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巧用外國人聲音傳播真實中國形象——雙語短視頻《中國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之一》回顧

巧用外國人聲音傳播真實中國形象——雙語短視頻《中國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之一》回顧

《環球時報》英文版上海編輯部於今年4月製作了中英文雙語短視頻《中國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之一》(China is one of the safest countries in the world),在國內外社交媒體上引發了現象級傳播效應。視頻採用街頭英文採訪在華外國人的形式,請外國人結合自己的切身經驗,對比中國和他們的祖國的安全程度。視頻也不避諱就「在中國最危險的經歷是什麼」提問,請他們講述所經歷過的最危險的經歷,從而水到渠成地得出中國的確很安全的結論。

本文將回顧該視頻從選題策划到採訪、編輯製作的全過程,考察最後達到的傳播效果,旨在用這個實戰案例來探究新聞從業人員如何接地氣地操作,以小成本小團隊製作來有效提升國際傳播力。

一、選題源起

環球時報社有一個微信群「全媒體——報題平台」,平台中的一百多位成員就職於環球時報社旗下中文版、英文版、環球網、新媒體部和《生命時報》等各單位。這個平台以24小時不停歇狀態匯總全球熱門話題,預告相關部門會做什麼選題,以及如何做,也會有成員把已經實施的有啟發性意義的選題的傳播效果分享到群里,供大家參考。可以說,這種對於專業業務孜孜不倦的追求也是《環球時報》刊載的文章在國內外影響力一直比較大的重要因素之一。

2017年3月27日報題平台有同事說在英語世界最大的SNS問答平台Quora上有個話題引發了歐美網民的熱議,那就是「中國到底有多安全?」,這個問題收到了一百多個答案,其中不乏閱讀量超過百萬,大幾十萬的「爆帖」和「熱帖」。在Quora上,世界各地的網友對中國的治安環境幾乎就是壓倒性地讚不絕口。

這個熱議話題給了筆者很大的啟發。《環球時報》英文版上海編輯部從2017年初開始轉型視頻嘗試,以「歪果仁在中國」為欄目品牌,在上海街頭巷尾採訪外國人,最後以中英文雙語形式推出有較強時效性和話題性的短視頻。話題涉及中國形象、中國印象、中華美食、中國傳統文化、影視熱播、中外思想差異、文化碰撞頭腦風暴、中國人話語表達和時事熱議等等。

如果有一個視頻能讓外國人對著鏡頭講述這個「中國治安環境」話題,是否能比文字達到更加直觀和真實的傳播效應呢?想到就做,筆者組織了一位攝像、一位在我社實習的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的瑞士籍碩士研究生一起進行街采,這個三人團隊在3月30日下午完成了採訪。

二、採訪現場

我們為這場採訪設計了五個開放式問題,以避免引導受訪者,並以提問自由回答的形式,傾聽他們真實的聲音,結論會隨著他們答案的匯總而自然得出。同時,請受訪者講述自己經歷的形式亦有助於獨特故事的分享,每個故事的個性化更容易吸引大家繼續觀看節目。

三人團隊在上海市靜安區靜安寺附近人流較大的靜安寺地鐵站和靜安公園進行了攔截式採訪,沒有任何一個被採訪對象是事先認識或者安排的,我們真實記錄了他們的聲音和感受。採訪對象來自美國、英國、西班牙、俄羅斯、德國、比利時、塞普勒斯、克羅埃西亞、波札那和加拿大等10個國家。

對於第一個問題(「你覺得中國安全嗎?」),受訪者眾口一詞地給出了肯定的回答(「Yes」);第二個問題(「和你的祖國比,中國有多安全?」)的答案有兩種情況:要麼是中國比自己的國家安全,要麼就是中國和他們自己的國家一樣安全;在回答第三個問題(「為什麼你覺得中國安全?」)時,受訪者覺得中國安全是出於以下原因:中國治安警察、攝像頭、民眾的文明、國家的禁槍政策等;第四個問題(「你在中國最危險的經歷是什麼?」)的答案多多少少超乎我們的想像,大多數被採訪者在中國最危險的經歷竟然與騎電動車和自行車或者開車時的經歷有關。這或許也給我們的交通管理部門敲響了警鐘,有必要正視中國人不文明行車現象,痛下措施改進。第五個問題(「你這輩子最危險的經歷是什麼?」)的答案更是五花八門,各種驚險。

