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碧水雙魂》老老葛講聊齋

《碧水雙魂》老老葛講聊齋

圖詠 無端幻出空虛境,補得情天離恨多。畢竟龍宮何處是,居然選舞又征歌。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江浙一帶到了這一天,人們有在江河上賽龍舟的風俗:人們將粗大的樹段一剖為二,然後把裡面挖空,做成龍的形狀,再在周身繪上龍的鱗甲,塗上金色後閃閃發光。還要在龍舟的上面再架起雕著花的屋脊,並且用紅色的欄杆支撐住。龍舟的尾部向上翹起,有一丈來高。還要從雕花的龍脊上掛下布條做的繩索,系在木板二端,讓兒童在那垂下的木板上做各種滑稽的動作,在龍舟上翻跟頭上下翻舞。那龍舟下自然便是滾滾江河之水,兒童在遊戲中險象環生,一不小心極易墮入水中,這種表演往往讓看的人膽顫心驚。

因此,有專門訓練兒童來做這種表演的人,這些人以重金利誘孩子的父母,讓家長送孩子去學表演,告訴他們孩子學成之後能賺大錢,並且對他們說,去了以後先加以調教和訓練,孩子一旦成名了,就成了發家致富的搖錢樹,但是萬一不慎失足墮江而死,自家負責,不得反悔,。在蘇州地區,則往往會在那龍舟上載上年青貌美的女子,這與其他地方稍有些不同。

江蘇鎮江有個蔣姓人家的孩子,名叫阿端,那一年才七歲,迫於生計,他母親就將他送去學戲龍舟了。這蔣阿端身形輕捷靈巧,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他在龍舟上的表演已經是出類拔萃了,他的聲價也就不斷提高。一般的兒童到了十一二歲就不能表演了,而蔣阿端一直到了十六歲還能在龍舟上翻騰跳躍,人們還是要請他去斗龍舟。

可是,就在那一年,蔣阿端在鎮江金山表演斗龍舟時,不慎失足墮入江中而死。阿端的母親只此一個兒子,不免得每天哀哭,傷心不已。

再說那墮入江中的蔣阿端,他並沒有覺得自己經死了,只是覺得有二個人帶著他來到了一個不同於水上的地方。他往四面看去,水流和水波四周壁立,就像是水牆一樣。不一會他來到了一座宮殿里,只見那大殿上端坐著一位頭帶盔甲的人。二個帶他來此的人對他說:「那人是龍宮的王爺。」讓他跪拜。那個王爺和顏悅色地對他說:「以你的技巧,你就去柳條部吧!」

於是有人將他帶到一個地方,那是一個很大的四合院。蔣阿端走上東面的走廊,有許多少年出來與他見面行禮,這些少年大概也都在十三四歲年紀。

這時候,有個老太婆走了過來,大家都稱她為「解姥姥」。那個解姥姥坐下後,就讓大家表演戲龍舟的技能,然後又教他們「錢塘飛霆舞」以及「洞庭和風樂」。只聽得鼓聲鑼鳴雜雜喧噪,使得那宮殿里的許多院落都能聽到這個響聲。

解姥姥恐怕蔣阿端不能馬上就嫻熟地跳那舞,就不厭其煩地親自去指導他,誰知道阿端只練了一遍,便早已嫻熟明白了。解姥姥喜自不禁地說:「有了這個孩子,我們就不遜於晚霞了!」

第二天,龍宮的王爺把各表演的部門召集在一起,進行彙報演出。

第一個上場的是「夜叉部」,出來的人都是像鬼一樣的面孔,身著魚皮一樣的衣服,敲著的大鑼直徑有四尺多長,而一面大鼓更是需要四個人才能合抱。一時間雷聲大作,其他聲音不可復聞。只見那鬼舞跳起來後,巨濤湧出,橫流天際似的,而後又像一點點的星光,墮地無影。

第二個進場的是「乳鶯部」,只見進來的都是些二八佳人,她們和著細細的笙樂聲跳起了舞。一下子讓人感到清風習習而起,水的波濤聲也寂靜了下來,四周的水凝結成了水晶世界,上下透明似的。舞畢,她們都退立於靠西面的台下。

