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伍橋故事系列十八:石鼓潭故事四則

伍橋故事系列十八:石鼓潭故事四則

伍橋故事系列

石鼓潭故事四則

石鼓潭故事四則

石鼓潭,在伍橋高安關王廟村外。石鼓潭所連接的山嶺,古時稱之為石鼓嶺。

(一)石鼓塔為高安筆鋒

據縣誌記載,石鼓嶺的位置在高安西部,與高安城內的瑞州府府學遙遙相對。石鼓嶺嶺下有潭,潭上有石鼓與卧牛石。(筆者註:據筆者親自考察,石鼓在鳴水河中,因阻擋了水路,衝擊成一深潭,因此稱為石鼓潭。而緊連石鼓的那塊十餘米高的巨石,形似卧牛。)傳說石鼓嶺上有仙人出沒,爬上去的人說過,這石鼓嶺雖然高曠但並不陡峭,但是文人雅士都不敢攀爬。明朝時,瑞州知府鄺璠於是伐石鋪路,並將取下來的石頭壘了一座塔在巨石之上。這座塔卓然如筆,名曰「筆鋒」。有了筆鋒存在,這明清時期伍橋科舉大興的原因,考取進士著不計其數,出現了很多書香門第。「筆鋒」又名「石鼓塔」。明朝的當地人胡鎮將這事完整的記錄了下來,此後,關王廟人一直守護著此塔,塔也守護著當地的百姓。此塔惜毀於上世紀某個特定年代。

(二)塔鎮風水

話說這流過石鼓潭的河水,彎彎曲曲,銀白如絹,似飄逸的玉帶,叫做玉帶河。也因河中石多,水流鳴聲作響,水聲嘩嘩,也就叫做鳴水河。石鼓潭邊的巨石上,設立了一個寶塔,有了特殊的含義。如果把整個玉帶河連起來,如一隻行船,而石鼓潭所在位置,就是船頭不遠處。石鼓塔正好給這「船」當「竹篙」用,撐船助力,助船前行,保佑這條鳴水河流經的聯合灣,順風順水,破浪前行。

(三)許真君捉蛟石鼓潭

許遜,相傳是晉朝時候南昌的一名官員,卻法力無邊,斬過蛟龍,治過水患。民間因此稱他為「許真君」、「許天師」、「忠孝神仙」等。相傳古時的某一天,山頂上的華林山電閃雷鳴,狂風大作,暴雨疾馳。河水瞬間猛漲,有一條巨大蟒蛇精在作祟,沿河而下。不想到了石鼓潭就卡在石鼓與巨石中間,不能動彈。此時又捍動了巨石上塔頂的降妖鈴鐺,蟒蛇精一時變化不得,更脫不了身。於是大肆破壞,眼看幾百米處的村莊就要受到危脅,情況緊急。正在百里外西山修行的許仙許真君覺察到了異動,及時騰雲駕霧過來,制服了蟒蛇精。念在蟒蛇精暫未傷人,作惡不多,便饒它一命,施法在深潭中打出一條二次元的通道,把降伏的蟒蛇精通過深潭傳送到了特定的鎮妖地方修行正道。而在此地,依舊留下了這口"四兩絲線打不到頭"的深潭。後人為了紀念許真君的功跡,就在關王廟的對面又加蓋了一個許仙殿。許仙又是"忠孝神仙",與關公同樣是忠義的化身,因此關王廟村的香火更加旺盛。遺憾的是,許仙殿惜毀於上世紀60年代。不過後人一直沒忘記了許真君,伍橋的"八月初一"農民物資交流大會,便是繼承了當年廟會的日子。而這個日子,便是許真君的得道日。

(四)革命烈士喋血石鼓潭

1929年9月30 日,高安、奉新兩縣保安團400餘人,分別從奉新過王背嶺、樟樹嶺、燕子嶺向兩處農民武裝的駐地瑞相院和關王廟進行前後夾擊。經激戰,由於敵我力量相差懸殊,加之武器、彈藥得不到補充,戰鬥失利,起義隊伍遭到很大損失,起義隊員先後被捕,有8名革命戰士在關王廟門前的石鼓潭英勇就義,包括胡敦清、胡敦幼、塗懷運、黃思梁、楊美憲等革命烈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高安伍橋易居白 的精彩文章:

TAG:高安伍橋易居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