有一個花絮是,來自波札那的女孩受訪時稱,她在中國最危險的遭遇是小提琴被偷,但是在警察的幫助下,樂器失而復得。互動平台上有網友看到這個回答時難掩嘲諷之語氣,覺得警察很重視外國人的報案,而對於國人卻不夠儘力。但是這種嘲諷隨著這個波札那女孩在第五個提問(「你這輩子最危險的經歷是什麼?」)的回答中消退。女孩在鏡頭前平靜地敘述了她此生遭遇的最危險經歷,就是在自己國家被入室搶劫的武裝人員劫持為人質,以威脅她的父母。父母在歹徒暴力攻擊孩子時,只能交出家裡所有值錢物品以求家人平安。這對於在和平環境中成長的國人來說,在聽到戰亂不斷的他國民眾有如此遭遇時,雖不能感同身受,卻無疑能更加珍惜目前國泰民安的大環境。

隨著一下午的街采結束,」中國是否安全「這個問題有了很清晰明了的答案。

三、剪輯製作

由於編輯部人手緊缺,筆者安排了瑞士實習生試著對這個視頻做後期編輯。可以很坦誠和自信地說,從一開始,編輯部就沒有任何預設。對於所有被採訪對象,視頻把能用的採訪素材都用到了最終版本裡面。筆者沒有對任何所謂不利於我國形象的內容進行剪切或刪除,因為所有被採訪對象的確都是自發地認為中國是一個安全的國家。筆者沒有對實習生做任何授意,只是要求她簡練地把視頻剪切出來。

實習生大概花了一周時間剪輯了一個四分鐘不到的視頻。她自己設定了轉場效果、背景音樂以及片尾格式。筆者審核了一下這個版本,覺得她基本真實地呈現了這次採訪,因為整個團隊在視頻編輯方面都是新手,大家也沒有更多經驗能提出建設性的修改意見。中國同事協助給英文採訪視頻配上了中文字幕,以達到雙語學習、多語種傳播的效果。預覽過的同事都覺得這個視頻節奏緊湊、音樂靈動,相比團隊之前做的視頻,畫面效果更好一點。但是誰也沒有預料到這個視頻事後能引發那麼大的反響。

四、傳播效果

這個視頻於2017年4月11日傍晚首發於上海編輯部的新浪微博官方賬號「環球時報英文上海版」,一小時後《環球時報》中文版官方微博轉發。藉助中文版官方微博強大的粉絲基礎和影響力,該視頻接下來被各加V認證大號轉發。以「這裡是美國」微博賬號轉發為例,該視頻達到2900多次轉發,吸引超過4000人次評論。新浪微博上從我們公號出去的該視頻播放量達到650萬次。人民日報微博也重新發布了我們的視頻,點擊量超過350萬。僅這兩個出處,視頻傳播數量就達到千萬級。

在短短一周時間內,基本國內所有擁有視頻頻道的媒體和平台都以這樣或那樣的形式全部轉發或者部分截取了該視頻。該視頻在微博微信中以正規合乎知識產權的播放量就達到2000萬級別,而那些對原視頻掐頭去尾的盜版發布渠道累計達到的傳播量也不下千萬。對於這種盜版行徑,筆者苦笑說,像本單位這種完全透明的以內容傳播為主的小賬號,能被各大號盜版也是一種榮幸。以前自己也認為出了不少精品,可是沒人傳播也是「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尷尬局面。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備受年輕人青睞的互動性平台嗶哩嗶哩網站(簡稱「B站」)上,截止到7月25日,該視頻在官方的「歪果仁在中國」欄目內的播放量達到了74萬。彈幕3600多條,引發評論4300多條。這說明該視頻不僅受到了傳統中老年讀者的認同,也受到了90後甚至00後的關注。B站這一平台因為向觀眾開放互動式彈幕而頗受國內外年輕一代觀眾的喜愛。在相對寬鬆的審查環境中,觀眾可以對任何視頻發表自己的觀點和評論,可以是吐槽也可以是盛讚,當然也存在比較極端的不文明或者謾罵的言論。另有一點也值得提出的是,筆者經與B站內部人員溝通了解到,B站註冊的不僅僅是中國人,境外用戶也達到了10%左右的比例。而《中國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之一》的視頻在B站上頗受年輕觀眾的認同。3600多條彈幕和4300的評論中多數是對中國安全的認同。觀眾在彈幕和評論區還展開了熱烈的互動,有互懟也有呼應,但是絕大多數觀眾認同中國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之一這個觀點。B站上該視頻目前置頂收到2980枚贊的熱門評論如下:中國不是最混亂的國家、中國也不是最安全的國家、中國還在成長,不要打擊他、中國還在成長,不要溺愛他。這些網友自發表達和參與的評論或許就代表了中國年輕一代對於中國政治的關心,代表了他們的心聲。

