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暈如雨後霽霞紅,出火還加微炙工。

世上硃砂非所擬,西方寶石致難同」

——乾隆《賞鈞紅》

鈞瓷,始於東漢盛於宋,產於河南省禹州市。鈞窯,即鈞台窯,是在柴窯和魯山花瓷的風格基礎上綜合而成的一種獨特風格,受道家思想深刻影響,在宋徽宗時期達到高峰,其工藝技術發揮到極致。無論是呈色和各種紋理的表現,做到窯變可控隨心所欲的表現技術,後世至今無人能仿造。

鈞瓷以釉厚為本。其色或沉釉底、或懸釉中、或浮釉表,釉厚渾活,釉層乳光瑩潤,層次繁多,透活欲滴,立體感極強。

鈞窯瓷器以「釉俱五色、艷麗絕倫」獨樹一幟,它創造性地使用銅的氧化物作為著色劑,在還原條件下燒制出窯變銅紅釉,並由此繁衍出茄皮紫、海棠紅、丁香紫、硃砂紅、玫瑰紫等多種窯變色彩。

鈞瓷以窯變為神。燒制中同施一種釉,一經燒成即呈五光十色。故云「入窯 一色,出窯萬彩」。千變萬化的窯變效果,形成了色彩變幻無究的神奇,紅里透紫、紫中藏青、青中寓白、白中泛紅,五彩滲化,相映生輝。在不同光線、不同角度下觀賞各有情趣,耐人尋味,並輒有新意。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鈞窯玫瑰紫釉海棠式花盆托,高14.7cm,口徑23.3-18.6cm,足距8cm

花盆托通體呈海棠式,敞口,折沿,腹上闊下斂,平底,四雲頭足,盆底有5個圓孔。底面刻有「重華宮」、「金昭玉翠用」八字楷書及「四」字。盆內壁施月白色釉,外壁施玫瑰紫色釉,釉層厚潤,上有「蚯蚓走泥紋」。

此花盆托胎體厚重堅硬,造型美觀實用,是典型的宮廷用器。其釉面瑩潤勻凈,月白色幽柔典雅,玫瑰紫色絢美艷麗,此精美的花盆托是典型的宮廷用器。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鈞窯天藍釉三足筒式爐,北宋—金,高20cm,口頸26cm,底徑14.5cm

爐直口,深腹折底,寬圈足。折底處有三處露胎痕,呈長條狀,原為三足,後磨去。里、外通體施天藍色釉,釉面有「蚯蚓走泥紋」現象。口沿、足邊處呈醬色。

「蚯蚓走泥紋」系指在釉中呈現一條條逶迤延伸、長短不一的釉痕,如同蚯蚓在泥土中遊走留下的痕迹,它是鈞瓷的一個重要特徵。「蚯蚓走泥紋」產生的原因較複雜,有一種說法是由於鈞窯瓷胎在上釉前先經素燒,施釉又特別厚,釉層在乾燥時或燒成初期發生乾裂,後在高溫燒制階段又被粘度較低的釉流入空隙所造成。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鈞窯玫瑰紫釉長方花盆,宋,高15cm,口縱20cm,口橫16.5cm,足縱13.4cm,足橫10cm

花盆長方體。廣口委角,折沿,斜直壁,平底,四雲頭足。通體施天青色和玫瑰紫色釉。釉面呈現「蚯蚓走泥紋」。底有5孔,外底施醬色釉,並刻有數目字「十」。

此花盆雖小,但胎體厚重,造型古樸大方,釉色典雅潤澤,邊角利用微曲的弧線作過渡,有柔和舒適的美感。

花盆為鈞窯瓷器中的重要品種,是當時為滿足皇宮需要按照宮廷出樣設計和燒成的。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鈞窯月白釉瓶,高28cm,口徑4.8cm,足徑7cm

瓶唇口,口沿微撇,長頸,頸部上寬下窄如喇叭形,圓腹下垂,圈足。通體施月白釉,口沿處釉薄微顯胎色,足邊呈醬色。

鈞窯被稱為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其主要釉色有月白、天藍、紫紅等,胎重釉厚。此瓶為宋鈞窯的民窯產品。民窯器物形制多為碗、盤、瓶、罐之類生活用品,釉色以天青或天藍釉居多,無官鈞之玫瑰紫和海棠紅色。此瓶造型別緻,釉色勻凈,為民窯中較好的作品。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鈞窯玫瑰紫釉菱花式花盆,北宋,高18.3cm,口徑26cm,足徑13cm

