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九一八事變!勿忘國恥!警鐘長鳴

九一八事變!勿忘國恥!警鐘長鳴

關注川理自律會可以了解更多哦!

勿忘

一八

銘·記·九·一·八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裡有森林煤礦,還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九一八,九一八,從那個悲慘的時候,脫離了我的家鄉……」一曲《松花江上》凝聚多少東北人民的恥辱和悲哀,又飽含多少中華兒女奮起反抗的血淚與吶喊。那麼就為你介紹,9月18日是什麼紀念日。

九一八!

豈能忘!忘則亡!

86年前,日本在中國東北蓄意製造並發動一場侵華戰爭。86年後,又到九一八,因為有些人忘記了,所以我們更要記得!

1

事變起因

1930年,世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波及日本,為了轉移日益激化的國內階級矛盾,日本加快了武力侵華的步伐,於1931年7月和8月在東北製造了「萬寶山事件」和「中村事件」。

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炸毀了南滿鐵路柳條湖段,在現場放置了三具穿著中國士兵服裝的屍體,誣稱中國軍隊破壞鐵路並襲擊日守備隊,並以此為借口炮轟東北軍駐地北大營,悍然發動了侵略中國東北的戰爭。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

2

對敵政策

東北地方當局和國民政府對日本的進攻採取不抵抗政策。據說事變發生前,蔣介石於8月16日致電張學良:「無論日本軍隊此後如何在東北尋釁,我方應予不抵抗,力避衝突。」(此即所謂「銑電」,但這封電報的真實性至今無法證實,張學良晚年否認有此電。)當時,日本關東軍不到兩萬人,中國東北軍駐在東北的有16.5萬人,在關內還有近十萬人。東北軍部隊多次接受張學良不準抵抗的訓令,在日軍突然襲擊面前,除小部分自發英勇抵抗外,其餘均不戰而退。

3

事變經過

在此後的14年間,大片國土淪陷,930餘座城市被占,3500萬同胞傷亡,4200萬難民無家可歸,被日本侵略者擄掠充當慰安婦的中國婦女在20萬人以上,被掠往日本的4萬多名中國勞工中,近7000人死在日本,日本侵略者從我國掠走鋼鐵3350萬噸、煤炭5。86億噸……

4

事變結果

日軍佔領東北三省,後擁立清廢帝溥儀為皇帝,建立了偽「滿洲國」;由於蔣介石實行不抵抗政策,引起全國人民的強烈憤怒,中華民族的抗日救亡運動興起。

落後就要挨打,強大才有尊嚴!

從1931年到2017年,86年了,

已經足夠的漫長和遙遠了,因為許多人已經

忘記了當年那些戰火紛飛的景象;

忘記了當年那些長眠於地下的英魂;

忘記了當年那些被日本鐵騎肆意踐踏的中國土地;

忘記了當年那些無辜百姓被屠殺時發出的無助吶喊。

歷史會過去,但過去的不一定會逝去,更不應該被簡單的釋懷。我們不該甚至不能忘記那段屈辱的歷史。

因為我們國土曾被敵人侵佔,我們的同胞曾被敵人奴役,我們的尊嚴曾被敵人踐踏……我們腳下這片經歷無數痛苦與磨難土地,是先輩們用鮮血重新換回的和平與寧靜。

「九一八」事變的發生不是偶然,它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它是日本帝國主義蓄謀已久的必然;

它是中國自明清以來閉關鎖國的必然;

它是中國清末變法失敗的必然;

它是中國落後就要被打的必然;

它是中國人民心中無法遺忘的痛。

一個民族,若忘記了自己的歷史,實際上也就等於失去了民族的記憶功能;失去記憶的民族是可怕的,它會在今天的紛紜變幻的世界大潮中,失去方向,隨波逐流,更會不斷地重複自己的錯誤。

面對歷史,我們在深思:屈辱的不是貧窮,而是自甘落後的卑躬屈膝,悲壯的抗戰才是自強自立的開始。

再回首這一歷史的瞬間,我們憤怒侵略者的殘忍無情,痛心中國的落後無力,悲哀國民政府的屈膝軟弱,悲痛同胞受到的非人屈辱…但我們更自豪中華兒女不屈的鬥爭,感激英烈的犧牲奉獻,欣喜國人的覺醒,堅信光明會戰勝黑暗…

痛定思痛總是民族復興的開始,先輩們用熱血和信念點燃的民族復興之火。

請銘記:落後就要挨打,強大才有尊嚴!

責任編輯:魚兒全全

文章來源: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川理自律會 的精彩文章:

TAG:川理自律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