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耿仁國:詩意臨清

耿仁國:詩意臨清

詩意臨清

/

耿仁國

為了我的運河之旅,2017年9月1日,一個秋意漸濃的日子,我再次騎行去山東臨清。

臨清,位於聊城市北部,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明清時期,憑藉大運河漕運興盛而迅速崛起,素有「富庶甲齊郡」、「繁華壓兩京」、「南有蘇杭,北有臨張」的美譽。

一踏進臨清,我就想起了詩。因為我感覺,只有詩這種文體,才配臨清的秀美和魅力。可是我愚笨,不懂詩,只好用笨拙的文字來抒寫我對臨清的印象和感覺。

進入臨清市區,先去運河岸邊的紀念館拜謁張自忠將軍和季羨林先生。不巧的是,紀念館內電纜壞了,室內供電受了影響,紀念館停止對外開放。在我的反覆請求下,紀念館的管理人員,終於答應我可以進館,但只能在大廳看看,我答應了。

進入張自忠將軍紀念館,我在張自忠將軍的頭像前虔誠的三鞠躬,心中默默祭拜這位臨清運河水孕育的中華民族的錚錚鐵骨,民族硬漢,臨清人民的驕傲和痛楚!然後,又到季羨林先生紀念館,默默祭拜臨清人民引以為豪的當代文壇泰斗,他用如椽巨筆,似水柔情,給我們留下無比珍貴的精神財富。

不遠處,運河岸邊,楊柳青青,臨清市京劇票友們在聚會,樂隊樂聲悠揚,演員聲情並茂,有板有眼。運河裡,水流潺潺,波光粼粼,水鳥戲水,詩意盎然。

告別張自忠將軍和季羨林大師,西行出市區,沿衛運河大堤,一路北行約三公里,到達舍利寶塔,它掩映在綠樹碧水之間,雄渾高峻,巍峨壯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此塔建於明萬曆三十九年(1611年),塔高61米,有九層,每層辟八門,四明四暗。各層塔心室內皆有刻石,畫像鑲嵌壁上。沿著轉角形石質梯道,可迂迴逐層攀登至頂層。進入塔內,拾級而上,猶如在欣賞一曲恢宏的交響樂,戲劇性變化的空間帶給人美的享受。攀登到第八層,看到一根大紅色圓木柱通往九層,可謂一柱擎天。不由由衷地讚歎起古代工匠們深邃的精思妙想和精湛的建築技藝。

登到塔頂,極目遠眺,衛運河沿岸風光盡收眼底,東邊是逶迤蜿蜒的大堤,西邊是宛如藍色綢帶的衛運河,河邊綠草青青,極像一幅優美雋秀的水彩畫。

從舍利寶塔下來,返回臨清市區,繼續我的運河之旅。

經過詢問,在市司法局旁邊,找到了隱藏在衚衕里的運河鈔關遺址博物館。

臨清運河鈔關為一組建築群,自運河而西依次為河口正關、閱貨廳、「國計民生」坊、關堞、儀門、正堂等。南北三進院落,置設穿廳、船料房、鼓鑄坊等,佔地四萬平方米,廳堂坊舍室四百餘間。佔地東西長130米 ,南北寬96米 。現存兩進院落,前院為公署辦公區,後院為倉儲區,南部住宅區現大部分成為民居。主要古建築為儀門、南、北穿廳、科房、船料房等80餘間,面積六千餘平方米。此外尚有原鈔關官員住宅若干,保存較好。建築大都為硬山建築,青色灰瓦屋面。

進入鈔關院內,可以看到新修繕的仿古建築,也可看到原址地基上的斷壁殘垣。秋日的陽光懶洋洋地照射著,完全沒有了往日那人流不息,繁榮、緊張、快節奏的景象。只有幾株生長旺盛、枝葉繁茂的古槐,還在靜靜佇立在原地,好像述說著臨清運河鈔關的往事。我進入博物館室內,仔細瀏覽一幀幀畫面介紹,懷想悠悠往事,遙想幾個世紀以來的此地的繁華富庶……

