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父親教育有利於提高孩子智商!

父親教育有利於提高孩子智商!

10年家庭早教指導經驗;

GIF/1K

用心培養孩子成長!陪伴父母成長!

作為父親,你有多少時間陪孩子呢?忙碌的你,是否很少參與孩子的教育,而把這個大問題全權教給孩子母親呢?可是中國古訓有雲「養不教,父之過」,而近年來又有一種說法,父親多與孩子玩有利於孩子智商情商的提高,對於此,你又是怎麼看的呢?

GIF/1K

據美國耶魯大學的科學家最近的一項研究成果表明,由父親帶大的孩子智商更高,他們在學校里的成績往往更好,將來走向社會也更容易成功。據悉。這項調查持續了15年, 是對所孩子進行跟蹤調查所得出的。

無獨有偶,英國紐卡斯爾大學也曾宣布,通過對17000個在1958年3月的同一個星期出生的英國嬰兒進行長達半個世紀的跟進調查,顯示父親的陪伴有助於子女才能的提高,他們日後比其他同輩聰明並容易躋身於高於父親的社會階層,而這一優勢在孩子42歲前一直存在。

其實,早在2006年世界衛生組織的一項研究就已經表明,平均每天能與父親共處兩個小時以上的孩子,要比其他的孩子智商高。

GIF/1K

父親在教育孩子方面有更強的目的性。想要培養孩子哪些品質,發展哪些方面的才能,父親心中一般都是有計劃的,而母親在這方面就要差一些。大多數母親對孩子都是有較高期望的,但在實際教育中,母親往往顯得無計劃。

父愛如山,母愛似海,父親與母親在家庭教育中各有優勢,必須做到陰陽互補、平衡,才能對孩子的成長有利。母親們偶爾也要放手,讓父親們多照顧孩子,除了提高孩子的智商,也能令家庭關係更加和睦。

在中國的家庭教育中以母親為主的佔50%,以父親為主的佔20%,平分秋色的佔30%。當問及一些父親淡出家庭教育的原因時,有的答:工作太忙,沒時間管孩子;有的說:脾氣不好,沒法跟孩子生那個氣……看來好象都有理由,其實他們忘記了古訓「養不教,父之過」。

作為父親,放棄教育子女的責任是一個極大的錯誤。我們的孩子現在受到母性教育已經夠多了,嬰兒時多是母親餵養、照料;上幼兒園全是女老師的教育;小學、中學階段基本上也是女老師教育為主;如果在家裡父親再放棄教育的責任,孩子從小到大都受到一系列女性教育。孩子就像生活在母系社會中長大,所以女孩越來越強,男孩哪還會有陽剛之氣?能不「陰盛陽衰」嗎?

幼兒期是孩子形成正確性別角色的關鍵時期,男孩從父親那裡觀察、模仿男性的語言和行為,逐步樹立起「男子漢」的氣概;女孩則從父親那裡接納、學習同異性接觸和交往的經驗,這對孩子身心健康和人格發展有極大的促進作用。許多做父親的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塑造孩子人格和陽剛之氣的人生歷程中的作用。

目前有越來越多的資料顯示:父親對孩子的影響力遠不止智力,還涉及體格、情感、性格、品德等多方面。長期缺乏父愛,孩子可能會患上「缺乏父愛綜合症」,從而造成認知、個性、情感、體格方面的障礙與缺陷。與父親接觸少的孩子,其體重、身高、動作等方面的發育速度都要落後,普遍存在焦慮、自尊心低下、自控力弱等情感障礙,表現抑鬱、孤獨、任性、多動、有依賴感。

國外研究顯示,「缺乏父愛綜合征」的孩子與那充分獲得父愛的孩子相比,中學輟學率及成年後犯罪率均高出2倍;假如是女孩,長大後成為單身母親的幾率則高出3倍;缺乏父愛的孩子年齡愈小,患綜合症的危險愈大。

家庭生活就象一台戲,父母子女每個人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作為父親,理所應當的扮演著主要角色。父愛與母愛在家庭教育中有著同等的作用,父愛所給予孩子的堅強、剛毅、大度、寬容、幽默等心理影響,是母愛所不能替代的。在家庭教育的舞台上,不能讓孩子只唱「世上只有媽媽好」,還應該唱好「世上爸爸也很好」。

年輕的父親們,別錯過孩子的成長,今天開始多陪陪孩子吧!

堅信先有好父母,再有好小孩,

而學習是成為好父母的唯一捷徑。

米教寶貝讓父母

每天學一點!

GIF/1K

米教寶貝公眾號經典原創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米教寶貝 的精彩文章:

TAG:米教寶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