再下來是「燕子部」,都是些未成年的女孩子。內中有一個女郎,年齡大約在十四五歲以下,她甩起了長袖飄動著長長的頭髮,像天女散花一樣,翩翩起舞,周身飄現出了許多五彩花朵,那些花朵隨著舞動而起的風綿綿而落,不一會兒便飄滿庭院。舞畢,那女郎隨著燕子部的人一起,也去立在了西面的台下。

蔣阿端在隊伍里往一旁斜看過去,心裡不由得喜歡起這個女孩子來,就問了同部門的人那個女孩子是誰,有人告訴他,她就是解姥姥說的那個晚霞。

一會兒,輪到了「柳條部」上場,王爺有意要試一下阿端的水平。蔣阿端向前起舞,喜怒哀樂的表情隨著聲音的變化而變化,抬頭低首都很有節奏。王爺看了非常滿意,表揚了他的悟性,並且嘉獎給他一件五彩花紋的連褲上裝,那件衣服上綉著魚須狀的金絲框,框上還鑲嵌有一顆大大的「夜明珠」。

蔣阿端拜謝了王爺後,也回到了西邊的台下,走進了自己的隊伍。他在人群里遠遠地看著晚霞,此時晚霞也正好在遙遙地注視著他。一會兒,阿端走出了隊伍,向著晚霞那邊靠近過去,而此時晚霞姑娘也漸漸地離開了隊伍向他走來。兩人之間相距僅僅只有幾步之遙。可是因為紀律森嚴,兩人都不敢把隊伍搞亂,所以只能互相看著,一時間兩人心馳神往,這種一見鍾情的滋味真是美妙之極。

接下來出場的是「蛺蝶部」,只見一對對童男童女雙雙起舞,他們的身高、黃白色的服裝都是一樣的。

各部都表演完畢後,便魚貫退出。蔣阿端所在的「柳條部」跟在了晚霞姑娘所在的「燕子部」後面走出,阿端急步上前竄到了隊伍最前面,而晚霞姑娘也經已慢慢地落在隊伍最後,變成了燕子部的隊尾。兩人一前一後地走著。晚霞回過頭去看到了蔣阿端,故意將一支珊瑚釵掉在了地上,蔣阿端急忙拾起來放進了袖子里。

彙報演出結束,蔣阿端回去以後,茶飯不思,難以入眠。解姥姥以為他病了,便來看望,給他帶來了許多美味食物,一天三四次地來看他,撫摩著他的手殷切慰問,但是阿端的病也不見有什麼好轉。解姥姥很是擔憂,但卻又束手無策。她著急地說:「吳江王的大壽日子已近,我們奉命要去慰問演出。你這樣下去可如何是好啊!」

這天傍晚,阿端住處來一位童子,他坐在阿端的床邊說:「我是蛺蝶部的。你的病是不是因為晚霞姑娘啊?」蔣阿端驚訝地問道:「你怎麼會知道的?」那個童子笑著答道:「我們那邊阿霞也和你一樣了呢!」聽到此,阿端凄然坐起,問那個童子有什麼解決的辦法。那個童子就問他:「你還能走路嗎?」阿端說:「勉強能走幾步吧!」

童子扶他走出了門,然後開了南面的一間房門,往西面一拐,又打開了另一扇對開門。只見裡面有一個很大的蓮花池,大約有數十畝大小。那些蓮花都生在平地上,荷葉長得像席子那麼大,蓮花有像蓋子那麼大,落下的花瓣堆在花梗周圍高達一尺。童子對蔣阿端說:「你先在這裡坐一會兒罷!」說完便走了。

過了不久,只見有一個美人撥開了蓮花葉子來到阿端面前,此人正是晚霞。兩人相見都十分驚喜,互相說起了相思之苦,各自也向對方訴說了平生經歷。

後來,他們就用一些石塊壓住四邊的荷葉,使那葉子豎了起來,這樣,荷葉就成了一道遮人眼目的屏障。他們還把荷葉均勻地鋪在了地上當作墊被。孤男寡女同處,難免有所事事,巫山雲雨之後,兩人山盟海誓。他們約定:每天黃昏時分在此相會,不見不散。