明朱棣遷都北京之後,疏通了會通河,拉直了京杭大運河,比隋代縮短了900多公里。於是,南來北往的漕船、商船紛紛改道大運河,京杭大運河重新成為南北交通大動脈。一舉讓臨清成為運河上的咽喉之地。臨清這座默默無聞千年的小縣城緊緊地抓住了這一天賜良機,順勢開啟一段長達近600年的繁盛,到明朝中期,這裡成為全國北方最大的商業都會。

明宣德四年(1429年),戶部(相當於如今的財政部)開始在臨清設榷稅分司,即臨清鈔關,旨在對過往運河的船隻徵稅。宣德十年(1435年),臨清鈔關升為戶部榷稅分司,由戶部直控督理關稅,下設五處分關,直控督理關稅。萬曆年間徵收稅銀八萬三千餘兩,多於京師崇文門稅關,居全國八大鈔關之首,佔全國稅收的四分之一。到清末民初,隨著津浦鐵路和京漢鐵路建成通車,大運河主導運輸的地位和優勢完全喪失,1930年,臨清鈔關最終關閉。

臨清鈔關歷經500年風風雨雨,是大運河上開設最早、關閉最晚、徵稅數額最大、國內現存的唯一運河鈔關,見證了運河古城臨清的興衰。2001年,臨清鈔關被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它對研究當時的歷史、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及城市發展均具重要價值,是研究漕運歷史、封建社會經濟關係、社會形態的重要實物資料。著名小說《金瓶梅》一書中多次描寫這個地方,也從側面可以看出當年的繁華昌盛。

走在運河鈔關故地,重溫臨清輝煌燦爛的一段歷史,心中為這座城市曾經的繁榮自豪,也為後來的落敗而惋惜。細細一想,由漕運改為鐵路運輸,這是歷史的進步,這是發展的必然,我們無法左右。歷史上,曾經擁有過,繁榮過,就夠了!

走出運河鈔關,繼續前行,沿市內運河(會通河)東行不遠,就到了鰲頭磯。《臨清縣誌》載,「在鰲背橋西南數十步中州東起處,砌以石,如鰲頭突出。築觀音閣於其上,舊閘、新閘各二,分左右如鰲足,而廣濟橋尾其後」,明知州馬綸題曰「鰲頭磯」,鰲頭磯之名由此而來。

這是一組明代古建築群,磯底部是以磚砌就的方台,台中間東西向有門洞,洞楣上書「獨佔」二字,周圍樓閣環合,布局嚴謹,玲瓏幽靜,院內竹影婆娑,照壁刻石相映成趣。北殿三間,稱「甘堂祠」(俗稱「李公祠」);西殿三間,曰「呂祖堂」;台上築閣,南樓「登瀛樓」(俗稱「望河樓」),東樓「觀音閣」,都是明代建築,飛檐挑角,木隔落地,玲瓏別緻。尤其是東樓上醒目的「鰲頭磯」匾額,三個大字是聊城籍國畫大師李苦禪先生81歲時題寫,使古老的建築增添了新的文化內涵。

前幾次到臨清,由於時間關係,沒有登臨鰲頭磯,頗為遺憾。這次,我專程而來,登臨鰲頭磯一觀臨清市景在計劃之列。由磯底部方台中間東西向門洞進入院內,沿南邊樓梯拾級而上,南望,市區內會通河河水清清;東望,是鱗次櫛比的民居,一種唯我獨尊、鰲頭獨佔的感覺油然而生。

臨清之行,拜謁了張自忠將軍和季羨林先生;遊覽了舍利寶塔、運河鈔關和鰲頭磯,走完了運河之旅,割捨不斷的還有我童年記憶,童年對臨清的嚮往和憧憬,尋訪五樣松和獅貓,也在這次的臨清之行計劃……