花盆通體呈十二瓣菱花式。折沿,深腹壁,盆身外側凸起十二條直線紋,矮圈足。盆里滿施天藍釉,外施玫瑰紫色釉,底有五個圓形滲水孔,刻數目字「三」。

此種花盆一般與盆托配套使用,是宮中最常用的陳設瓷。此盆為菱花式,以近於直的微曲廓線構成豐潤端正的形體,以凹凸變化的曲線勾勒出菱花形的盆沿和足邊,腹部的稜線與菱花式口沿、足邊相呼應,和諧美觀,是造型設計中實用與美觀融合一體的典例。鈞窯釉色之美,恰似蔚藍天空中湧現出一片絢麗的紅霞,給人以變幻無窮的美感。這美感在於釉色凝鍊含蓄,濃厚質樸。鈞釉以蛋白石光澤的青釉為基調,兼具寶光內蘊不透明的乳光狀態和絢麗多姿的窯變現象。美麗的釉色同具有微弱透光性的乳光狀態結合在一起,賦予鈞瓷一種瑩潤幽雅、美麗含蓄的光澤。

鈞窯花盆有長方、六方、菱花、葵花、海棠、仰鍾式等。儘管形式多樣,但都實用美觀。菱花式花盆通體披掛的玫瑰紫色釉與盆體邊棱部位呈現的茶黃色相互映襯,猶如夕陽與晚霞輝映,給人以美的遐想。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鈞窯玫瑰紫釉葵花式花盆托,宋,高6cm,口徑19cm,足距8cm

清宮舊藏

花盆托呈六瓣葵花式,敞口,折沿,底坦平,底下凸起葵花形窄圈,圈下承以三個如意頭形足。內施天藍色釉,釉面有蚯蚓走泥紋;外壁施玫瑰紫色釉,外底塗醬色釉汁,並有刻劃的數目字「十」。

此種刻劃數目字「十」的葵花形式花盆托,應與同式樣的刻劃相同數目字的花盆配套使用。數目字「十」表明這是同類器物中尺寸最小的。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鈞窯鼓釘三足洗,宋,高9.2cm,口徑24.3cm,足距16cm

洗敞口,淺弧壁,外壁口沿下和近底部均裝飾鼓釘一周,分別為21枚和18枚。平底,下承以三個如意頭形足。外底刻有標明器物大小的數目字「一」。通體內外施釉,內施天青色釉,青中泛白;外壁釉色藍中泛紫,絢麗奪目。

鼓釘洗是鈞窯瓷器中常見的造型品種,這種富於裝飾性的器物配以如意頭形足活潑輕巧,匠心獨具。此為宋代宮廷陳設用瓷。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鈞窯天藍釉紅斑花瓣式碗,宋,高4.8cm,口徑9.5cm,足徑3.5cm

碗呈花瓣狀。口內斂,器里凸起、器外凹進10條稜線,將碗自然分成十花瓣形,圈足。通體釉色為天藍色,其上顯現幾塊紫紅斑塊,上有鐵質斑點結晶。

此碗造型別緻,宛如一朵盛開的花朵,嫵媚多姿。藍、紫相間的釉色,又如同天空中飄浮的彩雲。

我國的瓷器在宋以前多以單一的青釉做裝飾,鈞紅的燒製成功則開創了一個新境界。雖然鈞瓷所呈現的紅色還雜以或深、或淺、或呈斑塊狀、或呈放射狀的紫紅色,並非純正的紅色,但它仍然是一個重大成就,對後來陶瓷發展產生過深刻影響,特別是為元、明、清各時期高溫顏色釉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鈞窯玫瑰紫釉花盆,宋,高18.4cm,口徑20.1cm,足徑12cm

花盆撇口,長頸,圓鼓腹,圈足外撇,足底開有五個滲水孔,並刻有數目字「六」。通體內外施窯變釉,各部位釉色有所不同。口沿至頸部以天藍色釉為主,又散暈著玫瑰紅色釉,猶如晚霞;腹部釉色以玫瑰紅色為主,明亮艷麗;外底施醬色釉。此器造型端莊,色彩變化豐富,堪稱鈞窯瓷器中的精品。禹縣是鈞窯的發源地。考古工作人員在河南禹縣的古鈞台找到了宋代為宮廷燒制御用鈞窯瓷器的窯址。鈞窯花盆、盆托、出戟尊的外底一般刻有從「一」至「十」的數目字,數字越大器物越小,反之,數字越小器物越大。此花盆底刻「六」字,說明尺寸大小適中。鈞瓷以釉色取勝,其典型釉是以氧化銅為著色劑的窯變釉,在還原氣氛下燒成後,釉色千變萬化,素有「鈞瓷無雙」之說。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鈞窯月白釉出戟尊,宋,高32.6cm,口徑26cm,足徑21cm

