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九一八」事變不抵抗?這個黑鍋,蔣介石背了86年

「九一八」事變不抵抗?這個黑鍋,蔣介石背了86年





今天是「九一八」事變86周年,86年來,最愛君從各種書本中看到的說法是:1931年9月18日夜,日軍進攻東北軍

瀋陽北大營

挑起事變,蔣介石則於當晚下令

「不抵抗」

,以致隨後日軍迅速攻陷東北。




多年來,這幾乎已成鐵案,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真實的「九一八」:蔣介石當時在幹什麼?



還原歷史,多年後解密的

《蔣介石日記》

,為我們打開了一扇完全不同的窗口:事實上,1931年9月18日,當天蔣介石早起後,首先與宋美齡前去謁拜了中山陵,然後參加國府會議,討論工廠檢查法等問題;上午9時半,高效的蔣介石已經登上

永綏艦

,從南京走水路,趕赴南昌督師

「剿匪」

了。





「九一八」事變後,日軍迅速攻佔東北。




1931年9月18日當晚的蔣介石日記,為我們還原了他當晚的情況:





「下午,研究地圖,看《中山全集》。籌劃對粵、對匪策略。一、對粵,決令十九路軍先佔潮汕,十八軍集中贛南。余再宣言,以第一、二、三屆委員為四屆委員。余在四中全會引咎辭職,而囑陳、蔣、蔡等應之。如果不從,則以武力牽制之。對匪決取包圍策略,以重兵掩護修路,以大款趕修大路,待路成再剿赤匪,否則,欲速不達,應難見效也。」




當時,1931年初,蔣介石因為政見分歧,軟禁了國民黨元老、立法院院長

胡漢民

,導致國民黨分裂;當年5月,

汪精衛、孫科、陳濟棠

等人在廣州另外成立國民政府,與南京對立;此外,1931年4月,蔣介石又令何應欽調集軍隊「圍剿」江西——「九一八事變」當天,實際上,他正忙著想這兩件事,根本沒想到日軍悍然發動了事變。




事實上,「九一八事變」當晚及次日,起初以為這不過是一宗「小事」的張學良,根本沒認識到事件的嚴重性,因此也沒有聯繫蔣介石,一直到1931年9月19日當晚,蔣介石才從上海方面獲悉「九一八事變」,隨即馬上向張學良發去了一封電報:




「北平張副司令勛鑒:良密。(9月19日)中刻抵南昌。接滬電,知日兵昨夜進攻瀋陽。據東京消息,日以我軍有拆毀鐵路之計劃,其籍口如此,請向外宣傳時對此應力辟之。近情盼時刻電告。蔣中正叩。皓戌。





1931年9月19日,蔣介石在獲悉「九一八」事件後,給張學良的電報原件。




上述電報中的

「皓」

,指的是19日;

「戌」

指的是21時至23時之間。這封電報,手跡的原件至今仍然留存,它與留存的蔣介石日記等文本一起相互印照,也成為澄清歷史的最佳文本。




誰下的「不抵抗」命令?張學良晚年自我承認




東北三省迅速淪陷,那麼,究竟是誰,才是導致東北拱手讓人的千古罪人呢?




儘管傳言紛紛,但歷史的真相,只有當事人自己最清楚:



1946年1月3日,在自己的私人日記中,張學良寫道:





「今天早晨躺在床上沒起來,胡思亂想,想到東北的人們對於我個人的問題,這不單是感情的問題了,真叫我慚愧無地,難過的了不得。說起抗戰階段,我是毫無貢獻。當年在東北時,以前是承老人

(指父親張作霖,最愛君注)

的余潤,後來我不過執政三年,不但對地方沒有造福·····九一八的事變,判斷的錯誤,應付的錯誤,致成『不抵抗』,而使東北同胞水深火熱十四年,今天他們反而對我如此的熱誠,這可真叫我太難過了!」




實際上,「九一八事變」時,作為東北軍的總司令和東北三省的實際統治者,作為地方軍閥獨霸一方的張學良,儘管名義上歸順中央,但實際上他才是東北三省的最高統治者。就像無法指揮當時山西的閻錫山、廣西的李宗仁和白崇禧一樣,蔣介石在當時,頂多只能在名義上,而不可能在實際上掌控和命令東北軍。





