已決定不再從事這一職業。他在這個過程中認識了一個受家暴的女子,這個女子已成為他生活中很重要的人,很可能是他的妻子。干律師讓他沒有時間照顧他,而她需要他的照顧。他想成為一名法學教師。

《辯護人》顧名思義就是為被告辯護的人,這是拍攝於2014年的一部韓國電影,楊宇錫編導,宋康昊主演。

與前面提到的兩部電影不同,大餅臉的宋康昊那時已不年輕,也不帥氣。儘管一出場演的還是個年輕人,但看起來儼然鄰家大叔。

一個商業高中畢業的學生,為了改變家庭境遇努力考出司法資格,幹了一段時間法院工作覺得沒有前途,為了多賺錢幹了律師。他從事這一行業就是為了賺錢,他很努力,也因此讓家人過上了好日子。

他的轉變,是餐館老闆娘的兒子被捲入釜山讀書案後,他陪老闆娘去看她兒子,看到他被打的遍體鱗傷,他的內心受到強烈的震撼,良心正義和責任,一下子在心中被激活。國安保的案子本是他不想涉足的,他知道涉足的危險,也曾拒絕過一個於他有恩的前輩律師的求助。他說他只不過是個民事律師,也無大志,就想賺點錢。然而,那一刻,他已再無法平靜。

經濟案件的利誘,對家人生命健康的威脅,一切都沒令他屈服,他堅定,堅強,他要做的,已不僅僅是為那個被無辜囚禁的孩子,還有包括他自己的孩子在內的若干孩子,他為的是一個國家的未來。

他成功辯護,並贏得了所有人的敬重。當他為了韓國的民主抗爭被送上被告席,全釜山九十多個律師到庭為他辯護。

這幾個電影並非杜撰。

《魔鬼代言人》電影簡介里說是根據德肖維茨的小說改編的,實際上是根據他個人的經歷改編的。德肖維茨是美國最成功也最有爭議的刑辯律師,1994年影響全美國的辛普森殺妻案中,他是辯護團隊的主力之一。辛普森幾乎被所有人認為是兇手,而經過他們的辯護無罪釋放,這事引起軒然大波。

電影里有個殺妻案就是以這個案件為原型的,這個電影在某種程度上是對德肖維茨的影射和指責。德肖維茨之後寫的《合理的懷疑》,算是為這一行為的辯護,他們做這些,是為了維護程序正義。

事實上《魔鬼代言人》並非一味指責,每一次明知被告有罪,卻要為之做無罪辯護時,律師的內心都要經過掙扎。最後的結局他開槍自殺,死前的一剎那一切回到最初的案件,他果斷地放棄為罪犯繼續辯護,並開心地對妻子說自己做了正確的事。

這些掙扎是良心的火花,是正義之光,令人溫暖。

《造雨人》是根據約翰.格里沙姆同名小說改編的,而事實上,這個小說也差不多是以他個人一些真實的經歷為背景。

格里沙姆上學時主修過會計、稅法,後改學法律,做過9年刑辯律師,之後放棄這一工作,成為一名暢銷書作家。

在這個電影里,律師行業競爭惡劣,律師被稱為渾水裡的鯊魚,為了達到目的,為了賺錢,很多人不顧尊嚴,不擇手段。

在電影里,年輕的小律師問為保險公司作倀的律師:你第一次突破界限是什麼時候?這個界限是指良心。

他說,每個律師都可能越界,越界多了,界限就不存在了。善良的小律師退出的根本原因,是他不想做渾水裡的鯊魚,不想越界。

這,大概也就是格里沙姆當初退出的原因吧?

《辯護人》是以已故前總統盧武炫做律師時釜林事件辯護真實案例為原型改編的。

演員宋康昊對這個電影的參演,和影片中律師接那個案子一樣,冒著很大的風險,經歷過了一番猶疑和掙扎,他在影片中表現出的浩然正氣,令人凜然而生敬意。

他贏得了電影,無論票房還是觀影好評,無一不是對他的肯定。那個案件因此改判,幾個被告被改判無罪。

律師不代表正義,只代表委託人利益。

這句話大概源自德肖維茨的《合理的懷疑》,他引用了一個英國律師一大段文字:

一個辯護律師,對當事人富有神聖的職責,他在這世界上只認得一個人,就是受到官署控告的當事人,別無其他。要用各種必要的手段來救當事人,保護那個當事人免於必須負擔任何其他人的風險或損失,也不使任何人侵害他,這是最高且毫無疑慮的職責;他必須無視於對其他任何人可能造成的一切不安、痛苦、折磨與傷害。必須要把愛國的職責跟作為一個辯護人的職責區分清楚,並將前者揉碎,讓它隨風而逝,如果有此必要的話。他必須無視於任何結果地去作,如果他的命運如此不幸讓他的國家跟他的當事人陷於利益衝突的話。」

——這話,被一些律師奉為真理。

忍不住想問一下那些持此觀點的人,是什麼讓你要枉顧正義不惜一切代價維護一個已明知有罪的人?

答案很明顯,你們的關係基礎只有一個:金錢

有個朋友對此感慨說:古人有言,「人必自重,而後人重之」,反之,「人必自辱,而後人辱之」。對於任何一個職業而言,也是如此。一種職業,要贏得社會的尊重,需要每位從事這種職業的人,像愛惜羽毛一樣去愛惜這個職業的尊榮。

深感無語的我對此所能想起的,只有辛普森案後一個人寫給德肖維茨信中的幾個字:

GIF/25K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法律讀庫 的精彩文章:

傾城戀上馬拉松
平民凱特憑什麼可以嫁給威廉王子?
誰說懷孕就要圓滾滾?看看9個月的她是怎麼保持馬甲線的吧
我的生命,由誰做主?從孕婦跳樓事件談起
微電影《檢察溫度》斬獲中央政法委兩項大獎的幕後

TAG:法律讀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