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F125:「非典型護衛艦」

F125:「非典型護衛艦」

近日,德國海軍最新型護衛艦「符騰堡」號開始海試。曾幾何時,憑藉7200噸的滿載排水量以及堪比驅逐艦的火力方案,該艦一度被媒體譽為「護衛艦之王」!然而,當它揭開神秘的面紗展開試驗準備服役之時,非但當初規劃的防空、反艦和反潛能力大打折扣,其身上種種「奇葩」的特質更是令世人大跌眼鏡。這一型「非典型護衛艦」,便是本文行將介紹的主角——德軍F125型符騰堡級護衛艦。

F125的「轉身之路」

F125型護衛艦與德軍諸前輩有所不同,從設計之初就是為了打造一型能獨當一面、執行多用途多層次海上作戰任務的護衛艦,為此,在F125型護衛艦最初的設計方案中,幾乎能看到所有驅護艦艇的「看家功夫」——相控陣雷達、防空反導、反艦、反潛、對陸攻擊、隱身、信息化指揮中心等等。那麼,在設計建造過程中,F125型護衛艦的武器配置究竟發生了哪些變化?

從該艦最為核心的防空反導能力看,在設計時曾計劃安裝42單元的美製MK41垂髮系統,配備負責中遠距離攔截的「標準」系列和ESSM防空導彈,「拉姆」近程防空導彈系統則充當貼身護衛。然而,已開始海試的F125型護衛艦首艦「符騰堡」號,只有兩部21聯裝的「拉姆」近程防空導彈系統,MK41垂直發射系統最終被取消了。從目前公布的情況看,該艦隻預留一小部分空間,如果未來有相應的需求,可加裝少量垂髮模塊。與此同時,艦上配備的TRS-4D雷達,屬於一種中型C波段電掃雷達。該雷達雖也採用四面相控陣天線的布置形式,但其最大對空探測距離僅為240公里,是一部對防空作戰能力要求不高、適用於中小型水面艦艇的中近距離艦載雷達。相比美製「宙斯盾」艦上AN/SPY-1雷達400公里級別的最大探測距離,其性能頗顯寒酸。顯然,與F124型護衛艦強有力的防空反導能力相比,F125型護衛艦出現了大幅度縮水和倒退。這種防空配置非但令區域防空無從談起,恐怕連自身頭頂的這把防空傘也難以撐牢。可以說,防空算得上F125型護衛艦一塊明顯的短板。

在反艦火力的配置上,F125型護衛艦安裝了兩部四聯裝「魚叉」反艦導彈發射裝置,未來有可能換裝射程更遠的瑞典新型RBS-15MK4多用途反艦導彈。這兩種導彈的性能雖然都中規中矩,但均具備一定的對陸攻擊能力。

在反潛方面,F125的配置聊勝於無——不僅缺乏驅護艦上常見的反潛魚雷裝備,連專用的反潛拖曳聲吶也未配備,對付水下威脅只能依靠搭載的兩架NH90中型多用途直升機,整體反潛水平極為有限,戰時若遭遇敵方的先進潛艇,恐怕很難自保。

值得一提的是,與傳統的護衛艦不同,F125型護衛艦前所未有地強調對陸攻擊和火力支援能力。原本德軍計劃為艦上的MK41垂髮系統配備「戰術戰斧」巡航導彈執行對陸遠程精確打擊任務,甚至還嘗試把德國陸軍的155毫米自行火炮乃至美製M270多管火箭炮系統改造後搬上軍艦。然而,這兩種陸軍武器的改裝和海上試驗效果並不理想,因此上述想法只得先後放棄。目前,F125型護衛艦主要的對陸攻擊武器,僅有一門127毫米「奧托·梅萊拉」艦炮和八枚兼具對陸攻擊能力的反艦導彈,其中,「奧托·梅萊拉」艦炮可發射射程超過100公里的「火山」制導炮彈和射程較短的常規彈藥,執行對陸攻擊任務。表面上看,F125型護衛艦具備了一定的對陸攻擊能力,不過,若是對手裝備一定數量的岸艦導彈或岸基作戰飛機,這樣的對陸攻擊能力恐怕很難施展。在俄軍11661型「獵豹」和21631型「暴徒-M」這種千噸級的輕型護衛艦,都配備了垂直發射陸攻巡航導彈並已投入實戰的情況下,缺乏艦載航空兵和艦載巡航導彈等火力支援手段的德國海軍,只能依靠F125型護衛艦上的一門127毫米口徑火炮和幾枚反艦導彈實施對陸打擊,實在有些拿不出手。

由此看來,設計之初曾一度雄心勃勃的F125型護衛艦,其核心武器系統如今只剩下了「艦炮+拉姆+魚叉」的基本配置,這對於一艘滿載排水量超過7000噸的「類驅大護」而言,用「奇葩」來形容毫不為過。不過,其武器裝備雖然縮水了,但價格卻不降反升——從訂貨之初首批四艘總共22億歐元的造價,迅速飆升到平均每艘軍艦七億歐元。更有意思的是,德國海軍不僅對F125型護衛艦遭遇的輿論質疑、成本超標和服役延期的種種尷尬並不在意,相反,軍方對其優越的性能表現出十足的信心並寄予厚望。人們不禁要問,德國海軍到底想用這樣的護衛艦幹什麼?