「九一八」事變當晚,紈絝公子哥張學良正在聽梅蘭芳唱戲。




撥開瀰漫86年的謊言,實際上,

真正做出「不抵抗」命令、放棄東北的,正是張學良自己




從西安事變後的1936年底到1990年,張學良一直被蔣介石和隨後的國民黨政府下令軟禁,1990年被解禁後,張學良接受了美國紐約市立大學教授、歷史學者

唐德剛

的訪問,長達54年的被軟禁生涯,按理說,他應該是最恨蔣介石的人,但張學良卻選擇了坦承歷史,並且「鄭重聲明」說,

「那個不抵抗的命令是我下的。說不抵抗是中央的命令,不是的,絕對不是的。」




「我現在就給你講這個不抵抗的事情。當時,因為奉天與日本的關係很緊張,發生了中村事件等好幾個事情。那時我就有了關於日本方面的情報,說日本要來挑釁,想接著挑釁來擴大雙方的矛盾。明白嗎?我已經有了這樣的情報。所以,那個不抵抗的命令是我下的。我下的所謂不抵抗命令,是指你不要跟他衝突,他來挑釁,你離開它,躲開它。」




在1990年的這次訪問中,歷史學家唐德剛起初聽到非常詫異,以為自己聽錯了,連忙問說:

「我們聽了五十多年了,都是這個說法呢?都說是蔣公給你的指令呢!」

對此張學良連連搖頭說:

「不是,不是,不是的。這事不該政府的事,也不該蔣公的事。」




事實上,從1928年父親張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後,張學良就一直對日本人畏懼如虎。而「九一八事變」後,整個東北的淪陷有一個長達三個多月的過程,但張學良卻一直下令東北軍步步退縮。




據張學良本人回憶,「九一八事變」當晚,這個紈絝公子哥當時正在北平養病初愈

當時他仍然沒有戒掉毒癮

,當晚他請了英國大使去看梅蘭芳唱戲,日軍挑釁消息傳來的時候,他根本沒有太當回事,因此對東北軍

「我囑切戒我軍勿亂動」

見張學良自傳《雜憶隨感漫錄》




「九一八事變」第二天,1931年9月19日下午2時半,張學良接受了記者的訪問,說

「昨夜接到沈電,驚悉中日衝突事件。惟東北既無抵抗之力量,亦無開戰之理由,已經由沈,嚴飭(東北軍)其絕對不抵抗,盡任日軍所為。」




面對張學良的步步退縮和「不抵抗」,當時任國民政府警察總監的吳鐵城也萬分著急,並致電蔣介石報告:




「對瀋陽事件,漢兄

(張學良)

主張始終不抵抗,但以急速解決為妥。」




一直到1931年12月21日,日軍分三路進攻東北重鎮錦州,對此作為東北軍最高掌控者的張學良仍然不打算抵抗,對此,他致電當時東北軍第一軍司令于學忠,說:「自不能以錦州之軍固守,應使撤進

(山海)

關內。」




當時,蔣介石已經於六天前的1931年12月15日,由於黨爭辭去了國民政府主席、陸海空軍總司令、行政院長等職務,對於錦州面臨的緊迫形勢,接手的以汪精衛為首的南京國民政府,急電張學良「應儘力之所能及,積極抵抗」,儘管與日軍稍微接了下火,但張學良還是於1932年1月2日,命令東北軍放棄了錦州,退入山海關內,

至此,東北完全淪陷





晚年張學良接受歷史學家唐德剛採訪透露真相。





1991年5月28日,張學良在美國紐約接受東北同鄉會會長徐松林等人訪談時說:





「是我們東北軍自己選擇不抵抗的。我當時判斷日本人不會佔領全中國,我沒認清他們的侵略意圖,所以盡量避免刺激日本人,不給他擴大戰事的借口。『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是我下的指令,與蔣介石無關。」




在於歷史學家唐德剛的訪談中,張學良也坦然承認了,他自己才是當年命令東北軍放棄抵抗的真正命令者,因為也只有他,才有這個權力指揮得動東北軍:





「我這個人說話,咱得正經說話,這種事情,我不能諉過於他人。這是事實。」




至此,到1990年代初期,其實歷史早已真相大白,但為什麼我們讀到的歷史,卻仍然在延續以前的謊言呢?




真實的蔣介石:「九一八」後立遺囑抗戰




說過張學良,來看下蔣介石,那麼在「九一八事變」後,他又在幹什麼呢?




