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北大女碩士求職悲歡,真的只是食物鏈頂端的矯情?

北大女碩士求職悲歡,真的只是食物鏈頂端的矯情?

最近,一篇《一個月就辭職:一個北大女生的求職悲歡》的文章不同尋常地在網上瘋傳。

女孩子的「悲歡」,看上去只是一種幸福的煩惱

北大碩士畢業,在騰訊實習兩個月,據說在內部BBS上算是網紅,留在鵝廠的可能性非常大,但是因為男朋友在網易杭州公司工作,她最終離開了騰訊。

接下來的情節很多畢業生都熟悉,經過了辛苦的校招和一些面試失敗,最終她進了浙江銀行的總部,也就是她工作一個月又辭職的地方。

但是她發現自己並不喜歡銀行的工作,還是心系互聯網企業,最終她辭職了。

「我從未那麼深切地感受到,我其實並不屬於這裡。」

當胡嗚昂(化名)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選擇」與「內心追求」時,她選擇了跳出她給自己劃定的「舒適區」,企圖跳回那個心系多年的互聯網行業。

胡嗚昂坦言,她是幸運的,碰巧遇上自身能力能夠滿足崗位招聘要求的機會。同時,也十分清楚,並不是每一次都能這麼幸運。「當面臨找工作、跳槽等抉擇,不能『義無反顧』,還是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對此,不少年輕人表示理解作者的求職心境,也有不少人給作者扣上「脆弱、矯情、自視甚高」等標籤。

胡鳴昂坦言,這洋洋洒洒的萬字經歷陳述稿,只是分享了自己求職過程中的心路歷程,不曾想過一篇稿會引起如此大的社會反響。

「世界本來就這樣,錯就錯在突然就10w+了」。

這給人一種感覺,北大女碩士只是站在高高的食物鏈頂端,賣弄一下自己的矯情。

北大高材生,經濟學碩士,從鵝廠到銀行總部,再到網易,這種求職旅程,怎麼看都是高處的體驗。

如果這也算心酸,那投了100多份簡歷,卻因為非985畢業簡歷直接被丟進垃圾桶,一次面試機會都沒獲得「簡歷帝」,又該怎樣看待自己的人生呢?

又要大公司,又要帶著男朋友一起飛,這不就是No作No die么!

但我相信,這個女孩的煩惱和體悟都是真實的。

她絮絮叨叨寫那麼長的求職感悟,也不可能純粹為了賣弄,而更多是真誠地想和大家分享人怎麼作出抉擇,又如何突破職場的瓶頸。至於她自帶的北大光環,即便亮瞎了許多人的眼,那也不是刻意的。

在一個多元化的社會,每個人都在尋找自己的位置,既要為失業的人找到養家糊口的工作而鼓掌,同時也應允許優秀的人才尋找更優秀的平台。

社會只有分工的不同,這句話即便是認為北大女碩士矯情的人,大概也不會相信。

一個哈佛、劍橋畢業生,你覺得他會願意去車間當一名藍領嗎?

一個北大女碩士,把她放在街頭散發小廣告的位置,你覺得合適嗎?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這話沒毛病。

但這裡想說的是,即使處在就業食物鏈的頂端,北大才女仍然感受到了壓力。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這篇文章得到大量轉發,說明大多數讀者所感受到的並不是一個名校高材生的矯情,而是確確實實存在的就業壓力,以及通過北大女碩士的求職經歷,看到了這個社會正在發生的深刻變化。

就業是一道必須要經歷的坎

時代似乎真的像洪流一樣滾滾向前,稍不注意就被耽擱在岸邊,失去自己的節奏了。

自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這種就業的焦慮就普遍存在了。

但是,我們今天在就業中所感受到的挫折,可能與過去不同。我們正處在以移動互聯網驅動為核心特徵的所謂「新經濟」中。

很多行業都處在變動中,所謂「好工作」的概念,和過去有所不同。

北大才女辭掉的那份銀行工作,在10年前確實是人人羨慕,在今天,銀行業也岌岌可危,很多銀行都在裁員。她更喜歡互聯網,因為互聯網這個行業,才是時代的風向標,它似乎永遠都是新的,都在革新。