尊的造型仿古代青銅器式樣,喇叭形口,扁鼓形腹,圈足外撇。頸、腹、足之四面均塑貼條形方棱,俗稱「出戟」。通體施月白色釉,釉內氣泡密集,釉面有棕眼。器身邊棱處因高溫燒成時釉層熔融垂流,致使釉層變薄,映現出胎骨呈黃褐色。圈足內壁刻劃數目字「三」。

此尊風格古樸、莊重,為宋代宮廷使用的典型陳設用瓷。

傳世鈞窯器物的底部多刻有「一」到「十」不同的數目字,其意義歷來有不同的解釋。據現存實物證明,器底所刻數字越小,器形越大。

在宋代鈞窯瓷器的傳世品中,以各式花盆和花盆托最為多見,出戟尊則較少。目前全世界所見僅約10件左右,除此件以外,還有上海博物館收藏的宋代鈞窯月白釉出戟尊、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宋代鈞窯丁香紫釉出戟尊等。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鈞窯天藍釉六方花盆,北宋,高13.1cm,口橫22.5cm, 口縱15.2cm;底橫13.4cm,底縱8.4cm

花盆呈六方形,折沿,深腹,底下承以六足。里外施天藍色釉,口沿、邊棱釉薄處呈醬黃色。外底塗刷醬釉,有七個滲水圓孔,並刻釉數目字「八」,標明其為同類花盆中較小者。此花盆為河南禹縣官鈞窯產品。鈞窯曾燒造大量花盆以供御用,形式多樣,見有葵花式、海棠式、菱花口式,六方形、長方形等。花口花盆的製作,從制坯、成形到燒造成功,實屬不易,成品率較低。可見官窯產品的不惜工本、精益求精。此件六方花盆作為宮廷陳設用瓷,做工考究,造型端莊,可謂既美觀又實用。

傳世官鈞窯瓷器的外底大都刻有從「一」到「十」色不同數目字,其意義歷來有不同的解釋,根據現存實物證明,數目字越小,器物尺寸越大。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鈞窯天藍釉海棠式花盆托,北宋,高5.4cm,口徑18cm,底徑13.8cm

花盆托呈四瓣海棠花形,廣口折沿,沿邊凸起一道細棱。淺腹,上豐下斂,平底,底下承以四個如意雲頭式足。盆托內施天藍色窯變釉,外施玫瑰紫色窯變釉,釉面氣泡、棕眼明顯。口沿及內壁出筋處呈醬色,折沿下一周及外壁出筋處呈紫白色。底部塗醬色護胎釉,一處磨釉明顯,有清宮刻字「養心殿」(橫向)、「明窗用」(縱向),線條纖細、工整。四足底露灰色胎。

乾隆時期除了在陳設類鈞窯瓷器上加刻宮殿和地名外,還摹仿舊有刻字在器物底部加刻或改刻數目字。如《造辦處各作成做活計清檔》記載:「(乾隆二十一年)八月二十四日,首領胡進忠來說,太監如意交均窯花盆一件、均窯盆漣一件、楠木罩油牌子三十根隨等次號數單一件。傳旨:著將花盆上二字改三字、盆漣上舊字磨去亦改添三字……欽此。於九月初八日,首領胡進忠將改做得鈞窯盆漣二件、楠木牌子三十根持去。訖。」此花盆托底部不見舊刻數目字,但一處磨釉明顯,很可能是為改添新字而將舊字磨去。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鈞窯天藍釉盞托,北宋,高5.6cm,口徑5.9cm,底徑4cm

盞與托連燒,圓口,中部出托沿,圈足中空。通體施天藍色釉。

盞托又稱茶托子,為古人品茗用具,以防手持茶盞燙手,最早見於唐代。據唐代《資暇集》記載:「茶托子,始建中。蜀相崔寧之女以茶杯無襯,病其燙指,以碟子乘之……人人為便。」其後開始不斷出現各種材質與形狀的盞托。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鈞窯天藍釉紫紅斑碗,北宋—金,高4.1cm,口徑8.3cm,足徑2.9cm

