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佬們的艱難時刻:馬雲失敗4次抱頭痛哭;劉強東34歲一夜白頭!

大佬們的艱難時刻:馬雲失敗4次抱頭痛哭;劉強東34歲一夜白頭!

往往是那些不信邪,不服氣,越挫越勇,屢敗屢戰的人,迸發出的生命韌性才是最強的。

「人生總有起落,精神終可傳承」,褚橙的這句廣告語打動過很多人,尤其代入創始人褚時健的人生經歷後,變得更加感人而寫實。鋃鐺入獄,無期徒刑,女兒自殺,74歲東山再起,這是人們看在眼裡的褚時健的「大起大落」,他歷經千帆後的從頭再來,讓無數人敬佩不已。

然而,現在很多成功的企業家,往往沒有具備向褚老一樣的「悲情色彩」,所以人們往往很容易忘記,其實他們也曾遭遇過波詭雲譎,最終才觸底反彈。

連續創業4次失敗,馬雲離京失聲痛哭

馬雲在第一次高考落榜後曾2次求職被拒,均因為外貌被拒絕。他第一次創業,是和朋友一起創辦的海博翻譯社,作為杭州第一家翻譯社,海博翻譯社卻一開始就面臨窘境。第一個月收入700元,可房租就得2400元。1994年時,海博翻譯社僅有5名員工。

為了將翻譯社撐下去,馬雲去義烏批發鮮花,手電筒,內衣,襪子等小商品來賣,甚至上門推銷,發傳單,拉橫幅做宣傳。馬雲的第四次創業,是帶領阿里巴巴團隊在北京乾的一段政府項目,在北京呆了14個月後,他決定南下杭州再次創業,這也意味著他第四次創業的失敗。離開北京前夕,馬雲與阿里團隊大碗喝酒,大口吃肉,一起抱頭痛哭。

4次創業失敗,被當作騙子,最窮的時候公司賬上只有200塊,在最困難的時候馬雲的內心有多煎熬,只有他自己知道。「男人的胸懷是委屈撐大的」,馬雲自己這麼說。在看到阿里巴巴和馬雲的成就時,可知那些成就都建立在苦難之上。

史玉柱:從負債2.5億到身價500億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史玉柱曾是企業失敗者的典型人物。他以3000塊起家,憑藉腦白金迅速崛起,5年後列居《福布斯》大陸富豪第8位,斥資2.5億元在珠海修建72層的巨人大廈,一時間風頭無兩。

之後多元化導致一系列的投資失敗,加上不斷加高的巨人大廈瘋狂抽血,史玉柱的巨人開始面臨資金鏈斷裂,甚至瀕臨破產,欠債高達2.5個億!

面對人生低谷和來自四面八方的冷嘲熱諷,史玉柱想過自殺,他爬上珠穆朗瑪峰,差點葬身雪山。之後的3年,他低調的彷彿消失了一樣,3年之後,史玉柱依靠腦白金和《征途》東山再起,不僅還清了所有債務,並且再一次崛起成為身價500億的商業大佬。

「巨人」還是那個「巨人」,只是他摔了一跤,多了一點傷痕,卻比以前更加堅不可摧。

劉強東:34歲一夜愁白了頭

劉強東家境貧寒,他剛進大學時只帶了親戚朋友湊的500塊錢,大三時,他已靠給別人寫編程擁有了一部2.6萬的「大哥大」。靠編程積累的第一桶金,劉強東開了一家小飯館,但由於缺乏管理和監督,錢幾乎被員工貪光了,最後虧損20多萬。

2008年,第一輪融資用光後的京東面臨著倒閉的危險,正值金融危機,沒有人願意掏錢給一個不知何時能盈利的企業。

一個月之間,劉強東便愁白了頭,直到現在也沒有重新變黑。

任正非43歲創業,曾被騙200萬

1983年任正非複員轉業到深圳南海石油後勤服務基地,轉入地方後,因為並不適應商品經濟,任正非在一個電子公司當經理被人騙了200萬元。給公司造成巨虧的任正非又不善處理人際關係,結果被公司除名。因為背了200萬的債,妻子跟他離了婚,任正非與父母、侄子就住在一間十幾平方米的小房子里。

工作不順利,又要養活一大家子人,任正非被迫創業。1987年,43歲的任正非與大家集資21,000元人民幣創立華為公司,意在「中華有為」。

現如今的華為,已經是全球矚目的明星企業。

王健林,銀行行長見了他都繞著走

誰能想到,如今一個億都是小目標的王健林,也曾吃過銀行的閉門羹呢。在接受魯豫採訪時,王健林描述了當時的窘境。

90年代初,為了拿到一筆2000萬的貸款,有土地做抵押,所有的手續都健全,但找了幾十家銀行,沒有一家願意貸給他。他堵了銀行行長兩個多月,一共跑了55次,最終也沒拿到。最辛苦的兩次,是在行長家門口等。第一次整整等了一個晚上,到半夜一點多都沒見到他回家。

即便這樣,當時的王健林也沒拿到這筆貸款。而現在,王健林已經擁有改變銀行的實力。

生命的浪花淘盡英雄,剩下的這些大佬們都是從低谷中崛起的成功者,他們或一夜之間負債數億,或一無所有,但都選擇了從頭再來,最終扭轉局面。在這其中,他們遭遇了波詭雲譎,大起大落,背後迸發出的生命韌性與張力,每每想來總能讓人血脈賁張。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財經科技隨行 的精彩文章:

與騰訊音樂「合縱連橫」後 阿里音樂CEO首發公開信稱「廣積糧 不築牆」
火箭暫無計劃退役麥蒂球衣 尷尬!或成歷史第7人

TAG:財經科技隨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