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考古新發現!惠州東坡祠工地挖出建築構件,疑為明代縣衙遺物

考古新發現!惠州東坡祠工地挖出建築構件,疑為明代縣衙遺物

古歸善縣衙建築構件再現?近日,東坡祠建設工地在施工過程中,挖出數段紅沙岩建築構件。惠州文史學者、惠州市嶺東文史研究所副所長何志成現場查看後認為,這些構件應該是古縣衙的紅沙岩構件,屬於晚明物品。記者從惠州博物館獲悉,構件已在原地保存,下一步將邀請建築學專家前往鑒定。

記者近日在東坡祠建設工地看見,該工程主要建築主體工程已完成,有工人正在進行基坑及邊坡支護施工。在原東坡糧倉的工地邊上,散落著多段紅沙岩建築構件,個別構件上面還有較為清晰的雕刻花紋。

「挖出很多古縣衙紅沙岩構件,諸君有興趣,快去憑弔一下。」惠州文史學者、惠州市嶺東文史研究所副所長何志成近日發朋友圈稱,蘇軾寓惠詩曰「數畝蓬蒿古縣陰,曉窗明快夜堂深」,蘇軾所說的古縣就是古歸善縣衙,位於東坡祠遺址。

那麼,此構件屬於什麼年代?何志成介紹,據有關史料,北宋蘇軾寓惠,已有古縣衙。南宋被虔寇焚燒,晚明重建。因此,此紅沙岩構件應是晚明物品。

「已經讓施工單位密切配合併保護好,下來將會會同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專家,一起對這些建築構件進行鑒定。」惠州博物館副館長鍾雪平介紹,目前初步設想是放在原地保管,待工程完工後用於陳列布展。

值得一提的是,工地上還挖出落款「陳紀元書」的殘碑及一小段疑似古城牆。在整個施工過程中,東坡祠下方是否還有沒挖出的重大文物?鍾雪平稱,目前暫未發現,都是一些殘缺的建築構建,有用的已收集,沒用的作掩埋處理。

延伸閱讀

明代之前歸善縣城並無城池可守

據了解,歸善縣城早期的歷史情況並不清晰,明嘉靖《惠州府志》則有記載,歸善舊縣署設在府城河南150里。陳後主禎明二年(588),歸善縣城遷至白鶴峰下。

值得一提的是,在明代之前,歸善縣城並無城池可守,這在農民起義紛起的元末年間極易受到攻擊,歸善縣治於是遷至有城牆保護的府城內。據記載,明洪武元年(1368),縣丞程監將縣署徙建於郡城(即惠州府城,今橋西)譙樓左側。明永樂、正統、正德年間,當政者對府治側縣署分別進行了重修和改造。明嘉靖十二年(1533),歸善知縣何世稘做了增修,到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知縣胡位重建。

值得關注的是,明萬曆三年(1575),歸善縣城城牆築成,與惠州府城以浮橋相通,導致惠州府城與歸善縣城的辦公場所共處一城,並且持續了200多年。直到明萬曆三年(1575),林民止出任歸善知縣後,考慮到「一城兩治」不適合歸善縣域經濟的發展,作出了將歸善縣治遷回水東(今橋東)的決定。

由於年代久遠,歸善縣署故址早已湮沒民間,無跡可尋。林民止於是採納堪輿家之言,重新選址,定在了白鶴峰之側。明萬曆六年(1578),歸善知縣林民止將縣治由府城回遷縣城。民城變成官城,以水東街溝通惠州府城、歸善縣城的「一街挑兩城」的雙城格局正式形成。

在繪製於明崇禎四年(1631)的長圖——《惠景全圖》里,清晰展現了明末白鶴峰蘇東坡故居的布局及其周邊建築,包括東坡祠、思無邪齋、林婆賣酒處、翟夫子舍以及歸善縣衙等。遺憾的是,這些建築隨著戰亂和發展,逐漸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

來源:東江時報

編輯 易福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方都市報 的精彩文章:

個別平台社交功能增強 隱私保護未跟上
「人臉識別尚未達到手機商用水平」
10名北方畫家作品羊城展出
騙婚女方當事人違背誠實信用原則
燃油車退市大幕拉開 誰家戲路最寬?

TAG:南方都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