碗斂口,深弧腹,圈足。胎呈褐色,質地堅緻。里、外施天藍色釉,上有紫紅斑,勻凈光潤。口沿呈淺黃色,圈足塗褐色釉。

北方中原地區的民間鈞窯系產品中,時常會在藍色底釉上塗抹紅(紫)色斑塊。紅斑系氧化亞銅膠體粒子的呈色,這些釉斑的形狀不定,沒有規律,具有隨性率意的特徵,融合在底釉中,如同窯變自然形成的效果一般。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鈞窯天藍釉碟,北宋,高2.1cm,口徑10.3cm,足徑4.7cm

碟平口外翻,淺弧壁,圈足。通體釉色呈天藍色,是鈞窯最具代表性的標準釉色。圈足底部無釉。

對此件器物之用途說法不一,有的認為是日用類的淺碟,有的認為屬於文房類的筆掭。而據傳世鈞窯墩式碗造型的尺寸、大小來看,這種淺碟有可能是墩式碗的蓋子,與碗配套使用。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鈞窯天藍釉折沿盤,北宋,高2.5cm,口徑17.7cm,足徑10.4cm

盤折沿,淺弧腹,圈足。里、外施天藍色釉,口沿處釉層較薄,映出醬黃色胎體。圈足內無釉。外底留有三個支燒釘痕。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鈞窯鼓釘三足洗,高9.4cm,口徑23.5cm,足距9.5cm

洗作鼓式,亦稱鼓式洗。器身上下飾鼓釘二周(上22枚,下18枚),其下承以三如意頭足。洗內施天藍色釉,外為玫瑰紫色釉。底刷黃褐色薄釉,繞底一周有支燒痕,並刻有「一」字標記。河南禹縣鈞台窯址曾發現刻有「一」至「十」數目字的鈞瓷標本,與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官鈞窯瓷器相同,此類數目是同類製品從大到小的編號。

此件洗屬最大尺寸者,器物完整無損。其玫瑰紫釉色及蚯蚓走泥紋為鈞窯器之特徵,是為傳世官鈞窯瓷器的代表作品。洗底「瀛台靜憩軒用」為清代官款。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鈞窯月白釉鼓釘三足花盆托,北宋,高9.6cm,口徑26.5cm,足距13cm

花盆托斂口,淺腹呈鼓形,平底,底下承以三個如意雲頭式足。口沿處飾弦紋兩道,口沿及下腹部各飾鼓釘紋一道,上部二十三枚,下部二十枚。通體施月白色釉,口沿、邊棱處釉層較薄,呈米黃色。器底局部塗醬色護胎釉,有支燒釘痕三十六個環列一周,支點大、排列密集,三足底部露灰色胎。一足內壁及底部均刻數目字「一」,但足內壁刻字筆畫較粗而深,應為原刻;底部刻字筆畫較細、較淺,可能為清宮後刻。底部還有清宮刻字「瀛台」(橫向)、「涵元殿用」(縱向),線條纖細、工整。

《造辦處各作成做活計清檔》關於為瀛台收藏的陳設類鈞瓷刻字的記載見於乾隆十一年正月:「二十三日,首領李玉來說太監胡世傑交瀛台靜憩軒均釉古丁盆連二件,涵元殿均釉古丁盆連二件,戛玉摐金、均釉古丁盆連二件,澄懷堂均釉古丁盆連二件,香扆殿均釉古丁盆連二件,蘭室均釉古丁盆連二件,虛舟均釉六方入角盆連二件。傳旨:著俱刻地名,得時呈覽過交瀛台,欽此。於本年六月初三日,副領催楊四將均釉盆連十四件持赴瀛台,交首領李玉。訖。」其中,涵元殿刻字的正是「均釉古丁盆連二件」,與此件實物吻合。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鈞窯玫瑰紫釉鼓釘三足花盆托,北宋,高8cm,口徑21.2cm,底徑13.4cm

花盆托斂口,淺腹呈鼓形,平底,底下承以三個如意雲頭式足。口沿處飾弦紋兩道,口沿及下腹部各飾鼓釘紋一道,上部二十枚,下部十八枚。器內施天藍色窯變釉,外施玫瑰紫色窯變釉,口沿、邊棱處釉層較薄,呈米黃色。器底局部塗抹醬色護胎釉,有支燒釘痕二十八個環列一周,支點大、排列密集,三足底部露灰色胎。一足內壁刻數目字「七」,底部有清宮刻字「重華宮」(橫向)、「靜憩軒用」(縱向),字體工整,筆畫纖細。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鈞窯玫瑰紫釉菱花式三足花盆托,北宋,高6.2cm,口徑19cm,足距11cm