「奇葩」還是獨闢蹊徑?

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從F125型護衛艦上更多的「奇葩」之處來尋找答案。

武器系統方面,F125型護衛艦的核心主戰裝備雖看似羸弱,但稍加留意便不難發現,其包括小口徑武器在內的艦上輔助武器裝備的配置極具特色。首先,艦上配備了兩座27毫米口徑遙控自動武器站,以及多達七挺自動/人操12.7毫米口徑機槍。相應地,為提高周邊態勢感知能力,F125型護衛艦還配備有覆蓋全艦的艦載紅外監視、觀測和導航系統,以及水下反蛙人聲吶設備,以期達到360度的水面、低空和水下近距離無縫監視和自動威脅探測告警能力。其遠距離探測能力並不出眾的相控陣雷達,最小監視距離卻達到了100米,可有效監控全艦周圍情況。此外,艦上還配有一系列強光燈、高壓水炮、定向聲波拒止等非致命性武器。顯然,F125型護衛艦在設計時極為重視非對稱威脅,並吸取了越戰時期美國「卡德」號飛機運輸艦被特工炸傷及「科爾」號驅逐艦在亞丁港遇襲的教訓,在應對海盜、偷渡走私、恐怖分子這類非傳統安全威脅時可以做到遊刃有餘。其次,F125型護衛艦的對陸打擊火力雖不充裕,但德國人也留了一手——艦上專門設計有供一支50人規模的特戰隊使用的類似集裝箱的作戰室模塊,以及通信指揮和武器艙室模塊,特戰行動還能得到艦上四艘高速攻擊艇和艦載直升機的支援,可同時擁有對陸地縱深目標的精確打擊和兩棲特種滲透作戰能力,這在當今世界護衛艦陣容中還是獨樹一幟的。

動力方面,F125型護衛艦採用的綜合柴燃電推進系統(CODLAG)是一大亮點。該系統由一台兩萬千瓦的LM2500燃氣輪機、四台2900千瓦的柴油機和兩台4700千瓦的發電機組成。由於強調效率,綜合柴燃電系統總體輸出功率並不大,F125型護衛艦的最大航速僅為26節,續航里程更是僅為4000海里。然而,據悉這套動力系統的可靠性相當出色,不僅自動化程度高、維護簡便,而且出海一次兩年內不用返港,只需海上補給和輪換艦上人員即可。此外,作為改善海上機動性的創新手段,F125艦體外部安裝的雙聯噴水推進裝置,更是顯著地提高了該艦在近岸淺水、港區水道、島嶼峽灣水域輾轉騰挪的本事。

綜合來看,F125型護衛艦的總體設計雖然看似奇葩,甚至一度被戲稱為「武裝大遊艇」,但其強調由海向陸、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信息自動化和遠洋作戰能力,整體技術水平也居於世界領先水準。事實上,關於F125型護衛艦的前景,不能單看其武器配置優劣,而是要結合冷戰後德國海軍的戰略轉型以及面向21世紀的海軍建設思路進行綜合分析。

合適的才是最好的

冷戰的結束,意味著德國海軍失去了大規模海上威脅(尤其是潛艇威脅),因此不再單一強調反潛和海面高速導彈攻擊,而是從單一任務轉向發展多功能平台。受政治因素及財力限制,德國海軍並未發展驅逐艦等大型艦隻,而是重點發展兼具多樣化作戰能力的先進護衛艦和潛艇,這便催生了MEKO型多用途護衛艦這一在國際上大獲成功的艦艇家族。另一方面,在相繼發展了面向防空、反潛等功能的F122、F123、F124型護衛艦後,德軍並未在F124型防空護衛艦基礎上走「大而全」的思路,而是面向新的安全威脅和戰術需求設計建造了F125型護衛艦這種極具特色的艦型。從這一點來看,這無疑是德軍水面艦艇發展歷程上的一次意義重大的回歸。

作為歐盟內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近年來,德國致力於推動歐洲自主防務建設。在德國看來,未來即便真出現要與俄羅斯這樣的傳統軍事強國正面衝突的情況,北約體系內實力最強的美國自當橫刀在前,歐洲國家海軍的水面作戰艦艇只需承擔必要的支援配合和協同作戰任務即可。相反,近年來甚囂塵上的恐怖襲擊、極端民族主義、難民危機和海盜等威脅,才是歐洲國家當下最為棘手且必須獨力面對的。尤其是在歐洲東部、地中海沿岸、中東和北非地區,不安定因素越來越多,包括德國在內的一些歐洲傳統軍事強國紛紛重新評估,未來一段時期內的海上安全威脅。因此,F125型護衛艦在設計思想上,並未盲目地追求技術領先,而是把未來一段時期內德國海軍將要面臨的主要安全威脅放在首位,強調與F124型防空護衛艦配合,參與北約「由海向陸」戰略指導下的瀕海作戰,以保持德國獨立和聯合應對中等/低烈度地區衝突的能力。

