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努力和辛苦都很廉價,這點決定了同齡人之間的差距

努力和辛苦都很廉價,這點決定了同齡人之間的差距

GIF/205K

這個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沒時間」這回事,比你更忙的人比比皆是,但他們規劃工作的高效能,總能為自己「製造」出更多時間。

01

最近看到一篇這樣的文章《玩命工作,就是年輕時最好的生活》,文章的觀點是:趁著年輕時精力旺盛、學習力記憶力都處在生命的峰值,別矯情,要玩命行動,努力工作。

這個觀點沒毛病,大方向是正確的。但如今社會已經出現了一種病態的現象——很多人把這種努力當成是一種值得炫耀的資本。

上班總是最早來,最晚走,生怕領導看不到;熬夜加完班之後,在朋友圈發一條動態,等著別人為自己的努力點贊……

《衛報》上曾經有一篇題為《中國人工作有多努力?》的文章寫道:中國勞動者年平均工作2000至2200小時,每周工作高達50小時。

如果你對這個數字沒概念,那就看看這個調查結果:巴黎每周工時僅30.84小時,莫斯科31.67小時,全球平均工作36小時。

中國超出了平均水平14小時

如果對這串數字還是沒概念,那麼我們來算算,

14小時能做什麼?

14小時基本等於兩天的工作日的時間,

14小時你可以坐飛機從北京到上海來回7次,

14小時你可以快速刷完一部美劇

……

這筆賬,你算過嗎?

道理大家都懂,但是許多中國人依舊是拿著最低的工資穩穩地坐在底層的崗位上。

於是他們開始為自己打抱不平:為什麼我都這麼努力了,卻還是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曾經有部劇火遍朋友圈——《北上廣不相信眼淚》,其中 有一個人物陳雄奇,在ABA公司工作兢兢業業打拚12年,還是一個主管,連區域經理都不是,甚至還被公司發黃牌,手下的人沒留下幾個。

後來,他在經理競選上失敗,哭訴自己的苦勞和辛酸:「我在ABA工作12年,沒日沒夜,天天加班,周末去拜訪客戶。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吧,我這麼努力,難道你們都沒看在眼裡嗎?還只給我一個小小的主管?」

只得到了領導的冷眼:「你的工資不是按『努力』來算的。你的『努力』更加不是公司給你升職的理由。

這就是答案,在這個快速更迭的時代里,努力只是你的基本要求,絕不是升職加薪的理由,老闆關注的是你的產出,是你的績效。效能提升才是根本,有效能的人才能贏得未來。這點,我想HR們更應該深有體會。

02 什麼才是有效能?

效能和效率不同,美國「時間管理之父」阿蘭?拉金在他的著作《如何掌控自己的時間和生活》中談到:

效率是減少那些不必要的動作,並在最短的時間裡、用最精練的流程完成手頭的工作。

而一個講求效能的人會從所有可能的任務當中選擇最重要的,並通過最有效的方式來完成它

效能的重要性遠遠大於效率。因為努力了沒結果,歸根結底是時間管理出了問題。在如何應用時間這件事上,做出正確的選擇要比更快更好地完成手頭所有的工作更加重要。

我們常說80/20法則,即任何一組事物中關鍵的只佔少數,次要的佔據多數

如果我們把所有的工作內容按照實際價值列舉出來的話會發現,80%的價值都是由20%的工作產生的,而且剩下80%的工作只能產生20%的價值。

因此,提高工作效能,我們需要反覆提醒自己,集中精力處理那20%的工作,千萬不要把時間浪費在那些價值不高的活動上,比如總是忙於回復一些不痛不癢的郵件……

03

基於80/20法則,為了幫助人們提高工作效能,阿蘭?拉金提出了一個ABC排序系統,即根據工作的重要性、關鍵性、迫切性和有效性把工作分為ABC三類。

如果你有以下事情要做,可以這樣訂立你的計劃。

A類是最重要、最迫切、會產生重要效果和影響的工作;

