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行知早報:走出舒服區才是真學習

行知早報:走出舒服區才是真學習

用微光照亮新的行程,願你我一路同行!

行知早報(716)):

中國有兩種病。一種是「軟手軟腳病」,一種是「笨頭笨腦病」。害「軟手軟腳病」的人,便是讀書人,他的頭腦一定靠不住,是獃頭獃腦的。而一般工人農民都是害的「笨頭笨腦病」,所以都是粗手粗腳。一個人要有貢獻於社會,一定要手與腦締結大同盟。然後,可以創造,可以發明,可以建設國家,可以把東三省拿回來!要東三省拿回來,沒有這麼容易,必須要用手去拿回來!——華中師範學院教育科學研究所:《手腦相長》《陶行知全集》(第二卷),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第605頁。

早讀微思:走出舒服區;真學習;在御物上勞力勞心

昨日早報,區分了三種真,正是因為三種真,才需要不僅僅動腦,還要動手。

現在的知識分子。害手腦分離的病。依然動腦的多,動手的少;作為教師,教的多,學的少;少數學的多,做的少;個別做的多,實驗的少;模仿的多,研究的少;提出問題的多,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少。

陶行知在解決「軟手軟腳病」方面,提出「手與腦締結大同盟」「在勞力上勞心」「教學做合一」等方法。

新生活教育認為,「在勞力上勞心」是不夠的,結合陶行知《生活工具主義之教育》提出的工具論思想,應「在御物上勞力勞心」,就是求真知,不僅僅是體力和腦力的問題,還是運用物質、環境等工具的問題。新生活教育借鑒走出舒服區的學習理論,還主張,要「求真知」就要「真學習」。預防「軟手軟腳病」就要有「困難處即成長處」「只有走出舒適區才是真正的學習」的意識。

回到教師的成長上,前1-3年處於不舒適區,新教師總能有一個快速成長,這個成長一般是經驗成長;然後就逐漸放慢速度,到第5-7年,就開始麻木,完全進入舒適區。倘若這個階段不能讓自己走出舒適區,從經驗成長走向理論成長,通過「真實」走向「真理」的階段,提出自己的教學主張、甚至教育主張,那是要停滯的。也有些教師,有自己的主張,但是始終無法進入「踐性」成長階段,無法拿自己的主張去實踐、推廣,去探尋世界的真相,也是要停滯的。

每日一思:真實、真理、真相,您處於哪個階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快本》後期巧妙P露出端倪 莫非好事要來到啊
戰國四公子之春申君
和情商高的人說話,是一種怎樣的體驗?星巴克來告訴你
車輪(3)-意義大
帶得走的鄉愁

TAG:全球大搜羅 |