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錦州醫大學者提出中心靜脈置管新方法

錦州醫大學者提出中心靜脈置管新方法

近期,錦州醫科大學郝春燕、張瑜等發表研究稱,利用心電監護輔助超聲引導下改良塞丁格技術對經外周中心靜脈置管(PICC)導管末端位置的判斷,臨床效果良好。

研究者表示,心電監護輔助超聲引導下改良塞丁格技術PICC時可以根據心電圖特徵性P波對導管末端位置進行判斷,而無需拍攝X線胸片。

研究者利用現有的置管材料當場製作簡易連接器。本研究中是將改良塞丁格技術中的導絲與PICC導管支撐絲通過肝素帽及生理鹽水相連,直接將腔內心電圖傳遞到另一端與導絲相連的RA電極上,導絲、肝素帽、生理鹽水都為無菌用品。

操作者可以根據心電監護儀上Ⅱ導聯P波的特徵性改變來判斷PICC導管末端的位置。

當導管末端位於腋靜脈、頸內靜脈、鎖骨下靜脈及頭靜脈時,P波振幅與體表心電圖無異;

當導管末端進入上腔靜脈時,P波振幅增高明顯;正常體表心電圖中QRS波較P波高。

當導管末端位於上腔靜脈與RA交界處或RA頂部時P波振幅達到最高,與

QRS波齊平甚至超過QRS波。

當導管末端由RA頂部進入心房中部和下部時,P波振幅開始逐漸降低甚至出現負向P波。

在PICC置入過程中若沒有出現P波的改變時,可能提示導管末端不在中心靜脈內,需及時在原無菌狀態下調整導管。

若調整失敗,置管後還需拍攝X線胸片確定導管位置。

研究者對104例患者連接心電監護儀,置管時利用導絲與心電監護儀RA導聯相連引出腔內心電圖,根據P波特徵性變化對PICC導管末端位置進行判斷,判斷結果再與置管後根據X線胸片判斷的導管末端位置結果進行比較。

結果顯示,心電判斷法與X線胸片判斷法的具有極好的一致性,結果一致率為96.2%,心電判斷法的靈敏度為99%、特異度為100%。

因此,研究者認為,心電判斷法可以代替X線胸片對PICC導管末端位置進行判斷。而且心電監護與臨床超聲引導下改良塞丁格技術PICC相結合可以使PICC得到更廣泛的應用。

來源:張瑜,郝春艷,王迎春.心電監護在輔助超聲引導下改良塞丁格技術經外周中心靜脈置管的臨床研究.中國循環雜誌, 2016, 31:1009.

轉載:請標明「中國循環雜誌」

歡迎購買《陳在嘉百個難忘病例》

該書最大的特點所有死亡病例都有屍檢結果。陳在嘉教授已從醫已有64年,在阜外醫院心內科工作了 58 年。

高潤霖院士評價該書是「送給醫生的最好禮物,對從事心血管專業的醫生、研究生開闊思路、增長知識、積累經驗、建立正確臨床思維大有教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循環雜誌 的精彩文章:

張運院士:冠狀動脈微血管疾病的診治面臨四大科學問題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比伐盧定用於PCI術中抗凝未優於肝素
AHA新聞:運動和飲食不是控制血壓最重要的指標
「EASD2017」老婆胖,老公糖尿病風險高
阜外醫院規範介入治療腎動脈狹窄經驗:血壓下降,腎功能好轉

TAG:中國循環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