二人回去之後,病也就不治而愈了。從此之後,兩人每天一定會相會於蓮池中。

又過了幾天,阿端和晚霞都跟著王爺去為吳王祝壽。祝壽結束後,各部人馬都打道回府,而晚霞及「乳燕部」一個人卻被吳王留了下來,讓她們在吳王宮裡教習舞蹈。

幾個月過去了,蔣阿端也不見晚霞回來,音訊全無。為此蔣阿端每天悵然若失。

因為只有解姥姥能夠經常往來於吳王宮,所以蔣阿端對解姥姥謊稱自己是晚霞的表哥,請求解姥姥帶他去吳王宮那裡見表妹晚霞一面,解姥姥也就答應了。蔣阿端到了吳王宮都已經幾天了,因為王宮戒備森嚴,晚霞還是不能出來與阿端相見,阿端也就只得怏怏而返。就在這樣日思夜想中,又過了幾個月,阿端幾乎傷心欲絕了。

一天,解姥姥來了,她撫摸著阿端的手說:「聽吳王宮的人說,晚霞投江死了。」蔣阿端聽罷此言大驚失色,淚如雨下,不能自禁。他扔了帽子,撕破了衣服,把王爺贈送的夜明珠和晚霞所遺留下來的珊瑚釵藏在袖子里,打算跟隨晚霞一塊去死。

可是要死又談可容易!那四面的江水好像石壁一樣,阿端就是用頭頂身撞還是撞不開那水牆,他想返回去,又怕有人問起他帽子和衣服損毀的事情,事情真相萬一敗露,那將會受到王爺重罰的。

阿端已經無計可施,汗流浹背,連腳底都濕了。突然他看見那水壁下面有一棵大樹,阿端大喜過望,急忙爬了上去,像猴子一樣地攀上了樹稍,他閉起眼睛奮力一躍,還好沒有沾到水,當他再次睜開眼睛一看,發現自己竟然已浮在了水面上。真是不知不覺之間,他地下人間兩重天。蔣阿端遊了一會游上了岸,在江邊坐下想休息一會,突然就想起了家中老母親,於是他就乘著一條小船返回了家中。

到了故里,他遠遠看到自家的房子,恍若隔世。

他跌跌沖沖地走到家門口,忽然聽見窗戶裡面有女子聲音:「你兒子來了。」那個聲音似乎很像晚霞。

不一會兒,一個女子扶著他母親一起出來了。蔣阿端一看,果然是晚霞!這時候兩人喜勝於悲,而阿端的老母親則有些不相信這突然發生的事情,又是怕又是喜又是驚又是疑,種種表情都出來了。

原來,晚霞在吳王宮教舞的時候,有一天她突然覺得自己的肚子里有震動,知道這是腹中已經有阿端的孩子了,不禁驚恐起來。因為這是龍宮的法規禁厲嚴止的,一旦被人發現必定為所不容,一旦分娩下來,就要遭受鞭撻。一時又不能與阿端相見,無依無靠。晚霞思來想去實在沒有辦法了,只能想到了去死。於是她趁人就跳入了吳江!

晚霞跳入水中後身子沉不下去,反而不由自主地被江水託了起來,隨波遂流。此時正好有一艘客船經過此地,船上的人便將晚霞救了起來。

船上的人問晚霞:「姑娘,你叫什麼名字?家住何方?」晚霞害怕人們貪財,將她賣往煙花柳巷,於是就像那些剛剛死裡逃生的人一樣,神志不清地想了一會才說:「小女子夫婿姓蔣,家在鎮江。」客船上有好心人,他們湊了些錢,租了一隻小船,囑咐梢公將晚霞送到鎮江蔣阿端家中。

蔣阿端的娘剛看到晚霞,聽她所述,她懷疑這女孩腦子有問題,所說的都是胡言亂語,兒子早已經死了,怎麼可能有媳婦呢!但是晚霞堅持說這一切都是真的,並且一再把她與阿端相遇相識相愛的經歷詳詳細細地說給蔣母聽,蔣母也就不太懷疑了。

蔣母看到晚霞相貌美麗,舉止端莊,體態婀娜多姿,人品婉妙幽杳,也就喜歡起來。但是蔣母心裡還是認為,晚霞年紀太小,是不會長久為她兒子守寡的。

晚霞走進屋內,只見得這蔣家空徒四壁,一貧如洗,於是便脫下她身上所有珍貴的飾物,拿到街上賣了數萬元錢,並把這些錢全部給了蔣母。從這件事上,蔣母覺得晚霞已是下定決心要做蔣家的人了,便更喜歡起這晚霞姑娘了。