記得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在一份旅遊刊物上看到,代表臨清旅遊的標誌竟然就是五樣松,如同迎客松代表黃山一樣,當時,就對五樣松充滿了嚮往和憧憬。

經過多次詢問,從臨清火車站北行東拐,過火車道,到達南水北調橋,沿柏油路南行約500米,即看到了五樣松。

五樣松在臨清市城東陳家墳村東北,「錦衣陳氏塋」內。傳為明永樂年間所植。樹高16米,樹榦圍長近2米,樹冠形如巨傘,枝幹虯突,冠蓋如傘,味香過檀。1935年《臨清方誌》載:「陳家墳村東陳氏塋內,有松一株,黛色參天,蔚然深秀」,「老乾輪囷,實為巨觀」。以「東郊孤松」之名,列入「臨清十景」。其葉有米粒、竹蔑、針、刺、喇叭五種形狀,故稱「五樣松」。有人說此松為五種松柏苗扭結,日久成為一體,故生五樣葉。也有人說樹本身就是異葉之品種,屬松柏科。此松在1943年、1969年曾兩次內燃,歷時80多天,樹榦腹空,枯枝增多。1987年,市城管會籌款萬餘元,壘砌台階石欄,加以修整養護,古樹又換新顏。

五樣松還是那幅模樣,歷經五百餘年寒來暑往,風吹日晒,依然頑強地生長在這片土地上,只剩下東南方下半部枝葉還算繁茂,其他大部分已經枯死了,枯枝直刺蒼穹,一群烏鴉在枝條上跳躍著,哇哇地叫著,給它作伴,使它不至於寂寞,一株牽牛花攀爬在樹榦上,周邊空地綠草如茵。幾百年來,它就這麼靜靜地佇立在這裡,像是在等待什麼。

秋日的陽光煦暖地照射著,五樣松身上披滿金色陽光。

我的童年時代是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那個時候,小孩子沒有什麼可玩,就迷戀集香煙紙,臨清捲煙廠當時是當地有名的大捲煙廠,煙標品種多的數不清,印象最深的除五樣松外,還有獅貓。

關於獅貓,此行沒有見到,頗為遺憾。經詢問,聽說市區一家回族居民家中仍在養著正宗的純正的獅貓,我趕到時,家門緊鎖,沒有見到主人,也沒有見到獅貓。 回來又查尋資料得知,臨清獅貓至今已有五、六百年的飼養歷史。追溯臨清獅貓的起源,它是波斯貓與魯西狸貓的繁育而來的後代。其培育形成與伊斯蘭的傳入和運河的開通有密切的關係。早在明朝嘉靖至萬曆年間,臨清運河漕運發達,逐漸形成了魯西最大的手工業、商業城市,大批歐洲商人和傳教士紛至沓來。他們帶來的波斯貓有了與魯西貓交配的機會,於是就出現了中國臨清獅貓。 臨清獅貓是由「藍眼波斯貓」與黃眼本地貓雜交選育成的。1934年《臨清縣誌》將臨清獅貓列為「特產品」類,「獅貓比尋常貓較大, 長毛拖地, 色白如雪, 以鴛鴦眼為貴, 最佳者每對價值百元, 北街回民多養此貓居奇」。著名畫家曹克家先生在 1959 年編寫的《怎樣畫貓》一書中寫有: 「從品種來說, 以臨清的長毛獅子貓為最名貴。這種兩個眼睛不同顏色的獸類, 除了臨清貓以外還沒有見過。」由此可以說, 「獅貓」不僅是臨清特產, 也是臨清獨有。