實際上在1928年北伐

「濟南慘案」

1928年5月,日軍出兵阻撓北伐,並屠殺北伐軍民17000多人

之後,蔣介石就一直在尋思

「滅倭方法」

,在1928年5月的日記中,蔣介石寫道:




「國恥、軍恥、民恥,今日加重二恥矣,何以雪之?」


「每日必記滅倭方法一條。·····教育、嚴禁、用賢、任能,是滅倭之道。」





蔣介石早在1928年北伐「濟南慘案」後,就一直在尋思如何「殲滅倭寇」。





「九一八事變」發生後,與作為紈絝公子哥、吸毒、看戲的張學良不同,曾經赴日留學、熟悉日本、熟悉軍事的蔣介石,迅速感覺到了事態的嚴重性,在1931年9月19日的日記中他寫道:





「昨晚倭寇無故攻擊我瀋陽兵工廠·····是其欲乘此粵擬叛變(指汪精衛等在廣州另外成立國民政府),內部分裂之機會,據有我之東三省矣!····天災匪禍,相逼而來,速我危亡乎!余所恃者,惟此一片血誠。明知危亡在即,亦惟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1937年9月20日,蔣介石又在日記中寫道:





「聞瀋陽、長春、營口被倭寇強佔以後,心神不寧,如喪考妣。苟為吾祖宗吾之子孫,則不收回東北,永無人格矣!小子勉之!」




1937年9月21日,蔣介石迅速返回南京,並確定了「團結內部,統一中國,抵禦倭寇,注重外交,喚醒國民,還我東北」的方針,而這,也是蔣介石調整內外政策的起點。




9月22日,南京市國民黨員舉行抗日救國大會,蔣介石在會上發表演說,聲「國存與存,國亡與亡。」會上,蔣介石還回憶起1928年北伐時濟南慘案的情景:「我在日本炮火之中,不止一次。倭寇在濟南炮擊機射,余身實倭炮中遺留不死之物。」當天他在日記中寫道:「眾乃益悲,因知愛國者多,而甘亡國者少,國事尚可為也。」




儘管也寄希望於「國聯」能主持公道,但在1931年9月25日的日記中,蔣介石寫道:





「如果直接交涉或地方交涉,則必無良果。我不能任其鴟張,決與之死戰,以定最後之存亡。與其不戰而亡,不如戰而亡,以存我中華民族之人格。」




1931年9月28日,蔣介石甚至留下了

遺囑





「持此復仇之志,奮吾吞虜之氣。兄弟鬩牆,外御其侮。願我同胞團結一致,在中國國民黨領導指揮之下。堅忍刻苦,生聚教訓,嚴守秩序,服從紀律,期於十年之內,湔雪今日無上之恥辱,完成國民革命之大業。」





蔣介石在抗戰中檢閱部隊。





1931年10月,蔣介石與部下商量備戰計劃,考慮如果與日本開戰,南京陷落,則國民政府計劃遷都洛陽,當年10月11日,蔣介石在日記中寫道:

「余決心既定,不論各國態度與國際聯會結果如何,為保障國土與公理計,任何犧牲在所不惜,且非與日本決戰,中國斷難完成革命也。」

當年11月17日,蔣介石更是在日記中明確寫道:

「余決心統師北上抗日。」




1937年11月24日,蔣介石又在日記中寫道:





「余不下野,則必北進與倭寇決戰。雖無戰勝之理,然留民族人格與革命精神於歷史,以期引起太平洋之戰爭,而謀國家之復興。」




但到了1931年12月15日,由於在與汪精衛等人的黨爭中失敗,蔣介石辭去了國民政府主席、陸海空軍總司令、行政院長等職務,這也是他的第二次下野;不久後,蔣介石再次掌握軍隊,此後,他開始秘密廣泛動員備戰抗日,為未來的抗戰秘密制定了《重工業建設計劃》、《戰時燃料及石油統制計劃》等措施,並廣泛調查人口、資源,採購德國軍火,在全國備戰整修要塞、軍港,為國防建設和抗戰秘密籌劃。




此後,抗戰果然沿著他的戰略構想,通過「以空間換時間」等重大犧牲,最終在中國軍民的奮力抵抗下「引起太平洋之戰爭」,通過與盟國的通力協作,最終打敗了日本侵略者,實現了蔣介石所謀劃的「國家之復興。」




但此後,關於「九一八事變」的真相,以及那個真實的蔣介石也被逐漸掩埋。




歷史沒有如果,但至少,我們可以:還原真相。




參考文獻:


楊天石:《找尋真實的蔣介石:蔣介石日記解讀》;重慶出版社2015年版


楊天石:《蔣氏密檔與蔣介石真相》;重慶出版社2015年版




—END—





長按下圖識別二維碼關注最愛歷史


回復關鍵詞「

最愛粉

」免

費領

101本

子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最愛歷史 的精彩文章:

1942中國遠征軍悲劇:蔣介石的忍,美國人的沖,英國人的撤
「清末女馬雲」背後的秦商:中國最古老商幫,為何最早衰落?
南方經濟為何能反超北方?900年了,北方經濟又為何干不過南方?
大唐帝國是如何失去西域的?中華文明在中亞的潰敗
二戰「夜聽」:收音機改變戰爭走向

TAG:最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