正因如此,F125型護衛艦在一定程度上犧牲了傳統作戰能力,轉而強調遠洋部署和海外持續任務能力,特別是對陸攻擊能力和非對稱作戰能力。由此不難發現,F125型護衛艦雖然噸位較大,也採用了內傾式上層建築、內置集成孔徑天線的全封閉桅杆等隱身設計,但並未堆砌大量武器、電子設備,以追求全面的性能領先,而是務實地將主要戰術能力用於應對中近程、低空掠海和小型慢速海空目標,同時最大程度地發揚執行遠程對陸火力支援、兩棲登陸滲透、反恐行動指揮、近岸封鎖、海外撤僑救援等非對稱作戰任務的優勢,其大冗餘度的設計也為後續的升級改裝留下了空間。

憑藉獨到的設計,當F125型護衛艦搭配F124型護衛艦參與到歐洲所謂的「聯合水面艦隊」,在遠離本土的海外環境下執行長期的、中低強度的合成與聯合行動時,其迅速而持久的行動能力和精幹而可靠的作戰效能將得到極大程度地發揮,而這正是與德國海軍未來戰略需求高度契合的。

新威脅下的新趨勢

透視德國F125型護衛艦、法國/義大利FREMM型護衛艦、瑞典維斯比級護衛艦,乃至尚在計劃中的英國皇家海軍26型護衛艦在內的一批歐洲新銳護衛艦,我們發現,歐洲國家海軍在新一代水面艦艇的設計考量上,體現出一系列適應自身海上防務需求的鮮明特點。

從上世紀末開始,歐洲國家受經濟低迷和預算緊縮的影響,防務政策均有所調整,各國在重新評估新時期海上威脅的同時,開始傾向於打造規模小而質量高的現代化艦隊。特別是長期以來一直尋求發展獨立軍事力量、走防務一體化道路的歐盟各國,在設計建造新型水面艦艇時,考慮的不僅僅是自身國家安全利益需要,同時還要結合聯盟防務的需求。因此,在以德國F124、西班牙F100、挪威南森級為代表的防空型護衛艦大潮逐漸消退之後,設計特點鮮明、自主戰鬥力強,單艦造價雖高而編隊綜合成本低,可以質量和功能彌補數量不足的先進水面艦艇,越來越受到歐洲各國海軍的青睞。

最近一段時期,除歐洲東部的烏克蘭危機、美俄角力等因素帶來的傳統安全威脅外,非傳統安全問題日益突出,歐洲議會也多次形成旨在加強海上和空中防務,以提高海上安全和應對混合戰爭威脅的防禦能力的決議。這樣一來,與注重火力密度、遠程打擊和隱身的俄海軍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級護衛艦思路不同,適合快速部署、強調非對稱和特種作戰能力、能執行衝突管控和海外干預行動,像F125型護衛艦這樣的新一代多用途水面艦艇成為歐洲各國海軍的新選擇,甚至還出現了丹麥海軍阿布薩隆級戰鬥支援艦這樣,同時具備兩棲作戰能力、編隊指揮、海上醫療、海上作戰等多用途遠洋水面艦艇。從目前的發展趨勢看,以應對非傳統威脅為主的小口徑機關炮/大口徑機槍、非致命性武器、反水雷反蛙人等裝備,在歐洲新一代水面主戰艦艇上將得到進一步重視。作為由海向陸打擊的首選武器,類似「戰術戰斧」「風暴陰影」這樣性能成熟、通用性強、可垂直發射的艦載對陸攻擊遠程巡航導彈,也將成為歐洲海軍新一代水面作戰艦艇發展的重點。以英國皇家海軍26型護衛艦為例,其滿載排水量達8000噸,最多可裝備24枚「戰術戰斧」巡航導彈,並用127毫米艦炮換下了傳統的114毫米艦炮,以增強對陸打擊能力,而在應對非傳統威脅方面,該型護衛艦則安裝有兩座30毫米艦炮,綜合來看,26型護衛艦的配置可謂將上述趨勢體現得淋漓盡致。

如果僅從噸位上看,F125型護衛艦在當今世界護衛艦家族中可謂登峰造極。而另一方面,F125型護衛艦看似有些奇葩卻緊貼戰術需求的設計思路,也再次提示我們,一型水面作戰艦艇的設計成功與否,不僅要看其先進技術和新概念的運用程度,還要充分考慮防務預算的投入和產出效能,更要結合安全形勢的演化、海軍發展戰略綜合考量。從這一意義上看,F125型護衛艦的總體發展思路獨闢蹊徑,亦給當代各國海軍帶來了不少寶貴的啟示。

本文經《世界軍事》授權轉載 編輯:張淋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軍事 的精彩文章:

震驚!正值國恥紀念日之際 又一日本間諜在華被捕
美國護衛艦,尷尬在理想與現實間
央視直播解放軍西藏實彈演習 外媒驚呼警告印度

TAG:環球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