在諸多品種中,以一隻藍眼、一隻黃眼,白毛拖地的雪獅子最為珍貴。人們稱其為「鴛鴦眼獅貓」。它那隻藍眼猶如一澄湖水,一塊寶石,晶瑩剔透。那隻黃眼的似熔金落日,金光閃閃,清澈透明。具有較高的觀賞性和經濟價值,同時又具有貓類捕鼠除害的特性,為本地市民所喜愛,也是饋贈親朋的珍品。季羨林先生生前喜愛養貓,應該養的都是純正的臨清獅貓吧,我想。

這次雖然沒有見到純種的獅貓,但是又給我留下一個下次再訪臨清的理由。

……,……

臨清是一首詩,用盡華麗辭藻也寫不出它的神韻,

臨清是一幅畫,用盡五彩顏料也描繪不出它的壯美和秀麗,

臨清是一杯酒,甘冽、清香、綿軟、柔和,令人回味悠長,

臨清啊,臨清,

臨清是運河上一顆璀璨的寶石,值得我們珍惜,

臨清是運河上的一篇神話,慢慢讀起來,才明白,臨清那悠久的歷史,臨清曾經經歷的神奇!

【谷豐源採風】耿仁國:谷豐源生態園抒懷

遊記 | 耿仁國:河北大名府遊記

散文 | 耿仁國:我與洱源西湖有個約會

【國慶專輯】耿仁國:農家小院聽閱兵

【作者簡介】耿仁國,山東省陽谷縣人,政府科局職員,文學愛好者,曾在《中國電視報》、《農民日報》、《齊魯晚報》等多家報刊雜誌發表散文、詩歌、小說數百篇(首),在全國詩文大賽中獲過獎,與同鄉文友結集出版詩文集《井香十里》。

抬頭就能仰望晴空

顧 問(姓氏筆畫為序):王傳明 劉東方

吳文立 張 軍 范清安 臧利敏

特約評論:盧 軍 劉廣濤 阿 勇 張厚剛

特約主播:虹 逸

主 編:踏清秋

執行主編:姜敬東 馬美娟

責任編輯:若 雪心 禪

《山石榴》編輯部

聊城市文聯、市作協重點扶持公號

平台宗旨:薦精品 推新人 傳播正能量

投稿郵箱:SSL201601@163.com

銜文字結巢,只因與您相遇,感恩有您!

投稿須知:

1、小說、詩歌、散文、劇本、雜文、書畫等作品均可。小說、散文、評論類每篇千字左右為宜,最長不超3000字;詩歌每次投3至5首,最長不超60行;書畫類每次投5至10幅,附文字說明或創作心得

2、請作者在文後附上個人簡介(百字內)、微信號、聯繫電話和個人清晰照片(2-4張)以附件形式投稿。註明標題:作者姓名(微信昵稱)+體裁+題目,正文小4號左對齊,照片放附件。

3、平台按先後順序擇優用稿。原創首發作品,文責自負已被其他平台原創保護的文章切勿再投送本平台因業餘時間編輯平台,時間、精力有限,請作者自行校對!三周內未被採用或者未收到用稿通知,可自行處理。同一稿件兩月內勿重投,不按要求和多次重投的不予採納。歡迎全國各地文友投稿支持!

本刊將設雙稿酬制

1、賞金60%左右支付作者稿酬,其餘用於平台維護等(低於10元不再發放)。

2、特設人氣獎,1000閱讀量、點贊300或留言100獎勵10元,不兼得。每周二發放兩周前稿酬(由於後台一周結算一次讚賞,所以平台自作者推文後兩周發放稿費。讚賞透明),作者須主動加微信:ly9189聯繫領取。

山石榴微信公眾平台:ssl201601

(蘋果手機請掃描二維碼讚賞,請留言給誰讚賞)

熱忱歡迎有識之士招商、贊助及合作洽談!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石榴 的精彩文章:

兜莉:教師節的小感想
關峰:郊外約會一場秋雨
王燕:果香繽紛谷天下——谷豐源釆風有感
劉言超詩歌三首
丁曉春:七夕賦

TAG:山石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