不過蔣母又想,自己的兒子都已墮江而死了,這個事實鄉里鄉親也都是知道的,萬一晚霞分娩,人們要說她在兒子死了這件事上說謊,所以蔣母就問起晚霞到時候如何回答人們的疑問呢?晚霞卻說:「媽媽只要知道得了一個真的孫子就行,沒有必要讓人們都知道什麼。」聽了晚霞一番的勸解,蔣母也就釋然了。

現在,阿端又回到家中,晚霞和蔣媽媽當然都高興萬分,喜極而泣。可是蔣母心裡總是不踏實:兒子明明掉入江中淹死的,屍體也打撈上來理葬了,怎麼又會有個活的兒子來了呢?心中不免懷疑起阿端是否真是已經死了。於是就在暗地裡請人挖起了兒子的棺材,只見棺材裡面確實存有骸骨。所以蔣母便問阿端:這都是怎麼會事啊?

蔣阿端知事情的原委後,也就猛然悟出了道理:自己實際上真是個鬼!於是阿端害怕起晚霞會厭惡他而離他而去,所以他讓母親替他保密,蔣母當然是同意的了。

後來,蔣母對眾鄉親說:當日兒子墮江後並未就死,而是被人救了起來,現在已平安回家了,那座墳里只是個無名屍。雖然如此說,蔣母心知肚明,唯恐晚霞並不能替他們蔣家真的生齣兒子來。

過了不久,晚霞還是為蔣家生下了一個男嬰,蔣母把嬰兒抱到亮處反覆細看,這孩子也並無什麼異常的地方。所以蔣家上下都開心起來。

又過了一段時間,阿端是鬼而非人的這件事情,還是讓晚霞察覺了。晚霞責問阿端:「你怎麼不早說呢?據我知道,凡是鬼穿了龍宮的衣服以後,七七四十九天後,魂魄就堅固地凝聚不散,跟活人沒什麼兩樣了。不過,假如可以獲得龍宮裡才有的龍角膠,便可以讓死人續上骨節,長出肌膚,早知道了,我就把那仙藥買回來多好啊。」於是,蔣阿端就那顆王爺獎給他的夜明珠拿去市場上變賣,恰好有一位巨賈識貨,願意出資百萬買,所以蔣家得了一筆意外之財,一夜之間便成為了巨富人家。

這天,正值蔣母大壽,小夫妻倆不免起舞斟酒,祝蔣母長壽安康,阿端和晚霞都是歌舞高手,四鄉八鄰的人都趕來觀看,大家都為小兩口的孝心和演技贊口不絕。不料蔣母做壽兒子媳婦載歌載舞慶賀的消息傳到了有錢有勢的淮王耳朵里,那淮王命人召見阿端夫婦。淮王一見晚霞貌若天仙,想強行奪來當他的小妾。阿端感到很害怕,便對淮王說:「啟稟大王,實不相瞞,我們夫妻二人都是鬼。」淮王不信,命人用鬼無影的方法驗證,一驗,兩人在太陽光下果然沒有身影,淮王也就相信了。

但是淮王並不死心,還是要將晚霞抓進宮裡,讓她在另外的一處宮殿里教習小姐丫環們舞技。晚霞萬般無奈,只得先以龜尿把自己的容顏毀掉,然後才出去見那淮王。

晚霞在淮王宮裡教了三個月,終因她的容貌已毀,舞技也已經不可能盡情發揮而被淮王趕出王府,蔣阿端一家人才得以團聚。

【老老葛說】

現在我國南方仍舊有端午節賽龍舟這樣的活動,其主要形式是龍舟競渡。與此不同,故事中「斗龍舟」活動的主要形式是比賽誰的龍舟上的藝術表演精彩、驚險。在龍舟上表演的都是兒童,不同地方習俗不同,表演者有男有女。看似熱鬧喜慶的一項活動,裡面包含著窮人的苦難:表演者多為窮苦人家的子女,為生計所逼,自幼訓練,從事了這樣一種高風險的職業,生死由命,責任自負。故事中的晚霞是蘇州的一窮人家的女兒,龍舟表演時落水而到了龍宮,蔣阿滿是南通地方窮人家的兒子,表演時落水淹死,魂魄到了龍宮。就在這宮禁嚴森的地方,一位鬼少男和一位美少女相愛了。他們衝破重重阻力,在荷花盛開的地方親密相會,並種下愛的種子。為了免遭水中龍王的迫害,晚霞和阿端先後逃出龍宮,返回人間。一家四口剛過上安穩的日子,夫妻倆美妙的歌舞又驚動了地上的王爺,激起王爺的貪慾。為了自保,阿端只好公開了自己的鬼身份,晚霞只能自毀容顏,一家人總算得以生存。