只有站在引導時代潮流的一方,才不會被潮流拉下。

多數人在職場上會有「無用感」

對大多數來說,過去那種在職場的安全感不會再有了。即使在鵝廠或者阿里這樣的企業工作,也很少有人能有「在這裡干到退休」的想法。

媒體、企業和個人,共同打造一種新的職場文化,要求我們必須「面對未來」,必須「發掘潛力」,必須「把過去清零」——我們從這種文化里得到的只有恐懼,而失去的是整個「昨日的世界」。

這就是我們所面臨的社會現實,即便是人人羨慕的北大才女,依然擺脫不掉這種「無用感」。

北大女碩士最後入職網易,只能算是獲得了階段性的「勝利」。在短暫的歡欣之後,她必將是新一輪的焦慮。

在了解整個事件發生的過程中,看到了一位「大膽人」的大膽想法,話語很刻薄,但是字字珠璣。

少點內心戲,少點挫敗感,每個人的人生都可以很美好

在職場的人,不要給自己加太多戲碼,尤其是內心戲。內心戲多了,原本不是坎的坎兒就變多了。

你去面試一家企業,不用思考我是誰,我有多厲害,對方為什麼不要我。

求職本身是一場供需點達到平衡的交易。企業要什麼,你能給什麼?你想要什麼,企業能給什麼?這兩者都達到一個平衡點,這場交易就算完成。

古人講,君擇臣,臣亦擇君,本來就是個雙向選擇。

一個失敗的面試,未必代表某個人不夠優秀,很可能企業覺得你的實際情況,並不適合放在這個崗位上。

別去整那些所謂的自尊心、優越感和自信,少點「內心戲」,你會起步得比別人更快。

職場內心戲拖垮你的前進腳步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體驗?明明是同事無心的話語,我們可以想很久。對方是不是討厭我?是不是我之前哪裡做得不好?同事某個舉動,我們也會分析再分析,請朋友代為分析,然後不斷地糾結他是不是想害我?

可是某天某個點,事件明朗之後,你才明白之前糾結死掉的腦細胞是多麼地不值得。這就是給自己加很多的「內心戲」。

如果你擁有鈍感力,就能彌補學歷短板

不要給自己加內心戲,其實,這就是一種能力。

一個人但凡掌握了這種能力,他的人生無論是在職場,還是其他領域都能如魚得水,還能彌補學歷上的短板。

這種能力就叫做「鈍感力」。

「鈍感」跟「敏銳」是一組反義詞。相信生活中,很多人喜歡別人評價自己「反應敏銳」、「才思敏捷」。當別人說自己「反應遲鈍」的時候,估計會不太高興。

可我們今天,要強調的是「鈍感力」,就是跟「敏銳」相反。都說,心細如塵、活得敏感的人註定比較累。

這是有道理的。

真的別思考,上帝會笑

每一年,我都會遇見很多人跟我談類似的話題:

我不喜歡我現在的工作,我每天都活得好壓抑,我該怎麼辦?

我不知道我工作的前景在哪裡,我活得好迷茫,怎麼辦?

有時候,我經常對這些人說:別思考,耐操點。

多數人的真實情況是:

做著自己不喜歡的工作;

做著跟自己專業無關的工作;

做著自己專業的工作卻不喜歡;

甚至是滿懷希望進入到一個領域,卻發現根本不是自己想的那樣,還是不喜歡

......

工作沒有那麼多喜歡。

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活在當下。

當你被迫待在「不喜歡」的行業時,請起碼不要敷衍工作;

當你的才華還撐不起你的收入時,請不要加太多的大咖「內心戲」;

當你看不清楚你職業前景的時候,請認真工作並活在當下;

當你覺得工作不順心、愛人不夠體貼,孩子不夠聽話,哪兒哪都不順的時候,請多點「鈍感力」。

這在中國叫做「大智若愚」。

通俗點說,別想太多,別整那些沒用的內心戲,沒人給你頒發奧斯卡金獎,除非你已經站在舞台中心。

歡迎關注求職者

一個暖心的求職平台

只為你能成功拿到心儀的offer

我們將為你提供最新職場資訊,各類筆面求職技巧,海量簡歷模板,最全招聘及實習信息,職場測試等內容。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Qzzclub 的精彩文章:

你是不是一個「冷門」的人?
職場狼人殺,來一局不?

TAG:Qzzclu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