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關於建築,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關於建築,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探索百年鄉建之路,我們風雨兼程

據記載,建築被最早賦予實用功能之外意義的,應該是春秋時期的儒家。其時,百家爭鳴,建築的意義也成了先賢們爭議的對象,其中持明顯對立立場的是以管仲為代表的法家和以孔丘為代表的儒家。

法家認為建築的意義應只在於適用,「不求其美」、「不求其大」,足以「避燥濕寒暑而已」。墨家與法家相近,認為建築只是為方便人生,而「不以為觀樂」。而與此相對,儒家特別注重藝術的教育作用,認識到建築也是教化的有力手段,所以,體現君王權威的宮殿就應該具有宏大、威嚴的所謂「大壯」風格。雖然儒學建築觀帶有很強的社會功利性,既不全面也不完善,卻第一次表明了人對建築藝術的自覺。

因此,在宮殿群里「殿基高巨之風」和高台建築日盛。這種「高巨之風」即使到了詩文大盛的唐朝,在唐詩中也可窺一斑。如蘇軾的《花影》:「重重迭迭上瑤台,幾度呼童掃不開。」駱賓王的《帝京篇》:「乃復道斜通鵲觀,交衢直指鳳凰台。」許渾《行次潼關題驛後軒》:「飛閣極層台,終南此路回。」 王勃《臨高台》:「紫閣丹樓紛照耀,壁房錦殿相玲瓏。」

高台建築作為我國古典建築的一大風格,已經在唐詩這種主流文化中得以充分的體現了。至秦漢時期,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建築開始採用木柱、木樑構成房屋的框架,屋頂和屋檐的重量通過梁架傳遞到立柱上,牆壁只起維護隔斷的作用,使房屋的其它構造從使用價值中解放出來,起到了更多裝飾的作用,讓民族智慧在我們的生活環境中得到更多施展、發揮空間。

「斗拱」和弓櫞形成的「飛檐」上,任由蛟走鳳飛,每一片「秦磚漢瓦」,都可以著彩點墨,更兼那「庭院深深深幾許」的庭院式構造,把中國人文精神中的「含蓄內斂、古樸典雅」的氣質呈現出來。

有誰能說其中的一磚一木不關情呢?

但是,讓筆者憂心的是現代中國城市建築,壽命極短,我們經常會看到「樓歪歪、紙片樓」等等這樣的新聞出現,住建部領導在參加2010年國際綠色建築與建築節能大會上說,我國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築量最大的國家,每年20億平方米新建面積,相當於消耗了全世界40%的水泥和鋼材,而只能持續25-30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築節能與科技司司長陳宜明表示,「我國建築垃圾的數量已佔到城市垃圾總量的30%~40%。據對磚混結構、全現澆結構和框架結構等建築的施工材料損耗的粗略統計,在每萬平米建築的施工過程中,僅建築垃圾就會產生500~600噸;而每萬平方米拆除的舊建築,將產生7000~12000噸建築垃圾而中國每年拆毀的老建築占建築總量的40%。」

我們大可不必擔心從40年到70年不等的土地使用年限,通常不到40年,房屋就被拆了。

我們有GDP,卻沒有真正的財富;我們有GDP,卻沒有青山綠水;我們有GDP,還有不知道何處掩埋的無窮垃圾。

視線轉到農村,對於農村建築,孫君老師在《把農村建設得更像農村》一書中就講:鄉村與城市不同的是鄉村經歷百年、千年自然分娩,不像城市,那是沒有生命力的。尊重村莊的個性、信仰、民俗與生態,並融入現代功能是鄉村規劃的要旨。因為建築有了人居住,一個真實生活的人,建築才具有了生命力,所以保護原居民,保護勤勞勇敢的農民和他們的生活方式,會讓建築錦上添花,一旦鄉村失去了人,建築也失去了生命力。

綠十字也指出,現在有的一個縣級農村100多個鄉村規劃,幾乎都是一個設計院設計的,一個模式,一個面孔。房子清一色的歐式火柴盒,或者仿徽派,丟掉了本地傳統民居建築文化,甚至找不到中國元素的東西。幾乎所有的村都規划了新居住小區,有的叫新社區。把千家萬戶集中到一個地方居住,這是不符合農民實際需求的,不方便農村生產生活的。所以在鎮村,會有很多建房戶不願意在政府統一規劃的地方集中建房,是有道理的。城市要集中,農村要分散。

所以,我們認為,今天的鄉村建築,不僅要延續文化傳承的血脈,還要讓人們從它的建築結構、牌匾畫幅、裝飾雕刻,都能領略到一個時代的精神符號!

關於

學堂

清農學堂由清華大學美麗鄉村公益基金、綠十字機構創辦

旨在培養一批能夠參與、組織、指導鄉村規劃設計和施工的本土鄉建人才。為實 現「農民培訓農民,農民建設農村」、脫貧戰略、全域農旅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

本公眾微信平台圖文信息報道系「清農學堂獨家製作,版權未經授權,不得匿名轉載,歡迎您的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公眾號 的精彩文章:

秘密Girl s Talk開始啦,帶你認識最真實的八木和玉城
戶部造大清銅幣鄂字版由不得你不信,一枚百萬!
那些不甘於做背景的電影原聲(下)
9.18 勿忘國恥 愛我中華
世上最遙遠的距離:你在上班,我在休假

TAG: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