蒲松齡先生寫的《聊齋志異》之所以成為中國古典文學名著,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其作品中有許多富於浪漫主義色彩,藝術魅力極強。這篇故事中描寫蔣阿端與晚霞幽會的荷花塘「以石壓荷蓋今側,雅可幛蔽;又勻鋪蓮瓣而籍之」,何等優美,難怪有人評曰:「人間所謂蘭閨洞房,賤如糞壤。」描寫晚霞絕妙的舞技:「振袖傾鬟,作散花舞;翩翩翔起,衿袖襪履間,皆出五色花朵,隨風揚下,飄泊滿庭。」充分顯示了蒲松齡先生高明的摹情狀物的手段,令現今多少寫作者望塵莫及!

【原文】《晚霞》《聊齋志異》三會本 卷十一 第八篇

五月五日,吳越有斗龍舟之戲:刳木為龍,繪鱗甲,飾以金碧;上為雕甍朱檻,帆旌皆以錦繡。舟末為龍尾高丈余,以布索引木板下垂。有童坐板上,顛倒滾跌,作諸巧劇。下臨一江一 水,險危欲墮。故其購是童也,先以金啖其父母,預調馴之,墮水而死勿悔也。吳門則載美姬,較不同耳。

鎮江一有蔣氏童阿端,方七歲。便捷奇巧莫能過,聲價益起,十六歲猶用之。至金山下墮水死。蔣媼止此子,哀鳴而已。阿端不自知死,有兩人導去,見水中別有天地;回視則流波四繞,屹如壁立。俄入宮殿,見一人兜牟坐。兩人曰:「此龍窩君也。」便使拜伏,龍窩君顏色和霽,曰:「阿端伎巧可入柳條部。」遂引至一所,廣殿四合。趨上東廊,有諸少年出與為禮,率十三四歲。即有老嫗來,眾呼解姥。坐令獻技。已,乃教以「錢塘飛霆」之舞,「洞庭和風」之樂。但聞鼓鉦喤聒,諸院皆響;既而諸院皆息。姥恐阿端不能即嫻,獨絮絮調撥之;而阿端一過殊已了了。姥喜曰:「得此兒,不讓晚霞矣!」

明日龍窩君按部,諸部畢集。首按「夜叉部」,鬼面魚服,鳴大鉦,圍四尺許,鼓可四人合抱之,聲如巨霆,叫噪不復可聞。舞起則巨濤洶湧,橫流空際,時墮一點大如盆,著地消滅。龍窩君急止之,命進「乳鶯部」,皆二八姝麗,笙樂細作,一時清風習習,波聲俱靜,水漸凝如水晶世界,上下通明。按畢,俱退立西墀下。次按「燕子部」,皆垂髫人。內一女郎,年十四五已來,振袖傾鬟,作「散花舞」;翩翩翔起,衿袖襪履間,皆出五色花朵,隨風颺下,飄泊滿庭。舞畢,隨其部亦下西墀。阿端旁睨,雅愛好之,問之同部,即晚霞也。無何,喚「柳條部」。龍窩君特試阿端。端作前舞,喜怒隨腔,俯仰中節。龍窩君嘉其惠悟,賜五文褲褶,魚須金束髮,上嵌夜光珠。阿端拜賜下,亦趨西墀,各守其伍。端於眾中遙注晚霞,晚霞亦遙注之。少間,端逡巡出部而北,晚霞亦漸出部而南,相去數武,而法嚴不敢亂部,相視神馳而已。既按「蛺蝶部」,童男女皆雙舞,身長短、年大小、服色黃白,皆取諸同。諸部按畢,魚貫而出。「柳條」在「燕子部」後,端疾出部前,而晚霞已緩滯在後。回首見端,故遺珊瑚釵,端急內袖中。