花盆托以凹、凸線構成六瓣菱花形。敞口,折沿,淺腹,弧形腹壁,底下承以三個雲頭形足。器身的玫瑰紫釉與邊、棱自然形成的醬黃色釉相映成輝,這種釉色的燒成是北宋河南禹縣鈞窯工匠的創舉,燦爛的玫瑰紫色釉是銅金屬元素在強還原焰的氣氛下燒成後的呈色。器里釉呈天藍色,釉面上有明顯的「蚯蚓走泥紋」。外底塗抹醬色釉,刻數目字「十」。

此花盆托造型規整,製作工藝考究,釉色明亮鮮麗,確為一件上乘之作。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鈞窯月白釉紫紅斑碗,北宋,高4.5cm,口徑13.1cm,足徑4cm

碗斂口,外口沿下有一周突棱,弧壁,痩底,圈足。足部露胎無釉,通體月白釉紫紅斑裝飾。造型古樸端莊。

宋代鈞釉基本釉色是各種濃淡不一的藍色乳光釉,較深的稱為天藍,較淡的稱為天青,比天青更淡的稱為月白釉。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鈞窯天藍釉紫紅斑三足爐,北宋—金,高6.8cm,口徑7.4cm,足距3cm

爐敞口,折沿,短頸,鼓腹,平底下承以三個乳足。里、外施月白色釉,外壁飾大片的紫紅色斑塊,頗似天邊的燦爛雲霞,給人以無盡的美感。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鈞窯里天藍外玫瑰紫釉折腰盤,北宋,高3.6cm,口徑17.6cm,足徑6.4cm

盤撇口,淺弧腹,折腰,圈足。里施天藍色釉,口沿及器外施玫瑰紫色釉,釉面有「蚯蚓走泥紋」。

此盤釉層肥厚,釉色光亮絢麗,造型別緻,做工考究,屬於民間鈞窯燒造的器皿。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鈞窯天藍釉紫紅斑折沿盤,北宋,高2.8cm,口徑18.1cm,足徑10.5cm

盤敞口,折沿,淺弧腹,圈足。足內滿釉,外底留有三個支燒釘痕。里、外施天藍色釉,釉面有不規則的紫紅斑塊,猶如蔚藍天空上的幾朵紅霞,絢麗多彩。

此盤胎體厚重、堅硬,釉層肥厚瑩潤,釉面有「蚯蚓走泥紋」,這也是宋代鈞瓷的主要特徵之一。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鈞窯天藍釉墩式碗,北宋,高5.9cm,口徑10.7cm,足徑5.1cm

碗呈墩式。敞口,直壁,近足處內收,圈足。通體施天藍色釉,圈足底部無釉,以備使用墊餅墊燒。釉層乳濁,恰似蔚藍天空之色,故曰「天藍」釉。口沿處一周略呈淡黃色,為還原氣氛燒成所致。

此碗器形古樸穩重,給人敦厚淡雅之美感。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鈞窯天藍釉菱花口折沿盤,北宋,高3cm,口徑19cm,足徑6.5cm

盤折沿,六瓣菱花口,淺弧腹,圈足。里外施天藍色釉,外壁施釉不勻,有流釉現象。口沿處釉層較薄,隱隱映出灰色胎體。圈足底部無釉。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鈞窯月白釉長方花盆托,北宋,高5.7cm,口橫18.8cm,口縱15.2cm

花盆托呈長方形。口微外侈,折沿,委角,腹壁較淺,底下承以四個雲頭形足。內、外均施月白色釉,邊、棱釉薄處呈醬色,外底塗抹醬色釉,刻有數目字「九」,並有一周支燒釘痕。左上和右下角各開有一個滲水圓孔,已被填平。從造型看這是一件花盆托,不是花盆,因此底部原不應有滲水孔,而且即使有的話,也應是五個,而不是兩個。因此,這件花盆托上的兩個滲水圓孔,應為後人所刻。

鈞窯燒造的花盆式樣種較多,見有葵瓣式、菱花式、海棠式、仰鍾式、六方形、長方形等,工藝考究、造型獨特,均為宮廷陳設用器。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鈞窯天藍釉碗,北宋,高7.9cm,口徑18.9cm,足徑5.7cm

碗斂口,深弧壁,圈足。通體及圈足內均施天藍色釉,足底無釉。

此碗圈足處不施釉,露出胎色呈黃銅色。清代乾隆皇帝御制詩《題鈞窯碗》,其中有「圍匡底用以銅鎖,口足原看似鐵堅」句,描述的正是這種似銅鐵色的圈足。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鈞窯天藍釉卧足盤,北宋,高2.3cm,口徑12.6cm ,底徑3.8cm

