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億英鎊的「私教」產業,英國教育另一面

20億英鎊的「私教」產業,英國教育另一面

連接改變教育

英國慈善機構的一份調查顯示,在如今的教育中,日趨火爆的私人輔導業務已成為高收入家庭保證資質平庸的孩子能跟上學習進度的秘密武器,來自貧困人家的優秀學生接受私人輔導的時間不到富人家孩子的一半。這讓英國教育的另一面——價值20億英鎊的「私教」產業再度受到媒體聚焦。

「教育軍備競賽」

慈善機構薩頓信託(Sutton Trust)自2005年起開始記錄英國11歲至16歲學生接受私人輔導的情況。來自該機構的數據顯示,2005年英國地區學生聘請私人輔導老師的比例為18%,而此數據一路攀升至2016年的25%。

該趨勢在倫敦地區更為明顯,當地學生中接受私人輔導服務的比例從2005年的34%增長至2016年的48%。

薩頓信託的創始人兼主席蘭博爾爵士(Sir Peter Lampl)表示,圍繞著私人輔導的「教育軍備競賽」在課堂之外已經愈演愈烈。

11歲的帕爾瓦蒂(Parvati)來自於律師家庭,如今在一所倫敦伊斯林頓區的公立小學上學。她的同學們都請了私人輔導老師補習,為了不讓女兒落後,父母也支付了35鎊的時薪為帕爾瓦蒂請了私人輔導老師。

對帕爾瓦蒂來說,在經歷了一天辛苦的學習後,她還要趕到課外輔導班上課。在補習結束後,帕爾瓦蒂還要再走上四十分鐘才能回家。

儘管收費頗高,但為了讓女兒考出高分,進入理想的文法學校(Grammar School),帕爾瓦蒂的父母還計劃在考試前再為女兒多僱傭幾位私人輔導老師。

孟加拉裔的米婭(Tamanna Miah)六個月大時便隨父母來到英國,作為五個孩子中的長女,她也是這個家族中第一個考上大學的孩子。

相比之下米婭的父親只接受過相當於GCSE水平的教育,而母親則幾乎沒有上過學。來到英國後, 為了讓米婭能接受私人輔導,米婭的家庭在經濟方面做出了巨大犧牲。

米婭回憶說:「我們基本的生活必需品都不缺,但從沒度過假或者全家一起郊遊,也沒買過昂貴的遊戲機。所有省出來的錢都用來支付輔導費。」

如今米婭在坎特伯雷基督教會大學(Canterbury Christ Church University)學習傳媒、傳播、政治和政府學專業。同時她的妹妹也接受過私人輔導,現在在倫敦大學金史密斯學院學習政治、經濟和哲學專業。

米婭非常慶幸能得到這樣的學習機會,她表示見識過家鄉教育資源的稀缺,才能體會到學習機會的珍貴。「教育真的能使人受益終身。」

在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群中,私人輔導同樣備受重視。在利物浦大學任教,同時也在蘭開夏郡擔任數學與科學私人輔導老師的阿加瓦爾博士(Dr Pragya Agarwal)年輕時從印度德里來到英國諾丁漢攻讀博士學位,她談到自己也曾縮減生活開支,請私人輔導老師補習法語等課程。

阿加瓦爾博士表示,印度非常重視教育,印度移民家庭也是如此,「我的父母為我的教育作出了極大的犧牲。父母堅信他們的三個女兒都應該成為職業女性,而我也覺得這也是我應該對我女兒所做的事情。」

此後阿加瓦爾博士也為自己的女兒僱傭了私人輔導老師,如今她已考入劍橋大學學習生物人類學。

誰是私教市場的消費主力軍?

由於每小時至少27鎊的費用,聘請私人輔導老師的主力軍多是高收入家庭。數據顯示,比起低收入家庭的學生,高收入家庭的學生接受私人輔導服務的比例要更高。

當貧困家庭的「聰明」孩子遇到富人家的普通孩子時,對比更為明顯。數據顯示前者每周平均僅接受約7小時的私人輔導,而後者接受的輔導時間高達15小時。

與此同時,相比於在公立學校就讀的學生,就讀於私立學校的學生請私人輔導老師的比例也要高出一倍。

另一項數據表明,在符合學校免費供餐(FSM)申請資格的學生中,只有17%的學生接受過私人輔導,而不符合免費供餐申請資格的學生則有26%接受過私人輔導。

不過薩頓信託發布的《業餘時間》(Extra Time)報告指出,經濟能力並非是學生是否接受私人輔導服務的決定因素,部分人願意為私人輔導老師額外支付相應的費用。

研究表明,56%的亞裔學生和42%的黑人學生都聲稱自己接受過課外輔導,遠遠超過白人學生的25%。而這些少數族裔的家長尤為看重子女教育 。報告指出,大量的亞裔父母願意為孩子繁重的輔導課程支付費用。

另外報告也指出,即將面臨重要考試的學生的家長尤其偏愛僱傭私人輔導老師。38%的考生會請私人輔導老師補習GCSE課程應對考試,18%的學生在文法學校的入學考試前會請私人輔導老師補習。

私人輔導服務機構Tutorfair公司公布數據則顯示,數學是學生請私人輔導老師補習最多的課程,其次是英語、科學、西班牙語和法語。

不同的家長,相同的夢想

相關的調查還顯示,儘管階層不同,但大多數英國家長其實都非常重視孩子的課外輔導工作。

調查稱高收入家庭的父母重視私人輔導服務的原因,除了幫助自己的孩子通過考試外,其它還包括彌補家長的「愧疚感」,以及期望孩子能取得更好的成績,從而讓家庭的精英地位得以延續。

同時低收入家庭雖然並非僱傭私人輔導服務的消費主力,但他們依舊重視對孩子進行課外輔導,這也是貧困人家的孩子每周仍然能接受7小時額外輔導的原因所在。

相比之下,少數族裔家庭熱衷於為孩子請私人輔導老師,一個原因是出於對於教育的高度重視,另一個原因則是當孩子表現超過學校課程的預期時,他們的額外需求往往無法依靠學校資源得到滿足,這就需要私人輔導老師的幫助來解決問題。

據薩頓信託估計,目前英國私人輔導市場的市值約有20億鎊,但由於缺乏透明度等問題,他們很難更詳細的了解市場行情。

對於日趨火爆的私人輔導產業,教育界的觀點不一。部分學校老師支持學生請私人輔導老師,這是因為老師的個人精力有限,無法顧及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

這些教師認為,最理想的狀態是私人輔導老師和學校老師能達成一致,共同幫助學生查漏補缺,或者幫助太害羞而不敢提問的學生。

然而英國全國校長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Head Teachers)的會長拉金(Gail Larkin)則批評參加繁重的課外輔導課程會給學生造成沉重的負擔,不利於學生的健康發展。

蘭博爾爵士則表示,私人輔導課程會造成有利於高收入家庭子女的「玻璃地板」(防止他們向下一階層滑落),進一步擴大教育的不平等性。他呼籲政府探討撥款計劃,設立相應的福利系統,從而幫助低收入家庭子女獲得私人輔導服務。

本次報告的作者傑利姆博士(Dr John Jerrim)也期望私人輔導服務機構能夠免費為部分低收入家庭學生提供服務,同時學校能成立相應的「家庭作業社團」,為低收入家庭學生提供相應的幫助。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頂思教育 的精彩文章:

TAG:頂思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