既歸,凝思成疾,眠餐頓廢。解姥輒進甘旨,日三四省,撫摩殷切,病不少瘥。姥憂之,罔所為計,曰:「吳江王壽期已促,且為奈何!」薄暮,一童子來,坐榻上與語,自言隸蛺蝶部。從容問曰:「君病為晚霞否?」端驚問:「何知?」笑曰:「晚霞亦如君耳。」端凄然起坐,便求方計。童問:「尚能步否?」答云:「勉強尚能自力。」童挽出,南啟一戶;折而西,又辟雙扉。見蓮花數十畝,皆生平地上;葉大如席,花大如蓋,落瓣堆梗下盈尺。童引入其中,曰:「姑坐此。」遂去。少時,一美人撥蓮花而入,則晚霞也。相見驚喜,各道相思,略述生平。遂以石壓荷蓋令側,雅可幛蔽;又勻鋪蓮瓣而藉之,忻與狎寢。既,訂後約,日以夕陽為候,乃別。端歸,病亦尋愈。由此兩人日一會於蓮畝。

過數日,隨龍窩君往壽吳江王。稱壽已,諸部悉還,獨留晚霞及乳鶯部一人在宮中教舞,數月,更無音耗,端悵望若失。惟解姥日往來吳江府;端托晚霞為外妹,求攜去,冀一見之。留吳江門下數日,宮禁森嚴,晚霞苦不得出,怏怏而返。積月余,痴想欲絕。一日,解姥入,戚然相吊日:「惜乎!晚霞投江矣!」端大駭,涕下不能自止。因毀冠裂服,藏金珠而出,意欲相從俱死,但見江水若壁,以首力觸不得入。念欲復還,懼問冠服,罪將增重。意計窮蹙,汗流浹踵。忽睹壁下有大樹一章,乃猱攀而上,漸至端杪;猛力躍墮,幸不沾濡,而竟已浮水上。不意之中,恍睹人世,遂飄然泅去。移時,得岸,少坐江濱,頓思老母,遂趁舟而去。抵里,四顧居廬,忽如隔世。次且至家,忽聞窗中有女子曰:「汝子來矣。」音聲甚似晚霞。俄,與母俱出,果霞。斯時兩人喜勝於悲;而媼則悲疑驚喜,萬狀俱作矣。

初,晚霞在吳江,覺腹中震動,龍宮法禁嚴,恐旦夕身娩,橫遭撻楚;又不得一見阿端,但欲求死,遂潛投江水。身泛起,沉浮波中,有客舟拯之,問其居里。晚霞故吳名妓,溺水不得其屍。自念?院不可復投,遂日:「鎮江蔣氏,吾婿也。」客因代貰扁舟,送諸其家。蔣媼疑其錯誤,女自言不誤,因以其情詳告媼。媼以其風格韻妙,頗愛悅之;第慮年太少,必非肯終寡也者。而女孝謹,顧家中貧,便脫珍飾售數萬。媼察其志無他,良喜。然無子,恐一旦臨蓐,不見信於戚里,以謀女。女曰:「母但得真孫,何必求人知。」媼亦安之。會端至,女喜不自已。媼亦疑兒不死;陰發兒冢,骸骨具存。因以此詰端。端始爽然自悟;然恐晚霞惡其非人,囑母勿復言。母然之。遂告同里,以為當日所得非兒屍,然終慮其不能生子。未幾,竟舉一男,捉之無異常兒,始悅。久之,女漸覺阿端非人,乃曰:「胡不早言!凡鬼衣龍宮衣,七七魂魄堅凝,生人不殊矣。若得宮中龍角膠,可以續骨節而生肌膚,惜不早購之也。」端貨其珠,有賈胡出資百萬,家由此巨富。

值母壽,夫妻歌舞稱觴,遂傳聞王邸。王欲強奪晚霞。端懼,見王自陳:「夫婦皆鬼。」驗之無影而信,遂不之奪。但遣宮人就別院傳其技。女以龜溺毀容,而後見之。教三月,終不能盡其技而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老葛說 的精彩文章:

《狐女紅玉》老老葛講聊齋

TAG:老老葛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