盤敞口,淺弧腹,平底,卧足。里、外施天藍色釉,口沿處釉層較薄,隱隱露出黃灰色胎體。卧足內無釉。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鈞窯玫瑰紫釉海棠式花盆,北宋,高11.9cm,口橫20.8cm,口縱16cm;足橫11.7cm,足縱8.4cm

花盆呈四瓣海棠花形,廣口折沿,沿邊凸起一道細棱。深腹,上豐下斂,平底開有五個滲水圓孔,底下承以四個如意雲頭式足。盆內施天藍色窯變釉,外施玫瑰紫色窯變釉,釉面氣泡、棕眼明顯。口沿及內壁出筋處呈醬色,折沿下一周及外壁出筋處呈紫白色。底部塗醬色護胎釉,十個支燒釘痕排列一周,並刻有數目字「九」。另有清宮刻字「養心殿」(橫向)、「明窗用」(縱向),筆畫纖細、工整。四足底露灰色胎。

據《造辦處各作成做活計清檔》記載,從乾隆十一年開始,乾隆皇帝開始有意識地命令內務府工匠在陳設類鈞瓷上加刻宮殿名或陳設地名。如 「(乾隆十一年)正月二十三日,司庫白世秀來說,太監胡世傑交均釉六方入角花盆二件……養心殿西暖閣;均釉渣斗二件……養心殿東暖閣;均釉高樁花盆二件……靜憩軒;均釉海棠盆連二件,漱芳齋。傳旨:俱各刻地名,欽此。於本月二十六日,司庫白世秀、七品首領薩木哈將均釉盆連一件盆底貼得地名字名樣持進交太監胡世傑呈覽。奉旨:將大地名准刻橫的、小地名准刻豎的。欽此。」 可見,刻字的詔令下達後,先設計出擬刻的「地名字名樣」粘貼在盆底,送乾隆皇帝過目,得到的旨意是「將大地名准刻橫的、小地名准刻豎的」。從實物看,陳設類鈞窯瓷器底部刻寫的殿名地名均是殿名即「大地名」在上自右向左橫刻、具體陳設的地名即「小地名」在下豎刻,這樣的布局是乾隆皇帝親自設計的結果。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鈞窯玫瑰紫釉菱花式三足花盆托,北宋,高7.8cm,口徑24cm,足距13.5cm

花盆托以凹、凸線構成六瓣菱花形。敞口,折沿,弧形腹壁,下承以三個雲頭形足。外施玫瑰紫色釉,里施天藍色釉,外底塗抹醬色釉,刻數目字「二」。盆托內部釉面有明顯的「蚯蚓走泥紋」,為鈞窯獨有的特點。三個雲頭形足與器形搭配諧調,加之所施絢麗的玫瑰紫色釉,愈顯器物的精美。

鈞窯始燒於北宋,最初為民間所建,因燒制的瓷器釉色青中帶紅,猶如絢麗的晚霞,異常美觀,北宋晚期被宮廷看中。由於當時宮廷用於種植花木的盆、奩及室內陳設器皿的需用量大增,朝廷遂抽集民間窯業的優秀工匠在河南禹縣八卦洞附近建立官窯,專門燒造宮廷陳設用瓷。此件器物釉質肥潤,色彩絢麗,是官鈞中的珍品。底部刻有標明器物大小的數目字「二」,表明其為整套器物中較大者。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鈞窯玫瑰紫釉菱花式三足花盆托,北宋,高9cm,口徑19cm,足距8.3cm

花盆托呈六瓣菱花式。折沿,弧壁,底下承以三個雲頭形足。通體滿釉,內施月白色釉,外施玫瑰紫色釉,口邊及外底呈醬色。外底刻有數目字「十」,並留有支燒釘痕。

此花盆托為河南禹縣八卦洞窯燒制的宋代宮廷陳設用瓷。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鈞窯月白釉渣斗式花盆,北宋,高22cm,口徑23cm,足徑14.5cm

花盆呈渣斗形。侈口,寬唇,長頸,圓腹,圈足較高。底開有五個滲水圓孔。胎體厚重。里、外施天藍色釉。器底露灰胎,底外和圈足內壁均刻有數目字「二」 。圈足所刻數目字筆畫寬且深,同其他「官鈞」器物上所刻數字風格相同,應是鈞窯工匠所刻。外底刻劃的數目字筆畫細而淺,當為後人補刻。