而另一方面,從6月初開始,在包括公交車和地鐵在內的上海各公共交通的移動電視播出系統上,該視頻片段被滾動播出。該視頻被上海市公安局選中做進了《警民直通車》節目,該節目素材又被公交移動電視節目選中播出。這種傳播效果也是作者和同事們意想不到的。該視頻不僅在國內各平台投放,也同步上傳到了外國人的視頻交流分享平台YouTube上面。除了我們自己的賬號上傳,也有一些喜愛這個內容的外國人自發地將這個視頻上傳到他們的Facebook和Twitter賬號,達到了進一步傳播的效果。

五、結語

該視頻是《環球時報》英文版上海編輯部在從傳統媒體向新媒體、從平面媒體向視頻媒體轉型的一次嘗試,這也是很多中國傳統媒體正在經歷的陣痛。新聞工作者一直在思考如何做到客觀真實地傳播中國好聲音、講述中國好故事。英文類媒體因為肩負著外宣使命,要在非母語的背景下爭取國際話語權,所面臨的挑戰更加艱巨。

對於每天發布的新聞報道,業內有時會自嘲道:「誰寫誰看,寫誰誰看」,這是一種失敗傳播的悲哀,必須引起從業者高度警惕和重視,要正視問題的根源,想盡一切辦法扭轉局面。

中國的角角落落因為這樣那樣的魅力吸引著大量的外國人前來,他們有各種各樣喜歡中國的理由。作為局外人,在某些方面他們甚至比我們中國人有更深切的體會和感受。如何請這些對中國有所了解的外國人來講述中國故事,是我們媒體人需要認真思考的課題。

對於涉外或者外國人強烈關注的涉華議題,我們在採訪中要盡量採用適合外國人閱讀和觀看習慣的話語體系,更開放更自然真實地請他們參與進來,而不是自以為是地邀請他們來表演,這樣才能真正接地氣,達到傳播效果。

在此次視頻的製作過程中,筆者請外國實習生就外國人對中國的印象的選題參與採訪編輯的做法給同行的啟發是,有助於避免臉譜化,在街頭隨機邀請普通外國人參與到同類話題的傳播鏈中,是真實的、接地氣的嘗試,能被更多受眾接受。事後這些視頻的發布鏈接也都傳給了相關外國受訪者,他們看到自己真實的聲音被採納發布,也樂意做傳播。這種積少成多的口口相傳在社交媒體迅速發展的當下也未嘗不是一種有效的傳播方式。

還有一個啟發就是,並非所有傳播效果好的作品都是大成本大製作。效果和成本沒有必然的正比例關係。踏實認真地把握好每一個環節,注重細節,不經意間也能產出精品佳作。媒體人不應過分糾結於當下大環境不景氣、資金人手不足等現狀,重視新媒體背景下年輕人愛傳播的優勢,以匠人心態做出有影響力的作品還是很現實的。中國不缺好故事,而是缺少講述好故事的好方法。

中國好聲音好故事,不是定製給外國人看的,只有首先得到國內大眾的喜愛和接受,才能打動外國人的心。好東西應該是全球通用的。

如果您覺得文章還不錯,歡迎分享至朋友圈,並在下面的拇指處點贊。您的支持和鼓勵,是我們向前的動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對外傳播 的精彩文章:

TAG:對外傳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