B類是比較緊要和迫切,但無太嚴重後果和影響的工作;

C類是無關緊要,不迫切,影響小,無嚴重後果的工作。

需要注意的是,這裡的ABC等級只是相對的,它們完全取決於你的價值標準。

請記住,「事務清單」的目的在於幫助你更好地利用和分配自己的時間,而非做完清單上所有的事情。

你是不是常常這樣:明明手頭有一件非常重要的A類任務要完成,可你卻選擇去做一些並不重要的C類程序性工作——擦桌子、倒垃圾、查看郵箱等。

最後任務沒完成,其實你不是沒有時間,你只是把時間用在了最不該用的地方!

因此,開始工作之前務必要確定優先次序,防止花費大量時間完成清單上的大部分工作之後才發現,這些工作其實並不重要。

04

道理你都懂,但總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難以做到。為了解決這個難題,你可以試試下面3個小技巧:

了解並充分利用你的內部和外部黃金時間

內部黃金時間是一個人精神最為集中的時候,在這段時間裡,工作自然也最有效率。

內部黃金時間因人而異,有些人在早上7點,而有的人是夜晚的「精靈」。

你需要找到屬於自己的內部黃金時間,然後把這段時間用來處理最為重要的工作。

而所謂的外部黃金時間,就是指外部資源(通常是人)最為齊備,最能幫助你做出決定、回答你的問題、或者為你提供信息的時候

比如,你在老闆即將離開辦公室去外地出差的時候,抓緊時間向他請示,那時就是你的外部黃金時間。

找上司談話有一個黃金時間,就是對方剛剛來辦公室的時候,因為這時候他們往往是在脫外套、開電腦,還沒有沉浸到自己的工作當中。

最大限度地利用碎片時間

碎片化時代,最大限度地利用碎片化的空閑時間非常必要。秋葉大叔就非常擅長利用碎片時間來完成簡單或大塊的工作,他自創了一個很實用的「五分鐘方案法」。

比如,寫一篇文章的時候,由於很難預留一整個半天這樣的大塊時間來完成,他就會使用下面這種方法:

一份完整的方案=5分鐘構思+…+5分鐘構思+半小時提綱+5分鐘構思+…+5分鐘構思+半小時提綱+5分鐘構思+…+5分鐘構思+2小時高效率寫作+5分鐘修改…

這裡的構思可以是帶著問題查資料找素材請教他人,也可以是隨手寫下一些靈感,這樣的片段多了,再抽出相對完整的半小時,把碎片化靈感整合一個小片段,然後繼續積累素材。攢的內容多了,就自然有了寫的慾望。

拖拉也可以變得更積極

拖延幾乎是現在所有職場人的一大弊病。如果在嘗試了很多方法之後仍然沒能徹底克服拖拉的習慣,而你又必須拖拉的話,可以學著積極地拖拉。

你可以坐在椅子上,什麼都不做,只是一個人靜靜地坐在那。過了大約15或20分鐘後,你一定會感覺有些不安。時間在一分一分地流逝,可你卻什麼都沒做……

問問自己,此刻會有什麼感受?

每一次想逃避某項工作時,通過積極地拖拉,用不了10分鐘,你就會立即站起來,開始工作。

05

說了這麼多,總結起來就是,得時間者得天下。先搞定A類事情,也就能從根本上提高效能。

要知道,這個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沒時間」這回事,比你更忙的人比比皆是,但他們規劃工作的高效能,總能為自己「製造」出更多時間。

千萬別演苦情戲,說自己很努力太辛苦了。努力和辛苦在這個時代都是廉價的,提高做事的效能才能從根本上改善你的工作和生活。

參考書籍:阿蘭·拉金 《如何掌控自己的時間和生活》

作者:飛小白,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HR范 的精彩文章:

每周一最大的荒廢,就是你有開不完的會!

TAG:HR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