鈞窯瓷器的釉是一種乳濁釉,它不同於玻璃狀的透明青釉,而是典型的乳光青釉。其基本釉色是各種濃淡不一的藍色乳光釉,藍色較淡的稱為天青,比天青淡者稱為月白,紅色是釉料中還原銅的呈色,紫色則是紅釉與藍釉相互融合的結果。鈞窯首創性地燒製成功銅紅釉,這種釉色青中帶紫,宛如藍天中絢麗的彩霞,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因而備受宮廷的青睞。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鈞窯天藍釉海棠式盤,北宋,高2.6cm,口橫23.7cm,口縱12.2cm,底橫18cm,底縱7.5cm

盤呈四瓣海棠式。折沿,淺弧腹,平底。里、外施天藍色釉,外壁施釉不勻,有流釉現象。口沿處釉層較薄,隱隱映出灰色胎體。外底留有三個支燒釘痕。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鈞窯月白釉梅瓶,北宋,高29cm,口徑4.8cm,足徑7.5cm

瓶唇口,短頸,溜肩,弧腹,腹下漸斂,圈足。通體施月白色釉,近足處無釉。

梅瓶為盛酒用具。陶瓷梅瓶始見於唐代,宋代以後開始流行。此件梅瓶形態飽滿,釉厚而潤澤,堪稱宋代鈞窯瓷器中的精品。

梅瓶的式樣在《飲流齋說瓷》中有專門描述:「梅瓶,口細而項短,肩極寬博,至脛稍狹折,於足則微豐。口徑之小僅與梅之瘦骨相稱,故名梅瓶也。」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鈞窯灰紫釉渣斗式花盆,北宋,高21.5cm,口徑23cm,足徑13.5cm

花盆呈渣斗形。廣口,口以下漸斂,圓腹,圈足,頭與腹部高度相當。通體施灰紫色釉,釉面開有細碎片紋。

此花盆造型端莊、古樸,釉色純凈典雅,外底刻有數目字「二」,並開有五個滲水圓孔,當為宋代宮廷使用的陳設用瓷。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鈞窯玫瑰紫釉葵花式花盆,北宋,高15.8cm,口徑22.8cm,足徑11.5cm

花盆呈六瓣葵花式。折沿,深腹,圈足,盆壁里、外分別凸起、凹進六條直線紋。內外滿釉,釉色為窯變的玫瑰紫色,邊、線呈醬色。底有五個滲水圓孔,外底刻劃數字「七」 。

此花盆為河南禹州官鈞產品,為宮廷陳設用瓷。北宋官鈞窯瓷器的造型主要有花盆、花盆托、出戟尊等,釉則利用鐵、銅的不同特點,以高溫還原焰燒出銅紅窯變或純天青、月白等多種色釉,改變了以往單色釉佔主導地位的局面。此花盆瑰麗的玫瑰紫釉及花瓣式的造型使其愈顯精美、華貴。

據《宋史紀事本末》卷五十載,宋徽宗崇寧「四年十一月,以朱勔領蘇杭應奉局及花石綱於蘇州……」「嘉花名木,類聚區別」。這些花木,有的是作為盆景陳列的。而當時的鈞窯自然要為宮廷燒造製作盆景所用的器皿,於是便有大量鈞窯花盆及花盆托出現。此件花盆應就是其中之一。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鈞窯玫瑰紫釉葵花式三足花盆托,北宋,高8.1cm,口徑21.6cm,足距13.7cm

花盆托呈葵花式,斂口,折沿,鼓腹,底出邊,下承以三個雲頭形足。里、外凸起、凹進六條線紋。通體滿釉,里施天藍色釉,外施玫瑰紫色釉,口沿、底邊釉薄處呈醬色。造型敦厚古樸,胎體厚重,釉層較厚,為避免燒成時塌底,外底留下用一圈支釘支燒留下的釘痕。一足內壁刻數目字「九」,刻字筆畫較粗而深,應為原刻;底部刻數目字「七」,刻字筆畫較細、較淺,應為清宮後刻。新刻數目字與舊刻不同,可能是清宮為了與造型、釉色相近的花盆配套使用。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鈞窯天藍釉葵口盤,北宋,高2.9cm,口徑13.3cm,足徑8cm

盤呈八瓣葵花式,敞口,弧腹,淺圈足。里、外施天藍色釉,口沿及盤壁出筋處釉層較薄,隱隱映出灰色胎體。圈足內無釉,外底留有三個支燒釘痕。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鈞窯天藍釉紫紅斑雙耳葫蘆瓶,北宋—金,高15.8cm,口徑2.8cm,足徑5cm

瓶呈葫蘆形。小口,束頸,圓腹,圈足,頸置雙環耳。通體施天藍色釉,頸肩處飾數條淡紫紅色斑塊。

此瓶胎體厚重,胎質堅緻,釉質瑩潤。釉面所飾流淌狀的斑塊似天際的晚霞,頗為絢麗。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鈞窯天藍釉紫紅斑碗,北宋—金,高8.5cm,口徑14cm,足徑4.4cm

碗斂口,深弧腹,圈足。胎呈褐色,質地堅緻。里、外施天藍色釉,上有紫紅斑,勻凈光潤。

鈞窯始燒於北宋,金、元時期延續燒造。其技術特徵是在釉里摻有銅的氧化物,用還原焰燒出絢麗多彩的窯變釉。鈞釉主要特點是通體藍色與彩霞般的紫紅釉相互錯綜掩映,釉層肥厚潤澤。鈞窯系瓷器的燒造地點很廣,河南的禹縣、郟縣、登封、新安、湯陰、安陽,以及河北的磁縣等都有燒造。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鈞窯玫瑰紫釉海棠式四足花盆托,北宋,高5cm,口橫17.4cm,口縱13.8cm

花盆托整體呈四瓣海棠式。敞口,折沿,口沿起邊,淺腹,底下承以四個雲頭形足。外施玫瑰紫色釉,里施月白色釉,口沿及足邊均釉呈醬色。此件花盆托的釉層比其它的官鈞窯產品稍薄。外底有一周支燒釘痕,並刻有數目字「八」,表明這件器物為同套器物中較小者。

此器利用器形和釉色的變化,使得原本單一的造型顯得多姿多彩,體現了鈞窯制瓷工藝的高超水平。此件海棠式花盆托應與刻有相同數目字的海棠式花盆配套使用。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鈞窯玫瑰紫釉海棠式四足花盆,北宋,高12.7cm,口橫21.7cm,口縱16.8cm;足橫12cm,足縱8.4cm

花盆整體呈四瓣海棠式。敞口,折沿,口沿起邊,深腹,底下承以四個雲頭形足,一足磕缺。外施玫瑰紫色釉,里施天藍色釉,外底塗抹醬色釉。此花盆的釉層比其它官鈞窯產品稍薄。底有五個滲水圓孔。外底有一周支燒釘痕,並有刻劃的數目字「七」。

南宋哥窯也燒造同樣造型的花盆,或許是受到北宋鈞窯器形的影響。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鈞窯天藍釉渣斗式花盆(口磨),北宋,殘高17.5cm,口徑19.1cm,足徑16.2cm

花盆原呈渣斗形,上半部因殘而磨口。現為直口,圓腹,圈足。通體施天藍色釉,釉面開有細碎片紋。外底刷醬色釉,開有五個滲水圓孔。圈足及底部刻有數目字「二」,刻字筆畫均較細、較淺,可能為清宮後刻。

此花盆造型端莊、古樸,釉色純凈典雅,當為宋代宮廷使用的陳設用瓷。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鈞窯天藍釉盤,北宋,高4.3cm,口徑18.4cm,足徑6cm

盤敞口,淺弧腹,圈足。里、外施天藍色釉,外壁施釉不勻,有流釉現象。口沿處釉層較薄,隱隱映出灰色胎體。圈足內無釉。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窯變幻彩——北京故宮藏宋代鈞窯賞析

鈞窯月白釉單柄洗,高7.3cm,口徑20cm,底徑6.7cm

洗長圓形,口沿的局部為伸出的花瓣形折沿,沿下有一環形柄,通體施天藍釉,釉質凝厚滋潤。

洗有陶和瓷製品,陶洗從新石器時代至漢代均有製作,瓷洗以唐代越窯、宋代鈞窯,尤其是元代龍泉窯和景德鎮窯的製品為多。鈞窯大部分產品的基本釉色是各種濃淡不一的藍色乳光釉,較淡的藍色稱天青,較深的稱天藍,此件比天青更淡,故稱月白,具有螢光般的幽幽光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聯拍在線 的精彩文章:

佳士得紐約亞洲藝術周總成交額近3.4億港元
佳士得香港秋拍將隆重呈獻印象派之父莫奈的作品及私人珍藏專拍
趙景華說鑒定:藏家態度誠懇,專家才能知無不言
館藏佛像也出BUG:首博車兒營佛像不是北魏,是「明代」!
明代傢具為何被中國藏家熱捧?

TAG:聯拍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